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抑制化学性低氧引起的PC12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15
1
作者 华潇潇 陈洁琳 +5 位作者 张莉莉 周舸 伍伟军 袁福利 冯鉴强 莫利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能否抑制化学性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炎症反应。方法用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诱导的细胞损伤实验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能否抑制化学性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炎症反应。方法用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诱导的细胞损伤实验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的水平;以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CoCl2处理PC12细胞能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导致IL-6、IL-1β和TNF-ɑ释放增多;IL-6、IL-1β和TNF-ɑ的中和抗体能抑制CoCl2导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DEX和活性氧(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不但能抑制CoCl2引起的上述炎症因子的释放,而且使PC12细胞存活率升高。结论 DEX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PC12细胞 白介素6 白介素 肿瘤 坏死因子α 氯化钴
下载PDF
甲强龙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新明 成垚昱 +1 位作者 张振梁 康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4,共8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4组,每组10只。按上述分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尾静脉缓慢推注30 mg/kg MP和/或在脊髓损伤后2 h于脊髓损伤部位注射全贴壁法培养并以Brd U标记的BMSCs。术后1、7、14 d,采用BBB运动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14 d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取出脊髓样本,分别进行TNF-α、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各组统计视野内TNF-α、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并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Brd U单染观察BMSCs组和MP+BMSCs组中Brd U阳性率。结果术后1 d,各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7829)。术后7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较前明显恢复,其中MP组(χ2=8.3265,P=0.0325)和BMSCs组(χ2=14.1166,P=0.0036)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P+BMSCs组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17.7186,P=0.0002)和BMSCs组(χ2=15.8110,P=0.0024)。术后14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MP+BMSCs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24.7259,P<0.0001)和BMSCs组(χ2=25.6014,P<0.0001),MP组(χ2=13.5060,P=0.0062)和BMSCs组(χ2=8.9613,P=0.0299)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 d,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47±5.70)%、(31.95±3.58)%、(41.39±2.33)%和(23.48±2.69)%,其中,MP组(q=14.84,P<0.0001)和BMSCs组(q=6.716,P=0.0002)明显低于对照组,MP+BMSCs组明显低于MP组(q=7.332,P=0.0001)和BMSCs组(q=15.460,P<0.0001)。术后14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P组(q=14.710,P<0.0001;q=6.710,P<0.0001)和BMSCs组(q=6.502,P=0.0001;q=2.849,P=0.0514)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组(q=5.573,P=0.0004;q=4.596,P=0.0025)和BMSCs组(q=13.780,P<0.0001;q=8.456,P<0.0001)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P+BMSCs组。术后14 d,Brd U染色结果显示,BMSCs组的Brd U阳性率为(6.600±0.3399)%,明显低于MP+BMSCs组的(9.300±0.5175)%(t=4.361,P=0.0004)。结论 MP可明显提高BMSCs移植治疗SCI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二者可协同降低局部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并且MP有效提升了移植BMSCs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强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Brd U染色
下载PDF
威灵仙浸膏外敷联合电针齐刺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HA、IL-1β及MMP-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梅 李龙珠 +2 位作者 刘家军 穆敬平 郭俐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32期3556-3558,3561,共4页
目的观察威灵仙浸膏外敷联合电针配穴齐刺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HA、IL-1β及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143例。治疗组给予电针配穴齐刺手法及超短波理疗+口... 目的观察威灵仙浸膏外敷联合电针配穴齐刺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HA、IL-1β及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143例。治疗组给予电针配穴齐刺手法及超短波理疗+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外敷自制威灵仙浸膏,2组疗程均为21 d。检测2组治疗前后关节液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病理检查软骨MMP-1细胞阳性表达率,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计算WOMAC骨关节炎指数,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HA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2组IL-1β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P-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后MMP-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组(P均<0.05)。2组治疗后WOMAC、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自制威灵仙浸膏外敷联合电针配穴齐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浸膏 电针配穴齐刺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 透明质酸 MMP-1
下载PDF
