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庆国 潘俊 +4 位作者 王强 武忠 周庆 崔辉敏 王东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1月始至2010年12月我们使用右腋下直小切口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2肋间,下端至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呈一直线,观测术中显露主动脉、肺动脉...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1月始至2010年12月我们使用右腋下直小切口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2肋间,下端至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呈一直线,观测术中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及效果。结果全部1837例患者中,死亡4例(0.22%),二次开胸止血17例(0.93%),切口愈合不良13例(0.7%)。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显露能达到手术要求,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安全性及极好的美容效果。尤其适合于婴幼儿以及年轻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直小切口 心内直视手术 解剖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节约用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定柱 朱元佑 +2 位作者 郭志坚 张奕 杨祖谦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以减少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用血量,从而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1998年11月至2004年11月对322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通过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术后护理等途径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减少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以减少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用血量,从而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1998年11月至2004年11月对322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通过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术后护理等途径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减少围手术期输异体血。结果对照组均有输异体血,均采用异体血预充,每例病人平均输异体血1829 ml。实验组93例未输异体血(28.9%),240例无血预充(74.6%),每例病人平均输异体血308 ml,为对照组的16.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和严格的输血标准,能有效地减少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异体血用量,减少输血的并发症和血源感染的机会,而且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输血 节约用血
下载PDF
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红卫 刘广文 +1 位作者 范太兵 徐红亮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比较胸部不同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结果。方法右腋下直切口取右侧腋中线与第3肋的交点为上缘,腋中线与第6肋交点为切口下缘,在两点间作一长约5~7 cm斜切口。结果本组无死亡,与正中剖胸(M)入路组20例病人相比,主动脉... 目的比较胸部不同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结果。方法右腋下直切口取右侧腋中线与第3肋的交点为上缘,腋中线与第6肋交点为切口下缘,在两点间作一长约5~7 cm斜切口。结果本组无死亡,与正中剖胸(M)入路组20例病人相比,主动脉阻断时间(36.3±25.5)m 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右腋下小切口
下载PDF
心内直视术期间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左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4
作者 赵宝珍 赵玉华 +9 位作者 翁三川 张琦 陈翠京 武世英 王尔松 邵文玉 王连才 刘跃 朱克明 熊源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4-46,共3页
应用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研究49例心内直视术期间左肾动脉(LR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LRA的内径在体外循环(CPB)前、中、后无显著性变化,但CPB前左肾血流量(Q)较正常人少,血管阻力指数(RI)较正常... 应用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研究49例心内直视术期间左肾动脉(LR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LRA的内径在体外循环(CPB)前、中、后无显著性变化,但CPB前左肾血流量(Q)较正常人少,血管阻力指数(RI)较正常人大。CPB中,Q增加而RI降低(P<0.01)。CPB后,心脏开始重新做功时,Q较CPB前约增加35%,而RI进一步升高(P<0.01).手术失败患者的LRA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不满意。结果表明: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技术,在心内直视术期间检测LRA血流,对于判断整个手术过程中LRA血流动力学变化,评判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肾动脉 血流动力学 超声波诊断 TCD
下载PDF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
5
作者 李海滨 汪建中 +1 位作者 张世群 邹本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微创小切口行剖胸心内直视手术方法.方法取右侧腋下后线与第3后肋的交点为后上缘,腋前线与第6肋交点为切口前下缘,在2点间作长约6~10 cm弧形切口,在胸大、小肌深面潜行游离至第4肋间进胸.结果与正中剖胸入路组137例病...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微创小切口行剖胸心内直视手术方法.方法取右侧腋下后线与第3后肋的交点为后上缘,腋前线与第6肋交点为切口前下缘,在2点间作长约6~10 cm弧形切口,在胸大、小肌深面潜行游离至第4肋间进胸.结果与正中剖胸入路组137例病人相比,心肌阻断时间(42.3±28.5)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4.5±18.60)h,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右腋下小切口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6
作者 汪建中 李海滨 +1 位作者 高玲 张世群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报告32例年龄6月至24月的小体重先天心脏病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取右侧腋后线与第3后肋的交点为后上缘,腋前线与第6肋交点为切口前下缘,在两点间作一长约6~7 cm弧形切口.在胸大、小肌深面潜行游... 目的报告32例年龄6月至24月的小体重先天心脏病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取右侧腋后线与第3后肋的交点为后上缘,腋前线与第6肋交点为切口前下缘,在两点间作一长约6~7 cm弧形切口.在胸大、小肌深面潜行游离至第4肋间进胸.补片修补缺损28例,用自体心包加宽右室流出道或跨环补片8例,二尖瓣成形2例.结果本组无死亡,与正中剖胸入路组38例病人相比,心肌阻断时间(36.3±25.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5±12.3)h,差异无显著性,而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右腋下小切口 小体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心房粘液瘤临床病理观察(附四例报告)
