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rative v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1
作者 Nan Jiang Hui-Juan Song +4 位作者 Guo-Ping Xie Lei Wang Chang-Xiang Liang Cheng-He Qin Bin Yu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 2015年第1期61-71,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DIACF) following operation and nonoperation. METHODS: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of Pub Med and Cochrane Library by two indepen... AIM: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DIACF) following operation and nonoperation. METHODS: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of Pub Med and Cochrane Library by two independent authors to identif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comparing operative v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DIACF from inception to December 31 st, 2013. RCT quality was evaluated by the modified Jadad scale. Dichotomous variables were pooled using risk ratios by review manager 5.3 software. Fixed-effects or randomeffects models were adopted with P > 0.05 or P ≤ 0.05 for heterogeneity tests, respectively.RESULTS: Eight RCTs comprising 767 cases met inclusion criteria.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re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could resume pre-injury job(P = 0.006).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residual pain(P = 0.33), shoe fitting problems(P = 0.07), limited walking distance(P = 0.56) or secondary late arthrodesis(P = 0.38). However, operative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complication rate(P = 0.003). Subgroup analyses of specific complications revealed that except for a higher risk of superficial wound problems(P < 0.0001) in operative group, the two groups had similar complication rate in deep wound infection(P = 0.34),compartment syndrome(P = 0.46), thromboembolism(P = 0.32), 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P = 0.51) or traumatic arthritis secondary to DIACF(P = 0.43).CONCLUSION: Current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compared with operative treatm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DIACF lead to similar clinical outcomes regarding residual pain, shoe fitting, walking distance and secondary subtalar arthrodesis but a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SURGER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META-ANALYSIS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林 龚冲丞 +1 位作者 王晓民 王瀚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采用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NIPPO)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仅行跗骨窦入路MIPPO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采用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NIPPO)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仅行跗骨窦入路MIPPO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窦MIPPO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治疗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术后12个月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对照组,患足E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窦MIPPO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不仅能够准确评估骨折程度,还可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附骨窦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SandersⅢ-Ⅳ型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张矿 刘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77-80,118,共5页
目的分析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微创内固定手术)和研究组(n=45,微创内固定手... 目的分析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微创内固定手术)和研究组(n=45,微创内固定手术+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的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Bohler角、Gissance角、跟骨长度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创伤,利于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微创内固定手术 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
下载PDF
温针灸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的疗效以及血清IL-6、CRP、PC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茉蕾 周叶 温鑫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跟骨形态变化、足功能恢复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血清IL-6、CRP、PCT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跟骨Gissane角与Bohler角、跟骨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价骨折愈合时间(P<0.01);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能促进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骼形态恢复和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且可抑制及血清IL-6、CRP、PC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温针灸 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下载PDF
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冯炜 李俊杰 +4 位作者 吴群峰 韩瑾 傅一峰 杨雷 俞立新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38-442,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八”字切口与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A组(采用改良“八”字切口内固定治疗,40例)和B组(采用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40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 目的比较改良“八”字切口与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A组(采用改良“八”字切口内固定治疗,40例)和B组(采用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40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评分、跟骨影像学指标和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6.38±4.72)个月。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A组明显短(少)于B组(P<0.01)。术后3个月骨痂生长评分、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影像学指标:两组术后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八”字切口与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改良“八”字切口内固定更具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内固定 关节内骨折 手术入路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邱华骥 余兰伟 +2 位作者 陈妍 刘子文 韩大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20-25,共6页
