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派系政治与农民上访的逻辑 被引量:6
1
作者 田先红 罗兴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9,共8页
派系竞争导致派系上访的生成,而派系上访具有弱组织性、求援性、非政治性、目标的人格化和参与者的两面性等特征。与那些"为权利而斗争"的农民上访行为不同,派系上访的目的是"为利益而斗争"。派系上访虽然在一定程... 派系竞争导致派系上访的生成,而派系上访具有弱组织性、求援性、非政治性、目标的人格化和参与者的两面性等特征。与那些"为权利而斗争"的农民上访行为不同,派系上访的目的是"为利益而斗争"。派系上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村治精英,维系村庄内部权力均衡,但也容易导致村政混乱和村庄公共性缺失,增加基层治理成本,耗费国家治理资源。在学理层面,基于村庄派系政治的视角理解农民上访行为逻辑,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农民抗争问题的研究视野。在政策层面,这一研究视角有助于决策部门更为清晰地认识农民上访行为的深层根源。为有效治理派系上访,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资源分配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培育理性、协商的公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 派系 派系竞争 派系上访
下载PDF
农村利益群体的演变及行为方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思红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宗族、地缘和业缘派系正在向具有利益性质的现代传统派系转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从传统派系中演化而来的新型利益派系正在与现代传统派系进行利益博弈,以获取自身利益的... 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宗族、地缘和业缘派系正在向具有利益性质的现代传统派系转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从传统派系中演化而来的新型利益派系正在与现代传统派系进行利益博弈,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对村庄派系的演化机制、利益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当前派系演化中衣村社会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利益派系与民主村级治理、边缘化与农村社会分层、人际关系理性化与道德重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利益群体 行为方式 村庄派系 演化机制 社会结构要素 村级治理 农村社会分层 人际关系 道德
下载PDF
派系竞争: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基于浙江省四个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卢福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6,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农村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派系和派系竞争日益成为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构成当下中国乡村治理的隐秘机制。派系是农村社会成员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派系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农村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派系和派系竞争日益成为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构成当下中国乡村治理的隐秘机制。派系是农村社会成员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派系具有派系利益的表达与保护、公共参与的动员与组织、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等重要功能。派系和派系竞争促使当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建构起一种以派系为核心,主要按利益关系的大小和紧密程度向外扩展的新型差序格局,村庄公共权力基于派系关系进行配置,村民自治的运作发生了多方面的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系竞争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村庄政治中的派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村庄社会变迁及利益密集是派性形成的前提,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及乡镇不干预是派性竞争的条件。派性竞选中的利益动员,派性执政中的利益主导,带来派性间关系恶化,及与民众沟通的危机。民众被在野派性动员抗争,及维护权益的反应型抗争,既说... 村庄社会变迁及利益密集是派性形成的前提,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及乡镇不干预是派性竞争的条件。派性竞选中的利益动员,派性执政中的利益主导,带来派性间关系恶化,及与民众沟通的危机。民众被在野派性动员抗争,及维护权益的反应型抗争,既说明派性政治的区隔效应,又说明民众抗争的非政治性。民主政治在村庄发芽,需要政府和村组织践行群众路线,保障制度化的民意表达渠道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密集 派性政治 社会抗争 村庄民主
下载PDF
村委会选举中的派性政治——以资源型村庄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利宏 武志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7期19-24,共6页
文章以资源型村庄为例,对在村委会选举中基于松弛的家族关系上发展起来的派性政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村委会选举运行不规范的村庄,派性政治的消极作用表现更明显,导致上访不断、村民政治冷漠以及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为此,政府要建... 文章以资源型村庄为例,对在村委会选举中基于松弛的家族关系上发展起来的派性政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村委会选举运行不规范的村庄,派性政治的消极作用表现更明显,导致上访不断、村民政治冷漠以及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为此,政府要建立健全村民选举权的救济制度、村庄民主选举制度以及规范村庄派性政治,以促进村委会选举公平、公正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性政治 村委会选举 利益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中的派系问题研究——一个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简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岳成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
