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ranslaminar and 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
作者 Zong-Jun Yu Zhe-Hua Chong +4 位作者 Lei Liu Huan Sun Hua-Jie Li Qing-Wu Cong Wen-Bin Zh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年第16期34-39,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efficacy of two approaches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under spinal endoscopy.Methods:45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divided into interlaminar approach(27 cases)and interver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efficacy of two approaches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under spinal endoscopy.Methods:45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divided into interlaminar approach(27 cases)and intervertebral foramen approach(18 cas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Postoperative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was used.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lumbar spine score(JOA)and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Results:(1)VAS score.There is no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the access mode and the time factor(F=0.620,P=0.603).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in VAS scores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time points,that is,there was a time effect(F=2157.488,P=0.000).The overall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at is,there was no grouping effect(F=2.610,P=0.114).The VAS score of pain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with time,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surgery,at discharge,1 month after surgery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t=0.067,P=0.947;t=1.415,P=0.164;t=0.564,P=0.575;t=0.442,P=0.660);JOA score.There is no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the access mode and the time factor(F=1.296,P=0.280).The difference of JOA score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time poi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at is,there was a time effect(F=1464.830,P=0.000).JO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ime,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surgery,at discharge,1 month after surgery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t=0.067,P=0.947;t=1.415,P=0.164;t=0.564,P=0.575;t=0.442,P=0.660);(2)The improved Macnab standar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In the interlaminar group,12 cases were excellent,13 cases were good and 2 cases were fair.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2.6%.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group,7 cases were excellent,10 cases were good and 1 case was fair.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4.4%.The overal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93.3%.Conclusion:Both approache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However,for beginners,l5-s1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intervertebral disc approach,so as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pinal endoscope DISCECTOMY of LUMBAR nucleus pulposus INTERLAMINAR APPROACH intervertebral foramen APPROACH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丽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32-36,共5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经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相关检查明确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给予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经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相关检查明确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给予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腰椎小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因子水平、腰部活动度、脊柱稳定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疼痛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5-羟色胺水平等疼痛因子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5-羟色胺水平等疼痛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腰部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腰椎后伸、腰椎前屈、腰椎左侧屈、腰椎右侧屈等腰部活动度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腰椎后伸、腰椎前屈、腰椎左侧屈、腰椎右侧屈等腰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脊柱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两组术后3个月胸椎后凸角均高于本组术前,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胸椎后凸角高于对照组,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给予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效果显著,该方案不仅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情况及腰部活动度,还有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为广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 纤维环缝合修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志强 蔡俊 +5 位作者 张圣飞 张亮 黄吉军 吴朗 杨建东 冯新民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TED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接受MED治疗48例(MED组),接受PTED64例(PTE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TED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接受MED治疗48例(MED组),接受PTED64例(PTE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MED组的住院天数与PTE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比PTED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VAS组内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MED组与PTED组分别为91.67%和8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良好地手术效果,PTED技术优于MED技术。但在开展PTED手术早期,需要选择合适病例,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努力提高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下载PDF
小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30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攀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方法:对我校附属医院脊柱骨科30例椎间孔镜术后仍有残余症状患者行小针刀松解,并在症状区域及热敏穴位行热敏灸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方法:对我校附属医院脊柱骨科30例椎间孔镜术后仍有残余症状患者行小针刀松解,并在症状区域及热敏穴位行热敏灸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有无并发症。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手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缓解情况,同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当天VAS评分(6.7±1.4)分,出院时(1周左右)VAS评分(2.1±0.7)分,治疗后VAS与术后当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Macnab评分,23例"优",6例"良",1例"可",优良率达到96.7%。出院后随访3月,症状未见再发。结论:采用小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椎间孔镜术后仍有残余症状者可取得较好疗效,此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热敏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经椎板间和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郁宗俊 崇哲华 +4 位作者 刘磊 孙欢 李华杰 从庆武 张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6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两种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分析。方法:选取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行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板间入路27例,椎间孔入路18例,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两种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分析。方法:选取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行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板间入路27例,椎间孔入路18例,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评分(JOA)以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效果。结果:(1)VAS评分。入路方式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620,P=0.603)。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157.488,P=0.000)。两组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2.610,P=0.114)。