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nal Polarization Field Induced Hydroxyl Spillover Effect for Industrial Water Splitting Electrolyzers
1
作者 Jingyi Xie Fuli Wang +3 位作者 Yanan Zhou Yiwen Dong Yongming Chai Bin Do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38-449,共12页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e oxygen intermediates supporting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re affinitive with hydroxyl adsorption.However,ability of the catalyst to capture hydroxyl and maintain the continuous...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e oxygen intermediates supporting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re affinitive with hydroxyl adsorption.However,ability of the catalyst to capture hydroxyl and maintain the continuous supply at active sits remains a tremendous challenge.Herein,an affordable Ni2P/FeP2 heterostructure is presented to form the internal polarization field(IPF),arising hydroxyl spillover(HOSo)during OER.Facilitated by IPF,the oriented HOSo from FeP2 to Ni2P can activate the Ni site with a new hydroxyl transmission channel and build the optimized reaction path of oxygen intermediates for lower adsorption energy,boosting the OER activity(242 mV vs.RHE at 100 mA cm-2)for least 100 h.More interestingly,for th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zer(AEMWE)with low 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the advantage of HOSo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amplified,delivering 1 A cm^(-2)at a low cell voltage of 1.88 V with excellent stability for over 5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l spillover effect Internal polarization field HETErOSTrUCTUr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impacts of major events on the systemic risk of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market
2
作者 Ming-Tao Zhao Su-Wan Lu Lian-Biao Cu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44-1457,共14页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ystemic risk caused by major ev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market(IEM)and proposes a management strategy to mitigate it. Using the tail-event driven network(TENET)method, this study cons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ystemic risk caused by major ev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market(IEM)and proposes a management strategy to mitigate it. Using the tail-event driven network(TENET)method,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tail-risk spillover network(TRSN) of IEM and simulated the dynamic spillover tail-risk process through the cascading failure mechanism. The study found that renewable energy markets contributed more to systemic risk during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the COVID-19pandemic, while fossil energy markets played a larger role during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This study identifies systemically important markets(SM) and critical tail-risk spillover paths as potential sources of systemic risk. The research confirms that cutting off the IEM risk spillover path can greatly reduce systemic risk and the influence of SM. This study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management of systemic risk in IEM and provid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shock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energy market Tail-risk spillover Cascading failure mechanism Systemic risk management
下载PDF
Non-Symmetry of China’s and US Monetary Policy Spillovers:Theoretical Modelling and Empirical Analysis
3
作者 Mei Dongzhou Zhang Mi 《China Economist》 2023年第5期76-97,共22页
This study develops a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framework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reciprocal transmission channels of monetary polic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di... This study develops a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framework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reciprocal transmission channels of monetary polic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discern potential disparities in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ies and ascertain any contrast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effects across the two countries.Based on our research,it appears that there exists a certain level of non-symmetry in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Moreover,this paper provides adequate analysis of disparities in the trade framework,capital control,and financial market operations of both countries in constructing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model that incorporates financial friction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ationale.The emp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hina’s monetary policy creates a spillover effect primarily through trade.In China,following an increase in its interest rates,the domestic economic activity will experience a contraction,leading to a decline in both investment and output.Consequently,this will result in a decrease in China’s imports of investment goo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impacting the output of the US economy.In contrast,the US monetary policy exerts a spillover effect primarily through finance.An increase in interest rates by the United States is associated with a notable outflow of capital from China.This leads to a rise in the financing costs for Chinese firms,consequently diminishing their overall net worth.In light of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effect,corporate external financing risk premium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exacerbating the downward trajectory of China’s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etary policy spillovers non-symmetry trade channel financial channel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of Soybean Price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4
