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驱采出液反相破乳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4期16-19,共4页
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驱技术。为解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高温水体内增黏效果差和难以注入低渗透率油藏的问题,聚合物驱中引入了带有亲油侧链且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代替普通... 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驱技术。为解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高温水体内增黏效果差和难以注入低渗透率油藏的问题,聚合物驱中引入了带有亲油侧链且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代替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改善高矿化度、高温和低渗透率油藏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聚合物的用量及费用。注入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的部分区块的采出液中O/W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高,造成采出水处理设施进水含油浓度大幅度增高,处理后回注的采出水含油浓度难以达到回注指标。为此分析了含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驱的性质以及对O/W型乳状液的乳化和稳定作用,明确了今后反相破乳剂的研发应以非离子和阴离子药剂等与阴离子型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不产生沉淀反应的药剂为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采出液 采出水 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 原油乳状液 反相破乳剂
下载PDF
原油活性组分油水界面膜扩张粘弹性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孙涛垒 彭勃 +4 位作者 许志明 张路 赵濉 李明远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扩张模量幅度对扩张频率的双对数曲线和扩张模量相角的频率依赖关系可以推断所有实验体系界面膜的主要的弛豫过程不是扩散弛豫,而可能主要是通过吸脱附势垒的弛豫过程.温度对两个样品的扩张粘弹性参数都有强烈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降低膜的强度和粘度,并且改变相角的频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张粘弹性 界面驰豫 界面活组分 超临界萃取分馏 原油 分离 温度 油水界面膜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活性物的结构和活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志成 安静仪 +2 位作者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综合的方法分离出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的活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色质联用等方法分析其化学结构,并在油/碱水模型体系中测定了它们的动态界面张力,考察其化学结构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相的pH... 通过综合的方法分离出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的活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色质联用等方法分析其化学结构,并在油/碱水模型体系中测定了它们的动态界面张力,考察其化学结构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相的pH值影响原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在油-水界面膜上的吸附;沥青、胶质和蜡是界面活性物的主要成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形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原油的酸性组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动态界面张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乳状液 油-水界面 活性物 结构分析 界面活性
下载PDF
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粘弹性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涛垒 张路 +2 位作者 王宜阳 赵濉 俞稼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43-2247,共5页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 -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 ,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 ,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 ,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 ...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 -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 ,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 ,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 ,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 ;当分子量大于某一数值后 ,极限扩张弹性变化不明显 .对界面张力弛豫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参数表明 ,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数目随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弛豫过程的特征频率也呈规律性变化 .不同原油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粘弹性质可从其不同特征的微观弛豫过程得到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弛豫法 原油 活性组分 界面扩张粘弹性 扩张模量 扩张弹性 扩张粘性
下载PDF
