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an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 under Continuous Cooling
1
作者 陈永利 ZHAO Yang +1 位作者 ZHOU Xuejiao HUANG Jianguo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6年第2期387-392,共6页
We investigated phase transi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UHSS)in a new "short process" with controlled rolling and controlled cooling.Thermalexpansion test combined with metallographic obser... We investigated phase transi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UHSS)in a new "short process" with controlled rolling and controlled cooling.Thermalexpansion test combined with metallographic observation was used to research the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curve.Moreover,the microstructuraltrans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law was revealed by morphologicalobservation and alloying elements by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EPMA).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was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and grain orientation of microstructure.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measured critical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Ac1 and Ac3 were 746 and 868 ℃,respectively.The CCT curve indicated that the undercooled austenite was transformed into proeutectoid ferrite and bainite with HV 520 in a broad range of cooling rate 0.1^(-1) ℃·s^(-1).When subjected to a cooling rate of 1 ℃·s^(-1),the undercooled austenite was divided into small-sized blocks by formed martensite.With further increase of cooling rate,micro-hardness increased dramatically,the microstructure of specimen was mainly lathe bainite(LB),granular bainite(GB),lath martensite(LM)and residualaustenite.By diffraction test analysis,it was identified that there was K-S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tensite and austenite for {110}_α//{111}_γ,{111}_α//{101}_γ.EPMA clearly showed that carbon diffused adequately due to staying for a long time at high temperature with a lower cooling rate of 2 ℃·s-1.Phase transition drive force was lower and the residualaustenite existed in the block form of Martensite austenite island(M-A).With the increase of cooling rate to 10 ℃·s^(-1),the block residualaustenite reduced,the carbon content of residualaustenite increased and α phase around the residualaustenite formed into a low carbon bainite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 high strength steel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medium plate bainite martensite residual austenite
下载PDF
SCM435冷镦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及球化退火
2
作者 于学森 李战卫 +2 位作者 王金涛 张宇 陈金军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SCM435冷镦钢的热膨胀曲线。通过金相分析和硬度试验获得了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原始显微组织对钢球化退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小于0.5℃/s的速率冷却后,SCM435钢的组织主要为铁素...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SCM435冷镦钢的热膨胀曲线。通过金相分析和硬度试验获得了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原始显微组织对钢球化退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小于0.5℃/s的速率冷却后,SCM435钢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珠光体,以1℃/s及以上速率冷却后组织为贝氏体和马氏体以及少量铁素体,以3℃/s及以上速率冷却后组织为马氏体和贝氏体,以15℃/s及以上速率冷却后组织全部为马氏体。采用相同工艺球化退火时,马氏体和贝氏体的球化效果优于珠光体和铁素体。通过优化轧制工艺试制的原组织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的SCM435钢盘条球化退火后,组织中碳化物分布均匀,球化效果好,球化退火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M435冷镦钢 动态CCT曲线 贝氏体 马氏体 球化退火
