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产量及花后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朱新开
郭凯泉
+3 位作者
李春燕
封超年
彭永欣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0-904,共5页
为给稻田套播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淮北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240 kg.hm-2)相同...
为给稻田套播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淮北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240 kg.hm-2)相同条件下,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的上升,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PFP)和氮肥农学效率(NAE)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处理籽粒产量、PFP和NAE最高。随花后生育进程的推移,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变缓,MDA含量上升速率也减缓。本试验条件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减缓花后旗叶衰老,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粒重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稻田套播
氮肥运筹比例
旗叶衰老
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朱新开
郭凯泉
+2 位作者
郭文善
封超年
彭永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521,共7页
为探索稻田套播强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适宜氮肥运筹比例,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2004至2006年在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两地研究了5种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6∶1∶3∶0、5∶1∶4∶0、5∶1∶2∶2、3∶3∶2∶...
为探索稻田套播强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适宜氮肥运筹比例,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2004至2006年在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两地研究了5种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6∶1∶3∶0、5∶1∶4∶0、5∶1∶2∶2、3∶3∶2∶2和3∶3∶1∶3)对稻茬强筋小麦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上升:1)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上升,但对清蛋白与球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对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影响较大;2)子粒淀粉含量下降,面粉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解值和最终粘度呈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3)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增加;4)子粒产量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因此,稻田套播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氮肥运筹宜采用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套播强筋小麦
氮肥运筹
品质
子粒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装备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
2
3
作者
顾克军
杨四军
+3 位作者
张传辉
顾东祥
张斯梅
刘勇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年第5期23-27,共5页
为提升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麦播种质量、提早播期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设计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装备。以久保田PRO688Q联合收割机为母机,将小麦播种装置安装在收割机输送装置上方,通过链轮将收割机驱动轮轴的动力传输至种子箱内...
为提升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麦播种质量、提早播期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设计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装备。以久保田PRO688Q联合收割机为母机,将小麦播种装置安装在收割机输送装置上方,通过链轮将收割机驱动轮轴的动力传输至种子箱内的排种轴进行排种,种子经6根均匀分布的输种管下落至地表,秸秆随后覆盖。测试作业试验结果显示,在播量被分别设置为150、225和300kg/hm2时,实际播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2%、3.3%和2.5%;在收割留茬25cm条件下,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作业效率为0.277hm2/h,田间切碎秸秆分布的变异系数为19.3%。该装备可替代传统的零共生人工稻田套播小麦作业,同时为稻麦轮作地区稻田套播小麦与秸秆还田复式作业机械的研制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套麦
秸秆覆盖
联合收割机
前置播种装置
后置秸秆切碎装置
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产量及花后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朱新开
郭凯泉
李春燕
封超年
彭永欣
郭文善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0-90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729)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3030)
+2 种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9426)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sx[2008]zs07
sx[2009]zs08)
文摘
为给稻田套播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淮北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240 kg.hm-2)相同条件下,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的上升,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PFP)和氮肥农学效率(NAE)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处理籽粒产量、PFP和NAE最高。随花后生育进程的推移,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变缓,MDA含量上升速率也减缓。本试验条件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减缓花后旗叶衰老,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粒重和产量。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稻田套播
氮肥运筹比例
旗叶衰老
产量
Keywords
strong-gluten
wheat
interpl
anting in
paddy
field
Senescence of flag leaf
Yield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朱新开
郭凯泉
郭文善
封超年
彭永欣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所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521,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3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729)
+2 种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项目(BE2009426)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sx[2008]zs07
sx[2009]zs08)项目资助
文摘
为探索稻田套播强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适宜氮肥运筹比例,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2004至2006年在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两地研究了5种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6∶1∶3∶0、5∶1∶4∶0、5∶1∶2∶2、3∶3∶2∶2和3∶3∶1∶3)对稻茬强筋小麦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上升:1)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上升,但对清蛋白与球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对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影响较大;2)子粒淀粉含量下降,面粉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解值和最终粘度呈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3)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增加;4)子粒产量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因此,稻田套播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氮肥运筹宜采用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比例。
关键词
稻田套播强筋小麦
氮肥运筹
品质
子粒产量
Keywords
interplanted strong-gluten wheat in paddy fields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io
quality
grain yield
分类号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装备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
2
3
作者
顾克军
杨四军
张传辉
顾东祥
张斯梅
刘勇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出处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年第5期23-27,共5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201503136-7)
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BE2015673)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6)1001)
文摘
为提升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麦播种质量、提早播期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设计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装备。以久保田PRO688Q联合收割机为母机,将小麦播种装置安装在收割机输送装置上方,通过链轮将收割机驱动轮轴的动力传输至种子箱内的排种轴进行排种,种子经6根均匀分布的输种管下落至地表,秸秆随后覆盖。测试作业试验结果显示,在播量被分别设置为150、225和300kg/hm2时,实际播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2%、3.3%和2.5%;在收割留茬25cm条件下,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作业效率为0.277hm2/h,田间切碎秸秆分布的变异系数为19.3%。该装备可替代传统的零共生人工稻田套播小麦作业,同时为稻麦轮作地区稻田套播小麦与秸秆还田复式作业机械的研制提供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
稻套麦
秸秆覆盖
联合收割机
前置播种装置
后置秸秆切碎装置
设计
Keywords
wheat
interplanted
in
paddy
field
~ straw mulching
combined harvester
front
wheat
-seeding device
rear straw shredder
design
分类号
S223.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产量及花后旗叶衰老的影响
朱新开
郭凯泉
李春燕
封超年
彭永欣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朱新开
郭凯泉
郭文善
封超年
彭永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稻收麦播秸秆覆盖还田一体化装备的设计与试验
顾克军
杨四军
张传辉
顾东祥
张斯梅
刘勇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