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发网红的数字生产实践研究
1
作者 楼艺婵 冀杰峰 《重庆建筑》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近年来,城市空间及市民主体的媒介可见性探讨成为热点话题,典型如全国各网红城市的交替晋级,本质上都是借由新媒体平台,将个别网友的意外发现无限放大为媒体事件,进而促进了城市形象的传播。而此间的关注主体主要是青年玩家,较少涉及城... 近年来,城市空间及市民主体的媒介可见性探讨成为热点话题,典型如全国各网红城市的交替晋级,本质上都是借由新媒体平台,将个别网友的意外发现无限放大为媒体事件,进而促进了城市形象的传播。而此间的关注主体主要是青年玩家,较少涉及城市中数量庞大的老龄人群。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社会进程的急剧加速,城市老龄人口的积极老龄化与媒介数智化紧密勾连,持续生产着一个特殊群体的城市空间叙事和城市生活文本。该文聚焦老年群体中的积极数字融入者——银发网红,通过网络民族志考察发现,银发网红的数字生产机制,包括独自探索并由家庭和其他社区力量提供技术补偿的独立创作式生产、通过家庭代际联结以及长辈和晚辈间前后台技术分工形式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以及由MCN机构或其他商业力量与银发网红所联合的商业化团队运营式生产。银发网红的数字生产实践具有积极效应,流量变现产生的经济收益有助于养老生活质量的提升、个人价值、尊严感和自我效能感显著提升、社会关系持续拓展并再造案主的社交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案主同时面临着数字生产劳工化、隐私暴露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网红 积极老龄化 数字生产 公共领域 可见性
下载PDF
网络事件、网络话语与公共领域的重建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万里 王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119,共8页
2003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网络事件。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事件最初通过互联网引起公众的注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开始搭建起一个公众自由言论的平台,成为一个针对社会问题的公共讨论空间。网络话语已经成为公共讨论... 2003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网络事件。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事件最初通过互联网引起公众的注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开始搭建起一个公众自由言论的平台,成为一个针对社会问题的公共讨论空间。网络话语已经成为公共讨论得以延伸到各个领域的重要力量,并对社会现实产生广泛影响。一个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话语力量的兴起,正在塑造出我国公共领域的新型结构,改变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事件 网络话语 公共领域
下载PDF
网络公共领域的成长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潭 胡项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7,181,共5页
网络公共空间继承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理性与批判精神,以零壁垒、无边界、广覆盖、去中心、大众化的特质创新了人际的交往行为和交往秩序,引领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网络技术的变革实现了公共领域的权力转移,一种扁平化的虚拟组织结构为... 网络公共空间继承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理性与批判精神,以零壁垒、无边界、广覆盖、去中心、大众化的特质创新了人际的交往行为和交往秩序,引领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网络技术的变革实现了公共领域的权力转移,一种扁平化的虚拟组织结构为公民参与和行动博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和交往平台。在以公共议题为导向的网络公共领域,政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走向可能的常规化和实用化。从本体论、客体论、话语论、功能论角度来看,主体博弈的充分性、身份介入的对等性、交流沟通的论辩性、社会问题的公共性建构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博弈框架和实践逻辑。同时,网络技术的更新及其引发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拓展了公共领域的边界和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公民社会
下载PDF
当下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形态、成因与秩序建构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亮 邹旭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0-1005,共6页
网络空间是社会空间向线上世界的延伸,为人们敞开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运用"公共领域"的理论,基于对哈贝马斯和查尔斯·泰勒关于"公共领域"含义的综合理解,研究当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成因及秩序构建。... 网络空间是社会空间向线上世界的延伸,为人们敞开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运用"公共领域"的理论,基于对哈贝马斯和查尔斯·泰勒关于"公共领域"含义的综合理解,研究当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成因及秩序构建。通过对新媒介技术带来的机遇、网络空间中的参与状况、寻求共识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在中国的网络空间中,存在一些具有公共领域特征或公共领域理想的具体场域,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阻挠网络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来维护网络公共领域的秩序,推动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从而有利于中国的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网络公共领域 制度 秩序构建
下载PDF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构建——以Web2.0时代的网络意见领袖为例 被引量:42
5
