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诗学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1
作者 王睿 《天中学刊》 2024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在中外学术交流融合的背景下,民国时期产生了大量关于“诗学”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诗学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西新旧诗学都融入了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民国诗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这种学术上的“超越”主要表现在新... 在中外学术交流融合的背景下,民国时期产生了大量关于“诗学”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诗学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西新旧诗学都融入了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民国诗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这种学术上的“超越”主要表现在新旧融通的诗学理念、由创作论向本体论的拓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理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学术语言四个方面。民国诗学处于从传统学术走向现代学术的重要转型期,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诗学 诗歌 学术史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前后看——从《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说起
2
作者 王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162-167,共6页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对整个华夏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行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研究取向。华夏传播要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因此华夏传播研究的前后看问题理应在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的视角...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对整个华夏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行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研究取向。华夏传播要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因此华夏传播研究的前后看问题理应在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的视角下展开。从中西文化比较视域出发,对华夏传播研究进行反思,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现实意义在于:从向后看中找华夏传播研究应遵循的学术传统,关注先秦文化,从联系中把握“做”,保持中国学术传统赓续,保持华夏传播研究特色;从向前看中望未来,将历史作为中介,用一种整体观、共同体观照见华夏传统、关注当下,进而从历史中把握华夏传播研究的未来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 华夏传播 中西比较
下载PDF
国史学科建设的正式起步——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王怀乐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落实会议精神,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续编《当代中国》丛书,推进部门史与地方史研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推动国史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也为当前推进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史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 当代中国研究所
下载PDF
中国东南亚研究面临的学术挑战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朝翰 赖洪毅 张鹏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3,共8页
本文探寻了中国东南亚研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轨迹,回顾了主要从事东南亚研究的学术机构之现状。通过对中国东南亚研究重要刊物的载文分析,指出其研究重心和兴趣的转变。文末,作者还点明了中国东南亚研究所面临的学术挑战。
关键词 东南亚研究 中国 学科 评述
下载PDF
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之争——兼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学术自觉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小鼎 王亚琪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5期108-124,158-159,共17页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话语权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学术自觉
下载PDF
围绕“五论”的六十年争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学理论研究管窥 被引量:4
6
作者 童兵 陈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2,共6页
本文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五个主要的学术争论命题,从争论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和经验教训入手,揭示出60年来新闻学研究学术热点的转移和学术探索的轨迹,在整体上与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保持同步;与"... 本文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五个主要的学术争论命题,从争论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和经验教训入手,揭示出60年来新闻学研究学术热点的转移和学术探索的轨迹,在整体上与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保持同步;与"五论"争论先后出现相对应的是人们对新闻学基本概念认识向科学的回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们认识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理论研究 学术争论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研究述评(1927-1949) 被引量:4
7
作者 左双文 王英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3,共8页
近年来,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范围不断拓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新史料的发掘也给中德关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对海峡两岸这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关于若干重点问题的探讨作了较... 近年来,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范围不断拓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新史料的发掘也给中德关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对海峡两岸这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关于若干重点问题的探讨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就今后研究所应努力的方向谈了一点初步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关系 德国研究 中华民国外交史
下载PDF
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发展史纲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犀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9,共23页
