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ed protocol of multipl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improves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assessment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xial and coronal reforma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Lian-Qin Kuang Wei Tang +3 位作者 Ran Li Cheng Cheng Shuang-Yue Tang Yi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9期1100-1115,共16页
BACKGROUND Axial and coronal reformations have been a widely used image post-processing protocol for the ordinary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small bowel obstruction(SBO) or oth... BACKGROUND Axial and coronal reformations have been a widely used image post-processing protocol for the ordinary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small bowel obstruction(SBO) or other abdominal disease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DCT for assessing SBO is expect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rough the use of multipl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AIM To systemically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an optimized protocol using multipl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MDCT assessment of SBO and secondary bowel ischemia.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included 106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SBO. Two readers applied three protocols to image post-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patients' MDCT volume data. We compared the three protocols based on time spent, number of images, diagnostic self-confidence,agreement, detection rate, and accuracy of detection of SBO and secondary bowel ischemia.RESULTS Protocol 2 resulted in more time spent and number of images than protocols 1 and 3(P < 0.01), but the results of the two readers using the same protocol were not different(P > 0.05). Using protocol 3, both readers added multipl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at frequencies of 29.2% and 34.9%, respectively, for obstruction cause, and 32.1% and 30.2%, respectively, for secondary bowel ischemia. Protocols 2 and 3 had higher total detection rates of obstruction cause and secondary bowel ischemia than protocol 1(P < 0.01), but no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protocols 2 and 3(P > 0.05).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protocols 2 and 3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protocol 1 for evaluating obstruction cause and secondary bowel ischemia.CONCLUSION Our optimized protocol of multipl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can both guarantee efficiency and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DCT for assessing SBO and secondary bowel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tic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下载PDF
Biliary phytobezoar resulting i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Yura Kim Beom Jin Park +4 位作者 Min Ju Kim Deuk Jae Sung Dong-Sik Kim Young-Dong Yu Jeong Hyeon Le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Phytobezoar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bezoar.It is composed of indigestible vegetable matter and is usually found in the stomach.Biliary phytobezoar is extremely rare and difficult to diagnose preoperatively.The path... Phytobezoar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bezoar.It is composed of indigestible vegetable matter and is usually found in the stomach.Biliary phytobezoar is extremely rare and difficult to diagnose preoperatively.The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and there have been only a few reports of biliary bezoars associated with sphincteric impairmentat the ampulla of Vater.Here,we present a report of biliary bezoar that resulted in jejunal obstruction.We were unable to identifythe bezoar in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until it obstructed the small bowel lumen.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resulting frommigration of a biliary bezo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BEZOAR BILIA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holedochoduodenal FISTULA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Chest CT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rrelations with blood eosinophil level
3
