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1
作者 洪加源 洪海森 +1 位作者 蔡弢艺 李延炜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7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7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58(26.3±7.1)个月。术中出血量80~400(160.5±33.2)ml,手术时间51~98(69.4±12.5)min,住院时间4~19(8.0±6.5)d。采用Baumgaertner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良好64例,可10例,差1例。除6例骨折延迟愈合外,其余69例骨折均愈合,时间10~29(16.7±3.4)周。术后2例切口感染、2例内固定失效,并发症发生率为5.3%;未发生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66~92(85.5±6.2)分,其中优47例,良18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6.7%。结论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对抗股骨外侧应力、有效支持外侧壁,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intertan髓内钉 闭合复位 内固定 老年人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闭合复位丢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明 刘长松 +5 位作者 范步新 刘新民 曲先芳 王祥立 管波青 刘书茂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闭合复位丢失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闭合复位丢失59例,获得随访56例,死亡2例,失访1例。收集患者术前... 目的分析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闭合复位丢失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闭合复位丢失59例,获得随访56例,死亡2例,失访1例。收集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骨折复位(例):正性内侧皮质支撑39,中性支撑10,负性支撑7。Harris评分平均85.7±9.86分。56例入钉点的位置分布(例):居中42;偏前3;偏后6;偏内1;偏外4例。出现移位的情况(例):入钉点位置14;螺纹针开口4,开口器开口8;开口钻钻入10;插入主钉8;拧入粗拉力螺钉6;拧入交锁螺钉6。结论 Intertan髓内钉可有效地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而掌握入钉点位置、开口方式、开口钻的方法、主钉及拉力螺钉的拧入方式等,能解决术中出现闭合复位丢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an髓内钉 闭合复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3
作者 王浩然 张文杰 +3 位作者 郑宏瑞 何斌 王云华 范磊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术中出血量95~110(100.5±8.0)ml,手术时间45~57(50.5±4.5)min。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0例,功能复位5例,复位不良3例。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67~95(88.32±8.07)分,其中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25/28。26例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其中1例术后髋内翻畸形,无螺钉松动,应患者要求未做特殊处理;1例术后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1例术后骨折不愈合,考虑二次行翻修手术治疗。结论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影响PFNA操作,可辅助增强牵引床的牵引作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顶棒 克氏针 复位钳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克氏针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6
4
作者 庞安琪 谢章家 谢壮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19-119,共1页
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ST5BZ][STHZ]1.1病例资料[STBZ]本组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65~93岁。AO分... 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ST5BZ][STHZ]1.1病例资料[STBZ]本组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65~93岁。AO分型:A2.2型6例,A2.3型4例,A3.1型2例,A3.2型5例,A3.3型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复位 克氏针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PFNA固定与单纯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不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漳鑫 胡翠玉 +5 位作者 郑振华 江惠祥 高明明 吴本文 黄国锋 丁真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与单纯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不完整的...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与单纯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不完整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4例符合选择标准的AO/OTA 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锁定钢板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PFNA内固定,24例)和B组(单纯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及合并内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2 d、2个月及1年测量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术后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计算合格率(Harris评分>70分)。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切口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术后开始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A组9~20个月,平均14.7个月;B组9~19个月,平均13.8个月。两组间术后2 d、2个月及1年TA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间TAD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出现1例感染、1例退钉、2例螺钉切出、1例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6.7%;A组仅出现1例退钉合并螺旋刀片退出,并发症发生率为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9,P=0.146)。术后12个月,A组Harris评分的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其中A组合格率为95.83%(23/24),B组合格率为76.67%(23/30),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P=0.049)。结论针对外侧壁不完整的AO/OTA 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单纯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相比,MIPPO重建外侧壁联合PFNA固定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更低,患者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更早,术后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闭合复位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intertan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技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5 位作者 林创鑫 于成涌 佟雁翔 李亚光 张哲汉 贾燕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均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的髓内钉Inter Tan治疗...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均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的髓内钉Inter Tan治疗,其中牵引床组术中采用牵引床复位;联合组术中采用牵引床与克氏针共同复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牵引床组(39~102)min,平均(65.83±17.23)min,联合组(33~79)min,平均(49.16±12.21)min;术中出血量:牵引床组(105~300)ml,平均(195.83±60.97)ml,联合组(100~250)ml,平均(175.83±48.13)ml;复位质量:牵引床组1例优,7例良,4例差,联合组8例优,4例良;负重时间:牵引床组(17~42)d,平均(24.16±9.65)d,联合组(10~28)d,平均(15.66±4.83)d;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牵引床组(75~91)分,平均(82.41±4.48)分,联合组(75~91)分,平均(90.08±2.81)分;骨折愈合时间:牵引床组(12~20)周,平均(15.33±2.35)周,联合组(11~17)周,平均(14.08±1.88)周;术后并发症:牵引床组出现3例髋内翻,1例退钉,联合组没有出现并发症。其中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创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撬拨辅助复位 克氏针 Inter TAN
