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lele polymorphisms of interleukin-lO and hepatitis B, C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LU Yong-liang WU Xiao +1 位作者 HUANG Hui-lian DAI Li-c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338-1344,共7页
Background Interleukin 10 (IL-10) is an important cytokine with anti-inflammatory, anti-immune and anti-fibrotic functions. This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ele polymorphisms in the IL-10 p... Background Interleukin 10 (IL-10) is an important cytokine with anti-inflammatory, anti-immune and anti-fibrotic functions. This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ele polymorphisms in the IL-10 promoter region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Methods The odds ratios (ORs) of IL-10 allele distributions in patients with HBV or HCV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against healthy controls. All the relevant studies in PubMed were identified, and poor qualified studies were excluded. The meta-analysis software REVMAN 4.2 was applied for investigating heterogeneity among individual studies and summarizing all the studies. The publication bias was also evaluated. Result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L-10-592 A/C polymorphism and HBV infection in the Asian population under the overall effect size of allele A versus C. In our subgroup meta-analysis, we foun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IL-10-592 A/C polymorphism to HCV infection susceptibility in Asian populations, alth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resul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worldwide population. Other IL-10 allele polymorphism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HBV or HCV infection. Conclusion IL-10-592 A/C allele might be a risk factor for HBV or HCV in Asians but not in Europ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ANALYSIS interleukin-lo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IL-6、IL-10在难治性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梁坤 张慧玉 +3 位作者 田玲 吴小磊 黄光举 杨晓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患儿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难治性肺炎患儿97例,根据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分为MP感染组(53例)及非MP感染组(44例);选取同期就诊的支气管异物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患儿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难治性肺炎患儿97例,根据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分为MP感染组(53例)及非MP感染组(44例);选取同期就诊的支气管异物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IL-10水平。结果难治性肺炎患儿BALF中IL-6、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BALF中的IL-6、IL-10水平高于非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在难治性肺炎患儿,尤其是MP感染的难治性肺炎的免疫功能紊乱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 肺泡灌洗液 白介素-6 白介素-10 儿童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IL-17和IL-1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大兵 王瑞琳 +4 位作者 徐瑾 申健 徐丽娜 熊光宜 尹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1例R...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1例RA患者、1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IL-17和IL-10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 IL-17在RA、OA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5.7%和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在RA、OA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3.7%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25,P<0.05)。结论 IL-17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IL-10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相对降低,且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IL-17、IL-10表达失衡在R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滑膜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地塞米松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TNF-α、IL-10和GR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纳新 刘存丽 +4 位作者 施红旗 陈周浔 周蒙滔 朱耶凡 余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TNF-α、IL-10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变化规律及乌司他丁(ULI)、地塞米松(DEX)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①...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TNF-α、IL-10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变化规律及乌司他丁(ULI)、地塞米松(DEX)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①假手术组(S组,n=16);②急性胰腺炎组(A组,n=16);③ULI组(U组,n=16);④DEX组(D组,n=16);⑤ULI+DEX组(UD组,n=16)。除S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分别在模型制作成功后8h和12h,观察大鼠胰腺病理改变判断ANP严重程度;酶法检测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水平,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0蛋白水平以及RT-PCR检测全血有核细胞GR的mRNA表达。结果①A组大鼠表现为典型ANP病理改变,包括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出血和胰腺坏死。ULI和DEX单用或两药联用均可减轻ANP的炎症反应,两者联合应用可能存在协同效应。②A组血清TNF-α、IL-10显著高于S组(P<0.01),ULI和DEX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均可使TNF-α下降以及IL-10上升。③在术后8h和12h,U组、D组GRmRNA表达显著低于S组(分别为P<0.05和P<0.01);术后12hUD组GRmRNA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TNF-α、IL-10以及GR的改变与ANP的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而ULI和DEX可能通过影响这些因素达到缓解ANP的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地塞米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糖皮质激素受体 大鼠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TNF-α、IL-10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邢彬 丁连明 +3 位作者 王春霞 王炳胜 鲁传冬 杜舒婷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7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随机分为两组,银...