两组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降低趋势,术前和出院时、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0,P=0.758;t=1.563,P=0.125;t=1.519,P=0.136;t=1.723,P=0.092)。(2)JOA评分。入路方式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1.296,P=0.280)。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JO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464.830,P=0.000)。两组JOA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276,P=0.602)。两组JOA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升高趋势,术前和出院时、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7,P=0.947;t=1.415,P=0.164;t=0.564,P=0.575;t=0.442,P=0.660)。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时优良率。椎板间组优12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椎间孔组优7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两组总体优良率93.3%。结论:两种入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临床上均值得推广应用,但对于初学者而言,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更适合采取椎板间入路治疗,从而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腰椎髓核摘除术 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龙行春 崔丙军 +2 位作者 杨磊 崔文峰 郝成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5年25例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PTED技术中的TESSYS技术,术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5年25例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PTED技术中的TESSYS技术,术后1周、1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法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35±0.58)分、(1.79±0.48)分及(1.35±0.58)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22±0.6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优2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复发1例,1例一过性下肢疼痛,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满意恢复。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可靠,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微创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罗进 兰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8-3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放性手术组(42例)和孔镜组(38例)。观察两组病员术前术后VAS、ODI、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优良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员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手术时间孔镜组长于常规组之外,其余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员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平均值孔镜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员时,在熟练地掌握了孔镜技巧后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是较好的选择。PTED近期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并且住院费用花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中年患者
下载PDF
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涂庆生 程建斌 王金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5期26-27,共2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患者98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患者例给予传统后路椎间...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患者98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患者例给予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手术;研究组患者例给予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均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成效更好,值得进一步探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手术 疗效比较
下载PDF
脊柱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日间手术全程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杰 付玲玲 程素洁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日间手术全程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3月31日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行...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日间手术全程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3月31日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日间手术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日间组,实施涵盖门诊、病房、出院后随访的全程化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OA、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各期VAS、JOA、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直接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日间手术全程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同时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日间手术 全程化管理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两种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学森 马园 +3 位作者 王峰 顾成刚 梁攀 韩亮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椎间孔型和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37例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椎间孔型患者18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椎间孔型和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37例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椎间孔型患者18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周、3个月和6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JOA评分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随访6~10个月,椎间孔型和后外侧型患者VAS评分术前为(8.11±1.03)分、(8.06±0.94)分,术后1周分别为(2.72±0.67)分、(2.50±0.51)分;ODI评分术前分别为(67.11±10.11)分、(66.73±9.82)分,术后1周分别为(33.94±4.77)分、(33.40±5.97)分;JOA评分术前分别为12.94±1.39、15.81±3.62;术后1周分别(26.00±0.59)分、(22.63±4.38)分。术后1周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2组患者术后3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对椎间孔型和外侧型两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4/5及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建新 裘荣火 王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4/5及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5年至2017年间,在宁国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分别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两种...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4/5及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5年至2017年间,在宁国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分别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两种方法治疗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2例获随访,男18例,女14例,年龄29~72岁,平均50.65岁。其中孔镜组15例,后路开窗组17例。比较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术前、术后JOA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获随访,孔镜组与开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9.67±15.75)min、(85.29±10.23)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大小分别为(1.21±0.16)cm、(5.66±0.25)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分别为(29.33±9.80)ml、(150.59±19.1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JOA评分分别为(7.73±1.16)、(7.71±1.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JOA评分分别为(25.87±1.41)、(25.76±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L4/5、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恰当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微创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以达到与后路开放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同时椎间孔镜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术后恢复快,是L4/5、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成君 权宗军 +3 位作者 许亚琼 王经志 赵文龙 王飞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进入椎管行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逐级磨钻扩张至一区,安放工作套管,在脊柱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采用视...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进入椎管行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逐级磨钻扩张至一区,安放工作套管,在脊柱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临床疗效用改良的MacNab评价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5天,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前后1、3、6个月各时段VAS评分,经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后1、3、6个月各时段的临床疗效,显效率1个月94.94%、3个月96.20%、6个月96.20%,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98.73%,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适应症广、复发率低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窥镜 椎间孔入路 髓核摘除 神经根松解