作者 宋石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4,共5页
在Web2.0时代,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平等、多元的话语平台,使公共领域呈现向所有人、所有问题开放的趋势,"受众"转为"公众",网络也转为"共有媒体",公共性得到回归。在此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对传统的"... 在Web2.0时代,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平等、多元的话语平台,使公共领域呈现向所有人、所有问题开放的趋势,"受众"转为"公众",网络也转为"共有媒体",公共性得到回归。在此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对传统的"意见领袖"的定义发起挑战。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公共话题、推进公共事务的能力还相对有限,但已逐步显示出民众通过自有/共有媒体来影响公共政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公共领域 WEB2.0 网络意见领袖
下载PDF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功能、异化与规制 被引量:40
6
作者 陆宇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4,共10页
传统公共领域理论不适合描述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的运作超出政治范畴,冲击着社会各领域的既有规则和秩序,承担着促进诸社会子系统自我反思的功能,全面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网络公共领域的异化并... 传统公共领域理论不适合描述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的运作超出政治范畴,冲击着社会各领域的既有规则和秩序,承担着促进诸社会子系统自我反思的功能,全面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网络公共领域的异化并非源于外部权力干预,而是源于网络企业主导的架构设计,后者塑造了网络公众的行为模式。当前的网络规制聚焦行为而非架构,无视线上/线下空间的分化,面临合理性和合法性双重困境。应当探索公私合作的新型规制模式,避免侵犯公众在Web 2.0环境下得以实际行使的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领域 互联网架构 网络规制
下载PDF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实践:可能、机制与限度 被引量:3
7
作者 杜仕菊 曹娜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及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逐步成长。目前,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与现实政治过程有较强的互动性。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具体的理论考察,揭示这种新型民主实践...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及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逐步成长。目前,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与现实政治过程有较强的互动性。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具体的理论考察,揭示这种新型民主实践的可能性与运行机制,并研究其发展的限制因素,说明其不仅对我国公民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寻求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领域 可能 机制 限度
下载PDF
网络公共言论领域实名制监管策略探析——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曦 李钢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7-33,共7页
是否应该在网络公共言论领域实行实名制管理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构建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根据监管者与用户双方在不同条件下策略选择的均衡解,从监管者的视角分析规范网络言论环境的措施,以及实名制对约束网络违规... 是否应该在网络公共言论领域实行实名制管理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构建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根据监管者与用户双方在不同条件下策略选择的均衡解,从监管者的视角分析规范网络言论环境的措施,以及实名制对约束网络违规行为的有效性。发现通过提高违规信息的清除率等措施能有效规范网络言论环境,而这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实名制来实现。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规范网络环境的作用,但并非唯一有效手段,也不是绝对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公共言论 实名制 完全信息
下载PDF
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解构危机 被引量:11
9
作者 邱雨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8,110-111,共14页
公共领域是通过公众的话语交往论证公共性的意见领域,它处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力图建构起维护社会公益的道义力量。在传统媒体时代,公共领域在政治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式微,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看到了公共领域复兴的契机。... 公共领域是通过公众的话语交往论证公共性的意见领域,它处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力图建构起维护社会公益的道义力量。在传统媒体时代,公共领域在政治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式微,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看到了公共领域复兴的契机。尽管网络空间满足了公共领域形成的基本构成要件,但是通过考察这一虚拟空间的微观交往生态可以发现,由于网络空间复兴了大众之"魅",使得话语交往容易呈现肤浅化、极端化和对抗情结;即逝公众和碎片化议题使得讨论往往缺乏持续性和深度;"沉没的螺旋"和群体极化使得话语交往走向偏激和不宽容;标签化舆论和理性的沉没造成了公众批判精神的失落。此外,导致传统公共领域衰落的政治和商业因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这些使得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可能继续走上式微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公共领域 话语交往 解构危机 网络空间 “碎片化”
