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rectives and references in selected coronavirus-motivated internet memes 被引量:1
1
作者 Ayo Osisanwo Toluwalope Mary Falade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4年第2期245-266,共22页
The use of directives in communicating the nature of the pandemic and reference to social experiences were promoted using images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The images or memes are used to create awareness and reinforce... The use of directives in communicating the nature of the pandemic and reference to social experiences were promoted using images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The images or memes are used to create awareness and reinforce the criteria for safety during the pandemic.Previous studies on internet memes have concentrated on humor generation,speaker-hearer shared knowledge,neologism,and multimodality among others,with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to the use of directives and references in such coronavirus-motivated memes.This paper,therefore,examines how directives and references are employed in conveying expecte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through coronavirus-motivated internet memes in Nigeria and other socio-cultural contexts.For data,one hundred coronavirus-motivated memes were purposively selected from Facebook,and eight representative memes were subjected to pragmatic analysis using aspects of Jacob Mey’s(2001.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2nd edn.USA:Blackwell Publishing)pragmatic acts theory to unearth insights from them.The paper observes that the various spheres of life that are relatable to an online audience help to express what the pandemic is about and enhance the meaning of the pandemic with the context of the use of the memes,giving clearer perspectives on the pandemic.Directives and references are useful tools for convey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to online aud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IVES REFERENCES CORONAVIRUS internet meme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原文传递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Meme Humor on the Internet:The Example of COVID-19 Publicity Posters in Chinese Microblogging
2
作者 WANG Le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3年第6期217-226,共10页
Internet memes,as multimodal cultural products disseminated through the Internet,usually take the form of short videos or images that express humor or satire.The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humor in memes are both c... Internet memes,as multimodal cultural products disseminated through the Internet,usually take the form of short videos or images that express humor or satire.The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humor in memes are both creative and complex,and the successful perception of meme humor reflects humans’universal thinking capacity.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blending,this paper selects a set of COVID-19 publicity posters from the official Weibo account of China Guangzhou Fabu(Guangzhou Internet Information Office),analyses the multi-level structure of Internet memes,and explores the dynamic cognitive proces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umorous memes to reveal people’s ability to make simultaneous analogies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elements in different mental sp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blending internet meme HUMOR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下载PDF
青年网络“梗”文化:特征、影响及引导策略
3
作者 刘利才 周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36-41,共6页
青年网络梗文化是流量时代常见于青年群体间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当前青年的实际思想动态。梗以其语言表达变更性、形式风格多样性、情感价值多元性和流行传播圈层性的多维特征深受青年追捧和喜爱。当代青年以梗疏解现代焦虑,拓宽了意见... 青年网络梗文化是流量时代常见于青年群体间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当前青年的实际思想动态。梗以其语言表达变更性、形式风格多样性、情感价值多元性和流行传播圈层性的多维特征深受青年追捧和喜爱。当代青年以梗疏解现代焦虑,拓宽了意见表达空间,但在流行中也诱发了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同质化的语言表达,消解传统文化魅力;戏谑情绪主导用梗,引发传统道德危机;陷入价值意义迷失,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针对这些消极影响,可以从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加强青年人文关怀、提升青年媒介素养、强化媒介平台治理等多方面发力引导青年“梗”文化正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梗”文化 网络亚文化
下载PDF
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网络热梗英译探究
4
作者 孙晓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5期160-163,共4页
网络热梗是具有流行性、时效性和文化创新性的新型词汇,通常短小精炼、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很多和本国语言的强势模因密切相关。强势模因是指那些能够持续传播且经久不衰的模因,通常具有强大的复制和传播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广泛传播... 网络热梗是具有流行性、时效性和文化创新性的新型词汇,通常短小精炼、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很多和本国语言的强势模因密切相关。强势模因是指那些能够持续传播且经久不衰的模因,通常具有强大的复制和传播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广泛传播并保持其原始特征。网络热梗的英译通过模因复制、变异和选择等过程,实现文化的传播与演化,尤其是实现强势模因的复制和快速传播。该文认为在翻译模因论的指导下,网络热梗的英译可以采用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不仅要保持网络热梗原词的语义特征,还要使英译文本也像源语网络热梗一样生动形象和易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模因论 网络热梗 强势模因 归化 异化 直译 意译