下载PDF
Fe-C合金贝氏体铁素体的相变基元与类马氏体形貌贝氏体的形成 被引量:14
3
作者 俞德刚 朱钰如 +2 位作者 陈大军 唐晓宏 张惠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A385-A393,共9页
本文从多方面研究观察再次证实贝氏体铁素体相变基元的存在,相变基元为切变相变基元,并提出其形态示意图。在Fe-C合金中,本文观察到正三角型、交叉型、“N”型和蝴蝶型类马氏体形貌贝氏体。在交叉型贝氏体中,发现基元相对滑移... 本文从多方面研究观察再次证实贝氏体铁素体相变基元的存在,相变基元为切变相变基元,并提出其形态示意图。在Fe-C合金中,本文观察到正三角型、交叉型、“N”型和蝴蝶型类马氏体形貌贝氏体。在交叉型贝氏体中,发现基元相对滑移的、相互脱节的、形成“束腰”的和互换生长取向的交叉型贝氏体,交叉效应直接体现于相变基元的活动行为,相应提出其活动行为示意图。导致交叉的应力场是切变相变剪切应力集中应力场,贝氏体交叉的形成是切变应力-应变诱发贝氏体转变的结果。在应变诱发贝氏体转变时,相变驱动力的补偿与奥氏体所发生的真实应变的平方成正比,两贝氏体铁素体碰撞非常猛烈,承认其形成方式为切变型可得到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基元 马氏体 贝氏体 铁碳合金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TRIP钢连续冷却固态相变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宇光 赵爱民 +2 位作者 赵征志 唐荻 李本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4期390-394,431,共6页
为了研究Al和P合金元素在TRIP钢固态相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热膨胀实验、金相观察、显微硬度测量等方法绘制了4种不同Al和P含量的C-Mn-Al-P TRIP钢的CCT图.结果表明,Al元素强烈缩小奥氏体相区,提高Ac3与Ms,促使CCT图左移和上移.P元... 为了研究Al和P合金元素在TRIP钢固态相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热膨胀实验、金相观察、显微硬度测量等方法绘制了4种不同Al和P含量的C-Mn-Al-P TRIP钢的CCT图.结果表明,Al元素强烈缩小奥氏体相区,提高Ac3与Ms,促使CCT图左移和上移.P元素能够阻碍碳化物的生成,当钢中w(P)达到0.14%时,能显著将CCT曲线图中的珠光体区与贝氏体区右移.P元素对先共析铁素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材料的显微硬度增加.对于每一种成分超过其临界冷却速率时将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添加固溶强化元素可以强化铁素体基体,增加铁素体基体的硬度,P元素固溶强化能力最强,Mn元素稍弱,Al元素很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 连续冷却转变 显微硬度 珠光体 贝氏体 马氏体
下载PDF
金属合金等温相变的体激活能及相变机制 Ⅰ.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相变 被引量:6
5
作者 康沫狂 张明星 +1 位作者 刘峰 朱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1,共7页
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处理获得的上、下贝氏体和粒状组织,都具有各自独立的C曲线;在转变初期均能获得单一的组织,而在转变的中、后期通常可获得相邻两组织的复合体.必须用单一组织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将体激活能、组... 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处理获得的上、下贝氏体和粒状组织,都具有各自独立的C曲线;在转变初期均能获得单一的组织,而在转变的中、后期通常可获得相邻两组织的复合体.必须用单一组织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将体激活能、组织形貌和体自由能曲线相结合可诠释下述论点:下或上贝氏体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贫碳或极贫碳区,进行"军队型"(队列式)原子无扩散马氏体样切变相变;而粒状组织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最贫碳区,发生"平民型"(非队列式)原子无扩散界面控制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体激活能 粒状组织 粒状贝氏体 马氏体样切变 界面控制相变
下载PDF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锋 周立新 +2 位作者 张志成 张国宏 吴开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5-604,共10页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是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一类重要高性能钢铁结构材料。超细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对于其强度起了决定性作用,对塑性和韧性起决定作用的为残留奥氏体。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手段调控残留奥氏...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是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一类重要高性能钢铁结构材料。超细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对于其强度起了决定性作用,对塑性和韧性起决定作用的为残留奥氏体。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手段调控残留奥氏体微结构,来实现精细组织结构和优良综合力学性能,成为新一代钢铁材料研究领域重要的课题。首先从钢铁材料强韧化机制出发,指出微观组织的精细化及硬相与软相的合理调控,是发展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要途径。然后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级贝氏体钢、Q&P钢、Q-P-T钢等具有微纳组织结构的超高强度钢,从合金设计、热处理工艺及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磨损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最后指出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材料 相变 贝氏体 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下载PDF