原文传递
仰卧与侧卧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照东 官建中 +5 位作者 吴敏 朱仲廉 周平辉 陈笑天 刘亚军 徐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比较牵引床仰卧位与无牵引床侧卧位下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4月,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采用仰卧常规骨折牵引床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 [目的]比较牵引床仰卧位与无牵引床侧卧位下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4月,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采用仰卧常规骨折牵引床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23例采用侧卧位无牵引下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与仰卧组相比,侧卧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22±1.94)个月。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髋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患髋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ROM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折影像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无牵引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取得了与仰卧位牵引下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an髓内钉 仰卧位 侧位位 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微创钢丝导入器引导下的钢丝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金玺 贺常仁 +1 位作者 刘芳 文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钢丝导入器引导下的钢丝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30例术中牵引床下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93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跌伤22例...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钢丝导入器引导下的钢丝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30例术中牵引床下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93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跌伤22例,交通事故伤8例。骨折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A1型12例,A2型12例,A3型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40h,平均6.5h。术中利用髓内钉头颈钉切口,配合自制微创钢丝导入器置入钢丝捆扎辅助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再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5min;术中显性出血量100~210mL,平均160mL。术后3个月因脑血管疾病意外死亡1例;余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3个月。术后DR复查示所有患者骨折端均获得良好复位,未出现退钉、骨折移位、髋内外翻畸形等严重并发症;骨折完全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3分,平均1.7分;根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为优26例,良3例。结论对于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利用头颈钉切口使用微创钢丝导入器置入钢丝辅助复位,可达到满意复位,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髓内钉 微创钢丝导入器 骨折复位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秦颖达 李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032-2037,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7例...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采用InterTan内固定(InterTan组),61例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InterTan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差于PFN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3.84±1.59)个月。InterTan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髋伸-屈ROM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时InterTan组的髋伸屈ROM及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PFNA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两组的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InterTan组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中出现髋内翻畸形、股骨颈短缩畸形和尖顶距缩小的概率均显著低于PFNA组(P<0.05)。[结论]虽然PFNA在手术操作更为便利,但是InterTan术后固定更为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复位内固定 髋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原文传递
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可为 刘超 +3 位作者 严嘉祥 范克杰 马文龙 陈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9-124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需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 目的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需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组,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根据张世民等提出的术中透视内侧与前侧皮质对应关系(正性、中性、负性支撑)来判断骨折复位质量,观察内固定稳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2枚克氏针共植入次数≤4次6例(30%),5~8次7例(35%),≥9次7例(3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输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骨折等并发症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术中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Z=–2.794,P=0.024)。术后12个月试验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可在术中有效维持复位效果,减少术者透视次数,提高复位质量,减少异体血输入,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 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克氏针在较难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大春 郑章 +1 位作者 黄斌鑫 徐爱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在较难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6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较难复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介绍克氏针在进针点开口、骨折复位及临时固定、股骨近端外侧壁重建、髓... 目的探讨克氏针在较难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6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较难复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介绍克氏针在进针点开口、骨折复位及临时固定、股骨近端外侧壁重建、髓内钉远端锁定时的辅助应用方法。结果本组骨折复位质量按Kim分级标准评定:Ⅰ级90例,Ⅱ级10例。96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6~9)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90例,良6例。结论克氏针可充分应用于较难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准确完成髓内钉远端锁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困难 克氏针 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