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启泉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经验
1
作者 张乃霖 景璇 +4 位作者 关胜江 孙建慧 陈苹苹 张霞 刘启泉(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总结刘启泉教授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尿道综合征病位在尿道,核心病机为脾胃不和,湿邪阻滞,水道不利,治疗应以“安脾胃”贯穿始终。同时,该病与五脏不调密切相关,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及... 总结刘启泉教授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尿道综合征病位在尿道,核心病机为脾胃不和,湿邪阻滞,水道不利,治疗应以“安脾胃”贯穿始终。同时,该病与五脏不调密切相关,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及脏腑失调等均会影响五脏功能继而发病。临床中基于“通调五脏安脾胃”思想,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综合运用升清降浊以和胃通淋、养心清心以泻热通淋、益肺泻热以利湿通淋、补肾温阳以化气通淋、疏肝清肝以行气通淋的方法指导治疗,可使五脏调和,水道得利,症状缓解,淋证得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综合征 通调五脏安脾胃 刘启泉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温中和胃方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研讨
2
作者 马云龙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温中和胃方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沂水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接受诊治的88例肾虚瘀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香砂六君丸治疗... 目的温中和胃方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沂水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接受诊治的88例肾虚瘀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香砂六君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中和胃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胃脘隐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食欲下降以及咽部异物感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以上症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和胃方在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而显著地提高对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中和胃方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价值观察
3
作者 张丽华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 探讨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予以四君子汤治疗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脾胃病科所接诊的10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 目的 探讨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予以四君子汤治疗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脾胃病科所接诊的10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不适症状、整体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脾胃气虚证患者予以四君子汤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可调整患者脾胃,健脾益气,增加其免疫力,加快代谢,并能明显改善脾胃运化等各项功能,促进其尽快恢复正常,减少疾病复发率,可在中医内科临床相关疾病中大范围推广、普及,成效、应用价值相对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中医内科 脾胃气虚证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临床观察
4
作者 宋云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药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93.88%,46/49)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7.08%,37/48);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中药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眩晕 痰湿内阻证 中医药疗法 清热化湿法 健脾和胃法
下载PDF
升阳益胃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欢 文颖娟 +1 位作者 陈茉 陈丽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升降失调等病机的疾病皆可使用本方,所治疾病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脑病、皮肤病等,疗效显著。现代临床扩大了升阳益胃汤的应用范围,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参考文献4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健脾益胃 清热除湿 升阳益气 异病同治 名方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从“善治脾者,能调五脏”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坤涵 刘万里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2期216-219,共4页
“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出自《景岳全书》,是对脾“后天之本”生理作用的高度概括,蕴含了脏腑阴阳对立统一、平衡消长的中医整体思维。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脏腑气机失调的病机特点,其中以脾胃升降... “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出自《景岳全书》,是对脾“后天之本”生理作用的高度概括,蕴含了脏腑阴阳对立统一、平衡消长的中医整体思维。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脏腑气机失调的病机特点,其中以脾胃升降失衡为核心。基于五行、经络、藏象学说的基本内涵,从调理脏腑的角度探讨FD的主要治则,其中当以治脾为重点。临证治疗FD运用调理脏腑诸法,包括疏肝宣肺、理气调脾法;益气和中、化湿醒脾法;养肾填精、温阳补脾法;宁心谧胆、泻热安脾法等,能够实现正邪同参、补泻兼施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脏 气机
下载PDF
白长川教授“滞伤脾胃”理论在胃癌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胡欣 杨洋 +1 位作者 胡旭阳 白长川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4期70-73,共4页
目的 应用白长川教授“滞伤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总结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大连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37例胃癌癌前病变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运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给予大... 目的 应用白长川教授“滞伤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总结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大连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37例胃癌癌前病变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运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给予大连市中医医院现有的叶酸、莫沙必利,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给予对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肿瘤标志物评分以及电镜下肠化逆转率变化。结果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完全缓解患者数量明显增多,肠化逆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72-4(CA72-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显示无异常。结论 在白长川教授“滞伤脾胃”理论指导下,用运脾方治疗胃癌癌前病变,能有效化解患者的胃痛、胃胀、纳呆、寐欠安等症状,逆转胃癌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的趋势,通过研究,“滞伤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是有效的,临床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伤脾胃”理论 运脾方 胃癌癌前病变 预防