氢对贝氏体辙叉钢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但锐 张明 +3 位作者 郑春雷 张福成 康杰 张洋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38,共6页
以贝氏体辙叉钢为研究对象,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研究不同含氢量的贝氏体辙叉钢的摩擦磨损行为,并与普通高锰钢的耐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氢可以明显地提高贝氏体辙叉钢的耐磨性;贝氏体钢的耐磨性能... 以贝氏体辙叉钢为研究对象,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研究不同含氢量的贝氏体辙叉钢的摩擦磨损行为,并与普通高锰钢的耐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氢可以明显地提高贝氏体辙叉钢的耐磨性;贝氏体钢的耐磨性能明显高于高锰钢。贝氏体辙叉钢在小载荷下为磨粒磨损机制,在大载荷下为粘着磨损。氢降低贝氏体辙叉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氢促进贝氏体辙叉钢残余奥氏体相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使贝氏体辙叉钢摩擦磨损表面的硬度显著提高,在加工硬化和应变的共同作用下,增强了贝氏体辙叉钢的抗摩擦磨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摩擦磨损 铁路辙叉 马氏体相变
下载PDF
预转变马氏体对GCr15钢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超 汪建利 刘金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A016-A019,共4页
本文利用磁性法和膨胀法研究了GCr15钢M_s点以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以及不同温度预转变马氏体对24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在M_s点以下等温过程中首先形成变温马氏体,继而转变为下贝氏体。随着等温温度... 本文利用磁性法和膨胀法研究了GCr15钢M_s点以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以及不同温度预转变马氏体对24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在M_s点以下等温过程中首先形成变温马氏体,继而转变为下贝氏体。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和预淬马氏体数量的增加,应力促发作用有助于贝氏体转变的加速,200℃左右其孕育期最短。但是,当温度继续下降、预淬马氏体超过一定数量之后,贝氏体转变却愈趋困难,此外,M_s点以下不同温度的预转变马氏体对随后24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钢 贝氏体 马氏体 预转变
下载PDF
Ni-Ti-Nb宽滞后形状记忆合金的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可逆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连城 蔡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0-98,共9页
用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不同温度下的拉伸试验以及电阻率-温度曲线测试研究了Ni-Ti-Nb合金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可逆性,分析了形变诱发马氏体的稳定性和可逆性与其变体界面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i-Ti-Nb合金在Ms-M温度区... 用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不同温度下的拉伸试验以及电阻率-温度曲线测试研究了Ni-Ti-Nb合金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可逆性,分析了形变诱发马氏体的稳定性和可逆性与其变体界面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i-Ti-Nb合金在Ms-M温度区间加应力时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而在M以上温度加应力时,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形变对Ni-Ti-Nb合金的应力诱发纪氏体异面结构有明显影响,随着拉伸变形量的增加,应力诱发马氏作界面结构由平直、清晰、具有良好的共格性,逐步变为界面上出现台阶和畸变层,部分失上共格,直至界面上出现紊乱层,明显失去共格。与之相应,随形变量增加,形变应力诱发马氏体的稳定性提高,可逆性下降在适当的变形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铌合金 形变 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 相变
下载PDF