目的:分析撬拨复位Ilizarov外固定技术(以下简称Ilizarov技术)在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82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 目的:分析撬拨复位Ilizarov外固定技术(以下简称Ilizarov技术)在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82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Ilizarov技术组41例和传统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术(以下简称开放手术)组41例。其中Ilizarov技术组行Ilizarov技术治疗,开放手术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患侧行X线检查,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和跟骨宽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FS)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对两组患侧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较之开放手术组,Ilizarov技术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技术组术后1、3、7、14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术前,两组术后6个月患侧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均显著增加,跟骨宽度则均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侧跟骨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侧MF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Ilizarov技术组患侧MFS评分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侧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技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开放手术组为21.95%,Ilizarov技术组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近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的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跟骨骨折 ILIZAROV技术 移位骨折 开放手术 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虎 何知弢 +2 位作者 钟齐刚 方家刘 詹俊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处理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3例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处理跟骨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处理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3例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处理跟骨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1、3、6个月及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及B?hler角和Gissanes角变化情况,并记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资料,于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VAS评分及AOF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70±1.63)个月。患者术后1 d,1、3、6个月及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手术时间(79.67±9.39) min。术后1年VAS评分为(0.72±1.0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7.14±5.42)分,其中优13例,良28例,一般2例。且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行走后疼痛,经休息及康复理疗等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LTBT是一种有效处理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式。既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效果,术后患者跟骨的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末次随访中得到了良好的维持,同时降低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跟骨骨折 克氏针撑开器 横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韦留胜 顾文奇 +2 位作者 刘仕英 唐子鹏 吴俊彬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42-47,共6页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稳定性,并评价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三种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700 N应力...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稳定性,并评价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三种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700 N应力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自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共收治26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43.3±8.2)岁(21~61岁)。所有患者择期行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摄片,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同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内植物的最大应力值均低于其屈服强度,三种固定方式的骨块最大移位值均位于载距突。临床研究中2例患者失随访,其余24例患者获平均14.5个月(12~18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外,余未见软组织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摄片明确骨折端愈合。术后末次随访时摄片B?hler角从术前10.9°±5.3°增加至术后末次随访时31.3°±2.3°(P<0.05),而Gissane角从术前108.3°±24.2°改善至术后末次随访时113.3°±5.5°(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8.9±6.6)分(76~100分),VAS平均(1.0±0.9)分(0~3分)。除1例患者复查CT见关节面复位欠佳外,余患者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固定稳定性可靠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微创 锁定接骨板 有限元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治伤胶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
9
作者 闵华 周崇斌 +1 位作者 许荣成 毛轩宇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治伤胶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 目的:观察治伤胶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治伤胶囊治疗。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骨痂的出现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出血量),术后骨骼形态学指标[根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根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痂出现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伤胶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促进患者骨骼形态恢复,改善足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治伤胶囊 骨骼形态学指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朱立宁 王静 +1 位作者 甘先民 符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的4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低龄患儿,均行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参...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的4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低龄患儿,均行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参考术中引导方式分为研究组(n=21)与对照组(n=21)。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跟骨闭合复位,对照组行透视下跟骨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美国骨科协会足踝评分量表(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跟骨交叉角(Cissane角)、跟骨结节关节角(B9hler角)、关节软骨塌陷高度与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术前,两组患儿AOFAS评分、VAS评分、Gissane角、B9hler角、关节软骨塌陷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儿AOFAS评分、B9hler角较术前升高,VAS评分、Gissane角、关节软骨塌陷高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为(2.71±0.78)次,较对照组[(10.34±2.62)次]低,手术时间为(28.68±6.01)min,较对照组[(60.02±9.95)min]更短,术后关节软骨塌陷高度为(1.85±0.82)mm,较对照组[(2.86±0.95)mm]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AOFAS评分、VAS评分、Gissane角、B9hler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时间较透视下跟骨闭合复位更短,辐射损伤更小,复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跟骨关节内骨折 超声引导 经皮撬拨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下载PDF