原油各种组分对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海燕 孙学文 +2 位作者 赵锁奇 许志明 张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综述了原油各组分对原油乳状液(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酸及其他极性化合物的影响、沥青质聚集体和沥青质与溶剂、胶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叙述较详,对蜡的影响叙述较简,提及原油光氧化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油包水(W/O)乳状液 油水界面 稳定性 原油组分 界面活性物质 沥青质 综述
下载PDF
大庆原油活性组分的分离、分析及界面活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罗澜 赵濉 +2 位作者 张路 王洪涛 俞稼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从大庆原油中分离出酸性活性组分 ,研究了酸性活性组分与碱水的乳化和界面张力性质 ,并对该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
关键词 界面活性组分 分离 结构鉴定 界面张力 大庆原油
下载PDF
大庆原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管红霞 蒋生祥 +3 位作者 赵亮 刘霞 翁蕊 杨普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用体积比 3∶7的 2 0g LNaOH溶液 乙醇液多次萃取酸值 0 .0 6mgKOH g的大庆原油 ,分离出酸性活性组分。将该组分在色谱柱上用不同溶剂洗脱 ,得到极性不同的 5个级分。其中正己烷级分 (6 .4 % )为烷烃 ,苯级分 (4.7% )为芳烃和稠环烃 ,... 用体积比 3∶7的 2 0g LNaOH溶液 乙醇液多次萃取酸值 0 .0 6mgKOH g的大庆原油 ,分离出酸性活性组分。将该组分在色谱柱上用不同溶剂洗脱 ,得到极性不同的 5个级分。其中正己烷级分 (6 .4 % )为烷烃 ,苯级分 (4.7% )为芳烃和稠环烃 ,丙酮级分 (3.5 % )和乙酸 乙醇 (体积比 1∶19)级分 (8.5 % )只含少量脂肪酸。在乙酸乙酯级分 (6 4 .0 % )中 ,用气相色谱 质谱方法鉴定出 17种正构脂肪酸 (C9~C32 )和 13种异构脂肪酸 (C9~C1 9)并测定了在级分中的含量。测定了原油、萃余油、用正庚烷配制的乙酸乙酯级分模拟油 (模拟油 1)和C1 0 ~C30 混合正构烷烃标样模拟油 (模拟油 2 )与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 ,模拟油 1的界面张力低于模拟油 2的界面张力 ,据此认为异构脂肪酸比正构脂肪酸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图 4表 3参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石油脂肪酸 分离鉴定 低酸值 油田化学剂 大庆原油 界面活性组分 研究
下载PDF
大庆原油含氮组分的界面扩张黏弹性质 被引量:15
8
作者 司友华 靳志强 +2 位作者 丰杰 张路 赵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745,共9页
采用络合法和吸附色层法对大庆原油含氮组分进行了分离和富集,得到氮含量不同的2种含氮组分(以下简称N1、N2)。采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N1、N2在煤油-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扩张频率和组分浓度对扩张模量和相角的影响。结果表明,N... 采用络合法和吸附色层法对大庆原油含氮组分进行了分离和富集,得到氮含量不同的2种含氮组分(以下简称N1、N2)。采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N1、N2在煤油-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扩张频率和组分浓度对扩张模量和相角的影响。结果表明,N1、N2具有相近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现出大体类似的界面扩张变化规律;但由于氮含量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界面扩张行为。组分浓度较低时,由于N1的氮含量较高,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更多的氮杂环,活性较强,体积较大,表现为油-水界面张力较低,扩张模量较大;组分浓度较高时,由于N2分子体积较小,在油-水界面上排列更为紧密,易于在界面与体相间发生扩散交换,表现为油-水界面张力较低,扩张模量较小。2种含氮活性组分不同的界面扩张黏弹性质可从其不同特征的微观弛豫过程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原油 含氮活性组分 界面扩张黏弹性质 界面张力弛豫
下载PDF
孤岛原油乳化活性组分剖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志成 安静仪 +2 位作者 马金石 闫芳 蒋丽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对孤岛原油进行了组分分离,对从原油中分离出的界面活性组分、胶质和沥青质进行了分离和结构初步鉴定,研究了他们的碱水乳化性能。结果表明:原油组分的乳化活性随着极性的增强而增强。脂肪有机酸是孤岛原油界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组分。... 对孤岛原油进行了组分分离,对从原油中分离出的界面活性组分、胶质和沥青质进行了分离和结构初步鉴定,研究了他们的碱水乳化性能。结果表明:原油组分的乳化活性随着极性的增强而增强。脂肪有机酸是孤岛原油界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组分。沥青质、胶质都含有乳化活性物质,具有乳化性质,其中含羰基( 脂肪羰基和芳香羰基) 、芳香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对乳化性能和乳状液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乳化活性 成分
下载PDF
无机盐对支状嵌段聚醚破乳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苑敬 翟雪如 +2 位作者 徐桂英 谭业邦 张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5-331,共7页
通过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七支状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PO/PEO)三嵌段聚醚;考察了不同无机盐存在时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的影响;通过界面张力、浊点和界面膨胀流变性的测定探讨了其界面聚集行为和破乳作用对无机盐的依赖性.结果表明... 通过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七支状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PO/PEO)三嵌段聚醚;考察了不同无机盐存在时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的影响;通过界面张力、浊点和界面膨胀流变性的测定探讨了其界面聚集行为和破乳作用对无机盐的依赖性.结果表明,盐溶型无机离子存在时,能提高聚醚的破乳效果,而盐析型无机离子存在时,不利于聚醚的破乳作用;温度升高破乳速度加快,但45℃时脱出的水质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状嵌段聚醚 原油乳状液 界面活性 界面流变性 破乳作用
下载PDF
