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任晓飞 耿颖 +2 位作者 刘娜 甄运钰 芮淑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究亚低温联合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神经功能、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 目的探究亚低温联合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神经功能、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组和联合组,其中HBO组采用HBO空气加压舱进行治疗,联合组在HBO组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用美国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动脉氧含量(CaO_(2))和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_(2));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疗效、S-100B水平、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_(2)、GOS评分的变化。结果联合组和HBO组的S-100B、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_(2)在治疗后均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的S-100B、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_(2)均低于HBO组;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HBO组。结论亚低温联合HBO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Da-jvO_(2)及预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 预后
下载PDF
968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2
作者 贺震民 高艳珍 +2 位作者 吴旻 陈泽军 李镇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的诊断和治疗。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经验教训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8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9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的诊断和治疗。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经验教训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8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9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中 ,GCS评分 :6~8分762例中 ,恢复良好472例 ,占61 .94 %,中残216例 ,占28 .34 %,重残41例 ,占5 38 %,植物生存6例 ,占0 .78 %,死亡27例 ,占3 .54 %。GCS评分 :3~5分206例中 ,恢复良好33例 ,占16. 01 %,中残50例 ,占24. 27 %,重残33例 ,占16 .01 %,植物生存9例 ,占4 36 %,死亡81例 ,占39. 32 %。总死亡人数108例 ,占11 .16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继而发生细胞毒性脑水肿 ,亚低温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死亡率 GCS评分 致残率 患者 脑水肿 临床分析 经验教训 降低 改善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中IL-8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80例急性sTBI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HT)组和常温(NT)组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亚低温治疗前(伤后早期)、后不同时段脑...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80例急性sTBI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HT)组和常温(NT)组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亚低温治疗前(伤后早期)、后不同时段脑脊液中IL-8的含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颅内压(ICP)、GlasgowOutcmoeScale(GOS)计分指标并分析其间关系。结果:急性sTBI患者伤后早期脑脊液(CSF)中IL-8含量明显增高。与NT组患者比较亚低温治疗后24 h,HT组患者的ICP值和IL-8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持续至复温后24 h(P<0.01),而IL-8含量在伤后1个月时仍明显低于NT组(P<0.01)。HT组患者伤后6个月时的GOS计分明显高于NT组(P<0.05)。结论:sTBI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IL-6含量增高,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急性sTBI后的高ICP和明显抑制IL-8超表达,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脑损伤 低温 预后
下载PDF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卫民 姜启周 +3 位作者 程军 陆峰 赵晖 吴建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6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患者分成 3组 :1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2例 ,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将脑温降...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6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患者分成 3组 :1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2例 ,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将脑温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2全身亚低温组 2 1例 ,采用冰毯机将全身温度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3常温对照组 2 3例 ,予常规治疗。监测 3组脑温、肛温、颅内压、血压、心率及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与丙二醛 (MDA )含量。结果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 4.5 % (12 / 2 2 ) ,病死率 2 2 .7% (5 / 2 2 ) ,结果与全身亚低温组相仿〔分别为 5 2 .4% (11/ 2 1)和 2 3.8% (5 / 2 1)〕,与对照组相比较 (良好率 2 6 .1% ,病死率 47.8%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全身亚低温相仿 ,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未见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脑亚低温 选择性降温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9
5
作者 梁晋 祝捷 +2 位作者 李建国 张赛 陈旭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急性sTBI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温治疗组(NT组)和亚低温治疗组(HT组),每组20例。NT组给予常规治疗,HT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急性sTBI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温治疗组(NT组)和亚低温治疗组(HT组),每组20例。NT组给予常规治疗,HT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动态监测两组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期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浓度。统计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纤溶亢进、脑梗死3种常见凝血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于伤后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估预后。结果 NT组伤后PT、APTT、TT显著缩短,12 h达谷值〔PT(s):10.6&#177;0.8比11.6&#177;1.2,APTT(s):16.7&#177;1.2比20.8&#177;1.4,TT(s):9.8&#177;0.8比13.6&#177;0.8〕,Fg、D-二聚体水平于伤后显著上升,12 h达峰值〔Fg(g/L):3.2&#177;0.9比2.5&#177;0.8,D-二聚体(μg/L):4126.7&#177;1170.3比873.5&#177;140.2〕,表明NT组伤后12 h内呈现高凝状态,12 h后向纤溶亢进转变。