固态相变研究新观察、新发现、新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宗昌 计云萍 任慧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阐述本世纪以来固态相变试验研究的成果,展示主要试验新发现,这些发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探讨固态相变新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在新的试验基础上,更新重要概念,简述贝氏体相变两派理论的整合,指出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的误区。完善珠光体... 阐述本世纪以来固态相变试验研究的成果,展示主要试验新发现,这些发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探讨固态相变新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在新的试验基础上,更新重要概念,简述贝氏体相变两派理论的整合,指出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的误区。完善珠光体转变理论,提出贝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相变 珠光体 贝氏体 马氏体
下载PDF
含Si钢下贝氏体转变初期碳原子的调幅分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喜燕 武小雷 +3 位作者 康沫狂 杨延清 孟祥康 韩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A327-A330,共4页
用TEM选区衍射和暗场像法发现含Si钢下贝氏体转变初期存在碳原子的调幅分解过程,该过程类似于马氏体回火早期阶段碳原子的调幅分解,认为贝氏体相变可能是以切变机制完成。
关键词 贝氏体 调幅分解 含硅钢 碳原子
下载PDF
含硅钢下贝氏体长大方式——65Si2MnWA 下贝氏体界面位错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喜燕 武小雷 康沫狂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含硅钢65Si2MnWA下贝氏体界面位错。结果表明,该钢下贝氏体界面错配位错为混合型位错,真实位错线方向与其柏氏矢量夹角约为30°,界面可借助错配位错沿界面法线方向作保守滑移。发现界面位错有穿...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含硅钢65Si2MnWA下贝氏体界面位错。结果表明,该钢下贝氏体界面错配位错为混合型位错,真实位错线方向与其柏氏矢量夹角约为30°,界面可借助错配位错沿界面法线方向作保守滑移。发现界面位错有穿过界面的情况。提出了下贝氏体界面位错环模型,根据此模型,可以预测随着位错环的扩展,其螺型部分导致下贝氏体铁素体的增厚,刃型部分导致伸长,由于刃型位错滑移速度远高于螺型位错滑动速度,伸长快于增厚,贝氏体呈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 贝氏体 马氏体 奥氏体 固态相变 硅钢
下载PDF
钢中马氏体和贝氏体基体组织的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古原 忠 殷匠(译) 《热处理》 CAS 2009年第2期16-21,共6页
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中板条束和板条块尺寸的细化对于高强度结构钢的强化和韧化是重要的。在奥氏体晶界形核的贝氏体铁素体的晶体取向(变体)强烈地受制于其形核处即奥氏体晶界的性质,在小过冷度下产生粗大的板条束/板条块。当相变温... 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中板条束和板条块尺寸的细化对于高强度结构钢的强化和韧化是重要的。在奥氏体晶界形核的贝氏体铁素体的晶体取向(变体)强烈地受制于其形核处即奥氏体晶界的性质,在小过冷度下产生粗大的板条束/板条块。当相变温度降低或碳含量减少时,更多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在晶界形成,细化了板条束和板条块尺寸。这是由于形核能力较小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更容易以较大的驱动力形成,而且由于塑性协调的抑制,伴随不同贝氏体铁素体变体形成而产生的相变应变的自协调也增加。尽管是类似的变体选择,但含碳量的增加将导致板条马氏体中板条束/板条块的尺寸减小。这是因为在Ms温度下驱动力随含碳量的变化较小,以及马氏体转变温度比贝氏体的低,能在更大范围内自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 贝氏体 相变 控制轧制 位错
下载PDF
Fe-C合金贝氏体在奥氏体贫碳区切变相变机制的价电子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虎生 杨延清 +1 位作者 武小雷 康沫狂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27,共6页
本文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Fe-C合金发生马氏体转变的临界阻力以及中温等温时的相变阻力,讨论了贝氏体在贫碳区切变形核的可能性。
关键词 马氏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 电子理论 铁碳合金
下载PDF
碳钢过冷奥氏体的转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戚正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共14页
1966年Aaronson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对钢的贝氏体转变的切变理论提出了异议,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超过半个多世纪的对钢的贝氏体转变机制的研究和讨论高潮,有些问题已经得到共识,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分歧。在此期间,对马氏体转变及珠... 1966年Aaronson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对钢的贝氏体转变的切变理论提出了异议,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超过半个多世纪的对钢的贝氏体转变机制的研究和讨论高潮,有些问题已经得到共识,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分歧。在此期间,对马氏体转变及珠光体转变也有一些新的建树。现特以纯铁及碳钢为例,对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3个转变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其中包括了本文作者的一些分析和判断。衷心希望读者对本文提出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
