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1
作者 吴文凯 杨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6,55,共5页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难以充分填塞瘤腔与保障流出道的通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如类支架装置、血管内置物和囊内扰流装置等的开发与更新,使WNBA也能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通过介绍新的介入技术和设备等内容,阐述血管内介入治疗WNBA的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 囊内扰流装置 综述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及围术期护理管理:附139例报告
2
作者 张楠 张小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4期175-181,共7页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效果及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3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阐述该技术操作流程,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28例患者成功接收腔...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效果及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3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阐述该技术操作流程,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28例患者成功接收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92.09%(128/139)。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12例,支架植入16例。下腔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29.80±6.20)mmHg降至术后(8.90±2.00)mmHg。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肺栓塞2例,心包填塞1例,腔静脉破裂1例,左心衰、肺水肿5例,围术期全因死亡3(2.16%)例。术后114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术后随访36个月,单纯球囊扩张术后1年再狭窄率22.45%(22/98),支架植入术后1年再狭窄率12.50%(2/16);患者3年的生存率90.35%(103/114)。结论腔内技术用于治疗BCS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首选单纯球囊成型,如果球囊扩张后出现血管弹性回缩、再狭窄,可考虑植入支架治疗。做好BCS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腔内技术 介入治疗 平行支架技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3
作者 杜海松 康康 王坤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入医院。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行血管内介入,试验组行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入医院。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行血管内介入,试验组行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取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获得确切的效果,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其相关症状,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同时能够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血管内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有效率 中医证候积分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NIHSS评分
下载PDF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家平 杨达宽 +8 位作者 闫东 袁曙光 杨绍军 李迎春 杨青 吴起杰 龚颖娜 麻东辉 韩正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患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3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 例,颈动脉动静脉瘘 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  目的 评价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患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3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 例,颈动脉动静脉瘘 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左锁骨下动静脉瘘1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及股动脉狭窄 1 例。除 1 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例股动脉狭窄患者使用了裸支架外,其余34例患者均采用带膜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特殊不适,术后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合并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完全消除了临床症状。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实用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应用 左锁骨下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治疗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髂动脉假性动脉瘤 血管性疾病 锁骨下动静脉瘘 股动脉狭窄 真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临床价值 带膜支架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建光 肖恩华 +3 位作者 周顺科 杨东益 舒畅 周新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的技术和方法。资料与方法TAD 55例,支架为记忆合金自膨支架和超薄涤纶人工血管的复合体,直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在DSA引导下沿导丝经真...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的技术和方法。资料与方法TAD 55例,支架为记忆合金自膨支架和超薄涤纶人工血管的复合体,直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在DSA引导下沿导丝经真腔将该复合体封闭内膜破口和假腔。结果55例共置入63个支架,其中置入1个支架48例,2个支架6例,3个支架1例。内漏9例。术中死亡1例,54例术后康复良好。手术后CT随访。结论术前准确影像学评价,选择适当口径、长度的支架和术中准确定位夹层裂口和正确判断夹层真、假腔是EVGE治疗成功的关键。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受累并不是绝对禁忌症。EVGE创伤小,安全度高,是当前治疗TAD的新颖、高效、首选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支架 介入疗法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苏浩波 顾建平 +3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楼文胜 陈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8月 ,对 38例接受综合性介入治疗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施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术后口服抗凝治疗。术后 1、3、6、12个月定期临床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8月 ,对 38例接受综合性介入治疗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施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术后口服抗凝治疗。术后 1、3、6、12个月定期临床随访 ,并通过静脉造影或超声检查支架开通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在接受综合性介入治疗的基础上 ,对其残存狭窄 >30 %的病变之髂股静脉成功植入血管内支架。其中 35例患者支架植入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平均住院日为 7.8d ;另外 3例支架植入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术后 6个月造影显示支架内闭塞。结论 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应用血管内支架可有效地解决髂股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的基础病变 ,从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静脉造影
下载PDF
