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cosmic dust particles in Antarctic ice,snow and non-Antarctic region and their origins
1
作者 王道德 戴诚达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1995年第2期1-17,共17页
A large number of cosmic dust particles, micrometeorites and volcanic dust bands have been found and collected in Antarctic ice, snow and glacial sediments, especially in meteorite concentrated regions. Extraterrestri... A large number of cosmic dust particles, micrometeorites and volcanic dust bands have been found and collected in Antarctic ice, snow and glacial sediments, especially in meteorite concentrated regions. Extraterrestrial spherules also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the stratosphere and deep-sea sedi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ir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cosmic dust particles are classified into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 and interstellar dust p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igins cosmic dust particles can be divided into cometary origin particles, asteroidal origin particles, ablation particles from meteorites and interstellar origin particles. Th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cosmic dust particl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origins of cosmic dust particles are also discussed in aeg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A cosmic dust particles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 interstellar dust particles.
下载PDF
星际尘埃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墨萍 赵刚 李爱根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76,共17页
由于星际尘埃的广泛存在和其在恒星与行星系统的形成、星系以及整个宇宙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星际尘埃的研究成为当今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前沿课题。该文从尘埃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观测证据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星际消光(包括吸收和散射)、星际... 由于星际尘埃的广泛存在和其在恒星与行星系统的形成、星系以及整个宇宙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星际尘埃的研究成为当今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前沿课题。该文从尘埃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观测证据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星际消光(包括吸收和散射)、星际红外辐射、星际偏振等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星际元素减损,以及行星际尘埃和陨石中的前太阳尘埃等问题。从相应的观测证据中,可以得到关于星际尘埃的丰度、化学组成、尺寸和形状的信息。该文还对当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尘埃模型(硅酸盐-石墨-PAHs模型、硅酸盐核-碳有机耐熔质壳层模型和多孔尘埃模型)进行了讨论与比较,对该研究领域中待解决的问题也作了简要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星际尘埃 综述 星际消光 星际发射 星际偏振 星际元素减损
下载PDF
天体物理环境中的硅酸盐尘粒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墨萍 赵刚 李爱根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硅酸盐尘粒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许多天体物理环境中,其特性随环境而变化。由于近年来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加和红外光谱质量的逐步提高,宇宙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详细地介绍了在各种天体环境(星... 硅酸盐尘粒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许多天体物理环境中,其特性随环境而变化。由于近年来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加和红外光谱质量的逐步提高,宇宙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详细地介绍了在各种天体环境(星际空间、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绕年轻恒星和主序星的星周尘埃盘、彗星的彗发和行星际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的观测特征,并分别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比较.观测已经证实在星际尘埃演化的前身(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和其遗迹(彗星)均有可观数量的结晶硅酸盐存在。但是至今还没有在其中间态(弥散星际介质)找到结晶硅酸盐存在的证据。这一尚未解决的难题突出了结晶态硅酸盐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硅酸盐尘粒 综述 星际尘埃 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 绕年轻恒星和主序星的星周尘埃盘 彗星的彗发 行星际尘埃
下载PDF
南极冰雪及非南极地区尘粒的研究及其成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道德 戴诚达 《南极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2-13,共12页
南极冰、雪及冰川沉积物中,特别是在富集陨石的冰区内发现和收集了较大量的宇宙尘、微陨石及火山成因的尘粒带,在非南极地区的大气平流层和深海沉积物中也收集到了宇宙尘。按其宇宙尘分布特征划分为行星际宇宙尘和恒星际宇宙尘。按其... 南极冰、雪及冰川沉积物中,特别是在富集陨石的冰区内发现和收集了较大量的宇宙尘、微陨石及火山成因的尘粒带,在非南极地区的大气平流层和深海沉积物中也收集到了宇宙尘。按其宇宙尘分布特征划分为行星际宇宙尘和恒星际宇宙尘。按其成因将宇宙尘划分为彗星成因、小行星成因、陨石消融成因及恒星际成因或前太阳的尘粒或粒子,并提出了判别宇宙尘的综合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 宇宙尘 南极地区 沉积物