下载PDF
近几年马氏体相变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宗昌 计云萍 任慧平 《热处理》 CAS 2011年第6期1-8,共8页
综合整理了近年来马氏体相变试验研究的新成果。认为马氏体相变切变过程缺乏热力学可能性。指出马氏体在晶界、相界面、位错等缺陷处形核,并非共格切变过程。发现板条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中均存在堆垛层错亚结构;高密度位错、孪晶、堆... 综合整理了近年来马氏体相变试验研究的新成果。认为马氏体相变切变过程缺乏热力学可能性。指出马氏体在晶界、相界面、位错等缺陷处形核,并非共格切变过程。发现板条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中均存在堆垛层错亚结构;高密度位错、孪晶、堆垛层错亚结构的形成并非切变所致;马氏体形貌的演化系应变能起主导作用,与切变无关;马氏体表面浮凸是相变比体积增大所致,不能作为切变机制的证据。隐晶马氏体是由于奥氏体晶粒内成分极不均匀所致,呈不规则的条片状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相变 堆垛层错 界面 缺陷形核 切变相变 表面浮凸 隐晶马氏体
下载PDF
陶瓷中的相变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祖耀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1-50,共10页
提出陶瓷中相变的分类,引述Spinodel分解的热力学判据和动力学判据,评述含ZrO2陶瓷马氏体相变尺寸效应的热力学推导和象理论在MgO—PSZ,CeO2—TZP,Y2O3-TZP,BaTiO3,KTN,PbTiO3... 提出陶瓷中相变的分类,引述Spinodel分解的热力学判据和动力学判据,评述含ZrO2陶瓷马氏体相变尺寸效应的热力学推导和象理论在MgO—PSZ,CeO2—TZP,Y2O3-TZP,BaTiO3,KTN,PbTiO3及YBa2Cu3O7-x.马氏体相变中的应.用指出含ZrO2陶瓷及YBa2Cu3Oy的等温相变可能属扩散机制的贝氏体相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相变分类 马氏体相变
下载PDF
金属合金等温相变的体激活能及相变机制 Ⅱ.β黄铜等温相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沫狂 张明星 +1 位作者 刘峰 朱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与钢相似,β黄铜等温处理获得的片状α_1(贝氏体)和棒状α都具有自己的C曲线;各转变初期均能获单一相,而转变中、后期通常可获相邻两相的复合体.必须用单一相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用体激活能、相的形貌和体自由能变化... 与钢相似,β黄铜等温处理获得的片状α_1(贝氏体)和棒状α都具有自己的C曲线;各转变初期均能获单一相,而转变中、后期通常可获相邻两相的复合体.必须用单一相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用体激活能、相的形貌和体自由能变化相结合能可诠释下述论点:片状α_1(贝氏体)是溶质原子扩散控制下母相β′中的贫溶质区,进行"军队型"原子无扩散马氏体样切变相变;棒状α是溶质原子扩散控制下母相β′中的最贫溶质区,发生"平民型"原子无扩散界面控制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α1(贝氏体) 棒状α 体激活能 马氏体样切变 界面控制相变 β黄铜
下载PDF
P92钢的CCT图及组织转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勇桃 吴银虎 +2 位作者 鲁海涛 马洪浩 任慧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研究国外P92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用淬火膨胀仪结合组织形貌和硬度,用Origin软件绘制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曲线(CCT),分析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组织转变规律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P92钢的组织在缓慢冷却... 研究国外P92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用淬火膨胀仪结合组织形貌和硬度,用Origin软件绘制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曲线(CCT),分析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组织转变规律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P92钢的组织在缓慢冷却速度0.01~0.03℃/s下,发生铁素体、珠光体转变。由于贝氏体转变凸出于CCT曲线左方,在一般冷却条件下即可淬火得到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硬度可达564HV_(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T图 P92钢 维氏硬度 组织转变 贝氏体 马氏体
下载PDF
试样薄化导致的Cu-Al贝氏体/马氏体组织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得橹 柯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43-247,共5页
加热到1173K的Cu-25at;%Al合金块状试样经723K60S等温淬火后其组织由片状的“羽毛状贝氏体(9R结构)和β_1'马氏体(18R结构)组成。当试样被离子束轰去进一步薄化后,在足够薄的区域内生成了许多2H... 加热到1173K的Cu-25at;%Al合金块状试样经723K60S等温淬火后其组织由片状的“羽毛状贝氏体(9R结构)和β_1'马氏体(18R结构)组成。当试样被离子束轰去进一步薄化后,在足够薄的区域内生成了许多2H结构的薄片马氏体。初步分析认为该薄片马氏体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贝氏体生成时在试样内留下了高的应力场,当试样薄化到一临界厚度以下时,试样区的三维约束条件松弛使试样内的应力场触发了薄片马氏体的生成。这些薄片马氏体是通过位于贝氏体界面上位错的重新启动而长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马氏体 贝氏体 相变 合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