基于化瘀通痹方干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观察及血清TNF-α、IL-1β、CRP变化机制探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革新 张驰 +2 位作者 王大强 王立新 杜碧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化瘀通痹方干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变化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医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92例,采用SPSS 20.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纳入患者... 目的研究化瘀通痹方干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变化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医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92例,采用SPSS 20.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药物基础干预,观察组联合化瘀通痹方;且观察两组患者第1个疗程结束时(T1)、第3个疗程结束时(T2)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T0)、T1和T2类风湿因子(RF)和血清TNF-α、IL-1β、CRP水平,统计晨僵、关节疼痛等症状、体征变化状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T1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67.71%(65/96)与对照组60.42%(58/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临床总有效率94.79%(91/96)高于对照组70.83%(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和休息痛评分、患者自评/总体状态评分以及RF、TNF-α、IL-1β、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和休息痛评分、患者自评/总体状态评分及RF、TNF-α、IL-1β、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6例(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15例(发生率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痹方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1β、CRP水平,利于削弱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程度而减轻关节损伤,其增效减毒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痹方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效果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 C反应蛋白 机制
下载PDF
DATS通过p38MAPK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鼠MH-S细胞TNF-α及IL-1β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桂军 孟志强 +4 位作者 刘丽霞 武新慧 王澜涛 陈玉红 胡振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探讨p38MAPK在二烯丙基三硫(DATS)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H-S细胞,用DATS和(或)LPS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38及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用LPS和(或)SB203580孵育细胞... 目的探讨p38MAPK在二烯丙基三硫(DATS)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H-S细胞,用DATS和(或)LPS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38及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用LPS和(或)SB203580孵育细胞,反转录PCR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p-IκB)及非磷酸化IκB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MH-S细胞可导致p-p38表达增加,呈时间依赖性;用DATS(0.1、0.5、2.5、5.0 mg.L-1)预处理细胞30 min后再给予LPS刺激,p-p38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单独DATS对p-p38表达无明显影响。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p-IκB蛋白、TNF-α及IL-1βmR-NA表达。结论 DATS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抑制IκB磷酸化及NF-κB活化,进而下调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β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三硫 脂多糖 肺泡巨噬细胞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中TLR-4、TREM-1、sCD14和IL-18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偲 杨敬平 +2 位作者 银雪 齐眀禄 徐喜媛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1956-1959,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TLR-4、TREM-1、sCD14和IL-18含量的变化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用于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患者及3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抽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TLR-4、TREM-1、sCD14和IL-1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TLR-4、TREM-1、sCD14和IL-18含量的变化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用于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患者及3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抽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TLR-4、TREM-1、sCD14和IL-18的含量。脓毒症患者根据当天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按评分≥20分和<20分进入高评分及低评分脓毒症组。结果脓毒症患者上述各因子的含量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并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并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51、0.662、0.652、0.668,P均<0.05)。治疗前高评分脓毒症组血清中TLR-4、TREM-1、sCD14、IL-18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低评分脓毒症组(P均<0.05);脓毒症患者治疗前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0.795、0.828、0.834及0.850,APACHE-Ⅱ、TLR4、TREM-1及sCD-14分别取20、25.8 ng/ml、89.6 ng/ml及75 ng/ml为截断点,评价预后敏感性分别为为99%、82%、82%及91%,特异性分别为为100%、52%、66%及72%。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中TLR-4、TREM-1、sCD14、IL-18的含量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监测上述细胞因子的含量可以对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做出一定的判断;TREM-1有可能成为诊断脓毒症较好的实验室指标之一,sCDl4有望成为较为敏感的脓毒症诊断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TLR-4 TREM-1 SCD14 IL-18 APACHE-Ⅱ评分 ROC
下载PDF