下载PDF
河外星际尘埃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
5
作者 吴建新 何宝鹏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内的“冷”星际尘埃热再辐射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星系内的星际“冷”尘埃的热辐射所形成的背景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和“...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内的“冷”星际尘埃热再辐射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星系内的星际“冷”尘埃的热辐射所形成的背景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和“冷”尘埃量,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无论宇宙减速因子取何种值,“冷”尘埃所占的比例都是非常少的,如果Ostriker所作的平均每个星系内由尘埃产生的蓝光光深τB=0.5的假定是合理的,那么星际尘埃量随温度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外星系 星际尘埃 背景辐射 微波辐射 宇宙
下载PDF
河外星际尘埃的亚毫米波发射
6
作者 吴建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89-94,共6页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的冷尘埃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外星际冷尘埃辐射强度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D)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在合理的光深范围内...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的冷尘埃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外星际冷尘埃辐射强度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D)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在合理的光深范围内,宇宙减速因子趋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外星系 星际尘埃 背景辐射 亚毫米波
下载PDF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消光规律及尘埃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钰溪 高健 +2 位作者 姜碧沩 李爱根 李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305,共23页
对星际消光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还原天体本来的光度与颜色,也有利于人们了解星际尘埃的性质。小麦哲伦云紫外波段的消光曲线比银河系紫外波段的消光曲线更加陡峭,大麦哲伦云的平均消光曲线介于银河系的平均消光曲线与小麦哲伦云的消光曲... 对星际消光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还原天体本来的光度与颜色,也有利于人们了解星际尘埃的性质。小麦哲伦云紫外波段的消光曲线比银河系紫外波段的消光曲线更加陡峭,大麦哲伦云的平均消光曲线介于银河系的平均消光曲线与小麦哲伦云的消光曲线之间。M31的消光曲线与银河系的消光曲线类似,都存在2 175?A的驼峰和紫外波段增强的特征。此外,对高红移河外星系尘埃的星光衰减曲线以及M33,M101,NGC 2207,M82,Ia型超新星、星暴星系、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消光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所处的星际环境不同,消光规律及尘埃特征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消光 星际尘埃 银河系 麦哲伦云 M31
下载PDF
暗分子云核L183的射电观测和尘气相互作用
8
作者 李华宁 毛信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利用青海德令哈观测站 13.7m射电望远镜对暗分子云核L183作成图观测 ,选用的谱线为C18O(J=1 0 ) .与Swade利用NH3(1,1)谱线所作的等积分强度图比较 ,发现NH3图中的 2个极值位置位于C18O密度分布的低密度谷区 .由于NH3的辐射与尘埃的红... 利用青海德令哈观测站 13.7m射电望远镜对暗分子云核L183作成图观测 ,选用的谱线为C18O(J=1 0 ) .与Swade利用NH3(1,1)谱线所作的等积分强度图比较 ,发现NH3图中的 2个极值位置位于C18O密度分布的低密度谷区 .由于NH3的辐射与尘埃的红外辐射分布相关 ,所以C18O分子密度的减少是因为尘埃吸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分子云 星际尘埃
下载PDF
红外尘泡N109中的恒星形成
9
作者 孙金旭 李金增 +3 位作者 刘洪礼 董晓怡 袁敬华 张国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64,共16页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正北部和西部。它们均可能形成恒星,其中5个很可能形成大质量恒星,而其他的均可能形成小质量恒星。在这两个区域还存在5个袖珍电离氢区,意味着新一代的大质量恒星形成。此外,还观测到与N109成协的电离氢区的膨胀正在挤压正北和西部星际介质的迹象。这些结果共同表明红外尘泡N109正在通过电离氢区膨胀作用于周围介质,并通过挤压的方式再聚集物质,为新一代恒星形成提供了场所,这可能为触发恒星形成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质量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 电离氢区 分子云 红外尘泡
下载PDF
<i>Spitzer</i>IRAC Colors of Nebulae Associated with Star-Forming Regions
10
作者 Yoichi Itoh Yumiko Oa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9年第1期39-50,共12页
Star-forming region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nebulosity.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infrared diffuse emission in Spitzer IRAC images. The infrared nebula L1527 traces outflows emanating from a low-mass protostar... Star-forming region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nebulosity.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infrared diffuse emission in Spitzer IRAC images. The infrared nebula L1527 traces outflows emanating from a low-mass protostar. The nebular colo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lor of a stellar photosphere with large extinction. Nebulae around the HII region W5-East are bright in the infrared. These color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 color of dust contain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The strength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f the nebulae and the small dust fraction were deduced from the infrared colors of the nebulae. We found that the edges of the nebulae are irradiated by stro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have abundant small dust. Dust at the surface of the molecular cloud is thought to be destroyed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 from an early-type st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tellar Medium dust Extinction HII Regions