作者 Xuegui LI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Sharp fluctuation of soybean prices i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has caused big risks for both domestic soybean producers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increases the difficulties in impl... Sharp fluctuation of soybean prices i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has caused big risks for both domestic soybean producers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increases the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price stabilization policy for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soybean pric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using the multivariate VAR-BEKK-GARCH model based on the data set from December 22,2004 to December 19,2014. The estimat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s from domestic futures market to spot market and bilateral spillover between international futures market and domestic spot market. In order to prevent market manipulation and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price volatility in international soybean market on Chinese market,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policy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soybean price fluctuations,improving soybean futures contract design and strengthening trading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amplify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and regularizing speculation activities of big tr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price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Market risk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pillovers on R&D Level
5
作者 Wang Yan +2 位作者 Li Chu-li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3年第01A期9-14,共6页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effect of spillovers on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evel. When competing firms have spillovers to each other in R&D, cooperation will always increase fi...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effect of spillovers on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evel. When competing firms have spillovers to each other in R&D, cooperation will always increase firms' profits. Only if the positive spillover is large enough, the cooperative R&D level will be larger than the non\|cooperative R&D level. The cooperative level will be smaller than the non\|cooperative level if the positive spillover is small enough. However, the cooperative level is always smaller than the non\|cooperative level while there're negative spillovers to each other. R&D levels are the function of the spillover and will change with the spillover. The changing regularity is related to the sign of spillover and to whether they're cooperative or not. Spillovers made by the competing firms are usually different. When spillovers are small enough, the larger the spillover obtained from the other, the smaller the firm will invest in R&D; inversely, when the spillover is large enough, the larger spillovers obtains from the other, the larger the firm will invest in 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llover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l evel PrOFIT
下载PDF
双向FDI、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胡慧 邓屹洋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运用2003—2021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投资数据,考察双向直接投资(two-way direct investment,双向FDI)技术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双向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提高产... 运用2003—2021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投资数据,考察双向直接投资(two-way direct investment,双向FDI)技术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双向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提高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国别异质性。从区域差异性来看,内陆地区双向FDI技术溢出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而沿海地区仅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FDI技术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从国别异质性来看,来自发达经济体双向FDI技术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强。从影响机制来看,双向FDI技术溢出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且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别双向FDI技术溢出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FdI 国际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服务贸易进口国际R&D溢出动态检验——基于协整与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福林 杨圣明 赵绍全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8,共7页
国际R&D溢出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进步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采用影响经济变量之间关系时序变动情况的空间技术模型,测算基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渠道产生的国际R&D直接溢出与间接溢出存量,并运用协整与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中外R&D... 国际R&D溢出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进步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采用影响经济变量之间关系时序变动情况的空间技术模型,测算基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渠道产生的国际R&D直接溢出与间接溢出存量,并运用协整与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中外R&D存量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长期而言,国内R&D投入及国际R&D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稳固的协整均衡关系,但国际R&D的间接溢出大于直接溢出,该协整关系因受到政治和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冲击而表现出较大的波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进口 国际溢出 协整 状态空间模型
下载PDF
自主R&D、国际R&D技术溢出与基础设施 被引量:8
8
作者 边志强 杜两省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7,共11页