作者 YANG Lu SHENG Yadan +7 位作者 YANG Kai HE Liyu GU Huihui SUN Guoqing CHEN Weiting ZHU Bingjie CHEN Yanrong JIN Chenw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9-1193,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s of chest CT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with blood eosinophil(EOS)level.Methods Chest CT data of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s of chest CT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with blood eosinophil(EOS)level.Methods Chest CT data of 162 AECOPD patients with elevated eosinophil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low EOS group(n=105)and high EOS group(n=57)according to the absolute counting of blood EOS.The quantitative CT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number of whole lung bronchi and the volume of blood vessels,low-attenuation area percentage(LAA%)of whole lung,of left/right lung and each lobe of lung,as well as the luminal diameter(LD),wall thickness(WT),wall area(WA)and WA percentage of total bronchial cross-section(WA%)of grade 3 to 8 bronchi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Spearman corre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of quantitative CT parameters with blood EOS level.Results LAA%of the whole lung,of the left/right lung and each lobe of lung,as well as of the upper lobe of right lung LD grade 4,middle lobe of right lung WT grade 5,upper lobe of right lung WA grade 4,middle lobe of right lung WA grade 5 and lower lobe of left lung WA grade 3 in low EOS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high EOS group(all P<0.05).Except for the upper lobe of right lung LD grade 4,the above quantitative CT indexes being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were all weak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EOS level(r=-0.335 to-0.164,all P<0.05).Conclusion Chest CT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AECOPD patients were correlated with blood EOS level,among which LAA%,a part of WT and WA were all weak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EOS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disease chronic obstructive EOSINOPHIL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下载PDF
薄层螺旋CT与腹部X线诊断急性肠梗阻影像特征及效能分析
4
作者 陈建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薄层螺旋CT与腹部X线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新干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薄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检查,对2种检查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指标为2种诊...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薄层螺旋CT与腹部X线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新干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薄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检查,对2种检查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指标为2种诊断方式诊断体验效果;2种诊断方式准确率、诊断梗阻部位符合率、诊断效能。结果2种诊断方式进行比较,X线操作复杂度评分较高,薄层螺旋CT舒适度、图像清晰度评分较高;薄层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等总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薄层螺旋CT对结肠、小肠、回盲部等梗阻部位总的符合率高于X线;薄层螺旋CT检查的漏诊率与误诊率分别为0、2.9%,均低于X线检查的17.1%、17.1%(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薄层螺旋CT能提高诊断部位符合率和诊断准确率,且薄层螺旋CT舒适度、图像清晰度较好,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的发生,但操作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X线检查 腹部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邸春雪 王悦琪 张士朋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究急性肠梗阻应用腹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均行腹部X线平片、多层螺旋CT检查及病理组... 目的 探究急性肠梗阻应用腹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均行腹部X线平片、多层螺旋CT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腹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的检出结果、符合率及诊断效能;并对其中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80例疑似急性肠梗阻患者中阳性为62例,阴性为18例;经腹部X线平片检查真阳性为29例,真阴性为7例,假阳性11例,假阴性33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真阳性为53例,真阴性为16,假阳性2例,假阴性9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腹部X线平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相比,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有利于临床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及干预,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 腹部X线平片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标准 被引量:4
6
作者 缪刚刚 王科 余洋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应用标准。方法:选取由临床或X线检查考虑为急性肠梗阻患者共46例,完善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回顾性分析,整理并分析急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及典型的CT图像,通过与术中所见、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应用标准。方法:选取由临床或X线检查考虑为急性肠梗阻患者共46例,完善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回顾性分析,整理并分析急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及典型的CT图像,通过与术中所见、病理结果等比较,评估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结果:46例患者的CT诊断与术中所见、病理检查等基本符合,包括结、直肠恶性肿瘤12例,小肠扭转12例,腹内疝4例,腹外疝3例,肠套叠2例,粪石梗阻2例,肠结核2例,小肠破裂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3例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伴穿孔1例。结论:相对于临床诊断或X线等检查,多层螺旋CT对肠内、外病变、梗阻平面(移行带)及梗阻部位等诊断更精准、清晰,对肠道肿瘤、肠腔异物、肠绞榨及肠穿孔等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因此,对临床或X线检查等提示有急性肠梗阻表现的患者,建议进一步完善CT检查,必要时行增强CT检查,尽快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手术治疗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7