有关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中文和外文两个部分,其中中文是主体。中文发表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文献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些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零星的,之后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一直延续至今。由于政治、... 有关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中文和外文两个部分,其中中文是主体。中文发表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文献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些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零星的,之后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一直延续至今。由于政治、历史和工业的原因,三地的中国电影研究在一段时间内都以本地区作为重点,同时对其他地区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加以研究。在方法上,大陆电影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政治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切入点,到八九十年代则转向以美学、文化和工业为切入点;香港和台湾的电影研究以工业、历史和类型作为主要关注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岸三地的电影研究对彼此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互动。在新世纪,"华语电影"这一超越政治边界、涵盖两岸三地中国电影的新概念为中国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野。以外文发表的中国电影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中在欧美以英文发表的成果居多。它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日益成熟,并对本土研究产生影响。今天,中国电影研究(或"华语电影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研究 华语电影研究 学术史
下载PDF
过渡时代的边疆学术:民国时期边政学研究引论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洪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8,共8页
近代中国处于充满变数的"过渡时代",其间有两次边疆研究高潮,分别以晚清西北史地学和民国时期边政学为代表。学界对前者已有充分研究,但对后者尚少关注。基于对民国时期边政学的研究意义及学界已有研究状况的考察,笔者认为,... 近代中国处于充满变数的"过渡时代",其间有两次边疆研究高潮,分别以晚清西北史地学和民国时期边政学为代表。学界对前者已有充分研究,但对后者尚少关注。基于对民国时期边政学的研究意义及学界已有研究状况的考察,笔者认为,将民国边政学研究引向深入的基本思路有三点:即在对民国时期边政学的学科发展、研究人群及其思想内容等方面的史实重建的基础上,从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探索边疆研究从传统步入现代的学术历程,从文本与语境互动的角度考察边政研究与边疆政治的关系演进,从西学东渐的角度审视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国化的过程及其在边疆地区的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代 边疆学术 民国时期 边政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铮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116,共6页
援引“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各种尝试明显带有“传统——现代”两分的现代化模式的印痕。中国古代市民史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将中国的历史经验或现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之上。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有一些初步... 援引“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各种尝试明显带有“传统——现代”两分的现代化模式的印痕。中国古代市民史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将中国的历史经验或现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之上。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有一些初步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某些成果能给市民史的研究提供启示。市民社会与宗法社会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的基本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市民史 市民社会
下载PDF
从现代文学研究到民国文学研究:观念转变与范式变革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有的学者提出应当将现代文学置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观照中国文学。因此,有学者提出"民...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有的学者提出应当将现代文学置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观照中国文学。因此,有学者提出"民国史视角""民国机制""民国性"内涵等观点,试图以此激活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民国史视角"研究,关键是转变研究观念和变革固有的研究范式,形成独特的民国文学研究谱系。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获得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增长域,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民国文学 文学观念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章太炎医界弟子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东方 周明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27-530,共4页
[目的]搜寻章太炎先生在医界的弟子,探讨太炎先生对弟子学术思想、学术方法的影响。[方法]全面搜集、研读民国期刊,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考证章太炎弟子的姓名、事迹等,并从学术史角度探讨章氏与弟子之间的学术承继关系。[结果]章太炎先... [目的]搜寻章太炎先生在医界的弟子,探讨太炎先生对弟子学术思想、学术方法的影响。[方法]全面搜集、研读民国期刊,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考证章太炎弟子的姓名、事迹等,并从学术史角度探讨章氏与弟子之间的学术承继关系。[结果]章太炎先生的医界弟子较多,以江浙人氏为主,且均取得很大的成就,著名的有陆渊雷、徐衡之、章次公、陈存仁、张破浪、余云岫、孙世扬等。这些弟子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太炎先生"贯习群方、用资证验"、"以长沙为宗师"、"兼综远西之说,以资攻错"、借鉴日本汉方医学、重视考据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结论]医学界章氏弟子数量众多,且均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考证章太炎先生及其医界弟子,有助于梳理吴越医学发展史,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民国中医 陆渊雷 徐衡之 章次公 陈存仁 学术传承 中医学术史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最早加入国际奥委会时间求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时铭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131,14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就民国时期中国最早加入国际奥委会的时间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学术界原有"1931年中国被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主流观点,已被多种历史材料所推翻;通过各种史料的辅证,本文可以确定民国时期中国最...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就民国时期中国最早加入国际奥委会的时间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学术界原有"1931年中国被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主流观点,已被多种历史材料所推翻;通过各种史料的辅证,本文可以确定民国时期中国最早加入国际奥委会的时间在192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民国时期 国际奥委会 中国 加入时间