平脉定悸方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血清IL-1β、NF-κB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齐越 蒋紫兰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1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 探讨平脉定悸方加减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重度快速型心律失常急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经急诊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后,对... 目的 探讨平脉定悸方加减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重度快速型心律失常急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经急诊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平脉定悸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β、NF-κB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升高,LVEDd、LVESd水平降低,并且组间对比研究组的LVEF更高,LVEDd及LVESd水平更低(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SDANN、SDNN、RMSSD水平均升高(P<0.05),组间对比研究组的SDANN、SDNN、RMSSD水平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NF-κ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组间对比研究组的血清IL-1β、NF-κB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平脉定悸方的加用可进一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型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 平脉定悸方 心率变异性 白细胞介素-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血清中MCP-1、sIL-2R和INF-γ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彦毕 张永芳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分型中的变化规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儿童急...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分型中的变化规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4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0例(AML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血清中MCP-1、s IL-2R和IFN-γ的含量。结果 ALL组和AML组患者血清中MCP-1和s IL-2R含量分别为MCP-1(18.43±1.12)ug/L、(694.54±17.52)U/m L,(15.62±1.07)μg/L、s IL-2R(525.78±14.59)U/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0.55)μg/L、(175.48±12.46)U/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患者血清中MCP-1和s IL-2R含量明显低于A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患者血清中IFN-γ含量分别为(3.72±0.85)pg/m L和(8.37±0.76)p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9±0.84)pg/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患者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A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患者血清中MCP-1、s IL-2R和IFN-γ的联合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MCP-1、s IL-2R和IFN-γ呈异常表达状态;且MCP-1、s IL-2R和IFN-γ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分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干扰素-Γ
下载PDF
黄体酮对鼠脑外伤后脑组织炎性信号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斌 杭春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外伤后脑组织内炎症反应信号转导因子核因子-κB(NF-κB)、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创伤性脑外伤(TB I)继发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reene...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外伤后脑组织内炎症反应信号转导因子核因子-κB(NF-κB)、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创伤性脑外伤(TB I)继发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reeney法造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在伤后1、3、5、7天不同时相点用ELISA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组大鼠脑组织中NF-κB、TNF-α、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伤后注射黄体酮治疗组脑组织NF-κB、TNF-α、IL-1β3种炎性因子水平均比脑创伤组低(P<0.05)。结论注射黄体酮能降低脑外伤后炎性信号因子表达,减轻脑外伤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对脑组织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 炎症 黄体酮
下载PDF
胰岛素滴定法对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全瑶 张志坚 曹平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7期3259-3261,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滴定法对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来璧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发病时间≤24 h的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7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滴定组(39例)和常... 目的探讨胰岛素滴定法对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来璧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发病时间≤24 h的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7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滴定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胰岛素滴定组采用诺和灵R生物合成胰岛素微量泵持续泵注,常规治疗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均定时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量使目标血糖值为4.4~10.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并于入院后第1、3、7日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院内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胰岛素滴定组患者的血糖值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1±2.9)mmol/L比(7.9±2.3)mmol/L],胰岛素滴定组SIRS和MOD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9.4%比51.3%,17.9%比36.1%,均P<0.05),但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滴定组患者血清第3、7日TNF-α、IL-1及CRP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胰岛素滴定组血清IL-10及PCT的水平与常规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岛素滴定法通过定量控制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降低血浆TNF-α、IL-1、CRP等炎性因子的水平,降低SIRS和MODS的发生率,改善多发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应激性高血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祛腐生肌液熏洗坐浴联合红光照射改善老年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志刚 付红燕 陈卓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384-389,共6页