超前镇痛方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OPG/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鲁智勇 沈劼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方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1月在南京中医...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方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1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4例,按照入院顺序,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超前组与对照组各37例。所有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PCIA),超前组在对照组镇痛的基础上给予术前30 min静注地佐辛超前镇痛。记录两组围手术指标;术前、术后1、2、3、7 d的疼痛状况;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7 d检测血清OPG、RANKL含量。结果:超前组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超前组术后1、2、3、7 d的疼痛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超前组术后7 d的恶心呕吐、寒战、延迟苏醒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32.4%(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OPG、RANKL含量均高于术后1 d(P<0.05),超前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前镇痛方案应用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能促进OPG/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能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还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骨保护素 跟骨关节内骨折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下载PDF
扩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
12
作者 张永明 王晓 +3 位作者 叶锋 陈建良 姚光校 李英周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38-638,共1页
2018年2月~2020年11月,我科采用扩大L形切口入路治疗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35~59岁。均为闭合损伤。左足3例,右足6例。骨折Sanders分型:Ⅲ型5例... 2018年2月~2020年11月,我科采用扩大L形切口入路治疗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35~59岁。均为闭合损伤。左足3例,右足6例。骨折Sanders分型:Ⅲ型5例,Ⅳ型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L形切口 跟骨关节内骨折 腓骨肌腱脱位
下载PDF
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学金 李群 +2 位作者 张知博 温晓燕 严宏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71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39例48足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男34例,女5例;年龄15~64岁,平... 目的比较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71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39例48足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男34例,女5例;年龄15~64岁,平均36岁;病程4h~10d。双侧骨折9例,单侧骨折30例;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40足,Ⅲ型7足,Ⅳ型1足。32例38足使用标准AO跟骨钢板内固定,男30例,女2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病程4h~10d。双侧骨折6例,单侧骨折26例;SandersⅡ型31足,Ⅲ型5足,Ⅳ型2足。对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术前和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对单侧跟骨骨折评估跟骨高度和宽度(与健侧对比);通过手术前后的CT扫描和Borden位判断复位情况;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的评分系统。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获随访12~48个月,AOFAS评分75~100分,平均90.6分;优良率为87.8%。Bohler角术前0~10°,平均7.8°;随访时30~40°,平均33.2°;Gissane角术前75~95°,平均84°;术后115~135°,平均125°;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切口皮缘表浅坏死1足,针道感染1足。钢板内固定组获随访12~48个月,AOFAS评分49~100分,平均87.5分;优良率81.6%,与克氏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hler角术前0~15°,平均6.5°;随访时25~40°,平均30.2°;Gissane角术前72~92°,平均80°;术后115~130°,平均120°;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切口皮缘坏死5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腓骨肌腱鞘炎1足。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克氏针内固定操作更加简便、经济、创伤小,软组织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跟骨钢板 比较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崔巍 史勇 +1 位作者 陶卫建 孙雪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筛选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手术均应用跟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 目的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筛选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手术均应用跟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定期进行X线和CT检查。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AOFAS)、足功能指数(FFI)、10 cm可视量表评估(VAS)行足踝功能评分。结果共有38例患者进入回顾性研究,17例为SandersⅡ型骨折,21例为SandersⅢ型骨折。术前测量Bohler角为-24°~33°,平均(13.2±8.9)°,术后恢复为20°~45°,平均(33.8±9.2)°。在不同Sanders分型和性别组,AOFAS、FFI、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解剖学复位组和植骨组患者较近似解剖学复位和未进行植骨组的患者,AOFAS、FFI、VAS评分获得明显的改善(均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中期预后与所选病例的特征、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复位、Bohler角的恢复相关,与患者的性别、Sanders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回顾性分析 手术 关节内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翀 田禾 +1 位作者 屈建华 田征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76-282,共7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所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na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包括...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所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na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包括530例患者。4个研究显示,在返回原来工作岗位、距下关节活动范围、Bohler's角的恢复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优于保守治疗。在足跟残留疼痛方面,两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治疗效果评分因不同研究采用的结局评价标准不同,无法进行合并分析。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均是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返回原来工作岗位、距下关节活动范围、Bohler's角的恢复上优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在足跟残留疼痛方面无差别。因本研究的样本量太小,纳入的研究数量少,方法学质量不高,缺乏足够的证据,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保守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5