下载PDF
政治与学术之间的汉代章句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荣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在汉代,章句学兼具政治和学术双重属性。作为政治活动,章句学的出现与儒术的兴起相伴,并得到了汉朝政府的大力支持,章句学的主体内容是儒家经典,主要作者是经师和博士;作为学术活动,章句学既包含文字训诂,也包括义理阐释,并由义理阐释... 在汉代,章句学兼具政治和学术双重属性。作为政治活动,章句学的出现与儒术的兴起相伴,并得到了汉朝政府的大力支持,章句学的主体内容是儒家经典,主要作者是经师和博士;作为学术活动,章句学既包含文字训诂,也包括义理阐释,并由义理阐释而滋生出强烈的学术派性。汉代章句在风格上也几经变迁。在繁盛期,章句的义理诠释部分十分臃肿;到了后期,章句逐渐复归于简约的风格。章句风格的转变与今文经学向古文经学的转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章句学 中国学术史 汉代经学 解释学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的新闻史研究成果叙述体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倪延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31,163-164,共11页
研究成果叙述体系是指由相关研究成果集体构建的对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叙述或展现方法和模式的有机组合。自民国创立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的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新闻史学界已初步构建起包括研究对象叙述体系、研究方法叙述体系、研究者叙... 研究成果叙述体系是指由相关研究成果集体构建的对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叙述或展现方法和模式的有机组合。自民国创立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的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新闻史学界已初步构建起包括研究对象叙述体系、研究方法叙述体系、研究者叙述体系和表现形式叙述体系等内涵的完整体系。虽然在这一阶段中的国家和民族及社会生活经历的动荡和波折明显影响了新闻史学研究,但新闻史研究仍循其内在规律向前发展,这一阶段新闻史研究成果的叙述体系在当时和其他学科基本处在相当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史研究:民国时期 新闻学基础理论 中国新闻史学
下载PDF
中国留学生研究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喜所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15,共7页
中国留学生的研究从清末露出端倪,至“五四”之后的20年代逐步向前发展,初步奠定了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则基本停滞,20世纪80年代重新崛起,发展势头强劲;90年代之后持续升温,研究队伍和研究领域都有大的拓展,成果斐然。台湾... 中国留学生的研究从清末露出端倪,至“五四”之后的20年代逐步向前发展,初步奠定了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则基本停滞,20世纪80年代重新崛起,发展势头强劲;90年代之后持续升温,研究队伍和研究领域都有大的拓展,成果斐然。台湾和香港的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活跃,国外的研究则主要放在曾留学他们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晚清社会 民国教育 学术史
下载PDF
民国时期留日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贺元 张耀萍 《煤炭高等教育》 2003年第5期68-71,共4页
留日教育是民国时期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日学生的学科和专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以此为对象 ,考察和分析民国留日留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特点及其成因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留日学生 留学教育 学科专业 特点 中国 教育史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与海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6,共10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中,海外研究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其中,在文学价值观的嬗递与经典重塑、现代性的发掘与"大文学史"的繁兴、"新文学传统"的"重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中,海外研究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其中,在文学价值观的嬗递与经典重塑、现代性的发掘与"大文学史"的繁兴、"新文学传统"的"重寻"等方面形成的渗透和互动尤为明显,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一条重要的文学史叙事线索;同时,海外研究的局限和偏颇也越来越凸出。近年来,"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八九十年代文学史观的嬗变、文学与政治关联性、"无边的现代性"、现代文学传统的重新反思和探察,或许会带来"价值重建与文学史重构"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研究 现代文学 价值重建 文学史重构 民国文学
下载PDF
民国南洋学的几种话语(1912—1949) 被引量:3
19
作者 颜敏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90-94,共5页
民国时期,南洋学兴起,出现并形成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学术话语,这些看似多样松散的南洋话语,其实都拘束于"中国与南洋"的视野之中,具有为我所用的临时性与策略性。二战后,这种南洋学及其背后的某些观念遭遇了挑战,其得失对我们... 民国时期,南洋学兴起,出现并形成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学术话语,这些看似多样松散的南洋话语,其实都拘束于"中国与南洋"的视野之中,具有为我所用的临时性与策略性。二战后,这种南洋学及其背后的某些观念遭遇了挑战,其得失对我们今天从事东南亚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南洋学 南洋 学术话语
下载PDF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储著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68,共7页
“文革”结束后至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前,是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探索完成时期。这个时期,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文革”结束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前,胡乔木提出“赶快着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 “文革”结束后至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前,是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探索完成时期。这个时期,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文革”结束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前,胡乔木提出“赶快着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科院成立现代史研究室;第二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至1982年底,编写《当代中国》丛书启动,中国社科院拟成立现代史研究所的建议未被采纳;第三阶段,自1983年至1990年底,以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为标志,国史研究学术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学界在探索完成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十余年时间里,始终贯穿着明确的学术自觉意识。这是完成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重要思想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国史研究 学术建制 《当代中国》丛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