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PCI联合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黄世亮 刘文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166-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PCI联合IABP治疗,按接受手... 目的:探讨高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PCI联合IABP治疗,按接受手术的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和非高龄组(60~74岁),高龄组38例,非高龄组70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高龄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STEMI患者行PPCI联合IABP治疗的结局并不理想,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非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 结局
下载PDF
IABP在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忠恒 钱永跃 郝家骅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目的 报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 1例 ,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 8例 ,冠状动脉... 目的 报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 1例 ,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 8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加左室室壁瘤切除重建术 1例。结果  8例顺利脱离IABP ,成功率为6 6 .7% (8/ 12 )。结论 IABP是抢救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措施 ,对危重心脏病有适应证者应及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手术 危重心脏病 疗效 手术适应证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在IABP患者术后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琼意 邓育芬 张利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患者术后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IABP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 n =30)...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患者术后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IABP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 n =30)和观察组( n =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15 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心理波动、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5 d 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后15 d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后护士操作技术、护理服务、基础护理及护理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用于IABP患者术后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波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指导 桥式运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效果 舒适度 心理波动
下载PDF
IABP在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陈豫民 李炳 +1 位作者 杨皓 况军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报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单纯冠状动... 目的报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结果9例顺利脱离IABP,成功率为75%(9/12)。结论IABP是抢救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措施,对危重心脏病有适应证者应及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手术 危重心脏病
下载PDF
IABP支持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5
作者 刁华英 卫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46-47,共2页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34 例做了IABP 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各17 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34 例做了IABP 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各17 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满意例数为16 例,无一例并发症,对比组13 例,堵管两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内皮新生因子及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铿 何松坚 +2 位作者 叶少强 李腾 莫海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9期696-702,共7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猪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揭示其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时效关系及机制。方法建造AMI模型猪,共23头,随机分为IABP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2头,对照组11头,体重25.5...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猪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揭示其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时效关系及机制。方法建造AMI模型猪,共23头,随机分为IABP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2头,对照组11头,体重25.5~33.5kg,雌雄不限,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成功制作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第0、1、7、14天免疫荧光法(West-blot)、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BNP、cTnI、CK-MB、VEGF因子;第0、7、14天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阕子(VEGF)含量;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技术评估血管新生。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泵功能及反映泵功能的血清学指标(BN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②两组心肌梗死模型不同时段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的血清VEGF表达从术后第1天起至第7天持续快速上升,至第7天到达峰值,第14天的VEGF表达仍高于第1天。治疗组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表达趋势与对照组一致,且第7天和第14天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VE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明显多于对照组(P〈O.05)。结论IABP能够促进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形成及心功能。其作用可能与通过升高VEGF达到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体外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效应:与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梅卫义 杜志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737-740,共4页
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相似,体外反搏尤其是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应用可以使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多数患者收缩压下降,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改善外周循环血流,提高切应力。但体外反搏会使静脉回心... 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相似,体外反搏尤其是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应用可以使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多数患者收缩压下降,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改善外周循环血流,提高切应力。但体外反搏会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相比,体外反搏无创、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显示出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器械治疗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宗涛 靳立军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6期374-377,384,共5页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一种左心功能急剧恶化的表现,以其高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治疗药物的更新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使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已经有了改善。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相关的一些辅助器械的应用。本文...