7
作者 王淑真 庄益顺 +2 位作者 张海萍 杨萌霓 郭水源 《实用癌症杂志》 1997年第1期34-35,共2页
作者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例经改良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切除的心房粘液瘤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心房粘液瘤是分化良好的真性肿瘤,形态结构具多样性、复杂性,自原始幼稚间叶组织发生,向不同方向分化,应... 作者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例经改良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切除的心房粘液瘤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心房粘液瘤是分化良好的真性肿瘤,形态结构具多样性、复杂性,自原始幼稚间叶组织发生,向不同方向分化,应与血栓机化区别。临床表现常有与二尖瓣狭窄相似症状,应与风湿病鉴别。作者对心房粘液瘤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心房粘液瘤 免疫组化 心内直视术
下载PDF
心内测压管在心内直视术后的应用
8
作者 曹素文 王荣相 《护理研究》 2002年第2期82-83,共2页
为探讨心内测压管在小儿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对 5 3例心内直视术后放置心内测压管的患儿采用心血管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心内压力动态监测 ,并对相关数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本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堵管、栓塞、脱管、出血、感... 为探讨心内测压管在小儿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对 5 3例心内直视术后放置心内测压管的患儿采用心血管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心内压力动态监测 ,并对相关数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本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堵管、栓塞、脱管、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提示 ,熟练掌握各测压管的正确连接 ,密切监测心内压力变化 ,准确判断相关数值的临床意义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测压管 心内直视术 监测 临床应用 护理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并发颅内出血及血肿的临床病理分析(附8例尸检报告)
9
作者 王柏苓 崔松山 +2 位作者 梁生本 赵瑞波 陈子道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151-154,242,共4页
本文对8例心内直视手术并发颅内出血及血肿的尸检材料作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出血或血肿例数的75%位于硬膜下或硬膜下合并颅内其它部位,区域分布显示,62.5%位于额顶部。本文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所致,作者强调临床医生对此并发症... 本文对8例心内直视手术并发颅内出血及血肿的尸检材料作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出血或血肿例数的75%位于硬膜下或硬膜下合并颅内其它部位,区域分布显示,62.5%位于额顶部。本文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所致,作者强调临床医生对此并发症要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颅内出血 血肿
下载PDF
采用综合节血措施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附322例报告)
10
作者 李勇 邢西忠 +2 位作者 张秀辉 张玉春 瞿晓琨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节血措施 ,开展血液保护 ,达到围手术期不输库血。方法  采用无血预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放血、机器血回收、应用抑肽酶、控制血压、微创手术切口的综合措施。结果 119例手术未输血 ,占同期 32 2例手术的 36 .90 %... 目的  探讨节血措施 ,开展血液保护 ,达到围手术期不输库血。方法  采用无血预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放血、机器血回收、应用抑肽酶、控制血压、微创手术切口的综合措施。结果 119例手术未输血 ,占同期 32 2例手术的 36 .90 %。体外循环转机时间 2 7~ 136min ,平均 5 6min。术后 2 4h引流总量 5 0~ 6 2 0ml,平均 310ml。平均住院 16d ,全部康复出院。出院时血红蛋白均超过 110 g/L ,红细胞压积大于 33%。与对照组相比 ,每例患者平均节约血 980ml,随访 5~ 2 9个月 ,无肝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开展血液保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既节省了费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输血 节血措施
下载PDF
微创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浩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39-140,共2页
目的 介绍右腋下和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内直观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例 ,其中膜周部室缺 4例、房间隔缺损 6例采用右腋下切口 ,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心内膜垫缺损、房间隔缺损各 1例和室间隔缺损 2例 ,经胸骨... 目的 介绍右腋下和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内直观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例 ,其中膜周部室缺 4例、房间隔缺损 6例采用右腋下切口 ,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心内膜垫缺损、房间隔缺损各 1例和室间隔缺损 2例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矫治术。结果 除右腋下切口发生一过性右下肺不张 3例外 ,无其它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微创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安全的 ,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切口 心内直视手术 右腋下小切口 胸骨下段小切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不同速度静脉给药对心内直视术后病人血压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红 石贞仙 张卫萍 《护理研究》 2002年第12期690-691,共2页
目的 :为了解氟哌利多和枸橼酸芬太尼合剂从小壶给药和直接静脉注射对心内直视术后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心外科2 0 0 0年 10月 10日至 2 0 0 1年 3月 30日实施心内直视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2 0例 ,对每位病人分别采... 目的 :为了解氟哌利多和枸橼酸芬太尼合剂从小壶给药和直接静脉注射对心内直视术后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心外科2 0 0 0年 10月 10日至 2 0 0 1年 3月 30日实施心内直视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2 0例 ,对每位病人分别采用小壶和直接静脉注射氟哌利多和枸橼酸芬太尼合剂镇静 ,观察病人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小壶给药时病人血压下降到最低值所需时间长 ,血压下降的幅度小 ,血压回升至给药前水平所需时间短 ,经配对t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利多 枸橼酸芬太尼 心内直视术 血压 给药速度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春兰 张雪芬 《现代临床护理》 2003年第4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意义、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73例病例经过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均顺利度过手术危险期,未出现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意义、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73例病例经过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均顺利度过手术危险期,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在置管过程中无1例发生感染等置管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监测 心内直视手术 患者 护理