下载PDF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失落与重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鸿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3-720,共8页
网络公共领域是偶然兴起的,它凭借着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避绕了现实空间的禁锢与障碍。但是,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并不能消解现实空间的禁锢与障碍,这就决定了网络公共领域的不成熟性,也导致了它无可奈何地走向失落。作为仅有的为权利发声的一... 网络公共领域是偶然兴起的,它凭借着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避绕了现实空间的禁锢与障碍。但是,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并不能消解现实空间的禁锢与障碍,这就决定了网络公共领域的不成熟性,也导致了它无可奈何地走向失落。作为仅有的为权利发声的一扇窗口,让其就此渐渐闭合实为不智之举。通过网络乱象所表现出的"民智未开"这一线索可以精确地定位现实空间的那些禁锢与障碍。那么,沿循着培育公众智识能力的路径打破那些禁锢与障碍即等同于实现了网络公共领域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领域 权利 智识
下载PDF
局部性公共领域的扩展:Web2.0时代我国网络公共领域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春霞 杨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4,共9页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公共领域往往使公共讨论流于形式,而网络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新机制,特别是Web2.0媒体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论辩环境。有关热点事件的微博讨论展示出网络讨论的公共性、开放性、批判性和理性色彩,这表明...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公共领域往往使公共讨论流于形式,而网络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新机制,特别是Web2.0媒体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论辩环境。有关热点事件的微博讨论展示出网络讨论的公共性、开放性、批判性和理性色彩,这表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已初具形态。相对传统的传媒公共领域而言,这一公共领域在地域空间和议题范围上都有所扩展。尽管如此,这一公共领域仍然是局部性的,它对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仍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新机制 网络公共领域 局部性公共领域
下载PDF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曙村 张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7,共7页
网络公共领域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而出现的一个新型的公共领域。当前网络公共领域在我国正迅猛发展。作为新兴的公共领域,其发展和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对此,政府需要在海量信息的引导、网络立法、网络秩序的政府监控... 网络公共领域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而出现的一个新型的公共领域。当前网络公共领域在我国正迅猛发展。作为新兴的公共领域,其发展和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对此,政府需要在海量信息的引导、网络立法、网络秩序的政府监控、网络传播的伦理管制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政府治理
下载PDF
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玉锦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6,16,共7页
网络舆论和网络公众舆论是理解网络公共领域的关键概念。文章通过对舆论和公众舆论、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的诠释和辨析,厘清了舆论与公众舆论不同、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不同。文章指出,网络舆论是上网者随意、随感而发的话语;其... 网络舆论和网络公众舆论是理解网络公共领域的关键概念。文章通过对舆论和公众舆论、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的诠释和辨析,厘清了舆论与公众舆论不同、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不同。文章指出,网络舆论是上网者随意、随感而发的话语;其中带有"良知"及成见且带有情绪化倾向。而网络公众舆论要求参与批判讨论并赋予了公共精神和批判性的含义。这有助于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和适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网络公众舆论 网络公共领域
下载PDF
互联网对公众话语权的影响——一个基于公共领域理论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东升 姜晓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20-23,共4页
文章在界定公众话语权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论述了互联网对公众话语权的影响;并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互联网在提升公众话语权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 话语权 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
下载PDF
次公共领域概念下的平民性网络社区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国辉 李钢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16,共5页