网络效应的存在使以交通和通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提高。使用199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各地区自主R&D资本以及国际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发现自主R&D能力以及国... 网络效应的存在使以交通和通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提高。使用199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各地区自主R&D资本以及国际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发现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以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为转换变量,测算了引发自主R&D能力和国际R&D技术吸收能力变化的基础设施的门限特征。检验结果验证了门限效应的存在,并表明各地区在大力发展和完善通讯基础设施的同时,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自主r&d能力 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下载PDF
国际R&D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立平 郑思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913,共5页
文章运用极值边界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进口贸易和FDI传导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进口贸易和FDI传导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满足严格的EBA准则,但通过了Sala-I-Martin的显著性检验,国际R... 文章运用极值边界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进口贸易和FDI传导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进口贸易和FDI传导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满足严格的EBA准则,但通过了Sala-I-Martin的显著性检验,国际R&D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r&d溢出 进口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极值边界分析
下载PDF
社会资本、国际R&D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福林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63-68,共6页
文章在CH国际R&D溢出模型中内生化社会资本积累,研究了社会资本、国际R&D溢出及TFP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在长期内我国TFP与国际R&D溢出、社会资本均不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然而与施加了社会资本影响的国际R&am... 文章在CH国际R&D溢出模型中内生化社会资本积累,研究了社会资本、国际R&D溢出及TFP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在长期内我国TFP与国际R&D溢出、社会资本均不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然而与施加了社会资本影响的国际R&D溢出呈现出协整。短期内国际R&D溢出与社会资本的交叉对TFP也能产生较显著影响,虽然存在偏离动向,但经济系统以0.755 6的强反向进行修正。另外,在扩展VAR模型基础上,社会资本与国际R&D溢出对TFP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国际r&d溢出 TFP LA-VAr
下载PDF
国外R&D溢出路径及其效果——一个国外研究综述
11
作者 郭庆宾 张本金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12期144-149,共6页
在全球经济日益融合的今天,国外R&D对一国技术进步的正外部性逐渐成为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外R&D基于何种路径溢出?其效果又如何?本文旨在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进口贸易、外... 在全球经济日益融合的今天,国外R&D对一国技术进步的正外部性逐渐成为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外R&D基于何种路径溢出?其效果又如何?本文旨在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非物化形式4个方面来归纳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进展。最后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工具3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脉络演进做出简要评价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溢出 国际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下载PDF
国际R&D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服务进口渠道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朱福林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8期48-54,75,共8页
首先测算了1979-2012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运用改进后的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方法核算出通过服务进口渠道获得的国际R&D资本存量,接着运用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GMM、协整模型及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来自服务进... 首先测算了1979-2012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运用改进后的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方法核算出通过服务进口渠道获得的国际R&D资本存量,接着运用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GMM、协整模型及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来自服务进口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国内重要经济条件是影响该溢出效应发挥的重要门限因素;国际R&D溢出与TFP的短期偏离被系统以较快速度调整至长期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贸易 r&d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国际贸易
下载PDF
中国由ICT渠道获取的国际R&D溢出门槛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冬 韩伯棠 韩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采用2003—2012年中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信息通信技术渠道国际R&D溢出效应。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随机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中国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渠道获得的国际R&am... 采用2003—2012年中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信息通信技术渠道国际R&D溢出效应。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随机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中国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渠道获得的国际R&D溢出与当地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建立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采用稳健标准差回归,检验各省份由信息通信技术渠道获得的国际R&D溢出门槛效应,并从产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存在门槛效应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份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渠道获取的国际R&D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有正相关关系;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渠道获得的国际R&D溢出对当地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r&d溢出 溢出渠道 ICT 地区差异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基于滚窗VAR模型的测度
14
作者 刘剑锋 《新疆财经》 2023年第4期15-24,共10页
文章运用滚窗VAR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间布伦特原油指数与中国沪深300指数、11个一级行业指数之间的总波动溢出指数和净波动溢出指数,结合波动溢出指数的时变特征对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文章运用滚窗VAR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间布伦特原油指数与中国沪深300指数、11个一级行业指数之间的总波动溢出指数和净波动溢出指数,结合波动溢出指数的时变特征对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来说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是比较小的。但是在市场危机时期,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会显著增强:国内市场危机时期,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方向性,主要是从国际原油市场向中国股票市场输出波动;国际市场危机时期,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不具有方向性。基于此,今后国内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应增强资产组合的多元性;在国际市场危机时期,监管部门应重点关注国际原油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输入型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原油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 滚窗VAr 波动溢出指数
下载PDF
基于PVAR模型的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15
