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付琳琳 石静萍 杨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7-869,90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大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年龄分青中年组及老年组和按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对脑大动脉血管的...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大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年龄分青中年组及老年组和按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对脑大动脉血管的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52/347(43.8%),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80/152(52.6%),颅外动脉21/152(13.8%),颅内外血管狭窄并存51/152(33.6%),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_s=0.156,P<0.05),脑动脉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狭窄组(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与脑动脉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进委 恽文伟 +1 位作者 蒋国民 王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304例疑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颅内-外动脉造影,同时作双侧肾动脉造影,了解颅内-外动脉和ARAS情况,对临床资料和ARAS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4例患者中颅内-... 目的探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304例疑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颅内-外动脉造影,同时作双侧肾动脉造影,了解颅内-外动脉和ARAS情况,对临床资料和ARAS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4例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186例,ARAS90例(患病率29.6%)。186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合并ARAS77例,罹患率41.4%(77/186)。单纯ARAS患者13例,患病率11.0%(13/118)。ARAS在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变组中的罹患率明显高于无颅内-外血管病变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内-外动脉狭窄组中,中-重度或多支颅内-外动脉狭窄者ARAS发病率高。结论对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变的患者造影后,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以便早期发现A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外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14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竺涵光 张志愿 +8 位作者 张陈平 孙坚 范新东 杨宏宇 叶为民 殷学民 郑家伟 张孟殷 严文洪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总结1995~2003年期间14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1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1例行球囊阻断试验,1例行彩超检查。2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3例行... 目的:总结1995~2003年期间14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1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1例行球囊阻断试验,1例行彩超检查。2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3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一并切除;3例行瘤体与颈内、外动脉一并切除,未做颈动脉重建;3例瘤体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修补术;3例瘤体与颈内、外动脉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重建。其中1例为恶性颈动脉体瘤,瘤体侵及颅底,行颈内动脉颅内、外动脉搭桥重建。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期1~9a,无复发病例。2例术后1周分别出现对侧偏瘫和失算,均在半年后康复。结论:颈动脉体瘤第一次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单纯剥除术;二次手术或恶性颈动脉体瘤需整块切除时,应尽可能行颈内动脉重建,必要时需行颅内、外动脉搭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动脉造影 颈动脉切除 颈动脉重建 颅内外动脉搭桥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凌华威 潘自来 +4 位作者 管永靖 吴振芳 施卫平 杨燕敏 何国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50-852,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 检查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以及用SCTA代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可能性。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NASCET标准对照比较SCTA 与DSA 的颈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并参考部分病例...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 检查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以及用SCTA代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可能性。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NASCET标准对照比较SCTA 与DSA 的颈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并参考部分病例的手术所见,以分析SCTA 检查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本组29 例患者的33 个颈动脉狭窄中,SCTA对照DSA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7-9 % 。其中严重狭窄组的相符率为100 % 。结论 SCTA不仅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而且能够显示DSA 难以发现的附壁钙化以及血栓。有望取代DSA 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 颈动脉狭窄 螺旋CT 血管造影 DSA
下载PDF
头颅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鸿旗 曹海念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98-100,共3页
目的比较头颅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头颅CTA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其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硬化的检测情况。结果 53例患者中,CTA检查异常2... 目的比较头颅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头颅CTA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其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硬化的检测情况。结果 53例患者中,CTA检查异常24例(45.3%),颈部血管彩超异常50例(94.3%);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颅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均可检测出患者颅内或颅外动脉病变,而后者检出率更高,可作为诊断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头颅CTA 颈部血管彩超 颅内外动脉病变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17-5p、miR-27b-3p水平及其对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丽 毛居旦·阿不力孜 杨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7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17-5p、miR-27b-3p水平及其对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36例,根据颅内外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95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根据颅内外动脉...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17-5p、miR-27b-3p水平及其对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36例,根据颅内外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95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组(28例)、中度狭窄组(31例)和重度狭窄组(36例)3个亚组。比较狭窄组、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一般实验室指标和血清miR-17-5p、miR-27b-3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7-5p和miR-27b-3p及二者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价值。结果狭窄组血清尿酸、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iR-17-5p和miR-27b-3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尿酸、TC、LDL-C、miR-17-5p和miR-27b-3p水平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低于重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低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血清miR-17-5p和miR-27b-3p及二者联合检测分别为0.677、0.688和0.804,血清miR-17-5p和miR-27b-3p二者联合检测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miR-17-5p和miR-27b-3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密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miR-17-5p和miR-27b-3p水平越高。血清miR-17-5p和miR-27b-3p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预测价值高于血清miR-17-5p和miR-27b-3p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颅内外动脉狭窄 miR-17-5p miR-27b-3p 预测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著 樊青俐 吴世政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高原地区缺血性卒中呈逐年上升趋势,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高海拔地区低氧、低压的特殊生态环境,导致高原世居人群为了更好适应高原环境而发生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肠道微生物生态性下降、交感神经兴奋等适应... 高原地区缺血性卒中呈逐年上升趋势,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高海拔地区低氧、低压的特殊生态环境,导致高原世居人群为了更好适应高原环境而发生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肠道微生物生态性下降、交感神经兴奋等适应性改变,但也带来了血液黏稠度增加、代谢障碍及血管受损的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高原人群高脂、少蔬果等饮食习惯进一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低氧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金洪 刘俊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579例因急性脑梗塞或血管性危险因素入院的患者,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和/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为狭窄...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579例因急性脑梗塞或血管性危险因素入院的患者,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和/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采用IDF的MS诊断标准,明确两组MS的发生率;分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MS与颅内、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狭窄组和非狭窄组MS的发生率分别为71.26%,58.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5)。2、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脑梗塞病史、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低HDL血症,年龄,MS并非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98。3、MS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OR1.736,但其风险依赖于其组分中的高血糖、高血压及低HDL血症;MS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不相关,OR1.466。结论:MS不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MS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但这种危险性依赖于MS各组分,MS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性疾病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靳兆军 韩云飞 韩庆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2-10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的优势。方法:对25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用特殊头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颅,先行平扫,然后以相同的扫描参数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图像送至工作站进...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的优势。方法:对25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用特殊头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颅,先行平扫,然后以相同的扫描参数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图像送至工作站进行减影,利用inspace从减影的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重组,其中15例同时行常规CTA检查,8例行DSA检查,比较减影CTA与常规CTA的成像速度、图像质量,并与DSA成像比较。结果:25例均能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主要分支,其中17例颈椎及颅底骨质完全减去,血管显示良好,8例因检查时头部轻微动或做吞咽动作而造成部分颈椎骨及颅底骨未完全减去,但动脉仍能显示,减影CTA平均成像时间4.3min,常规CTA平均成像时间24.3min,2种成像技术比较,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减影CTA对颅内动脉主干及更多分支的显示优于常规CTA,减影CTA与8例DSA比较图像完全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省时省力、便捷灵活、图像质量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 CT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7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10
作者 肖文 李仓霞 +1 位作者 薛海龙 贾秀丽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933-1934,共2页
目的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 目的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TIA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共198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6.67%(78/90),其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共145支,占73.23%(145/198),颅外动脉狭窄共53支,占26.77%(53/198),颅内-外多发病变11例,共累及54支颅内外血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血管造影术 颅内-外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