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一种左心功能急剧恶化的表现,以其高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治疗药物的更新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使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已经有了改善。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相关的一些辅助器械的应用。本文就近几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器械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辅助装置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MPELLA 2 5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南 韩静 +1 位作者 冯斯婷 周玉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及时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完成冠脉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及时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并行血运重建术(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术,1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胸部不适症状,可耐受正常活动。另1例死亡。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芳 卢静 +2 位作者 赖碁 左明鲜 光雪峰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血管重建术,记录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38例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脉多支病变等高危因素,3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3例行冠脉搭桥...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血管重建术,记录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38例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脉多支病变等高危因素,3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3例行冠脉搭桥术,成功率为86.8%,死亡率为13.2%.结论 IABP与血运重建术联合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机械辅助循环在心脏围术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5 位作者 肖立琼 徐明 蒋英硕 汪黎明 张扬波 杨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8-611,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循环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02—2009—02对66例心脏外科围术期低心排综合征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离心泵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总...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循环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02—2009—02对66例心脏外科围术期低心排综合征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离心泵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总结临床资料,观察辅助循环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59例患者置入IABP治疗,其中29例术中置入,30例术后置入;应用ECMO治疗6例,离心泵治疗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机械辅助循环。机械辅助循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正性肌力药物用量也显著减少,且扩张的心脏缩小,收缩力加强。结论机械辅助循环是一种重要的体外生命支持形式,对终末期心脏外科围术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提倡积极、早期、合理和有选择性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辅助循环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体外膜肺氧合(ECMO) 离心泵
下载PDF
主动脉气囊反搏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颜红兵 李洪 +3 位作者 柯元南 王勇 曾玉杰 叶小钧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 :小结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IABP)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14例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62 .3岁 )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发生心源性休克而经股动脉行IABP。监测平均动脉压 (MBP)、心... 目的 :小结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IABP)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14例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62 .3岁 )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发生心源性休克而经股动脉行IABP。监测平均动脉压 (MBP)、心脏指数 (CI) ,同时在IABP前后测量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力 ,并进行院内和出院后心功能以及股动脉并发症随访。结果 :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或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术 ,3例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例在术中发生心源性休克而行IABP。 11例患者心功能得到迅速改善 ,在术后 8周内出院 ;3例患者术中死亡。门诊随访 6个月以上 ,3例心功能 (NYHA)Ⅱ级 ,6例心功能Ⅰ级。结论 :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而使心源性休克患者受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动架术 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下载PDF
特殊器械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伟 吴立荣 +12 位作者 李屏 刘兴德 方颖 梁金峰 韦波 沈正 谢登海 杨柳 张雄飞 李安敏 陈云 伍宏令 熊国宝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734-736,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特殊器械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2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包括抽吸导管、冠脉旋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冠脉血流储备测定(FFR)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等特殊器械在各类冠心病患者的... 目的:分析评价特殊器械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2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包括抽吸导管、冠脉旋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冠脉血流储备测定(FFR)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等特殊器械在各类冠心病患者的使用情况,观察使用最多的特殊器械在主要冠脉血管病变使用情况及特殊器械使用中发生慢血流、心包填塞及死亡情况。结果:特殊器械中抽吸导管使用率最高(62.5%),其余依次为IVUS(15.0%)、FFR(14.3%)、冠脉旋磨(6.4%)及IABP(1.8%);在使用率最高的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中,前降支病变使用率最高(42.4%),其余依次为右冠脉部位占38.1%、回旋支病变占18.6%、左主干病变占1.0%;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患者中4例发生慢血流情况,占特殊器械使用的(1.2%);冠脉旋磨中有1例发生心包填塞,占特殊器械使用的(0.3%)。结论:在冠心病诊疗中有选择的开展特殊器械的应用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栓抽吸导管 冠脉旋磨术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脉血流储备测定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后严重低排患者的机械辅助循环
14
作者 文其祥 程学军 于丽娃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6年第4期195-196,共2页
对7例因严重低排无法脱离体外循环(CPB)患者应用不同方式机械辅助循环治疗。其中6例顺利脱离CPB,5例存活,2例死亡;7例机械辅助循环(MCA)时间6~96小时,平均37.1小时。1例穿刺侧右下肢有缺血并发症。对术... 对7例因严重低排无法脱离体外循环(CPB)患者应用不同方式机械辅助循环治疗。其中6例顺利脱离CPB,5例存活,2例死亡;7例机械辅助循环(MCA)时间6~96小时,平均37.1小时。1例穿刺侧右下肢有缺血并发症。对术前心功能和术中心肌保护较差的患者应尽早做好MCA准备;药物抗低排效果不良时立即行IABP,效果不明显时IABP与左心辅助(VAD)同时进行。当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撤除MCA,MCA期间ACT维持在200秒左右即可,普通滚压泵亦可用于V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低排综合征 机械辅助循环
下载PDF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58
15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81-92,共12页