下载PDF
网络新词族“X替”探微——以“嘴替”为例
5
作者 程亚恒 冯珂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嘴替”为代表的网络新词族“X替”主要是由单音节的身体部位词或少量不及物动词与类词缀“替”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X替”的语义由“替代某人做某事的人”隐喻“某种表现引起共鸣的人”义,还可进一步转喻“对某行为深切认同”义,... 以“嘴替”为代表的网络新词族“X替”主要是由单音节的身体部位词或少量不及物动词与类词缀“替”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X替”的语义由“替代某人做某事的人”隐喻“某种表现引起共鸣的人”义,还可进一步转喻“对某行为深切认同”义,其中“替”有成为词缀的趋势。“X替”作句法成分受到语体的制约,在口语中作宾语,在书面语中除作宾语外,还可作主语与定语。“X替”在语言环境中具有鲜明的褒义色彩,其形成与流行受到了语言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替” 网络新词族 类词缀 文化模因
下载PDF
大学生“玩梗”成瘾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6
作者 刘秋旭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网络热梗是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交往互动的语言媒介。大学生通过创造和传播网络热梗来实现自我表达的需求,并从中寻找情感共鸣。但是在泛娱乐化思潮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玩梗”成瘾,使精神世界被各种错误思潮所腐蚀,... 网络热梗是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交往互动的语言媒介。大学生通过创造和传播网络热梗来实现自我表达的需求,并从中寻找情感共鸣。但是在泛娱乐化思潮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玩梗”成瘾,使精神世界被各种错误思潮所腐蚀,逐渐丧失理性思考能力,出现思想极化和价值认同危机。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增强阐释力和说服力,营造师生共思共学的课堂语境,创新师生聚情汇智的教育内容,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热梗 “玩梗”成瘾 泛娱乐化
下载PDF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革与创新
7
作者 陈长旭 王丹 +1 位作者 魏翔 李雪静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们的网络话语表达习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微语言”话语环境和“去中心化”传播模式,提高话语传播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们的网络话语表达习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微语言”话语环境和“去中心化”传播模式,提高话语传播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主动调整话语角色关系,以实现积极的话语顺应,同时,还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本符号、结构方式、语言模因进行调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体系 话语角色 语言模因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temet Language with Meme Theory
8
作者 Juan Gao Xiaoxia You 《Journal of Zhouyi Research》 2014年第1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网际网路 生物学家 牛津大学 文化进化 模仿 传播 法律
下载PDF
“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论阐释
9
作者 杨炎平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林黛玉发疯文学”在2022年3月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以1987版《红楼梦》林黛玉经典台词的转写文本为语料,从模因论的理论视角深入探究“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的起源、形成与传播,不仅能为“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流行以及使用提供... “林黛玉发疯文学”在2022年3月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以1987版《红楼梦》林黛玉经典台词的转写文本为语料,从模因论的理论视角深入探究“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的起源、形成与传播,不仅能为“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流行以及使用提供语用依据,进而深化网络流行语及人际语用的研究,还能为弘扬中国经典文学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发疯文学” 模因论 语言模因 网络流行语
下载PDF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建构——以熊猫头表情包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冰妍 张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54-58,共5页
熊猫头表情包是当代青年在进行互联网社交时重要的社交工具,是青年亚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因网友对于不同元素的拼贴(比如熊猫头元素和人的面部表情的组合)而诞生,表现出明显的同构性,在一次次全民狂欢中传播,背后体现的是当代青年在... 熊猫头表情包是当代青年在进行互联网社交时重要的社交工具,是青年亚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因网友对于不同元素的拼贴(比如熊猫头元素和人的面部表情的组合)而诞生,表现出明显的同构性,在一次次全民狂欢中传播,背后体现的是当代青年在进行网络社交时所具备的高度的圈内认同与明显的社交边界感。熊猫头表情包对于了解青年亚文化非常重要。该文对熊猫头表情包的拼贴组成、传播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更好地认识当代青年在互联网社交中的自我定位,理解当代年轻人对于自身个性的独特表达方式,加深对青年群体进行互联网社交现实需要的相关认识,从而把握青年网络社交认同与克制并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熊猫头表情包 互联网社交 拼贴与同构 圈层文化 模因
下载PDF
基于决策级融合策略的中文网络模因图片判别方法研究
11
作者 南鹏 群诺 +1 位作者 温瑶 尼玛扎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4-30,共7页
网络模因的分类问题因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多模态研究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判断网络中的图片是否为网络模因图片是后续网络模因各种分类任务重要的前置任务。该文以中文文本为语言背景,构建了一个包含20000张模因或... 网络模因的分类问题因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多模态研究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判断网络中的图片是否为网络模因图片是后续网络模因各种分类任务重要的前置任务。该文以中文文本为语言背景,构建了一个包含20000张模因或非模因图片的网络图片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多种单模态和多模态的方法对该数据集进行分类实验,其中基于TextRCNN+ResNet50网络的决策级融合方法的F1分数达到了0.96。实验充分验证了深度学习方法特别是决策级融合的多模态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中文语言环境的网络图片进行模因和非模因的分类,也为网络模因各种后续任务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模因 文本图像多模态分类 决策级融合策略
下载PDF
互联网迷因传播的实证分析——以57个网络流行语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亮 杨闪 张頔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85,共5页