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7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随机分为两组,银杏叶提取物+泼尼松组(观察组)32例、泼尼松组(对照组)38例,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4、8周清晨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并处理、留存标本,对各标本中的TNF-α,IL-10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各指标均较前升高,同期相比观察组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两组各指标较前进一步升高,同期相比,观察组TNF-α、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泼尼松较单独应用泼尼松能更好地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0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泼尼松 肺纤维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肝衰竭大鼠CD163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淑芳 胡兰英 +4 位作者 姜涛 孙丽华 郑嵘炅 赵锦艳 张跃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19-925,共7页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持久生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能力,在肝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参与补充因损伤而减少的肝细胞数量,参与修复因损伤破坏的肝组织结构。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以及对急性...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持久生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能力,在肝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参与补充因损伤而减少的肝细胞数量,参与修复因损伤破坏的肝组织结构。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以及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和肝组织CD163、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随机分为2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移植后24,120,168 h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标本。结果与结论:在移植后120,168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CD163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二者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CD163、白细胞介素10的基础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肝衰竭 CD163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血清及唾液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口腔扁平苔藓(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建华 刘娜 +1 位作者 赵长荣 刘继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背景:许多细胞因子在唾液和血清中都能检测出,并且在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预后的监控和治疗方面更具有临床意义。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及唾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0和干扰素γ的水平,探索唾液作为生物学样本代替血液来研究... 背景:许多细胞因子在唾液和血清中都能检测出,并且在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预后的监控和治疗方面更具有临床意义。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及唾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0和干扰素γ的水平,探索唾液作为生物学样本代替血液来研究口腔扁平苔藓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1至7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就诊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45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为糜烂型(糜烂组)15例,充血红斑型(充血红斑组)15例,网纹型(网纹组)15例。另取15名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体检科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4组对象血清和唾液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和唾液中干扰素γ水平较低(P<0.01),且糜烂组、充血红斑组和网纹组患者血清和唾液中干扰素γ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正常组相比,糜烂组和充血红斑组患者血清和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较高(P<0.01或P<0.05);与网纹组相比,糜烂组和充血红斑组患者血清和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较高。提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和唾液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度相关,可以通过检查唾液替代血液来研究口腔扁平苔藓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口腔扁平苔藓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0 血清 唾液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病原学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倪金凤 高长俊 +2 位作者 田庆玲 王玉珍 陈娜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7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学(肺炎支原体、细菌、病毒)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选择我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5例(重症肺炎组48例,轻度肺炎组37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学(肺炎支原体、细菌、病毒)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选择我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5例(重症肺炎组48例,轻度肺炎组37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健康查体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0、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FN-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较轻症肺炎组血清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过程中,存在机体免疫紊乱,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感染病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IL-10 IFN-Γ 支原体肺炎 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志红 郭坤元 +4 位作者 杨玉莲 刘坤 李洁 周雪云 何庆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MSCs治疗组。衰老模型组和MSCs治疗组每日皮下注射D-...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MSCs治疗组。衰老模型组和MSCs治疗组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 mg/kg,连续注射4个月。MSCs治疗组在衰老模型制备成功后,给予尾静脉输注3×106个MSCs,每周1次,连续4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脾脏指数;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脾脏中IL-2和IL-10水平。并观察3组大鼠脾脏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间充质干细胞可增强衰老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衰老模型组相比,MSCs治疗组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同时脾脏I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脾脏白髓比例相对较少,且白髓和红髓界限欠清晰;而MSCs组大鼠的脾脏损伤有明显修复。结论 MSCs可能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来发挥其抗衰老作用,从而减轻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免疫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永蒙 郝玉琴 刘新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对我院确诊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头孢曲松...