作者 刘文村 刘触灵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0期3482-3485,共4页
目的 探讨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提高术前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粘连束带腹内疝15例患者的临床与MSCT检查资料,在64排飞利浦影像工作站... 目的 探讨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提高术前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粘连束带腹内疝15例患者的临床与MSCT检查资料,在64排飞利浦影像工作站2位腹部放射高级职称医师双盲法评价图像。结果 术前1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肠管缺血坏死6例,其中2例伴肠扭转。术前CT诊断肠粘连束带内疝4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26.6%。主要MSCT特征包括闭袢性肠梗阻15例,疝口粘连带11例,脂肪切迹征12例,2个肠管过渡区11例,中央脂肪征9例,缆绳征11例,肠系膜云雾样渗出8例,肠壁水肿增厚10例,平扫肠壁密度增高6例。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MSCT表现特征与手术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 肠粘连束带腹内疝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熟知其CT征象对早期诊断、手术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连束带腹内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梗阻 腹部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价值 被引量:65
8
作者 刘文瑾 张云 +5 位作者 刘锦萍 季冬 王康 赵海庆 张润 朱荆皓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83例临床疑似肠梗阻的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行多平面重建成像,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3例中66例手术,对照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83例临床疑似肠梗阻的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行多平面重建成像,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3例中66例手术,对照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84·8%,包括:肠道肿瘤24例,粘连性肠梗阻17例,肠扭转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脐疝2例,腹股沟疝3例,阑尾炎2例,腹腔脓肿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变,提高了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肠梗阻的CT诊断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雨成 何银 +2 位作者 陆武 周莹 刘永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68例肠梗阻 ,42例手术治疗 ,2 6例胃肠减压保守抗炎治疗。 68例均作CT检查和立位腹部平片 ,其中 6例作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1) 68例立位腹部平片 ,其中 62例典型阶梯状气液平面 ,6例肠管... 目的 探讨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68例肠梗阻 ,42例手术治疗 ,2 6例胃肠减压保守抗炎治疗。 68例均作CT检查和立位腹部平片 ,其中 6例作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1) 68例立位腹部平片 ,其中 62例典型阶梯状气液平面 ,6例肠管少量积气 ,未见液平面 ;(2 ) 6例CT检查后作钡剂灌肠检查 ,4例肿瘤 ,2例肿瘤合并肠套叠 ;(3 ) 68例CT检查示机械性梗阻 5 6例 ,麻痹性肠梗阻 12例。结论 CT可确定或除外肠梗阻 ,同时在判断是否绞窄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对肠梗阻诊断定位准确 ,病因诊断也能显示 ,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但有时在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CT 诊断 钡剂灌肠
下载PDF
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83
10
作者 潘春球 武钢 +5 位作者 周望梅 余壁湘 曾灿辉 王达 罗超 胡罢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检查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S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与X线平片(P〈0.001),对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也优于超声(P〈0.01)和X线平片(P〈0.001)。DSCT在完成常规肠梗阻检查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双能成像,取得患者的血管信息。结论与超声和X线平片相比,DSCT因其可通过三维重建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更为有效,尽管价格相对昂贵,但是不失为临床医生值得考虑的检查手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检查手段,既能快速、准确解决肠梗阻的诊断问题,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肠道梗阻 三维重建 超声检查 腹部X线
下载PDF
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11
作者 龙学颖 李宜雄 +4 位作者 曹觉 彭光春 陈志康 陈伟 朱智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作用。方法对35例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CT均确定了梗阻的存在。31例单发梗阻CT均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作用。方法对35例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CT均确定了梗阻的存在。31例单发梗阻CT均准确确定了梗阻部位,4例多发梗阻者CT确定了11处梗阻中的9处。26例非癌性粘连中23例在CT上均有相应的CT征象支持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9例癌性粘连中5例CT发现癌性粘连的直接征象,2例提示癌灶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根据CT征象判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性93.3%,特异性87.5%,准确性为91.4%。结论多层螺旋CT可较为全面地评价粘连性肠梗阻,对于指导临床诊疗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粘连性/诊断 肠梗阻 粘连性/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被引量:44
12