下载PDF
正压通气拔管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柔妹 宋义英 周卫红 《护理学报》 2008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两种拔管方法 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在两组患者均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简称拔管)指征,采取同样的拔管前后的干预措... 目的 观察两种拔管方法 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在两组患者均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简称拔管)指征,采取同样的拔管前后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吸引边拔管方法 ,观察组在患者吸气期给予0.5~1.5 kPa(5~15 cmH2O)正压通气,于呼气时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基础值,监测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MAP、HR、SpO2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MAP、HR上升明显,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水平(P〈0.05),SpO2下降,拔管后10 min仍低于基础值水平(P〈0.05);观察组拔管后1 min MAP、HR均有所增加(P〈0.05),至拔管后5 min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且到拔管后10 min始终保持在基础值水平(P〉0.05),SpO2在各时点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法拔管后MAP、HR、SpO2等心血管指标更为平稳,提示该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拔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护理
下载PDF
胸骨下部Y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15
作者 邹小明 王武军 +4 位作者 蔡开灿 吴华 吴春齐 刘亚湘 屈立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胸骨下部Y 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胸骨下半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 cm 处向左上、右上方剪开胸骨,使切口成Y 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 例,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 目的:探讨胸骨下部Y 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胸骨下半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 cm 处向左上、右上方剪开胸骨,使切口成Y 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 例,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结果:患者全部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全组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显露肺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8 .8 ±1 .8 cm ,8 .1 ±2 .2 cm 、2 .5 ±0 .8 cm 、1 .5 ±0 .6 cm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85 ±45 .4 min 、39 .4 ±30 .6 min 、180 .5 ±51 .1 min 。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6 .1 ±5 .6h 、术后第1 天平均出血量150 ±71ml,平均输血量150 ±143ml,术后住院时间9 .7 ±1 .5 天,术后患者无胸骨畸形,切口疤痕小。结论:胸骨下部Y 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显露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安全性及较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小切口 心内直视术 解剖学 Y形小切口
下载PDF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92例报告
16
作者 杜正隆 《华夏医学》 1998年第5期35-36,共2页
为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采用浅低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处于缓慢空跳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或瓣膜替换。结果:在92例中治愈90例,死亡2例(占2.17%);并发症4例;随访76例(随访率84.4%)。结... 为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采用浅低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处于缓慢空跳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或瓣膜替换。结果:在92例中治愈90例,死亡2例(占2.17%);并发症4例;随访76例(随访率84.4%)。结论:浅低温在不阻断升主动脉,降低心肌代谢的同时,保持冠状动脉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低温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心内直视手术
全文增补中
成人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向军 何玲 +3 位作者 刘艳 彭泰峦 张凡 魏蜀亮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7月该院心胸外科412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成人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7月该院心胸外科412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SI)、术前合并症、术前心功能、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AOT)、术后机械通气时间(MVT)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12例患者中,肺部感染49例(11.89%);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SI≥400、术前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级以上、术前心功能Ⅲ级以上、AOT长(≥90 min)、术后MVT长(≥6 h)及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成人心内直视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通过筛选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10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淑娇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术后 心内直视手术 精神障碍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