目的 探讨祛腐生肌液熏洗坐浴联合红光照射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PGE2、 SP、 IL-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黄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老年肛瘘患者80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祛腐生肌液熏洗坐浴联合红光照射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PGE2、 SP、 IL-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黄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老年肛瘘患者80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复方黄柏液熏洗坐浴治疗,试验组应用祛腐生肌液熏洗坐浴联合红光照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即术后第1天)、治疗后5、10 d各症状(创缘水肿、创面渗出、瘙痒、疼痛、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0 d血清学炎症因子(PGE2、 SP、 IL-1)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0 d后,试验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症状评分及各血清学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内比较,2组各症状评分(治疗后5、 10 d)及各血清学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10 d)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经组间比较,试验组症状评分(治疗后5、 10 d)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10 d)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祛腐生肌液熏洗坐浴联合红光照射可显著促进老年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促进肉芽生长,减轻术后水肿、渗出、瘙痒、疼痛不适症状,降低血清学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临床效果优于复方黄柏液熏洗坐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肛瘘 祛腐生肌液 熏洗坐浴 红光 创面愈合 白介素-1 前列腺素E2 P物质
下载PDF
IL-6、IL-17、IL-18及MCP-1联合检测B型柯萨奇病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凯达 王仕海 +1 位作者 朱庆华 毛红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B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CoxB-VM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及联合检测对CoxB-VMC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VMC患者158例为实... 目的探讨B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CoxB-VM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及联合检测对CoxB-VMC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VMC患者158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94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6、IL-17、IL-18、MCP-1的含量及B型柯萨奇病毒(CoxB)IgM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分析各指标的水平与CoxB-VMC的关系,评价IL-6、IL-17、IL-18及MCP-1联合检测对CoxB-VMC诊断的价值。结果AVMC急性期血清CK-MB、cTnT、IL-6、IL-17、IL-18及MCP-1水平分别为(27.90±4.72)、(0.37±0.02)、(361.60±45.39)、(445.70±67.97)、(168.60±35.87)、(376.20±49.50)n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MC患者CoxB病毒感染与心脏功能分级、IL-6、IL-17、IL-18及MCP-1水平呈正相关(P〈0.05)。IL-6、IL-17、IL-18及MCP-1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CoxB-VMC检测的敏感性(97.30%)、特异性(94.60%)及准确率(96.70%)。结论VMC急性期IL-6、IL-17、IL-18及MCP-1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oxB-VMC的心脏功能状态,该4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增强CoxB-VMC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联合检测
原文传递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13
作者 张秀洲 李文华 刘雪平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86-887,共2页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药物治疗,局部亚低温组...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药物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ICAM-1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CAM-1和IL-1β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第3天常规治疗组ICAM-1和IL-1β水平达高峰,局部亚低温组下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发病第7天,局部亚低温组血清ICAM-1和IL-1β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出血后患者血清ICAM-1和IL-1β的浓度,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患者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世奇 俞锐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心肺复苏(CPR)后血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心脏骤停后实施CPR患者90例,根据CPR救治结果分组:P1组(CPR 30 min无效死亡)30例;P2组(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 h,但最终出现死亡)30... 目的探讨实施心肺复苏(CPR)后血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心脏骤停后实施CPR患者90例,根据CPR救治结果分组:P1组(CPR 30 min无效死亡)30例;P2组(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 h,但最终出现死亡)30例;H组(复苏成功,预后较好)30例。同时选择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C组。采用酶链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bolt方法,检测患者血液样本中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IL-1β、TNF-α、IL-4、IL-10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H组、P1组、P2组IL-1β、TNF-α、IL-4、IL-10水平均高于C组,P1组和P2组高于H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随着患者预后不良程度的增加,血清的炎性因子的水平逐渐增加。C组、H组、P2组、P1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23±14.67、175.45±8.89、213.23±10.12、298.48±11.48,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561,P=0.000),其中C组、H组、P2组HMGB1蛋白水平均低于P1组,C组和H组低于P2组,C组低于H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随着进行CPR病人预后的不良程度的增加,HMGB1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患者经过CPR后,外周血中促炎/抗炎因子的释放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预后
原文传递
沉香精油通过抑制p-STAT3和IL-1β/IL-6产生抗炎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高小力 张倩 +4 位作者 霍会霞 朱枝祥 赵云芳 屠鹏飞 李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951-1957,共7页