HT组PT、APTT、TT在给予亚低温治疗后缓慢延长,于伤后12 h达峰值〔PT(s):14.4&#177;0.9比10.9&#177;1.0,APTT(s):45.4&#177;1.0比20.2&#177;1.0,TT (s):25.3&#177;1.2比13.0&#177;0.6〕,Fg逐渐下降,12 h达谷值(g/L:1.8&#177;0.7比2.3&#177;0.6),然后趋于正常水平;D-二聚体逐渐上升,12 h达峰值(μg/L:3079.8&#177;947.6比795.6&#177;120.7),72 h趋于正常水平,且HT组上述指标早于NT组恢复正常水平。NT组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高于HT组(10%比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组纤溶亢进(5%比35%,P<0.05)和脑梗死(0比25%,P<0.05)的发生率低于NT组。HT组良好率较NT组明显升高(30%比5%,P<0.05),病死率明显高于HT组(25%比10%,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轻sTBI患者凝血功能紊乱,降低凝血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sTB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重型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疗效与预后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华堂 苏钰清 +5 位作者 王喜旺 张宁 刘秀杰 于国渊 段晓伟 赵军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共162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别接受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和传统额颞顶叶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与传统减压术组比较,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5和7天时颅内压显著降低(均P<0.05)、意识恢复快(均P<0.0... 共162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别接受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和传统额颞顶叶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与传统减压术组比较,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5和7天时颅内压显著降低(均P<0.05)、意识恢复快(均P<0.05),且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均P<0.05)。表明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颅骨切开术 低温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曦 陈浩辉 +3 位作者 付军 王宇欣 伊敏 谢京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效果。方法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亚低温组于伤后3~24h内,平均(12±3.3)h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34.7℃,平均(33.7±1.1)℃持... 目的研究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效果。方法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亚低温组于伤后3~24h内,平均(12±3.3)h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34.7℃,平均(33.7±1.1)℃持续7~14d,平均(171±25.3)h。同时监测生命体征、ICP、CPP、血SOD和血MDA、脑葡萄糖摄取、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和并发症。对照组RT控制在38℃以内,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月根据GOS评定疗效。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后36h两组ICP和CPP无显著差异。治疗120h开始亚低温组ICP明显降低(P<0.05),而CPP明显升高(P<0.05)。治疗36h后亚低温组血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SOD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治疗72h脑葡萄糖摄取分别为(6.33±0.2)mg%和(8.71±0.3)mg%,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温后(第14天)分别为(12.7±0.5)mg%和(9.91±0.4)mg%,亚低温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h后亚低温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组良好率62.9%(22/35)、中残率8.6%(3/35)、重残率11.4%(4/35)、植物生存5.7%(2/35)、死亡率11.4%(4/35),对照组分别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时机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亚斌 尚金星 +2 位作者 赵志煌 王希瑞 李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59-461,4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沧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sTB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早期亚...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沧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sTB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亚低温联合后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以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显著高于对照组(73.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组织氧分压及颅内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 d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sTBI的疗效更为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缺氧状况,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治疗时机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血清指标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降钙素原、白介素-6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翔 鹿中华 +5 位作者 余维丽 孙昀 曹利军 郑瑶 杨旻 尹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4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指标的变化,并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外伤患者PCT、IL-6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研究方法,采集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收住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指标的变化,并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外伤患者PCT、IL-6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研究方法,采集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收住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40例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亚低温(33~35℃)和常温(36~37℃)处理,余治疗原则保证一致性,测定患者静脉血中PCT、IL-6水平。