国家治理的一个根本目的是追求稳定,然而,无原则的派系乱斗从古至今一直是困扰国家治理的一个顽疾。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再到近代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无不闪现着派系的身影及其对政治秩序的冲击和破坏。派系问题由此激... 国家治理的一个根本目的是追求稳定,然而,无原则的派系乱斗从古至今一直是困扰国家治理的一个顽疾。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再到近代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无不闪现着派系的身影及其对政治秩序的冲击和破坏。派系问题由此激起了不同时代政治思想家的思考,人们就派系的危害、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抑制方式等提出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对公共利益的背离与危害是判定派系行为的根本标准。从政治思想史来看,休谟和伯克对派系问题的思考成为一个转折,休谟不但对派系进行了类型学的分析,而且注意到了派系的现代形式,伯克则从规范的意义上首次对派系与政党作出了有效的区分,从而为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党政治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合理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派系 公共利益 政治思想史
下载PDF
派性上访的实证研究——基于浙北Z村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6,共8页
文章以浙北Z村的个案调研资料为基础,探讨因村庄派性斗争所引发的农民上访现象,即"派性上访"这一农民上访类型。派性上访是村庄内部派性竞争的产物,以村庄精英的派性分化为社会基础、以村级权力的争夺为目标。派性上访所具有... 文章以浙北Z村的个案调研资料为基础,探讨因村庄派性斗争所引发的农民上访现象,即"派性上访"这一农民上访类型。派性上访是村庄内部派性竞争的产物,以村庄精英的派性分化为社会基础、以村级权力的争夺为目标。派性上访所具有的上访动机的隐蔽性、上访过程的强策划性以及依托代理人机制去上访的特征,极大地增加了政府的甄别难度以及治理难度,而且还会耗费国家大量的行政资源,造成我国信访制度的滥用。此外,派性上访还加剧了村级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性,造成国家政策执行和村庄自治秩序供给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性竞争 派性上访 村庄精英
下载PDF
叶梦得:苏门渊源与学术旨趣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殊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叶梦得与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众多的苏轼追随者和后人有着深厚的血缘、学缘和情缘等关系。叶梦得的学术旨趣受到苏轼及其门人的深刻濡染,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苏门特色。
关键词 叶梦得 苏轼 苏门 渊源 学术 旨趣
下载PDF
“308政治海啸”后马华公会的党争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原晶晶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5,共9页
马华公会在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中遭受的失利使其失去了华人族群的代表性。面对大选后的残局,马华公会本应积极自救,但却陷入了新一轮党争的困扰。本文以2008年大选马华公会遭遇的政治海啸为背景,论述海啸过后由前总会长引咎退出内阁引... 马华公会在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中遭受的失利使其失去了华人族群的代表性。面对大选后的残局,马华公会本应积极自救,但却陷入了新一轮党争的困扰。本文以2008年大选马华公会遭遇的政治海啸为背景,论述海啸过后由前总会长引咎退出内阁引发的马华公会新一轮党争,分析党争对马华公会本身以及华人政治的诸多影响,认为党争的功利性是导致目前马华公会发展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政治海啸” 马华公会 党争
下载PDF
论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的派系政治——以梁维泮与陈群川党争为例
10
作者 原晶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梁维泮与陈群川的派系之争是马华公会历史上最惨痛的党争之一。梁陈党争共经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由治党理念分歧引发仅限于党内高层参与精英封闭式的派系竞争,发展到两派公然决裂,动员各自基层力量将竞争蔓延至整个组织内部形成开放式... 梁维泮与陈群川的派系之争是马华公会历史上最惨痛的党争之一。梁陈党争共经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由治党理念分歧引发仅限于党内高层参与精英封闭式的派系竞争,发展到两派公然决裂,动员各自基层力量将竞争蔓延至整个组织内部形成开放式派系政治局面,再到外部力量介入扶持陈派取得压倒性胜利。梁陈党争是马华公会领导人为追求政治机会的上升和流动而展开的权力竞争,对马华公会的团结与稳定带来极大伤害。政党内部毫无意义的内耗,也是马华公会在议会政治道路上步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马华公会 派系政治
下载PDF
报业竞争下的新闻卖点策划——基于《成都晚报》的内容分析
11
作者 肖云忠 《兰州学刊》 2006年第4期77-79,共3页
新闻卖点的成立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本文通过对《成都晚报》的内容分析阐释了市场竞争背景下新闻卖点对报业和受众所具有的多方面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卖点策划要从报纸定位、受众心理诉求、内容表达和包装设计入手的见解。
关键词 竞争 新闻卖点 社会功能 策划
下载PDF
从缓和到激进——辛亥革命前立宪派思想发展演变轨迹
12
作者 孙训华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0-52,共3页
辛亥革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立宪派的思想同样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有新的发展和变化。辛亥革命之前,立宪派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政治信仰,从各个层次推动着社会立宪思潮的发展,立宪思想从缓和到激进的转变恰恰反... 辛亥革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立宪派的思想同样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有新的发展和变化。辛亥革命之前,立宪派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政治信仰,从各个层次推动着社会立宪思潮的发展,立宪思想从缓和到激进的转变恰恰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沧桑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立宪派 国会请愿
下载PDF
项羽分封新论——楚国派系较量扩大化所诱发的集体反叛
13
作者 刘裕强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3-67,共5页