目的沉香是常用名贵药材,因具有多种药效且药用资源稀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沉香精油(Chinese eaglewood essential oil,CEEO)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本实验旨在研究CEEO的抗炎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大鼠足肿胀实验评价C... 目的沉香是常用名贵药材,因具有多种药效且药用资源稀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沉香精油(Chinese eaglewood essential oil,CEEO)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本实验旨在研究CEEO的抗炎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大鼠足肿胀实验评价CEEO的抗炎活性;通过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模型研究CEEO对白细胞介素(IL)-1β、IL-6等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CEEO对大鼠组织蛋白p-STAT3,p-IκBα/p-NF-κBp65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CEEO的化学成分。结果CEEO(60~960 mg·kg^-1,ig)剂量依赖地抑制二甲苯所致耳肿胀(P<0.001),最高抑制率为73%;CEEO(680 mg·kg^-1,ig)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P<0.001),最高抑制率为51%。ELISA和RTPCR结果显示,CEEO(10、5、2.5μg·m L-1)显著抑制IL-1β和IL-6的产生及其mRNA水平(P<0.001),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8%和39%,64%和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EEO(680 mg·kg^-1,ig)明显抑制p-STAT3蛋白的表达,抑制率为21%(P<0.05)。通过GC-MS鉴定了沉香中的117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68.83%)。结论本实验首次发现中国沉香精油灌胃给药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STAT3的过表达,进而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产生和释放,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与发展。沉香精油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主成分倍半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精油 抗炎作用 转录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6 倍半萜
原文传递
全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8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廖雯君 黄爱凤 陈祥胜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全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ull-length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FGF-23)、-klotho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的水平在糖尿病肾病(... 目的探讨血清全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ull-length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FGF-23)、-klotho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的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DN患者162例(DN组),收治时间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jection rate, UAER),将DN患者分为三个亚组:UAER〈20 g/min为A组(52例)、UAER 20~200 g/min为B组(81例)和UAER〉20 g/min为C组(29例)。另选8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cy,ELISA)测定血清中iFGF-23、MCP-1和IL-18含量,采用胶体金法检测-klotho蛋白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中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肾小球率过滤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采用中国人改良的肾脏膳食实验进行计算。比较分析三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DN组患者的血清iFGF-23、MCP-1和IL-18高于对照组(P〈0.05);-klotho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且-klotho蛋白水平在A、B和C三组间逐渐降低(P〈0.05),iFGF-23、MCP-1和IL-18水平在A、B和C三组间组间依次增高(P〈0.05)。结论血清iFGF-23、MCP-1和IL-18在DN患者中增高,klotho蛋白降低,与患者UAER变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klotho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18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广忠 高文杰 +2 位作者 郑雪峰 张希军 周桂芹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其中无白...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其中无白蛋白尿患者(DM组)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1例(DN1组),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35例(DN2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sICAM-1、IL-6、IL-8和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sICAM-1、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DM组(t=5.68,5.12,4.87,4.96P〈0.05),DN2组血清中sICAM-1、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DN1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4.23,4.35,4.38,P〈0.05)。结论炎症因子sI-CAM-1、IL-6、IL-8和TNF-α可能参与了DN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sICAM-1、IL-6、IL-8和TNF-α有助于DN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秦艽对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高祥祥 王海峰 张红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秦艽乙醇提取物对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剂量组、秦艽秦艽乙醇提取物0.5g/kg组、痛风舒组、别嘌呤醇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0.2ml... 目的:观察秦艽乙醇提取物对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剂量组、秦艽秦艽乙醇提取物0.5g/kg组、痛风舒组、别嘌呤醇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0.2ml尿酸钠溶液(25μg/ml)注入右侧踝关节腔内,形成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连续给药7天,每天测量两侧踝关节同一部位的周长。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颈总动脉取血,测定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1)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可以明显抑制两侧踝关节肿胀程度。(2)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和0.5g/kg可以显著降低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论:秦艽乙醇提取物可以减轻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关节损伤,其机理与下调血清TNF-α、IL-1β、IL-6、PGE2和MM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乙醇提取物 痛风性关节炎 TNF-α IL- IL-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