作者 唐显映 张小明 +3 位作者 董国礼 黄小华 杨汉丰 吴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肠梗阻病人 ,男性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 4 2 .3± 11.5岁。术后均行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将腹部CT和X线平片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分析其在判...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肠梗阻病人 ,男性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 4 2 .3± 11.5岁。术后均行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将腹部CT和X线平片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分析其在判断肠梗阻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5 6例肠梗阻中 ,判断肠梗阻的有无 :CT检查诊断 5 5例(98% ) ,X线平片诊断 4 5例 (80 .4 % ) (P <0 .0 5 )。肠梗阻部位的判断 ,CT正确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正确诊断 38例(6 7.9% ) (P <0 .0 5 )。肠梗阻类型的判断 ,39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 ,CT诊断 36例 (92 .3% ) ,平片诊断 35例 (89.7% )(P >0 .0 5 ) ;10例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9例 (85 .7% ) ,平片仅 1例做出诊断 (10 .0 % ) (P <0 .0 5 ) ;8例动力性肠梗阻 ,CT诊断 7例 (87.5 % ) ,平片诊断 5例 (6 2 .5 % ) (P >0 .0 5 )。肠梗阻病因的判断 ,CT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诊断 2 8例(5 0 0 % ) (P <0 .0 1)。结论 :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 ,但在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因方面 ,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定位机械性小肠梗阻移行带 被引量:19
13
作者 崔磊 龚沈初 +3 位作者 黄胜 何伯圣 何玉泉 何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6-779,共4页
目的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 目的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B)分别独立阅读CT图像(首先阅读轴位图像,1个月后阅读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并进行可靠性评分(1分:可靠性弱;2分:可靠性中等;3分:可靠性强),记录阅片评估时间。比较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可靠性评分及阅片时间。结果医师A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分别为82.69%和96.15%(χ2=7.00,P=0.0082),医师B分别为78.85%和86.54%(χ2=4.00,P=0.0445)。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可靠性评分分别为2.46±0.67和2.65±0.69(t=3.48,P=0.001),医师B分别为2.40±0.72和2.71±0.57(t=4.76,P<0.001)。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时间分别为(298±47)s和(304±42)s(t=0.70,P=0.49),医师B分别为(210±39)s和(224±52)s(t=1.46,P=0.15)。结论较之CT轴位图像,MPR图像可提高机械性SBO移行带的定位准确率和可靠性,且阅片耗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移行带 多平面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顾海燕 冯琦 +3 位作者 成芳 张科蓓 华小兰 华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小肠梗阻病例进行了上下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并将CT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1例小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良性病变29例(包括胆石性梗阻,腹外...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小肠梗阻病例进行了上下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并将CT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1例小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良性病变29例(包括胆石性梗阻,腹外疝或腹内疝,粘连性肠梗阻,肠气肿,炎性纤维性息肉,粪便纤维素性梗阻,肠套叠伴良性病变,小肠克罗恩病),恶性病变12例(包括胃癌术后转移,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肠套叠伴恶性病变)。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梗阻病因39例(95.1%),误诊漏诊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梗阻病因的有效且较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梗阻 诊断价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E和MSCTA联合运用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海涛 何伯圣 +3 位作者 黄胜 崔海燕 杨红 龚沈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6-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小肠造影(MSCTE)和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运用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MSCTE和MSCTA检查,并经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 目的探讨多层CT小肠造影(MSCTE)和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运用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MSCTE和MSCTA检查,并经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经过后处理方法[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曲面重建法(CPR)],分析其图像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所有病例中,肿瘤15例,粘连14例,腹外疝8例,炎症6例,内疝或扭转5例,肠套叠3例,胆石或粪石4例,血管性2例。组Ⅰ:常规横断位结合MPR、CPR对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为89.5%(51/57);组Ⅱ:常规横断位结合MPR、CPR和CTA技术(VRT、MIP)对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为94.7%(54/57);组Ⅱ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组Ⅰ(P<0.05)。结论 MSCTA和MSCTE的联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小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肠梗阻 诊断 多层CT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雪娜 李娜 +1 位作者 杜补林 李亚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胃肠肿瘤术后不明原因肠梗阻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51例,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定性和通过半定量分析测量病变最大...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胃肠肿瘤术后不明原因肠梗阻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51例,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定性和通过半定量分析测量病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或临床≥6个月以上的随访。计算^(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51例患者中,3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16例为非复发性肠梗阻。^(18)F-FDG PET/CT显像阳性36例,其中33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3例显像假阳性为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炎症。2例^(18)F-FDG PET/CT显像假阴性为腹膜微浸润。