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对我院确诊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头孢曲松钠每日1.0静脉注射共14 d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辅以卡介菌多糖核酸0.70 mg隔日肌注共20次治疗,治疗结束按时随访至12月时,计算两组的痊愈率;ELISA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h1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Th2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情况;应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结束后,按规定时间随访12个月,治疗组痊愈率85.0%,对照组痊愈率7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156,P>0.05);②治疗前,两组IL-2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与正常组水平相当(P>0.05);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与正常组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对照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驱梅治疗疗效确切,若同时辅以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维持Thl/Th2比值的动态平衡,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梅毒 血清固定 白介素2 白介素10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飞云 孔令宇 +1 位作者 杨亚勤 马彦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EPO,2组患者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NSE水平、红细胞比容(Hct)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TNF-α、IL-10、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TNF-α、IL-10、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0、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Hct、HG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Hct、HG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t、HG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22%(30/49)、81.63%(40/4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81,P<0.05)。结论 rhEPO可以显著减轻ACI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急性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SSc-PF小鼠肺组织和外周血中Th2细胞水平、IL-10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宇 张建全 +2 位作者 钟小宁 雷玲 谢佳峻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6期10-13,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化病(SSc)并发肺纤维化(SSc-PF)小鼠肺组织及外周血Th2细胞水平和IL-10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A组10只小鼠背部中央区皮下注射PBS作为对照,20只盐酸博莱霉素皮下局部注射法建立SSc模...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化病(SSc)并发肺纤维化(SSc-PF)小鼠肺组织及外周血Th2细胞水平和IL-10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A组10只小鼠背部中央区皮下注射PBS作为对照,20只盐酸博莱霉素皮下局部注射法建立SSc模型,根据PF半定量评分将模型组分为B组(PF≥3分)11只和C组(PF<3分)9只。Masson和HE染色观察皮肤和肺部病理改变,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和皮肤中的羟脯氨酸(HYP),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及外周血中的Th2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的IL-10 mRNA,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10。结果与A组相比,B、C组小鼠皮肤厚度、HYP、炎症评分及PF、肺组织炎症评分均增加(P均<0.05)。A组外周血及肺组织中Th2细胞比例分别为9.90%±7.42%、7.40%±4.93%,外周血IL-10为(76.82±25.74)pg/mL;B组分别为23.23%±5.32%、23.50%±5.40%、(126.77±42.78)pg/mL,C组分别为12.28%±7.10%、14.72%±6.81%、(76.56±27.74)pg/mL;B组与A、C组比较,P均<0.05。A、B、C组肺组织IL-10 mRNA分别为8.60±6.88、21.36±7.88、16.0±6.56,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Th2细胞、IL-10与肺部炎症和纤维化评分、HYP均呈正相关(P均<0.05),外周血和肺组织Th2细胞与肺组织IL-10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SSc-PF小鼠肺部、外周血Th2细胞水平和IL-10表达增高,二者在SSc-PF的发病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2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羟脯氨酸 系统性硬化病 肺纤维化 小鼠
下载PDF
IL-10和IL-12检测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红梅 初喆 +1 位作者 田锐 唐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2-786,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探讨二者对于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未经治疗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48例,根据病因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探讨二者对于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未经治疗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48例,根据病因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5例和恶性胸腔积液组23例。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2组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L-10和IL-12的水平,比较2组患者IL-10、IL-12水平和IL-12/IL-10比值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与胸水脱落细胞和腺苷脱氢酶(ADA)在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和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血清中IL-10、IL-12水平和IL-12/IL-10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L-12水平和IL-12/IL-10比值明显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P<0.01)。利用胸腔积液IL-12水平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明显高于IL-12/IL-10比值(0.744)、脱落细胞(0.804)和ADA(0.911)。结论:胸腔积液中IL-12水平检测有助于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且标本容易获取,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与claudin-1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小平 刘欣 +2 位作者 王燕 王学勤 龚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血清及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进一步了解I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2例IBS腹泻型(D-IBS)、18例... 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血清及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进一步了解I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2例IBS腹泻型(D-IBS)、18例IBS便秘型患者(C-IBS)、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0、claudin-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TNF-α、IL-10、claudin-1的表达。结果 1血清中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claudin-1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D-IBS组血清TNF-α与claudin-1成负相关(r=-0.867,P<0.05),血清IL-10与claudin-1成正相关(r=0.868,P<0.05)。结论 IBS腹泻症状的产生可能与炎性因子失衡而导致claudin-1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紧密连接蛋白-1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及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绍同 付启云 唐朝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2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与带状疱疹病毒抗体IgG、IgM在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86例重症、轻症和恢复期带状疱疹患者和20...