下载PDF
叶天士治疗中风学术思想探析
8
作者 林志康 孙西庆 张风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5期425-429,共5页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治疗中风学术思想,提出叶天士在理论上完全地否定中风的外风学说,并基于《黄帝内经》和金元以后诸家经验,将其病机总结为阳化内风。临床倡用补益肝肾法治疗中风,主张用至阴静药制约风火;同时重视脾胃的...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治疗中风学术思想,提出叶天士在理论上完全地否定中风的外风学说,并基于《黄帝内经》和金元以后诸家经验,将其病机总结为阳化内风。临床倡用补益肝肾法治疗中风,主张用至阴静药制约风火;同时重视脾胃的重要地位,善用益气补虚、消痰理气方法,同时主张柔润甘缓治木郁、重视岁气节候、应用复方合法等治疗中风,对临床极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叶天士 学术思想 阳化内风 阴虚阳亢 补益肝肾 重视脾胃
下载PDF
从“一气周流”论述细胞焦亡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
9
作者 徐帅 赵玉清 +3 位作者 陈恂 卞昊宇 杨一点 张立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11-1414,1419,共5页
“一气周流”是中医经典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中气(脾胃之气)是整个气机运转的枢纽。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水谷精微运化疏泄失常,日久痰浊瘀血内生,积聚于血管,引起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健脾疏肝方剂柴芪汤对代谢... “一气周流”是中医经典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中气(脾胃之气)是整个气机运转的枢纽。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水谷精微运化疏泄失常,日久痰浊瘀血内生,积聚于血管,引起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健脾疏肝方剂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及相关血管内皮损伤具有较好改善作用。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过程类似于中医“痰瘀浊毒”的积聚。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细胞焦亡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为中医经典理论和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气周流”理论 焦亡 代谢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中气 气机升降 中医经典理论 脾虚肝郁
下载PDF
东垣内伤脾胃学说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苏钊 曹文 +4 位作者 李婧 曾郅纯 陈虎 郭禹航 李柯翔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1901-1904,共4页
李东垣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他认为脾胃与元气有着密切的联系,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内伤病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因此李氏擅长使用甘温补气药,配伍小剂量风药,既可补益元气之虚,又可恢复脾胃功能。结直肠癌(col... 李东垣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他认为脾胃与元气有着密切的联系,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内伤病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因此李氏擅长使用甘温补气药,配伍小剂量风药,既可补益元气之虚,又可恢复脾胃功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中国常见癌种之一,亦属于内伤病范畴,因此从内伤学说的角度探讨CRC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李东垣 内伤脾胃学说 脾胃论
下载PDF
探讨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
11
作者 许志烽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4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脾胃病的中医内科实施柴胡疏肝散治疗的效能以及对患者症状、胃肠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改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0例脾胃病,依据患者的门诊时间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脾胃病的中医内科实施柴胡疏肝散治疗的效能以及对患者症状、胃肠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改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0例脾胃病,依据患者的门诊时间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对症西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对照两组患者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GⅠ、PGⅡ、MTL高于对照组,CCK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CT、CRP、IL-6、IL-8、TNF-α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脘疼痛、脘腹胀满、胃部灼热、大便稀溏、反酸、神疲倦怠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病的中医内科实施柴胡疏肝散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表达,改善患者的炎症,缓解症状,继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柴胡疏肝散 中医内科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症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张万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1期126-128,共3页
目的评价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症中应用四君子汤的效果。方法以病例编号奇偶法将本院中医内科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4例脾胃气虚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2例纳入观察组,余32例纳入对照组,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观察组应用四... 目的评价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症中应用四君子汤的效果。方法以病例编号奇偶法将本院中医内科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4例脾胃气虚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2例纳入观察组,余32例纳入对照组,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观察组应用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评价组间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率、复发率、临床症状积分较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短,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价值(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症的价值显著,可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疾病症状消失,同时还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且疗效与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气虚症 四君子汤 中医内科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探讨热敏灸治疗化疗性恶心呕吐
13
作者 田佳凤 周梅 +1 位作者 李小荣 黄佳莉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69-71,共3页
化疗性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据统计,如果化疗前不实施预防性镇吐治疗,70%~80%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是李杲著作《脾胃论》中心思想,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居于人体正中,... 化疗性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据统计,如果化疗前不实施预防性镇吐治疗,70%~80%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是李杲著作《脾胃论》中心思想,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居于人体正中,是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功能失常,则脾气不能升,胃气不能降。化疗药物为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直中太阴,故伤脾阳,脾阳虚则气机升降失常,故见恶心呕吐。热敏灸具有温补阳气、温经散寒、健脾和胃等功效,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为热敏灸临床治疗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性恶心呕吐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热敏灸 脾阳虚 健脾和胃