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楝 曹勇 +3 位作者 刘超 余观水 邓元子 程华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总结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经CT增强扫描确诊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63例,从股动脉植入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破口.植入后重复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 总结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经CT增强扫描确诊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63例,从股动脉植入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破口.植入后重复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血管内支架植入全部成功.术后造影60例无内漏,3例轻度内漏,1例出现左上肢缺血.随访CT检查1~3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大部分胸背痛等症状消失.结论 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是治疗胸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性股动脉动静脉瘘4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娟 姚国恩 +4 位作者 蒋晓江 杜文华 李陶 刘力嘉 张远凤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046-2047,共2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4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股动脉动静脉瘘,其中3例行超声定位下探头压迫,1例行带膜支架置入术。结果4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后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超声定位下压迫股动脉动静脉瘘简便、有效,... 目的探讨股动脉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4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股动脉动静脉瘘,其中3例行超声定位下探头压迫,1例行带膜支架置入术。结果4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后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超声定位下压迫股动脉动静脉瘘简便、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对于瘘口较大的患者,需考虑行带膜支架置入或外科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股动脉动静脉瘘 彩色多普勒 覆膜支架
下载PDF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早期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尚栋 孙衍庆 +4 位作者 杜嘉会 李志忠 郑斯宏 侯晓彤 刘愚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夹层形成 ,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覆膜支架是一种治疗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早期结果满意 ,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 覆膜支架 腔内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6例报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向文 梁惠民 +2 位作者 冯敢生 赵龙 黄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行介入治疗的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6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呈典型胡桃...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行介入治疗的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6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呈典型胡桃夹综合征表现,CT血管造影多平面重建(MPR)图测得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20.6°±4.04°,DSA造影术中测得受压近远侧血压差为(6.4±0.4)cmH2O;支架置入术后1年未发生支架移位、脱落及再狭窄等并发症,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安全、微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尿 介入治疗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兔糖尿病后肢血管病变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海霞 王富军 +3 位作者 马红芳 杜亚萍 齐会卿 丁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5-698,共4页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实验兔后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后肢血管病变兔模型22只,随机分成A组(n=8,介入术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B组(n=8,单纯介入术)、C组(n=6,未治疗干预)、D组(n=6,...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实验兔后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后肢血管病变兔模型22只,随机分成A组(n=8,介入术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B组(n=8,单纯介入术)、C组(n=6,未治疗干预)、D组(n=6,未制模,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结果治疗后A组VEcadherin和Lp-PLA2水平明显低于B、C组(P均<0.01),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兔股动脉有轻度内膜中断和增生,弹力膜轻度断裂;A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小于B、C组(P均<0.05),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保护血管内介入术后血管内皮损伤,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干细胞 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内介入治疗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载PDF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培蕾 周耕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5-389,共5页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少见的危急性、免疫性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引起的并发症。HIT在接受肝素治疗患者中的发病率为0.6%~5%,尤其是对心血管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危害很大,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就HIT发病机制、流行病学...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少见的危急性、免疫性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引起的并发症。HIT在接受肝素治疗患者中的发病率为0.6%~5%,尤其是对心血管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危害很大,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就HIT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评估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流行病学 临床评估 治疗 腔内介入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维持时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成林 梁上男 +1 位作者 吴炎宇 邓汉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5-820,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1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术后双联...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1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期组(n=127,持续3个月)、中期组(n=174,持续6个月)、长期组(n=115,持续≥9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3组迟发性脑缺血累积发生率,Log-rank法进行组间对比。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期间416例患者中15例(3.61%,15/416)出现迟发性脑缺血,其中短期组8例、中期组7例,均发生于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个月后。短期组、中期组迟发性脑缺血累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长期组(P<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瘤颈宽>4 mm、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是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为迟发性脑缺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延长至≥9个月,有助于降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越高,患者越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血管内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迟发性脑缺血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支架植入治疗体会
14