结果:第1天常温组PCT、IL-6值分别为(0.87±0.29)ng/mL和(101.70±30.99)pg/mL,与亚低温组PCT、IL-6值(0.88±0.27)ng/mL和(101.75±26.42)p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常温组PCT、IL-6值分别为(0.70±0.26)ng/mL和(76.45±23.30)pg/mL,亚低温组PCT和IL-6值分别为(0.55±0.22)ng/mL和(59.90±13.20)pg/mL,均较第1天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常温组PCT、IL-6值分别为(0.45±0.20)ng/mL和(50.90±17.38)pg/mL,亚低温组PCT和IL-6值分别为(0.32±0.18)ng/mL和(31.95±11.47)pg/mL,均较第3天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治疗组第3、7天静脉血PCT、IL-6含量下降趋势较常温组明显(P〈0.01);亚低温组预后好于常温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可能与静脉血PCT、IL-6清除相关,并与改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永勤 严丽丽 +2 位作者 刘绍明 徐如祥 王向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2期725-727,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8例。伤后0、1、3、7、14、21d各行一次头颅CT检查,手术后病人均持续监测颅内压7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8例。伤后0、1、3、7、14、21d各行一次头颅CT检查,手术后病人均持续监测颅内压7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人院后在4.8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3~5d。比较两组颅内压、伤灶脑水肿体积变化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结果在伤后第7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颅内压分别为(3.15±0.24)kPa和(1.78±0.24)kPa;在伤后第14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伤灶脑水肿体积分别为(140.90±22.95)cm^3和(81.72±15.95)cm^3;伤后1周内患者清醒率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为22.2%(4/18)和55.6%(10/18);伤后3年随防时,预后不良率对照组为55.6%(10/18),亚低温组为22.2%(4/18)。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法能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稳定其颅内压、缩短其昏迷时间,从而改善其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脑水肿 颅内压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脑脊液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永谦 王维平 张健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 (r Sc O2 )、颅内压 (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2 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 2 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 (r Sc O2 )、颅内压 (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2 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 2 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 2 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2 .5℃~ 34 .5℃ ,持续 2~5日 ,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ICP、脑灌注压 (CPP)、血电解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 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 )以及 r Sc O2 。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 2组患者均于伤后 3个月时评定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脑脊液高乳酸分别显著下降 (P<0 .0 5或 P<0 .0 1) ,显著降低的 r Sc O2 和CPP早期即上升并维持正常 (P<0 .0 1或 P<0 .0 5 ) ,而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及 Sj O2 、Sa O2 无明显差异 ,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下降 ,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有明显疗效 ,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创持续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能反映脑伤后脑氧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急性 亚低温 治疗 氧饱和度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永勤 徐如祥 王向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HI)后脑水肿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SH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各18例。亚低温方法:患者接受冰帽、冰毯和冰袋降温措施处理及冬眠Ⅰ辅助降温,...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HI)后脑水肿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SH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各18例。亚低温方法:患者接受冰帽、冰毯和冰袋降温措施处理及冬眠Ⅰ辅助降温,保持肛温在33℃左右,并维持3~5d。手术后病人均监测颅内压。每例病人伤后0、1、3、7、14、21d各行一次头颅C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颅内压、伤灶脑水肿体积变化和预后状况。结果 颅内压: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后第3天分别是(2.87±0.26)kPa和(1.67±0.23)kPa(P〈0.01);第7天分别为(3.15±0.24)kPa和(1.78±0.24)kPa(P〈0.01)。伤灶脑水肿体积:对照组在伤后第14天最大「(140.90±22.95)cm^3」,治疗组在伤后第3天最大「(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脑水肿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虎林 拓磊 +6 位作者 李军 高建忠 郝东宁 刘彦西 车震 冯小宁 郭艳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5d,并同时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5d,并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则行常规治疗。均于入院后第1、3、5、7天分别检测血糖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较常规组同一时期显著下降,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缓解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下降,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紊乱,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血糖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凯 肖玉强 +2 位作者 付立旗 王晓民 王玉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止血、降颅压、纠酸等治疗,其中观察组在上述常规...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止血、降颅压、纠酸等治疗,其中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预后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预后 疗效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虹 蔡俊杰 方升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及常温治疗组(n=23).亚低温组接受体温控制在32℃~35℃的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及常温治疗组(n=23).亚低温组接受体温控制在32℃~35℃的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与亚低温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伤后ICP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和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预后显著优于常温治疗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金峤 杨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65-171,共7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 目的总结国内、外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文献。