灭秦后由楚国来主持战后分封大局是在制定"怀王之约"时达成的共识,后来从怀王手中夺取"主约权"的项羽只是变相施行分封。楚怀王计划灭秦后恢复七国并立局面,但是由于楚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项羽在怀王分封体... 灭秦后由楚国来主持战后分封大局是在制定"怀王之约"时达成的共识,后来从怀王手中夺取"主约权"的项羽只是变相施行分封。楚怀王计划灭秦后恢复七国并立局面,但是由于楚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项羽在怀王分封体系中不能裂土封王,为了自寻出路,项羽诱导集体反叛,打破楚怀王原定的战后体系,建立以自己为霸王的项氏分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王之约 项羽分封 派系较量 集体反叛
下载PDF
1946年广东省参议会议长选举述论
14
作者 刘裕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29-32,共4页
民国后期,省参议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机构,而议长又是省参议会的核心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东各派势力为了争夺广东省参议会议长之职,争相派出代理人。各派为了集团利益明争暗斗、不择手段。在首届广东省参议会议长选举中,充满着派系... 民国后期,省参议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机构,而议长又是省参议会的核心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东各派势力为了争夺广东省参议会议长之职,争相派出代理人。各派为了集团利益明争暗斗、不择手段。在首届广东省参议会议长选举中,充满着派系较量的意味,同时也深受金钱活动、权势支配、地域观念的影响。最终林翼中由于获得国民党中央的认可和陈济棠的全力支持成为了首届议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广东省参议会 议长选举 派系较量
下载PDF
农村派系竞争的形成与运作——基于华东J镇的调查
15
作者 徐加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年第3期71-77,共7页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许多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派系竞争现象。派系竞争对村庄选举、村庄治理和村民自治制度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考察村庄派系竞争的形成机制和运作逻辑十分必要。调查发现,虽然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提...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许多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派系竞争现象。派系竞争对村庄选举、村庄治理和村民自治制度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考察村庄派系竞争的形成机制和运作逻辑十分必要。调查发现,虽然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最初的制度平台,但海选制度为村庄权力之争提供了直接空间。日益稀缺和不断增值的村庄集体资源推动村庄精英对村庄权力展开激烈争夺,派系与派系斗争因此产生。派系具有组织化、专业化特征,具有鲜明的三层结构,其组织与运作逻辑中掺杂着血缘、业缘、趣缘、利益等多种因素,利益因素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派系的利益小集团性质易导致村庄权力异化,派系竞争极易演变为不讲原则的派系斗争,因此亟须引导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派系斗争 制度 利益 运作逻辑
下载PDF
Ritual and Politics: An Examination of the 1072 Primal Ancestor Debate in the Northern Song
16
作者 Hiu Yu Cheu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8年第3期275-310,共36页
In considering the vital role played by imperial rites in claiming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Chinese emperors endeavored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the perfect model for their subjects in te... In considering the vital role played by imperial rites in claiming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Chinese emperors endeavored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the perfect model for their subjects in terms of ritual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a Northern Song (960-1127) ritual debate over the placement of imperial ancestors' spirit tablets and ancestral chambers, especially that of the Primal Ancestor,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scussions on ancestral rituals and how they were intensifi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ng Anshi's New Policies. More importantly, this study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ng scholar-officials' political positions and inte/lectual interests, thus providing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Song faction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tual poli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estral ritual ritual interest the Imperial Temple Wang Anshi Song factionalism
原文传递
民进党派系政治与提名制度的双向互动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兵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5,共12页
政党派系政治与提名制度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党内派系是政党提名制度制定与修正的主导力量,而提名制度的实施则反过来改变派系的力量对比。在台湾地区政党中,民进党的派系对立最严重,提名制度的修正也最频繁。民进党的派系政治与提名制度... 政党派系政治与提名制度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党内派系是政党提名制度制定与修正的主导力量,而提名制度的实施则反过来改变派系的力量对比。在台湾地区政党中,民进党的派系对立最严重,提名制度的修正也最频繁。民进党的派系政治与提名制度也有着明显的双向互动性:一方面,派系是提名制度修正的行动主体,党内派系格局影响着民进党提名制度修正的方向与程度;另一方面,修正后的提名制度又改变了派系的实力和样态,进而影响乃至重塑民进党的派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进党 派系政治 提名制度 双向互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