下载PDF
枳术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艳婷 阙任烨 +2 位作者 林柳兵 苏凯奇 李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926-928,共3页
目的归纳总结枳术丸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查找的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临床运用枳术丸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枳术丸是治疗脾胃内伤疾病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儿科等学科,尤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较... 目的归纳总结枳术丸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查找的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临床运用枳术丸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枳术丸是治疗脾胃内伤疾病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儿科等学科,尤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较为常见,且均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枳术丸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尤以在脾胃内伤疾病多见,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内科 儿科 脾胃内伤
下载PDF
内外合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路照 王亚辉 李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203-205,共3页
目的:就采用内外联合疗法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施以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予进行仔细观察。方法:选取62例患有上述病证的病人,按照随机方式划分为2组,参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前者施以西药治疗;后者采用内服中药与艾灸联合应用法。结果... 目的:就采用内外联合疗法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施以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予进行仔细观察。方法:选取62例患有上述病证的病人,按照随机方式划分为2组,参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前者施以西药治疗;后者采用内服中药与艾灸联合应用法。结果:相对于参照组而言,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胃镜检查,治疗组与其存在很大不同(P<0.05)。结论:采用内外联合疗法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施以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并且治疗时长较短,可在临床诊治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合治法 艾灸法 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辛开苦降治内伤脾胃病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云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37-38,共2页
通过对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作者的临床应用与体会,提出脾胃病应分为外感脾胃病和内伤脾胃病,外感脾胃病应分治,而内伤脾胃病当合治,即脾胃同病、脾胃同治,脾胃合治的最佳治法是辛开苦降。
关键词 辛开苦降 内伤脾胃病 治疗
下载PDF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分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娜 张寅 +6 位作者 王晓迪 王龙华 朱辰辰 刘福生 刘婷 苏泽琦 丁霞 《河南中医》 2016年第9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病例观察表,采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C13呼气试验、胃镜检...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病例观察表,采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C13呼气试验、胃镜检査等各方面资料,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与证素特点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胃虛弱证、类胃热内蕴证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常见4个证型,其分布特点为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胃虛弱证>类胃热内蕴证;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常见3个证型,其分布特点为类脾胃虛弱证>类肝胃不和证>类肝郁脾虛证。结论:建立了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的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模型,揭示了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证候 类肝胃不和证 类肝胃郁热证 类脾胃虚弱证 类胃热内蕴证
下载PDF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金洋 符佳美 谢晶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以脾胃为核心的“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在治疗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以脾胃为主线的治疗法则。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阐述“脾胃内伤”理论在论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的作用,探析中医基于顾护脾胃法辨证施治,通时达变,... 以脾胃为核心的“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在治疗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以脾胃为主线的治疗法则。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阐述“脾胃内伤”理论在论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的作用,探析中医基于顾护脾胃法辨证施治,通时达变,丰富中医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内伤 辨证论治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恩乐 师彬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70-77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结果: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饮食所伤、脾肾虚弱、脾胃本虚。中医治疗小儿泄泻主要方法有脐部疗法、中药治... 目的:探讨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结果: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饮食所伤、脾肾虚弱、脾胃本虚。中医治疗小儿泄泻主要方法有脐部疗法、中药治疗、推拿治疗、针灸疗法,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方法多样,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泄泻 外感六淫 饮食所伤 脾肾虚弱 脾胃本虚 辨证分型 推拿疗法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白长川论“治胃勿伤脾”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天奉 马超 +1 位作者 阎超 白长川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6期3-4,共2页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二者同居于中焦,而功能不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以阳气为主,胃以阴津为要。《伤寒论》设"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与"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两篇,分而论之、分而治之。
关键词 胃病 治胃伤脾 名医经验 白长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