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 被引量:104
1
作者 李森森 龙长权 +1 位作者 陈庆飞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1-839,共9页
在群际接触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群际接触理论表明,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围绕群际接触理论的最新研究拓展了研究对象,研究了群际接触对外显和内隐偏见的降低作用,间接接触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 在群际接触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群际接触理论表明,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围绕群际接触理论的最新研究拓展了研究对象,研究了群际接触对外显和内隐偏见的降低作用,间接接触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涵盖依存关系、群际互动、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四个方面。在对平等的地位、共同的目标、群际合作以及权威、法律的支持几个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跨群体友谊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完善群际接触理论的理论体系,对不良的群际接触予以重视,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理论相结合,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群际接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群际接触假说 群际关系 偏见 群体
下载PDF
群际威胁:影响因素与减少策略 被引量:26
2
作者 党宝宝 高承海 +1 位作者 杨阳 万明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群际威胁是增强消极刻板印象和偏见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导致群际冲突或暴力。影响群际威胁的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与经验、群体特征、社会政策和法规等。通过改变社会分类,模糊群际边界,并创造群际接触的机会,能够增加群际认同感,降低群... 群际威胁是增强消极刻板印象和偏见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导致群际冲突或暴力。影响群际威胁的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与经验、群体特征、社会政策和法规等。通过改变社会分类,模糊群际边界,并创造群际接触的机会,能够增加群际认同感,降低群际威胁感,减少群际偏见,促进积极的群际关系。今后的研究需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完善群际威胁的理论模型,并探索相关变量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为促进和改善群际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威胁 偏见 群体态度 社会分类 群际接触
下载PDF
想象接触减少偏见:理论依据、实践需要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于海涛 杨金花 +1 位作者 张雁军 金盛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4-1832,共9页
心理想象可以引发与真实经历一样的情感和动机反应,仅仅想象某一情境就会产生与亲身经历一样的效果,这为群际接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想象接触作为群际接触的一种形式,有效弥补了直接接触的不足。群际焦虑、自我表露、外群体信任... 心理想象可以引发与真实经历一样的情感和动机反应,仅仅想象某一情境就会产生与亲身经历一样的效果,这为群际接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想象接触作为群际接触的一种形式,有效弥补了直接接触的不足。群际焦虑、自我表露、外群体信任和想象情景的生动性中介了想象接触减少偏见的效应,而群体规模、群体认同、接触经历和知觉流畅性则调节了这种效应。未来研究需要具体化想象接触的过程、关注少数群体的想象接触、细化想象接触的时效性、整合群际接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理论依据 作用机制 偏见 群际关系
下载PDF
想象积极群际接触与群际关系改善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峰 张国礼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4-459,共6页
想象群际接触的基本思想指,在心理上想象一个积极的群际接触会创设一个心理接触的脚本,激发与外群体成员成功互动的观念,积极互动观念也就伴随产生对外群体的积极情感,导致对外群体的积极感知,增强和外群体进一步接触的意愿。想象群际... 想象群际接触的基本思想指,在心理上想象一个积极的群际接触会创设一个心理接触的脚本,激发与外群体成员成功互动的观念,积极互动观念也就伴随产生对外群体的积极情感,导致对外群体的积极感知,增强和外群体进一步接触的意愿。想象群际接触的实验操纵比较简单,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指导语的方式,但是想象群际接触的效应受群体地位、内群体认同状况等变量的调节。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注意提高研究的效度,加强机制、直接行为效应的研究,想象群际接触理论为改善群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关系 群际接触 想象群际接触 偏见
下载PDF
群际焦虑的因果关系模型与影响变量 被引量:10
5
作者 管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11,共8页
群际焦虑是当个体与外群体交往时,由于担心消极的心理或行为结果,担心被内、外群体成员消极评价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甚至敌对等不愉快体验。其中,从群际焦虑的情感结构、认知结构、生理结构出发,探讨了群际焦虑的因果关系模型,以及群际... 群际焦虑是当个体与外群体交往时,由于担心消极的心理或行为结果,担心被内、外群体成员消极评价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甚至敌对等不愉快体验。其中,从群际焦虑的情感结构、认知结构、生理结构出发,探讨了群际焦虑的因果关系模型,以及群际焦虑的前因变量(如人格特质、认知因素、个体经验和情境因素)和结果变量(如情感结果、认知结果、行为结果),并从群际接触、共情、改变认知等视角讨论了群际焦虑的消减问题。有关群际焦虑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今后的研究需要在深入探索群际焦虑的概念和结构、焦虑产生的内部机制和群际焦虑的调节因素等方面做出更为细致、微观的解析,同时还可以从拓展群际焦虑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焦虑 群际威胁 群际接触 群际关系
下载PDF
当代青年群际偏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程永佳 杨莉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42-146,共5页
由于性别、资源、机遇、文化、价值观和观点等方面的差异,当代青年可以划分为各种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群际偏见现象,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些群际偏见产生的原因既有人格因素、认知因素、动机因素等主观因素,又有群际威胁、群际隔... 由于性别、资源、机遇、文化、价值观和观点等方面的差异,当代青年可以划分为各种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群际偏见现象,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些群际偏见产生的原因既有人格因素、认知因素、动机因素等主观因素,又有群际威胁、群际隔离、社会公平等客观原因。可以通过在个人层面注重自我调节、在人际层面勇于对抗偏见、在群际层面增加群际接触、在社区层面进行反偏见教育、在国家层面促进社会公平等策略来降低当代青年的群际偏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偏见 群际接触 对抗偏见 反偏见教育
下载PDF