1前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心脑血管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 1前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心脑血管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高峰。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反搏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人体外周血流影响的计算机仿真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小襄 白净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15,共6页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在心脏病临床上是重要的机械辅助疗法,应用广泛。气囊反搏对于人体外周血流的影响,与反搏的效果直接有关。作者应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不同气囊反搏时,人体脑、肝、腹部及肾部血流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侧重于...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在心脏病临床上是重要的机械辅助疗法,应用广泛。气囊反搏对于人体外周血流的影响,与反搏的效果直接有关。作者应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不同气囊反搏时,人体脑、肝、腹部及肾部血流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侧重于多囊反搏。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囊、还是双囊、三囊或四囊反搏均使脑、肝、腹部及肾部供血量增加;以脑部供血量增加幅度最大。就不同气囊而言,四囊反搏效果最佳,三囊稍逊,双囊略差,单囊反搏效果最差。说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人体脑、肝、腹部及肾部不仅无害,反而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心血管系统 仿真模型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建青 江卫萍 栾献亭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HF)患者疗效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AMI伴HF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HF)患者疗效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AMI伴HF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实验室心衰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1.93%(χ^2=7.090,P=0.029);观察组治疗后BNP、NT-proBNP、hs-CRP、Cr、LV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VEF、SV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22,P=0.040)。结论IABP联合PCI可以提高AMI伴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心衰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大权 曹卫东 +6 位作者 宋云林 李剑 雷静 叶瑞 拜合提.克然木 王晓利 林振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均从股动脉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IABP治疗,手术前、后监测患者连续有创动脉...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均从股动脉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IABP治疗,手术前、后监测患者连续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0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和尿量。结果;IABP辅助治疗时间25-276h,平均(98.1±103.5)h。行IABP治疗后,SABP、MABP、PaO2、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HR、CVP明显下降(P〈0.05),尿量增加,12例患者心功能好转而脱离IABP,11例(73.3%)存活,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手术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
下载PDF
Assessing Safety of CABG in the Era Post Primary PCI, an Outcome Analysis of STEMI Popul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Saqib H. Qureshi Mark de Belder Enoch Akowuah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3年第1期15-22,共8页
Background: Primary PCI (PPCI) has replaced thrombolysis a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STEMI. The effect of this change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referred for subsequent CABG is unknown. Methods: All STEMI patients hav... Background: Primary PCI (PPCI) has replaced thrombolysis a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STEMI. The effect of this change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referred for subsequent CABG is unknown. Methods: All STEMI patients having thrombolysis or PPCI between 2000 and 2010 were identified. Of these, patients subsequently referred for isolated first time CABG form the cohort for this study. Results: 83 of 2476 (3.4%) patients from the PPCI cohort (median follow-up [FU] 3 years [range 6 m - 7.8 y]) and 49 of 528 (9.2%) from the thrombolysis cohort (median FU 9 y [range 1.5 - 10 y] were referred for subsequent CABG. In this referred group, initial reperfusion success (as defined) was: PPCI = 86%, lysis = 84%, p = 0.69. Surgical waiters with prior PPCI had less post infarct angina (1.2% vs. 25%, p 0.01) and late re-infarction (6% vs. 20%, p = 0.034) prior to surgery. Timing of CABG was: 6 m (PPCI 82%, lysis 73%), 6 m-1 y (PPCI 8.4%, lysis: 9%), >1 y (PPCI 9.6%, lysis 18%).Other than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the thrombolysis group,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details or risk profile. There were no post-operative deaths, MIs or CVA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 AF (28% vs. 22% p = 0.5), respiratory failure (8% vs. 18%, p = 0.08), renal failure (5% vs. 6%, p = 0.5) or re-openings (0% vs. 6%, p = 0.8). Mortality at 3 years was 2.4% in the PPCI cohort and 4% in the thrombolysis cohort. Overall mortality during follow-up for the PPCI group was 3.6% (n = 3) (median FU 3 years), and for the lysis group was 24.5% (n = 12) (median FU 9 years).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awaiting CABG after STEMI, PPCI reduces the risk of post-infarct angina and re-infarction prior to surgery, but early surgical results were equally favorable in both groups. Additional follow-up is needed in the PPCI cohor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are an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onger-term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 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 Intra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Thrombolysis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术后无复流现象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瑞平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中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AMI、PCI术后的无血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30),观察组在手术中进行IAB...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中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AMI、PCI术后的无血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30),观察组在手术中进行IABP治疗,对照组手术中未使用IABP,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心肌损伤(BNP、MYO)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0 d后心肌损伤值逐步恢复正常范围,入院10 d两组心肌损伤(BNP、MYO)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BNP值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YO下降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入院10 d、入院90 d、入院180 d时观察两组患者彩色超声心动图各数值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ABP可有效提前AMI、PCI术后无复流患者的BNP峰值,且对于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能力,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