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0mm×300mm连铸坯内裂纹的分析和改进工艺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法兴 兰新哲 +1 位作者 宋永辉 孙永喜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4,共2页
通过控制钢中硫含量≤0.020%,不同炉次中间包钢水温度波动范围由25℃降至10℃。调整结晶器水量为190~200m^3/h,控制拉速0.55~0.75m/min,使20CrMnTiH、40Cr、GCr15等钢种260mm×300mm连铸坯的内裂废品率由0.30%降低到0... 通过控制钢中硫含量≤0.020%,不同炉次中间包钢水温度波动范围由25℃降至10℃。调整结晶器水量为190~200m^3/h,控制拉速0.55~0.75m/min,使20CrMnTiH、40Cr、GCr15等钢种260mm×300mm连铸坯的内裂废品率由0.30%降低到0.01%,基本消除了铸坯内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0 mm×300mm连铸坯 内裂纹 铸速 中间包钢水温度
下载PDF
连铸坯横向裂纹和偏析带形成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长庆 何全德 +2 位作者 卢春芸 孙贤熙 陈觉洪 《特殊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5-47,共3页
20MuSi、20钢和45钢铸坯内部裂纹与偏析带相互混杂分布在柱状品区。偏析带有较高的磷含量及MnS夹杂。而这些MnS夹杂在低倍酸蚀时由于选择腐蚀而造成了“裂纹”的假象,这些裂纹无法用超声进行预检。当轧制比在15~2... 20MuSi、20钢和45钢铸坯内部裂纹与偏析带相互混杂分布在柱状品区。偏析带有较高的磷含量及MnS夹杂。而这些MnS夹杂在低倍酸蚀时由于选择腐蚀而造成了“裂纹”的假象,这些裂纹无法用超声进行预检。当轧制比在15~20时可基本消除这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裂纹 偏析带 连铸坯
下载PDF
圆钢纵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修领 闵凡启 刘军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4年第8期424-426,共3页
针对进口的45钢在连铸坯轧制大规格圆钢(≥160mm)时产生的纵向裂纹,借助扫描电镜,从裂纹形态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圆钢的裂纹内部有夹杂物,两侧有脱碳现象,裂纹末端沿铁素体偏析带延伸,偏析带内部也存在夹杂物。由此证实... 针对进口的45钢在连铸坯轧制大规格圆钢(≥160mm)时产生的纵向裂纹,借助扫描电镜,从裂纹形态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圆钢的裂纹内部有夹杂物,两侧有脱碳现象,裂纹末端沿铁素体偏析带延伸,偏析带内部也存在夹杂物。由此证实,原材料中存在的成分偏析带以及偏析带内的夹杂物是导致轧制后圆钢纵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析带 夹杂物 连铸坯
下载PDF
风电法兰用钢内部裂纹失效分析
4
作者 李浩秋 《山东冶金》 CAS 2022年第6期30-34,共5页
法兰用钢S355NL的冶金流程为100tUHP-EAF-LF-VD-φ650 mm和φ800 mm坯CC工艺。该钢锻造法兰后,在法兰中间部位存在单个点状和长条状缺陷,其主要原因为铸坯枝晶发达,在铸坯内存在间隙与疏松孔,间隙与疏松孔存在元素富集,在墩粗过程间隙... 法兰用钢S355NL的冶金流程为100tUHP-EAF-LF-VD-φ650 mm和φ800 mm坯CC工艺。该钢锻造法兰后,在法兰中间部位存在单个点状和长条状缺陷,其主要原因为铸坯枝晶发达,在铸坯内存在间隙与疏松孔,间隙与疏松孔存在元素富集,在墩粗过程间隙与疏松孔未焊合,是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客户墩粗加工温度与微合金化元素析出温度重叠,是裂纹未焊合继续扩展的原因。对末端电搅参数进行调整,优化二冷参数,控制枝晶程度,坯料锻造严控终锻温度,最终实现风电法兰探伤合格率超过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法兰 超声波探伤 内部裂纹 枝晶偏析 带状组织
下载PDF
热轧结构钢棒材内裂纹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5
作者 谢常胜 许宝玉 +2 位作者 代鑫 任振海 恽伟达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4,共6页
针对某钢厂生产的低碳低合金结构钢棒材内部存在长约0.1~0.3 mm显微裂纹的问题,通过低倍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低碳低合金棒材内部微裂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低碳低合金钢棒材热轧... 针对某钢厂生产的低碳低合金结构钢棒材内部存在长约0.1~0.3 mm显微裂纹的问题,通过低倍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低碳低合金棒材内部微裂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低碳低合金钢棒材热轧后内部出现多个彼此不相连、无方向性、长度约0.1~0.3 mm的微裂纹,周围没有异常夹杂物等冶金缺陷,微裂纹沿带状组织的珠光体条带扩展,且珠光体条带周围分布着贝氏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成分偏析导致低碳低合金钢棒材中出现级别较高的带状组织,且带状组织周围存在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在发生较大塑性变形时更容易产生微裂纹;连铸时将过热度控制在20~30℃,电磁搅拌参数设置为200 A、2.0 Hz,二冷区比水量降低至0.41 L/kg,拉坯速度控制在1.2 m/min时,可从连铸坯的源头减轻带状组织;适当延长连铸坯在(1180±10)℃高温段保温时间至250~305 min,可改善成分偏析;热轧棒材入坑缓冷可以避免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产生。工艺改进后对热轧低碳低合金钢棒材进行无损探伤未再发现内裂纹缺陷,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低合金 热轧棒材 内裂纹 成分偏析 带状组织 连铸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小方坯内裂纹漏钢形成机理及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松 周青峰 +1 位作者 马建超 金红军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螺纹钢典型内裂纹漏钢坯壳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了该类型漏钢的特征及演变过程。研究认为,杂质元素特别是硫的晶间偏析对钢的高温强度及裂纹路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晶器内,坯壳生长不均匀导致铸坯...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螺纹钢典型内裂纹漏钢坯壳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了该类型漏钢的特征及演变过程。研究认为,杂质元素特别是硫的晶间偏析对钢的高温强度及裂纹路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晶器内,坯壳生长不均匀导致铸坯表面产生凹陷,对应位置坯壳厚度较薄,并诱发内裂纹形成;出结晶器后,薄弱的内裂纹处承受应力集中,发生裂纹扩展,情况严重时导致漏钢产生。通过降低钢中的S含量、调整浇铸工艺参数后,螺纹钢小方坯内裂纹漏钢发生率由6.32%降低到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小方坯 漏钢 晶界偏析 内裂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