16
作者 萧文耀 马远 +4 位作者 张超 丁轩玺 陶贵彦 张晓霞 陈根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SandersⅡ型、Ⅲ型31例(34足)跟骨骨折,在C形臂X线机下,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结果 34足术后12个月侧位X线,距下关节面达到或接近解剖...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SandersⅡ型、Ⅲ型31例(34足)跟骨骨折,在C形臂X线机下,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结果 34足术后12个月侧位X线,距下关节面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移位≤2 mm),Bhler角均>30°,Perie角均<15°。经12~24个月随访,无针道感染和骨折再移位、足弓塌陷等并发症,足外形良好,能够穿正常鞋,无跛行,术后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优良率达88.2%(30/34足)。结论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适用于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手术微创,固定可靠,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 撬拨复位 斯氏针 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广 郭亮 +5 位作者 沈作佳 夏欣 徐生根 毛兆光 姜岳武 吴国正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3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测量跟骨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患...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3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测量跟骨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Gissane角、Böhler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术后3、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位置改变和骨折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26/30。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复位 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壮筋养血汤加味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晚期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鹏 段俞伽 +1 位作者 崔硕 张殿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壮筋养血汤加味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晚期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以及骨密度(BMD)和血钙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廊坊市人民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壮筋养血汤加味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晚期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以及骨密度(BMD)和血钙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廊坊市人民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病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接受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常规感染预防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壮筋养血汤加味治疗,1剂/d,分早、晚内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足部功能疗效、放射学指标、距下关节活动度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以及BMD和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3.9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跟骨Gissane角与B9hler角升高更明显,跟骨宽度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的轻度受限率(21.74%)明显高于对照组(43.48%),重度受限率(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30.43%)(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67.04±8.40) 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76.09±9.31) d(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右跟骨BMD增加更明显,血钙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壮筋养血汤加味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晚期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BMD和降低血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壮筋养血汤 骨密度 血钙
下载PDF
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1
19
作者 帅永明 李骥 +3 位作者 涂淑强 吴法强 罗国强 乐海浪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74-778,共5页
目的分析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5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5例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28例;年龄21~68岁,平均38.7岁;Sanders分型... 目的分析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5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5例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28例;年龄21~68岁,平均38.7岁;Sanders分型:Ⅱ型51例,Ⅲ型34例;Essex-Lop-resti分型:关节压缩型29例,舌型56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0例,道路交通伤5例。患者均采取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按照有无结合3D打印技术分为3D打印组(45例)和经皮组(40例)。通过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术后患足的功能进行评估。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前术后的Bohler与Gissane角、AOFAS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35.49±6.59)min显著短于经皮组(44.37±5.37)min,术中出血量(14.41±4.84)mL显著少于经皮组(20.15±3.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7、6.134),P<0.05]。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和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9±0.29)个月vs.(3.41±0.27)个月、(87.30±2.57)分vs.(86.48±2.94)分],P>0.05。3D打印组和经皮组术前Bohler角与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ohler角(28.74±1.90)°小于经皮组(29.54±1.81)°,术后Gissane角(125.46±4.62)°大于经皮组(123.79±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髓炎及钉道感染等,随访期间3D打印组有1例术后5周发生跟骨高度部分丢失,经皮组有2例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3D打印技术有助于形成完善的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便于置钉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撬拨复位 3D打印 空心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面塌陷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旭宏 鲍丰 +5 位作者 张根福 丁必成 杨晓东 王正明 黄洪斌 蔡航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面塌陷性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5例 Sanders Ⅱ、Ⅲ、Ⅳ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19例植骨支撑.结果随访时间7~35个月,参照Kerr评分标准,对患足疼痛、步态、行走能力等加以评估,优9例,良12例,可4例.结... 目的探讨关节面塌陷性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5例 Sanders Ⅱ、Ⅲ、Ⅳ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19例植骨支撑.结果随访时间7~35个月,参照Kerr评分标准,对患足疼痛、步态、行走能力等加以评估,优9例,良12例,可4例.结论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必要的关节面下植骨支撑,选择合理的内固定点,是维持跟骨形态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植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