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病变的SUV_(max)为8.86±4.82,非复发性肠梗阻病变的SUV_(max)为2.05±1.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P<0.01)。^(18)F-FDG PE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81.3%,准确性为90.2%。结论恶性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18)F-FDG摄取率明显高于非复发性肠梗阻,^(18)F-FDG PET/CT显像对肠梗阻病因学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征象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栋梁 刘红艳 +2 位作者 赖碧玉 关秀红 曲春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绞窄性肠梗阻为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的43例患者(研究组),同期搜集97例单纯性肠梗阻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T征象,分析CT征... 目的绞窄性肠梗阻为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的43例患者(研究组),同期搜集97例单纯性肠梗阻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T征象,分析CT征象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43例绞窄性肠梗阻中,肠扭转14例,腹内疝8例,闭孔疝4例,股疝17例。研究组CT表现为"鸟嘴征"43例,肠壁气泡4例,肠壁密度增高4例,肠壁强化减弱5例,"X征"8例,扩张肠袢壁增厚11例,肠壁内缘模糊5例,附属系膜血管扩张16例,闭袢16例,"漩涡征"13例,以上CT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度最高的CT征象为"鸟嘴征"(100.0%),特异度最高的CT征象为肠壁气泡、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X征",均为100.0%。结论 "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最敏感的CT征象,肠壁气泡、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X征"为绞窄性肠梗阻最特异的CT征象,扩张肠袢壁增厚、肠壁内缘模糊、附属系膜血管扩张、"漩涡征"、闭袢为绞窄性肠梗阻常见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忠 陆风旗 +2 位作者 于向荣 张追阳 倪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MS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图像行MPR、滑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及CPR,并将影像学表现与手... 目的探讨MS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图像行MPR、滑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及CPR,并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MSCT均表现出肠梗阻征象,其中胆管积气13例、胆囊积气6例、合并肠缺血4例、明确显示胆肠瘘5例;发现异位结石共20枚,15枚位于回肠,5枚位于空肠,其中3例为多发结石;MSCT后处理图像可清晰显示结石大小、数目、位置、梗阻点及周围并发症,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胆石性肠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丰富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评估结肠癌分化程度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创勃 段海峰 +3 位作者 贾永军 任成龙 郭艳萍 于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8-211,213,共5页
目的研究能谱CT成像(GSI)定量分析在评估结肠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47例患者,按照病理将其分为中高分化组18例和低分化与未分化组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GSI双期增强扫描,获得动脉期和... 目的研究能谱CT成像(GSI)定量分析在评估结肠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47例患者,按照病理将其分为中高分化组18例和低分化与未分化组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GSI双期增强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单能量图像,测量并比较两组病灶40~140 ke V不同单能量的CT值、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比(NIC)及各期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参数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参数评定直肠癌分化程度的最佳诊断阈值、AUC、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评估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高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癌20例,未分化癌9例。两组动脉期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70 ke V 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上指标静脉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碘浓度、动脉期NIC、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70 ke V时CT值的ROC AUC分别为0.854、0.747、0.753和0.701,当其诊断阈值分别设为〉1.13 mg/ml、〉0.13、〉1.61、〉53.11 HU时,其判定直肠癌分化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81.8%、71.4%、0.53;77.3%、64.3%、0.42;69.2%、71.4%、0.40;64.7%、62.3%、0.26。结论结肠癌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评估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一定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动脉期碘浓度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70 ke V(相当于常规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CT诊断实验性小肠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的准确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小华 张小明 +5 位作者 杨林 杨汉丰 唐显映 高晓风 杨正伟 周继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CT诊断兔小肠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只,结扎长约10~15cm的小肠两端,形成单纯性闭袢;B组30只,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引流静脉;C组15只,在B组操作基础上同时结扎闭袢肠段... 目的探讨CT诊断兔小肠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只,结扎长约10~15cm的小肠两端,形成单纯性闭袢;B组30只,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引流静脉;C组15只,在B组操作基础上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供血动脉。按预设的不同时间段行CT扫描,扫描结束后取材闭袢肠段3~5cm进行组织学观察。将不同时间段小肠肠壁缺血程度的CT表现与相对应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9只,病理均表现为轻度肠缺血,CT正确诊断7只;B组30只,病理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肠缺血,其中轻度9只,CT正确诊断6只;中度13只,CT正确诊断10只;重度8只,CT正确诊断7只。C组15只,病理表现为中度和重度肠缺血,其中中度6只,CT正确诊断5只,重度9只,CT正确诊断7只。结论CT对小肠肠壁缺血程度判断的准确性高,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