孤东原油组分的界面张力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继香 刘青 +2 位作者 林梅钦 李明远 吴肇亮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01-604,共4页
按常规四组分分离法将孤东1#原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它们在原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 88%,22 45%,14 73%,14 43%。将各组分在原油中所占的质量分数的十分之一和煤油配制成模拟油,模拟油与蒸馏水、碱水〔w(Na2CO3)=1 ... 按常规四组分分离法将孤东1#原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它们在原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 88%,22 45%,14 73%,14 43%。将各组分在原油中所占的质量分数的十分之一和煤油配制成模拟油,模拟油与蒸馏水、碱水〔w(Na2CO3)=1 2%)〕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别为:35 700,13 360;24 520,4 630;22 760,5 610;19 380,0 056mN/m。并对各分离组分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表明:界面张力的大小与各组分中的含氧量有关,含氧量越高,界面张力越低。沥青质是孤东1#原油的主要活性物质;w(沥青质)=3%时,模拟油与碱水〔w(Na2CO3)=1 2%〕体系的界面张力为0 0053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界面张力 活性组分 沥青质
下载PDF
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澜 张路 +3 位作者 方洪波 王宜阳 赵濉 俞稼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21-25,共5页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方法,研究了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如盐、碱、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扩张黏弹性质的影响和界面扩张模量及相角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的性质均有一定影响:盐通...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方法,研究了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如盐、碱、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扩张黏弹性质的影响和界面扩张模量及相角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的性质均有一定影响:盐通过改变活性物质在界面上的吸附而影响界面扩张黏弹性质;聚合物能增大低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黏度,对高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的影响不明显;碱与原油活性组分反应,使扩张黏度明显变化,界面膜的弹性大大增强;表面活性剂能将高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从界面上顶替下来,使界面体现为近似单独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而对于低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界面表现为活性组分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吸附膜的性质;扩张模量的相角在高工作频率下出现负值。探讨了表观负相角产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活性组分 复合驱体系 扩张模量 相角 界面扩张黏弹性
下载PDF
大庆原油中活性组份的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林梅钦 高树棠 刘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7-69,共3页
分离并测定了大庆原油中活性组份的含量,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元素分析法初步测定了活性组份的结构,用气相渗透压法测定了活性组份的数均分子量,还测定了活性组份在碱溶液中的界面活性。
关键词 活性组份 分离方法 结构分析 原油
下载PDF
胜利孤东原油中酸性组分的分离、分析及界面活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路 赵濉 +1 位作者 罗澜 俞稼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用溶剂萃取法从胜利孤东原油中萃取、浓缩出含有机酸的活性组分,用柱色谱分离成窄馏分并进行了波谱鉴定。考察了胜利孤东原油及萃取出酸性活性组分的剩余油与碱水溶液的乳化性质和界面张力性质。结果表明,萃余油失去了原油所具有的与... 用溶剂萃取法从胜利孤东原油中萃取、浓缩出含有机酸的活性组分,用柱色谱分离成窄馏分并进行了波谱鉴定。考察了胜利孤东原油及萃取出酸性活性组分的剩余油与碱水溶液的乳化性质和界面张力性质。结果表明,萃余油失去了原油所具有的与碱水间的良好乳化性质和低界面张力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组分 原油 分离 界面活性
下载PDF
辽河原油活性组分的分离、分析及界面活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澜 赵濉 +3 位作者 张路 罗永臣 俞稼镛 刘加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采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对辽河原油进行了分离 ,测定了原油各组分与碱的乳化和界面张力性质 ;还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从辽河原油中分离出酸性活性组分并研究了该组分与碱的相互作用 ,对该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
关键词 界面活性组分 分离 碱水乳化 结构 辽河原油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素俊 孙玉海 +2 位作者 冯茜 马天态 杨景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2-986,共5页