群际接触与偏见:交流中台湾青年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桦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共7页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群际矛盾在青年交流领域开始略显激化。台湾青年群体对大陆的几种偏见在交流过程中多大程度上能被改善,取决于群际接触的条件是否具备。本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台湾青年透过交流...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群际矛盾在青年交流领域开始略显激化。台湾青年群体对大陆的几种偏见在交流过程中多大程度上能被改善,取决于群际接触的条件是否具备。本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台湾青年透过交流活动在群际接触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挖掘群际接触具有泛化性、次级传递性以及不对等性等特点,建议透过抑制类别化认知、挖掘共同的目标、设计合作策略、建立跨群体友谊等方法来降低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群际偏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见 群际接触 青年
下载PDF
我国关于偏见研究的现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乐 贾林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4-87,共4页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偏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偏见的形成原因、偏见的控制和消除以及与偏见相关因素的研究。而对其形成原因的探讨集中在权威主义人格的维度、社会支配倾向的内部因素结构、群际威胁、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等方面。在偏见的控...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偏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偏见的形成原因、偏见的控制和消除以及与偏见相关因素的研究。而对其形成原因的探讨集中在权威主义人格的维度、社会支配倾向的内部因素结构、群际威胁、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等方面。在偏见的控制和消除方面,主要是根据群际接触理论和群际交叉分类理论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关于社会偏见相关因素的研究则主要涉及性别偏见、偏见与攻击行为、民族偏见和对偏见测量工具的研究等方面。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目前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对偏见研究对象的研究仍停留在介绍水平,尚未见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发表;第二,对社会偏见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的进步,但考察偏见变量及其关系的验证性研究水平较低;第三,相关的研究由少到多,表明中国的学者越来越重视偏见的研究,必将会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见 社会支配倾向 群际接触理论
下载PDF
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内隐性别偏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郝娜 崔佳蕾 +2 位作者 吴琴 邹何辉 崔丽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8-925,共8页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异性间内隐性别偏见与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检验想象性接触对内隐性别偏见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考察想象性接触对囚徒困境、公共资源困境和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内...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异性间内隐性别偏见与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检验想象性接触对内隐性别偏见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考察想象性接触对囚徒困境、公共资源困境和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内隐性别偏见的中介作用。实验1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想象接触组的内隐性别偏见更低。实验2发现,在囚徒困境中,想象接触组的合作行为更多,内隐性别偏见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公共资源困境中,想象接触组男生的合作行为更少,女生无差异;在公共物品困境中,两组的合作行为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想象性群际接触能够改善异性间的内隐性别偏见,且能通过降低内隐性别偏见增加两人困境中异性间的合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性群际接触 内隐性别偏见 合作行为
下载PDF
中小学生民族偏见与歧视的成因及干预策略:群际接触的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曲映蓓 辛自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年第2期116-124,共9页
民族偏见与歧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它在中小学阶段就有所表现。汉族中小学生形成对少数民族的偏见与歧视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有关少数民族的信息或拥有了错误信息,缺少在最佳条件下的群际接触。群际接触理论认为最佳条件下的群际... 民族偏见与歧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它在中小学阶段就有所表现。汉族中小学生形成对少数民族的偏见与歧视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有关少数民族的信息或拥有了错误信息,缺少在最佳条件下的群际接触。群际接触理论认为最佳条件下的群际接触是减少群际偏见与歧视的主要途径。基于该理论,我们可以从真实的接触、拓展的接触、想象的接触三个角度为学校制定改善中小学生民族偏见与歧视的策略。中小学阶段是民族偏见与歧视的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干预会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民族偏见与歧视 群际接触 干预策略
下载PDF
群际接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文婷 王大伟 《科教导刊》 2013年第8期151-152,共2页
群际接触理论认为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近年来,群际接触理论的相关研究不断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群际接触的前因变量和发生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群际接触具有泛化性、次级传递、不对等性等特点。未来的研究... 群际接触理论认为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近年来,群际接触理论的相关研究不断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群际接触的前因变量和发生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群际接触具有泛化性、次级传递、不对等性等特点。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促进积极效果的因素以及阻碍群际接触积极效应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理论 偏见 群际关系
下载PDF
医患冲突情境下的竞争受害者心理及其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艾娟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63-73,共11页