下载PDF
PELD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及疗效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潇 胡咏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resection of nucleus pulposus,PELD)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及疗效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resection of nucleus pulposus,PELD)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及疗效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腰椎脊神经脉冲射频及神经阻滞术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PEL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oswestry disability,ODI)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1 d两组患者VAS评分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评分低于术前。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1 h、1 d、3个月、6个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低于术前;其中治疗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老年 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 疗效 功能障碍 评分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晓佳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4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手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术)治...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4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手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椎功能优良率为84.85%,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佳,提高患者临床指标,改善腰椎功能,显著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髓核摘除大小与后路腰椎微创手术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昂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44-134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髓核摘除大小与后路腰椎微创手术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根据患者术中的髓核摘除量分为甲乙两组,将髓核摘除量≥6... 目的:分析探讨髓核摘除大小与后路腰椎微创手术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根据患者术中的髓核摘除量分为甲乙两组,将髓核摘除量≥6立方厘米的患者分为甲组,共40例,将髓核摘除量<6立方厘米的患者分为乙组,共4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以及行髓核摘除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评分、下肢VAS评分和ODI评分等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术前评分(均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根据我院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所记录的椎间隙高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等椎间隙高度变化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后路腰椎微创手术中,不需要刻意地追求髓核的摘除量,只需要对退变突出的责任髓核进行摘除以充分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内窥镜 微创手术 椎间孔 腰间盘突出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麦伟明 曾明广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实...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疼痛情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进行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复发情况发生。结论:椎间孔镜下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好,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缓解明显,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远期无复发,治疗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孔镜下 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集束干预管理路径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探析
17
作者 马克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9期164-165,共2页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采用集束干预管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9—12月接受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140例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另选择140例作为研究组,在术后采用集束干预管理路径。对两...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采用集束干预管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9—12月接受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140例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另选择140例作为研究组,在术后采用集束干预管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的(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采用集束干预管理路径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干预 管理路径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观察疗效 椎间孔镜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18
作者 王小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选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齐全,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事先规划好...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选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齐全,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对照组患者共30例,按照以往常规手术护理模式,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体位干预等护理服务。另外3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两项观察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实施,丰富了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内容,整个护理体系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了手术护理中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力度,确保了手术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19
作者 艾龙 开赛尔·艾里 +2 位作者 米尔夏提江·麦麦提艾力 龙浩 卡米力江·乌斯曼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4期2723-2727,共5页
目的:对比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其手术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其中60例患者采取CT引导下腰椎... 目的:对比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其手术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其中60例患者采取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将其分为射频消融组,将60例采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在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其近远期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下肢功能障碍情况,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射频消融组与经皮椎间孔镜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高于经皮椎间孔镜组,射频消融组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经皮椎间孔镜组(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升高,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射频消融组,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射频消融组(P<0.05);射频消融组与经皮椎间孔镜组患者神经损伤、腰大肌旁血肿、腰椎不稳、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无显著差异,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手术创伤性小,术中出血量低,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可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射频消融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胜利 肖正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92-397,共6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腰椎小关节囊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腰椎小关节囊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髓核摘除组,每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56例,年龄35~76岁。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镜下关节囊及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射频温度80℃、频率50 Hz,治疗120 s。髓核摘除组患者给予单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髓核摘除组(90.5%比71.4%)(χ^(2)=4.941,P=0.026);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2±9)min、(11.3±2.4)ml,均高于髓核摘除组的(61±8)min、(8.8±0.9)ml(P均<0.001)。术后1周、1及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为[(2.5±0.3)、(1.4±0.2)和(1.2±0.2)]分,均低于髓核摘除组的[(3.4±0.4)、(2.5±0.3)和(2.1±0.4)]分(P均<0.001);术后1周及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ODI评分[(25.4±3.4)和(9.4±1.4)]分,均低于髓核摘除组[(36.6±4.6)和(20.3±3.1)]分(P均<0.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镜下腰椎小关节囊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小关节紊乱 脊神经 射频热凝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