互联网迷因是网络上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数字化文化片段,其基本形式之一是网络流行语。在明确互联网迷因内涵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采集57个国内网络流行语的时序数据,作统计分析和曲线拟合。研究发现,互联网迷因的传播类型包括"尖峰&qu... 互联网迷因是网络上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数字化文化片段,其基本形式之一是网络流行语。在明确互联网迷因内涵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采集57个国内网络流行语的时序数据,作统计分析和曲线拟合。研究发现,互联网迷因的传播类型包括"尖峰""宽峰"和"多峰"3种;其时序数据基本符合Log Normal或Gauss分布。研究结论可应用于互联网迷因的趋势预测和网络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迷因 时间序列分析 实证分析
下载PDF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迷因 被引量:36
13
作者 窦东徽 刘肖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8,共11页
所谓"迷因"(meme),是为解释文化信息传递模式而创造的一个概念,指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姿势、仪式或其他可模仿的现象在个体心智之间的传播,这种传播能够直接塑造和生成社会群体的某种关键行为或... 所谓"迷因"(meme),是为解释文化信息传递模式而创造的一个概念,指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姿势、仪式或其他可模仿的现象在个体心智之间的传播,这种传播能够直接塑造和生成社会群体的某种关键行为或思维方式。迷因在互联网上的快速复制和传播构成了"网络迷因"现象。传统迷因论在对网络迷因的复制、传播、保持和衰退的机制解释上存在过度强调生物学类比的倾向,而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分析则表明,网络迷因的"自我复制"实际是基于传播者的模仿意愿和行为;这种传播并非"传染"而是依赖于个体寻求社会认同的心理需要和个体从众博弈的决策结果;它的保持既取决于信息本身的特性,也与个体的偏好存在关联;它的变异与个体认知能力限制及社会互动有关;它的消退与再生涉及个体对信息的适应和去习惯化,以及潮流领导者的风格嬗变和领导权让渡。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重新审视网络迷因现象,不仅有助于将迷因学现有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实证结果建立关联,还有利于深入理解网络迷因这一与公共生活关联日益紧密的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预测、控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因 网络迷因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互联网迷因模仿意愿传播仿真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亮 杨闪 任立肖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意义]互联网迷因是网络文化信息的基本单元,它受到网络流行风潮的推动,通过众多网民的自发模仿而快速传播。[方法/过程]为了考察互联网迷因传播过程中网民模仿意愿的变化机制,在基本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引入个体坚定度和外部信息熵... [目的/意义]互联网迷因是网络文化信息的基本单元,它受到网络流行风潮的推动,通过众多网民的自发模仿而快速传播。[方法/过程]为了考察互联网迷因传播过程中网民模仿意愿的变化机制,在基本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引入个体坚定度和外部信息熵增量两个影响因素,建立互联网迷因模仿意愿传播模型,以两个网络流行语的实际传播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网民模仿意愿的传播表现出从众现象;初始群体的坚定度较高时,模仿意愿的传播效果将受到抑制;相对于"迅速流行",当互联网迷因"缓慢流行"时,网民的模仿意愿趋同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迷因 模仿意愿 元胞自动机 迷因传播
下载PDF
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国 姜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的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文化领域的限制,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模因有益于语言的发展,同时在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模因自己本身也得到了发展...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的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文化领域的限制,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模因有益于语言的发展,同时在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模因自己本身也得到了发展。例如,"给力"是2010年迅速流行起来的一个网络词语,我们从模因论概念和模因周期论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复制、传播过程及其语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了网络流行语作为强势模因的可能性,并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 模因论 网络流行语 给力
下载PDF
语言变异的模因视角分析——从网络语言谈起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润 史立英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2期54-56,共3页
模因论将人类文化发展和传承类比于基因的复制、传播,甚至是变异。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正体现了语言模因的自然选择过程。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流行是语言模因适应信息时代语言交流的结果。
关键词 模因 网络语言 变异
下载PDF
从模因视域看网络流行用语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19,共2页
本文运用模因理论,对网络流行用语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模因 网络流行用语 特征 影响
下载PDF
互联网迷因传播模型的构建与仿真:以“友谊的小船”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頔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7年第3期57-62,共6页
论文基于个体对互联网迷因的创新行为,在传统SIR模型中引入创新者人群,构建互联网迷因传播模型SIInR。研究发现在高感染率、接触率,低恢复率、创新率、免疫率的情况下,互联网迷因的发展趋势更稳定持久。
关键词 互联网迷因 SIR模型传播 SIInR模型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家瑞 高蓓蓓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5-59,共5页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际的工具,闯入了人们的语言交际世界,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强烈兴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提出&q...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际的工具,闯入了人们的语言交际世界,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强烈兴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提出"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是模因"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 模因论 网络流行语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崔颖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反映了民众的智慧和最真实的自我表达。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都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未阐释其产生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借助...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反映了民众的智慧和最真实的自我表达。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都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未阐释其产生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借助语用学三大理论之一的模因论对此加以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得以复制传播正是因为它符合强势模因的标准:高保真度、多产性以及长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模因论 强势模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