作者 李谦平 左顺庆 +4 位作者 张军 陈伦刚 周显明 杨海泉 陈文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治疗Stant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间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实行了血管造影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结果除1例出现胸背部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治疗Stant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间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实行了血管造影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结果除1例出现胸背部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全部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前症状。结论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带膜支架 介入治疗 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27例体会
15
作者 唐文恒 刘玉娥 +1 位作者 张婧娴 戴苏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经DSA证实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全部经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超声及DSA证实,手术成功率1...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经DSA证实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全部经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超声及DSA证实,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27例患者中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包括2例(7.4%)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11.1%)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5例(18.5%)血管痉挛;6例(22.2%)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18例随访6个月~18个月,无1例再次发生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治疗过程中植入支架的形态学评估
16
作者 翟凤杰 《中国数字医学》 2008年第5期10-14,共5页
基于大面积平板探测器技术的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成像(ACT)系统能够同时提供多种不失真的医学图像信息,除了能够观察具备高对比度细节的对象外,还可以实现低对比度软组织成像。在完成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利用ACT技术即刻可在图像工作站... 基于大面积平板探测器技术的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成像(ACT)系统能够同时提供多种不失真的医学图像信息,除了能够观察具备高对比度细节的对象外,还可以实现低对比度软组织成像。在完成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利用ACT技术即刻可在图像工作站获得植入支架的三维影像,除进行位置评估外,还可进行几何量的测量,便于介入医生对植入支架的展开程度、血管狭窄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预后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血管内支架 形态学评估
下载PDF
单纯球囊扩张与联合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中俭 谷涌泉 +5 位作者 齐立行 郭连瑞 崔世军 李建新 杨盛家 佟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66-6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球囊扩张与联合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6例(139条肢体)行腔内治疗的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变均先行球囊...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球囊扩张与联合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6例(139条肢体)行腔内治疗的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变均先行球囊扩张治疗,其中32条肢体在膝下动脉内增加了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踝肱指数的变化,血管超声下的影像学改变,保肢率以及近期通畅率等。结果8例(10条肢体)手术失败,成功者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3)提高至术后3 d的(0.82±0.16)(P<0.05)。总体的膝下动脉血流通畅率在术后6个月为83.5%(101/121),术后12个月为69.5%(57/82),其中单纯行球囊扩张术的通畅率分别为83.3%(75/90)和71.0%(44/62),行支架置入术的通畅率分别为83.9%(26/31)和65.0%(13/20),单纯行球囊扩张与行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药物涂层支架置入的腔内介入治疗与单纯球囊扩张均可应用于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两者的短期疗效是相近的。在治疗膝下动脉病变过程中若有严重的影响血流的并发症时还应考虑行支架置入,以改善患肢血运,避免并发症,提高保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介入治疗 膝下动脉 支架置入 球囊扩张
下载PDF
LVIS支架释放前后颅内动脉瘤瘤腔内压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运帅 王诗良 +3 位作者 李一星 张浩 郭锋 于建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支架释放前后动脉瘤瘤腔内压力的变化。方法对4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颈内动脉末端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术中将Echelon10微导管连接压力传感器送至动脉瘤腔内,测量支架释放前...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支架释放前后动脉瘤瘤腔内压力的变化。方法对4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颈内动脉末端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术中将Echelon10微导管连接压力传感器送至动脉瘤腔内,测量支架释放前后动脉瘤腔内的压力值,并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支架释放前后动脉瘤腔内压力与MAP的比值。结果本组患者的LVIS支架释放成功率为100%。支架释放前后的动脉瘤腔内压力与MAP的比值分别为(0.894±0.064)和(0.953±0.059),支架释放后动脉瘤腔内压力与MAP的比值明显高于支架释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9,P<0.001)。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支架释放后的动脉瘤瘤腔内压力比支架释放前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为支架释放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LVIS支架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琳琳 杨清成 +3 位作者 张建刚 郭艳平 李佳佳 王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1期2350-2355,共6页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静脉溶栓及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2016-06—2018-03安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机械取栓组,35例)、B组(静脉溶栓组,34例)及C组(保...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静脉溶栓及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2016-06—2018-03安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机械取栓组,35例)、B组(静脉溶栓组,34例)及C组(保守治疗组,32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90d改良Rankin量表(mRS),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治疗后1周和2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周,3组总体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A、B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组颅内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3组mRS≤2分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对大动脉急性脑梗死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机械取栓较静脉溶栓安全性更高,远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支架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顾久青 王燕 孙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00-102,15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61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数字量表评分法(NRS)和踝肱指数(ABI...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61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数字量表评分法(NRS)和踝肱指数(ABI)。结果 57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改善,3例患者术后肢体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死亡。治疗后,患者NRS(2.14±0.98)分低于治疗前(6.78±1.21)分;患者ABI(0.69±0.11)高于治疗前(0.4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以缓解ASO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具有微创、安全、可重复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