作者 朱惠 宁钟 +1 位作者 沈梦媛 郑文丰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6-94,共9页
为探究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以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利用2006—2021年广东省珠三角九市的相关数据描述区域整体情况,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 为探究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以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利用2006—2021年广东省珠三角九市的相关数据描述区域整体情况,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Fisher检验、Kao协整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国际技术溢出和数字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增长和国际技术溢出对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国际技术溢出和数字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相互抑制作用。为此,政府应推行“双化”协同综合试点创建战略,利用数字要素生产禀赋差异促进区域间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国际技术溢出扩散效应带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国际技术溢出 数字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国内国际双循环动态宏观经济研究——基于中国、美国、日本及欧盟的时变溢出及动态经济网络视角
16
作者 牛晓健 朱俊福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5,共11页
厘清国内外的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对于制定实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TVP-VAR模型的广义方差分解刻画国内外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并基于这一关系构建国内外宏观经济动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进... 厘清国内外的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对于制定实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TVP-VAR模型的广义方差分解刻画国内外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并基于这一关系构建国内外宏观经济动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及汇率能够较大程度对经济网络产生溢出,而M2、利率和贷款则主要受到其他宏观变量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受国际金融及贸易的影响程度较大,美国对我国的净溢出总体上最强。从国内大循环的动态经济网络视角看,现阶段网络内重要的经济变量逐渐演化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态经济网络视角看,2011年以前,网络内重要的变量主要为国外宏观经济变量;从2011年至2021年底,网络内重要的变量逐步演化为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工业增加值等国内宏观经济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经济动态互动 经济网络 时变溢出 传播动力学
下载PDF
银行行政处罚监管与审计定价:溢出还是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17
作者 池国华 周正义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探究银行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监管对审计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监管显著提高了银行审计定价,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佐证了溢出效应假说。同时,作用机制检...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探究银行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监管对审计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监管显著提高了银行审计定价,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佐证了溢出效应假说。同时,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行政处罚监管主要是通过风险溢价的路径提高了审计定价。进一步分析发现:行政处罚监管强度越大以及查出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越多,审计定价越高;在非国有银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内部控制质量低和信息不对称高这四种情形下,行政处罚监管对审计定价提高的影响更为显著;行政处罚监管对外部审计的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双方发挥协同治理功能,从而更好地抑制了银行违法违规倾向。研究结论对银行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师加强协作,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方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监管 行政处罚 审计定价 上市银行 内部控制 溢出效应 金融风险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考虑创新生态要素耦合协调的传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仲颖佳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7,共7页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8年30省份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动态固定效应模型、SYS-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溢出能显著提升中国绿色创新绩效,但存在渠道差异,其中OFDI技术溢出...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8年30省份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动态固定效应模型、SYS-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溢出能显著提升中国绿色创新绩效,但存在渠道差异,其中OFDI技术溢出驱动功效最强,其次是FDI技术溢出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同时,这种驱动功效还存在区域和自主研发支出异质性,OFDI和FDI技术溢出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驱动功效更强,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高效赋能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提升,且在较高自主研发支出的区域,国际技术溢出驱动功效更强。此外,国际技术溢出能通过引导创新生态要素耦合协调间接驱动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表明需要重视创新生态要素耦合协调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布局国际技术溢出渠道,持续发挥国际技术溢出驱动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技术溢出 绿色创新绩效 创新生态要素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冲击规模和好坏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娜 王珮瑶 +1 位作者 解娜琳 刘精山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6,共16页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文章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文章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差将其波动率分解为好波动和坏波动以区分由资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带来的波动,进而采用基于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方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且在不同冲击方向和冲击规模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主要由坏波动驱动,而极端状态下主要由好波动驱动;第二,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极端状态下风险溢出水平远高于正常状态;第三,方向性溢出在总波动、好坏波动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且与国际金融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工业金属市场的好坏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接收的溢出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防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 风险溢出 好坏波动 尾部依赖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与FDI的技术溢出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凌云 范艳霞 许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5-130,共6页
用16个国家11年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国外R&D溢出通过国际贸易这一渠道对中国的技术进步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 用16个国家11年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国外R&D溢出通过国际贸易这一渠道对中国的技术进步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即吸收国外R&D技术溢出必须与一定的国内研发水平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技术溢出 r&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