用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的注入水配制不同含量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临盘原油间的界面活性;并与传统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进行了界面活性对比;考察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烷基长度和联结基长... 用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的注入水配制不同含量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临盘原油间的界面活性;并与传统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进行了界面活性对比;考察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烷基长度和联结基长度、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和温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双子表面活性剂与不同原油间的界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三亚甲基-1,3-双(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14-3-14)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明显优于TTAB;当14-3-14双子表面活性剂含量一定时,其溶液与临盘原油间存在最低界面张力;14-3-14双子表面活性剂可在较低含量下将其与临盘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14-3-14双子表面活性剂适用于临盘原油,二亚甲基-1,2-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双子表面活性剂适用于孤岛原油,并为下一步现场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原油 三亚甲基-1 3-双(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界面活性
下载PDF
克拉玛依二中区原油中活性组分含量分析及其相关界面性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梅钦 高红 刘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70-71,78,共3页
用多级溶剂萃取法分离出克拉玛依二中区原油中的活性组分,并测出了油中活性组分的含量为4.81mg/g,用红外光谱法和元素分析法初步鉴定了活性组分的结构活性组分的红外光谱图在2500~36O0cm(-1)处有一较宽的吸收峰,在1707cm(-1)处有... 用多级溶剂萃取法分离出克拉玛依二中区原油中的活性组分,并测出了油中活性组分的含量为4.81mg/g,用红外光谱法和元素分析法初步鉴定了活性组分的结构活性组分的红外光谱图在2500~36O0cm(-1)处有一较宽的吸收峰,在1707cm(-1)处有一很强的羰基伸缩振动峰。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含有较高比例的氧和氮,活性组分中富集了大量的羧酸类或酚类以及含氮化合物.气相渗透压法测得活性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9,对提取物的界面性质研究表明,活性组分与碱(NaOH,Na2O3)的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可以达到10(-2)mN/m,而提取活性组分后的原油与碱溶液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明显高于未提取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活性组分 定量分析 油田
下载PDF
大庆原油中酸性及含氮组分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伍晓林 楚艳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1-686,共6页
从低酸值大庆原油分离得到酸性组分(Acids)和含氮杂环组分(NCHC)2种活性组分,系统考察了所分离活性组分的界面活性及其与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NCHC组分尽管在碱性条件下自身的界面活性不... 从低酸值大庆原油分离得到酸性组分(Acids)和含氮杂环组分(NCHC)2种活性组分,系统考察了所分离活性组分的界面活性及其与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NCHC组分尽管在碱性条件下自身的界面活性不如酸性组分,但是其与HABS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使降低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与酸性组分相当;二者与HABS的协同作用机理不同,酸性组分和碱反应的产物与HABS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在强碱条件下易于使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值;而含氮杂环组分自身与HABS间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在含盐条件下就易于使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活性组分 界面张力 含氮杂环化合物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胜利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德磐 孙在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41,共3页
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胜利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 ,用界面移动法测定了原油油滴在水中的电迁移率。并考察了水相盐浓度、pH值对油水界面张力及油滴电迁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原油 水的界面张力先是随水相中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后... 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胜利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 ,用界面移动法测定了原油油滴在水中的电迁移率。并考察了水相盐浓度、pH值对油水界面张力及油滴电迁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原油 水的界面张力先是随水相中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后随水相中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相中NaCl的浓度为 2 %时 ,油水界面张力出现最小值。相应地 ,油滴在水中的电迁移率则是先增大后减小 ,在NaCl浓度为 2 %时达到最大值。在水相 pH值为 2~ 12时 ,原油水界面张力随pH值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大后减小 ,在pH值为 4时达到最大值 ,而油滴在水中的电迁移率却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吸附 界面张力 电迁移率 界面活性 滴体积法 PH值 脱水 脱盐 破乳
下载PDF
原油碱水乳化活性组分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世英 刘有邦 陈茂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2-347,共6页
对河南油田三种原油中的有机酸和非酸含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研究了它们在碱水乳化中的作用。有机酸是引起各原油碱水乳化的活性物质,非酸含氧化合物本身无碱水乳化活性,但对有机酸的乳化活性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乳化剂 原油 注碱水 化学驱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