竞争受害者心理是指在群际冲突中群体双方都认为自身才是最大的、真正的受害者。在医患冲突情境中,医患双方努力建构自身成为真正受害者的心态得以彰显,双方聚焦各自受到的不同伤害内容、体验和事件,致力于建构最大受害者的身份。医生... 竞争受害者心理是指在群际冲突中群体双方都认为自身才是最大的、真正的受害者。在医患冲突情境中,医患双方努力建构自身成为真正受害者的心态得以彰显,双方聚焦各自受到的不同伤害内容、体验和事件,致力于建构最大受害者的身份。医生和患者各自建构起来的最大受害者身份具有一定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功能。对患者而言,弱者心态可以博得他人同情、争取补偿等;对医生而言,受害者身份可以规避或减轻其责任、维护职业自尊等。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者心理阻碍了医患冲突的和解。降低双方的受害者竞争水平需要加强医生和患者在生命意识层面上的群体认同,增加彼此之间更频繁、更深入、更积极的群际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者心理 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 群际接触
下载PDF
关于想象性群际接触的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苗苗 《科教导刊》 2015年第11X期138-139,共2页
群际接触一直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想象性接触为探析对象,说明如何使得接触效益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群际关系。
关键词 想象性群际接触 群际关系 效应 优化
下载PDF
从群际接触视角探析亲子关系
14
作者 马亚芬 宋烨 《科教导刊》 2014年第7S期39-39,42,共2页
亲子关系一直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在群际接触背景下,试从接触动机、互动方式两方面探究亲子关系。
关键词 群际接触 接触动机 亲子关系
下载PDF
想象接触对群际偏见的改善
15
作者 赵祺 《社会科学前沿》 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
接触假说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广泛的观点之一,积极的群际接触能够有效地减少群体间的偏见。而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接触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想象的群际接触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替代。本文回顾了以往的文献,对使用想象接触这一方法... 接触假说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广泛的观点之一,积极的群际接触能够有效地减少群体间的偏见。而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接触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想象的群际接触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替代。本文回顾了以往的文献,对使用想象接触这一方法改善群际偏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旨在探究出更好的干预措施来改善群际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假说 想象接触 群际偏见
下载PDF
“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群际内隐态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阳 孙秀玲 +1 位作者 龙长权 张庆林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4-102,共9页
研究采用AMP范式,考察"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接触程度对148名基础教育背景不同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群际内隐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了显著的内群体偏好;与汉族低、中、高接触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其偏见... 研究采用AMP范式,考察"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接触程度对148名基础教育背景不同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群际内隐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了显著的内群体偏好;与汉族低、中、高接触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其偏见水平依次降低;群际接触仅对高接触者的启动效应幅度的回归系数显著。结论:大学前不同的受教育经历使得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汉族持有不同的群际态度,在"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群际接触仅对高接触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群际态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内隐态度 群际偏见 个性化经验 一般群际接触
原文传递
想象群际接触的研究及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琪 耿柳娜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8,30,共6页
想象群际接触是群际接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采用积极的心理模拟接触的形式,克服了群体间难以直接接触的弱点,为降低群际偏见,改善群际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从想象接触的形成、范式、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等几方面进行了概... 想象群际接触是群际接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采用积极的心理模拟接触的形式,克服了群体间难以直接接触的弱点,为降低群际偏见,改善群际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从想象接触的形成、范式、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对我国特殊教育的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群际接触 偏见 干预 特殊教育
原文传递
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的相关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雪琴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群际接触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界提出的有效消解群际偏见的策略之一,过去60多年的研究也证实了群际接触理论一些基本观点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群际接触能通过增进对内外群体的了解、降低群际焦虑、产生群际移情和改变偏见性行为四个中介过程... 群际接触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界提出的有效消解群际偏见的策略之一,过去60多年的研究也证实了群际接触理论一些基本观点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群际接触能通过增进对内外群体的了解、降低群际焦虑、产生群际移情和改变偏见性行为四个中介过程来降低群际偏见,改善群际关系,而这种积极接触效果的获得需要满足一定的接触条件。之前的研究已经从接触对象、接触类型和接触效果推广三个方面丰富和拓展了群际接触理论,未来的研究也应更加关注造成消极接触的因素,更多地探索不同接触方式综合运用所产生的接触效益,建立起纵向的、多层次的群际接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理论 群际偏见 群际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