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与带状疱疹病毒抗体IgG、IgM在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86例重症、轻症和恢复期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2、IL-10水平,同时检测带状疱疹病毒IgG、IgM抗体水平。结果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L-10及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轻症组(P<0.05),但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水平与IL-10无相关性(r=0.163)。结论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可能是引起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 抗体 病毒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130/0.4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圣艮 唐白云 +3 位作者 熊卫萍 张希 王治平 童萃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HES)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HES(H)组和血浆组(P),每组20例。H组返回ICU后给予6%HES共10~20 ml/kg,P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新鲜冰冻血浆。分... 目的观察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HES)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HES(H)组和血浆组(P),每组20例。H组返回ICU后给予6%HES共10~20 ml/kg,P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新鲜冰冻血浆。分别于返回ICU给药前(T1),给药后1 h(T2),术后20 h(T3),40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给药前时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在术后20 h时三种细胞因子浓度明显低于P组(P<0.01)。组内比较,P组在术后20 h时IL-6和IL-10浓度均较给药前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40 h时TNF-α进一步升高(P<0.05)。H组在术后20 h时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较给药前时明显降低(P<0.05)术后40 h时TNF-α上升明显(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应用6%HES溶液进行容量替代治疗可能具有抑制部分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有利于减轻体外循环所诱发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柳 李一经 韩凌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限制和终止炎症反应,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其对肿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具较好的应用前景。论文就IL-10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模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限制和终止炎症反应,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其对肿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具较好的应用前景。论文就IL-10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模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生物学特性 肿瘤模型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的体外诱导及其功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一蓓 张学光 +5 位作者 黄勇 陈成 李文香 戴俊 夏瑜 吴明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deriveddendriticcells,Mo-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选取11例肺癌、卵巢癌和胃癌患者及10例正常志愿者,分别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deriveddendriticcells,Mo-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选取11例肺癌、卵巢癌和胃癌患者及10例正常志愿者,分别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FITC-dextran吞噬实验、微孔迁徙实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比较肿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的表型及功能差异。结果:肿瘤患者来源的Mo-DC在体外诱导早期持续高表达编程死亡-1配体1(programmeddeath-1ligand1,PD-L1),而PD-L2及CCR7、CXCR4的表达则较正常人低(P<0.05);患者来源的Mo-DC分泌高水平的IL-10,体外激发自体T细胞增殖及趋化T细胞尤其是趋化活化T细胞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肿瘤患者来源的Mo-DC可能由于自分泌高水平的IL-10和高表达PD-L1而影响其功能的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编程死亡-1配体1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免疫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IL-17、IL-10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伟 许盼 +4 位作者 张慧颖 郝峻巍 金薇娜 施福东 薛蓉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患者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期1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成员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患者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期1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成员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组发病后第1、第3及第7天及对照者外周血血浆中IL-17、IL-10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血浆中IL-17水平在梗死后第1、第3及第7天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第3天达峰值;患者组血浆中IL-10水平在脑梗死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第3及第7天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后第3及第7天,患者组血浆中IL-17、IL-10水平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IL-10与IL-17呈正相关(r=0.463,P=0.00);感染组血浆中IL-10在第1、第3及第7天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7、IL-10在急性脑梗死时均升高,其变化有可能与脑梗死后脑组织损伤的程度以及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强度有关系,IL-17升高与IL-10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抑制 感染
下载PDF
白介素-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кB、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国红 陈然 +2 位作者 黄良国 施迎兵 祝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NF)-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后3组再随机分为6 h、12 h、1 d、3 d及7 d 5个时间点...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NF)-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后3组再随机分为6 h、12 h、1 d、3 d及7 d 5个时间点。应用Ⅶ型胶原酶注射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3 h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L-10 5μg/kg或30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以后每天1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F-кB及ICAM-1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NF-кB、ICAM-1表达明显升高,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IL-10低剂量组NF-кB表达制模后12 h开始降低,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数量自1 d开始降低,7 d时降低最显著(P<0.05~0.01);IL-10高剂量组上述变化在制模后12 h开始,且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0.01)。结论 IL-10可抑制脑组织NF-кB及ICAM-1表达,减轻血肿周边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对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介素-10 核因子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