使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选取颅内压(ICP)和预后作为观察指标,得出合并后ICP的加权均数差(WMD)、疗效的优势比(OR)及两者95%置信区间(CI)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共检索出10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11篇RCT研究进入Meta分析,纳入研究均未采用盲法,漏斗图检验未发现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4h亚低温组(n=741)ICP显著低于对照组(n=743),7项RCT研究,ICP21.32mmHgvs25.60mmHg,WMD=-4.57,95%CI:-4.96^-4.18,P<0.00001(1mmHg=0.133kPa);治疗后72h亚低温组(n=677)ICP显著低于对照组(n=671),6项RCT研究,ICP18.51mmHgvs24.24mmHg,WMD=-5.04,95%CI:-5.36^-4.72,P<0.00001;治疗后7d亚低温组(n=677)ICP显著低于对照组(n=671),6项RCT研究,ICP14.16mmHgvs21.05mmHg,WMD=-6.99,95%CI:-7.32^-6.67,P<0.00001;有11项研究报道了亚低温组(n=903)和对照组(n=908)患者的预后情况,8项研究随访3个月至6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后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照组(58.1%vs37.7%,OR=2.40,95%CI:1.97~2.92,P<0.00001),剔除没有明确随访时间的RCT研究,进行敏感度分析,发现结果不变(53.9%vs35.4%,OR=2.18,95%CI:1.75~2.71,P<0.00001)。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辅助治疗可减轻患者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META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预后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亚低温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裘五四 郭晨琛 +2 位作者 江素君 王卫民 沈宏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被随机分成两组:脑亚低温组(A组)和常温组(B组)。利用亚低温治疗仪,对控制目标温度在脑温33—35℃,亚低温治疗4d后自然复温。具有相似性质...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被随机分成两组:脑亚低温组(A组)和常温组(B组)。利用亚低温治疗仪,对控制目标温度在脑温33—35℃,亚低温治疗4d后自然复温。具有相似性质病例的B组,使用亚低温外的常规治疗。监测两组病例的生命体征、颅内压、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GOS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在24、48、72h的平均颅内压分别为(23.49±2.38)mmHg、(24.68±1.71)mmHg、(22.51±2.44)mmHg和(25.87±2.18)mmHg、(25.90±1.86)mmHg、(24.57±3.95)mmHg,前者较后者降低(P分别为0.000,0.0130及0.003);(2)两组在3d和7d的平均SOD含量分别为(533.0±103.4)μg/L、(600.5±82.9)μg/L和(458.7±68.1)μg/L、(497.0±57.3)μg/L,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00);(3)1年后两组恢复良好率(GOS评分)分别为70.0%和47.5%,(P=0.04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分别为57.5%和32.5%(P=0.025),处理后未见严重后果发生。结论亚低温治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亚低温 开颅术 颅内压 超氧化物歧化酶 预后
下载PDF
院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登明 姚杨 +3 位作者 裘五四 方晓 徐敏 肖芽 《健康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院前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由急救车送至本院的86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院前亚低温组和晚期亚低温组。院前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前保持患者鼻咽部温度33℃~35℃,入院或手术后改... 目的研究院前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由急救车送至本院的86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院前亚低温组和晚期亚低温组。院前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前保持患者鼻咽部温度33℃~35℃,入院或手术后改为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4天后自然复温。晚期亚低温组患者在入院或手术后开始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同样的亚低温治疗作为对照。同时监测两组的脑温、生命体征、颅内压力、并发症和GOS评分。结果院前亚低温组在治疗后24、48和72 h的颅内压分别为(17.38±4.88mmHg,18.40±4.50 mmHg,16.40±4.13 mmHg)均较晚期亚低温组(20.63±3.00 mmHg,21.80±6.00 mmHg,18.81±4.50 mmHg)明显降低(P<0.05);院前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病死率与晚期亚低温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预后(GOS评分4~5分)明显好于晚期亚低温组(P<0.05);院前亚低温组未发生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院前亚低温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亚低温 颅内压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新生 查振江 《安徽医学》 2003年第5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5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 .亚低温组 :3 1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 3℃~ 3 5℃ ,维持 3~ 7天。b .常规治疗组 :5 4例 ,于伤后 2 4小... 目的 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5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 .亚低温组 :3 1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 3℃~ 3 5℃ ,维持 3~ 7天。b .常规治疗组 :5 4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常规治疗。根据COS预后评估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 ,亚低温组良好 16例 ,中残 6例 ,重残 4例 ,死亡 5例 ,恢复良好率为 5 1.61%。与常规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具有减轻颅脑损伤后的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疗效确切 ,可降低病死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治疗 亚低温脑保护 临床应用 可行性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查正江 陈新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 6 8例病人 (GCS昏迷≤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34例 ,均于伤后 2 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 33~35 .5℃ ,持续 1~ 7天 ,平均...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 6 8例病人 (GCS昏迷≤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34例 ,均于伤后 2 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 33~35 .5℃ ,持续 1~ 7天 ,平均 (6 5 .3± 2 8.2 )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 (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 34例 ,直肠温度控制在 36 .5~ 37.5℃ ,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显著下降 (P <0 .0 5 ) ;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降低 ,恢复良好率提高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亚低温疗法 预后 颅内压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