下载PDF
星际2175A消光驼峰
11
作者 王倩 杨雪娟 李爱根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51,共15页
星际消光曲线包含星际尘埃化学组分和尺寸分布的重要信息.2175A消光驼峰是星际消光曲线上最为显著的光谱特征.自1965年首次观测发现以来,人们注意到,2175A消光驼峰的强度随天体环境而变化,但其峰值波长基本恒定,变化小于0.5%.我们基于... 星际消光曲线包含星际尘埃化学组分和尺寸分布的重要信息.2175A消光驼峰是星际消光曲线上最为显著的光谱特征.自1965年首次观测发现以来,人们注意到,2175A消光驼峰的强度随天体环境而变化,但其峰值波长基本恒定,变化小于0.5%.我们基于国际紫外卫星(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Explorer,IUE)的观测光谱以及Kurucz恒星大气模型光谱,得到了26条星际视线的紫外消光曲线.我们发现,这些星际视线的2175A消光驼峰的中心波长并不恒定在2175A附近,而是在2130–2300A范围内呈现显著变化,这与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2175?消光特征的通常认识不同.2175A消光驼峰的中心波长并不恒定这一新的观测特性,对驼峰载体的证认提出了新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5A消光驼峰 星际消光曲线 多环芳香烃 星际尘埃
原文传递
星际C_(60)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琼 李爱根 +2 位作者 姜碧沩 向福元 钟建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1-832,共12页
C60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星际尘埃的探索,肇始于1985年由Kroto等人首次在实验室合成,25年后最终于2010年在星际空间被探测到.近几年天文工作者在多种星周、星际环境观测到C60.本文综述了与天文观测和理论密切相关的C60的有关物理性质;介绍... C60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星际尘埃的探索,肇始于1985年由Kroto等人首次在实验室合成,25年后最终于2010年在星际空间被探测到.近几年天文工作者在多种星周、星际环境观测到C60.本文综述了与天文观测和理论密切相关的C60的有关物理性质;介绍了C60在星际空间中的观测特性;最后讨论了C60在星际空间的形成与激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星际介质 星际尘埃 红外辐射
原文传递
星际空间中的碳尘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秀慧 李爱根 +2 位作者 向福元 杨雪娟 钟建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73,共14页
碳是宇宙中仅次于氢、氦、氧的第4丰富的元素.在恒星演化晚期形成的碳元素,进入星际空间以后,以离子、原子、分子以及固体尘埃微粒的多种形式存在.含碳有机复杂分子是生命起源的基本物质.碳质尘埃是星际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红外光谱... 碳是宇宙中仅次于氢、氦、氧的第4丰富的元素.在恒星演化晚期形成的碳元素,进入星际空间以后,以离子、原子、分子以及固体尘埃微粒的多种形式存在.含碳有机复杂分子是生命起源的基本物质.碳质尘埃是星际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红外光谱是探测各种天体环境物理和化学条件的重要指针.碳质尘埃如石墨、纳米金刚石、多环芳香烃、富勒烯、氢化非结晶碳等尘埃微粒是星际尘埃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星际空间广泛存在,它们是星际消光2175?驼峰、星际红外辐射谱带、星际弥散吸收带等光谱特征的最可能载体.本文主要介绍星际碳质尘埃的天文观测及其物理化学特性.近年来,石墨烯、碳纳米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亦将讨论与此相关的天文观测和理论模型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碳尘埃 星际消光 星际红外辐射 星际弥散带
原文传递
星际碳纳米管的吸收光谱
14
作者 陈秀慧 李爱根 +2 位作者 蔡剑华 杨江河 庹满先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149,共5页
近年来,石墨烯C_(24)在星际空间中通过其红外振动光谱而得以证认.因为石墨烯片卷曲可能形成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搜寻星际碳纳米管成为空间紫外和红外望远镜的重要关注点.本文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计算最小的CNT—(5,0)CNT... 近年来,石墨烯C_(24)在星际空间中通过其红外振动光谱而得以证认.因为石墨烯片卷曲可能形成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搜寻星际碳纳米管成为空间紫外和红外望远镜的重要关注点.本文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计算最小的CNT—(5,0)CNT—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结果显示有四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峰,它们的波长分别为∼0.3,∼0.5,∼0.9和∼2.9μm.随着CNT的增长,峰值吸收光谱的波长向红端移动.当管长达到23个或更多碳原子后,∼2.9μm特征峰变得异常的强.计算表明,为确保计算精度,偶极子数目应不少于C–C键数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吸收光谱 星际介质 宇宙尘埃
原文传递
富勒烯与星际消光
15
作者 粟雪莲 李祺 +2 位作者 杨雪娟 李爱根 向福元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168,共7页
近年来,富勒烯这一重要碳尘埃在天文观测上得到了证认,多种天体环境中均探测到了C_(60)和C_(70)的红外振动光谱.本文重点研究了三种主要的富勒烯C_(60),C_(70)和C_(84)的星际丰度.利用实验获得的C_(60),C_(70)和C_(84)的介电函数,计算... 近年来,富勒烯这一重要碳尘埃在天文观测上得到了证认,多种天体环境中均探测到了C_(60)和C_(70)的红外振动光谱.本文重点研究了三种主要的富勒烯C_(60),C_(70)和C_(84)的星际丰度.利用实验获得的C_(60),C_(70)和C_(84)的介电函数,计算了它们在可见光和紫外波段的吸收特性.通过与星际消光曲线的比较,得出C_(60),C_(70)和C_(84)在星际空间所占碳的含量上限(相对氢来说)分别为5,7,5 ppm(其中ppm是百万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星际消光 星际尘埃 丰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