本文打破哈贝马斯的话语体系,建立"次公共领域"的概念,以此分析平民性网络社区的特点,并将猫扑网作为案例引入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次公共领域与主流媒体的关系,将其总结为逃离、依赖、批评和反馈四种关系模式,在... 本文打破哈贝马斯的话语体系,建立"次公共领域"的概念,以此分析平民性网络社区的特点,并将猫扑网作为案例引入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次公共领域与主流媒体的关系,将其总结为逃离、依赖、批评和反馈四种关系模式,在此过程中次公共领域表现出对主流媒体文化霸权的抵抗情绪。最后,本文对中国情境下次公共领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做了深度剖析,充分肯定其中展现出的改革、市场和多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区 次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 猫扑 文化霸权
下载PDF
网络话语权的公共领域特征与话语民主的实现 被引量:7
16
作者 司林波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8-21,共4页
网络作为公共舆论的重要平台,使得公民的话语权在网络空间得到全新的实现。网络公共领域的话语表达所表现出的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话语权的行使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公民问责和实践话语民主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 网络公共领域 网络话语权 网络问责 话语民主
下载PDF
试论俄罗斯网络公共领域的社交媒体——以2011—2012年“为了诚实的选举”运动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强 《俄罗斯学刊》 2016年第1期57-66,共10页
近年来,身处世界信息技术变革大潮中的俄罗斯走进了网络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应用,俄罗斯网民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进入Web 2.0时代,社交媒体被广泛使用,形成了个人自由表达意愿、深入讨论、信息交流的网络... 近年来,身处世界信息技术变革大潮中的俄罗斯走进了网络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应用,俄罗斯网民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进入Web 2.0时代,社交媒体被广泛使用,形成了个人自由表达意愿、深入讨论、信息交流的网络公共领域。2011—2012年"为了诚实的选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公共领域酝酿、动员和实践的。网络公共领域似乎成为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下最适宜孕育公民社会的土壤,对原有的权力结构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次运动后,随着网络管控措施的出台,国家权力进入互联网领域,以实现网络公共领域的国家在场,让网络公共领域成为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政权党和反对派博弈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互联网 社交媒体 公共领域
下载PDF
微传播能量探析——以微博平台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诗蒂 金雪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17-123,共7页
能量与信息同是哲学基本范畴,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微传播"大行其道后,基于其传播把关弱化、信息短小、受众庞杂和全民参与等特性,使其能量的聚合更加迅速而有力,如微博般的媒介成为正负能量博弈的首选平台,对个人和整个... 能量与信息同是哲学基本范畴,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微传播"大行其道后,基于其传播把关弱化、信息短小、受众庞杂和全民参与等特性,使其能量的聚合更加迅速而有力,如微博般的媒介成为正负能量博弈的首选平台,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如何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微传播 微博 能量 公共领域
下载PDF
精英控制互联网议程的机理分析——资本裹挟下的网络公共领域“单极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靖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2期19-28,共10页
当代民主理论将公民参与的形式和公共舆论的质量作为衡量民主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网络技术的产生一度让人们相信,在后现代和犬儒主义时代迅速消退的公民交谈文化,可以在虚拟空间中重新复兴。但对于实际存在的网络话语的经验研究再一次... 当代民主理论将公民参与的形式和公共舆论的质量作为衡量民主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网络技术的产生一度让人们相信,在后现代和犬儒主义时代迅速消退的公民交谈文化,可以在虚拟空间中重新复兴。但对于实际存在的网络话语的经验研究再一次表明,技术乐观主义者需要调低期待度。互联网是当代公共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太重要,社会绝不应该放心地把它彻底交给资本和市场。社会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在这些公共平台中交往理性实现的路径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体 话语实践 公共领域 民主政治 重新封建化
下载PDF
互联网舆论的演变逻辑与作用机制——对几起网络公共事件的解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迈新 《行政与法》 2010年第6期52-56,共5页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多发和互联网舆论风暴引起了政府部门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眼于2009年的三起互联网公共事件,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从最初呈现到事件最终结局的演进过程,探讨了互联网舆论在公共事件进程中的演变逻辑及其对政府...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多发和互联网舆论风暴引起了政府部门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眼于2009年的三起互联网公共事件,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从最初呈现到事件最终结局的演进过程,探讨了互联网舆论在公共事件进程中的演变逻辑及其对政府公权力形成实际影响的几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逻辑 倒逼机制 网络舆论 新兴公共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