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PICC技术的实践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晓琦 高伟 +1 位作者 盛源 石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5期566-572,共7页
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静脉输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危重症患者和肿瘤患者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本文针对国内新工具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管理、PICC专科护士的... 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静脉输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危重症患者和肿瘤患者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本文针对国内新工具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管理、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发展前景3个方面展开综述,探讨当前PICC技术在国内的实践现状和研究情况,以期为促进中国PICC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腔内电图 皮下隧道技术 并发症 专科护士
原文传递
双心室矫治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单中心15年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本青 李守军 +2 位作者 马凯 龚丁旭 刘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7-434,共8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双心室矫治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的15年经验,探讨双心室矫治的合适方法,分析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于我院连续入组162例接受双心室矫治的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内... 目的总结单中心双心室矫治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的15年经验,探讨双心室矫治的合适方法,分析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于我院连续入组162例接受双心室矫治的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隧道建立的路径将患儿分为两组:110例患儿术中行室间隔缺损连接至主动脉内隧道[A组,男7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6±3.2)岁];52例患儿行室间隔缺损连接至肺动脉内隧道[B组,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2.8±2.7)岁]。为了建立通畅的心室内隧道,同期进行的操作包括室间隔缺损扩大、圆锥肌肉切除、三尖瓣腱索或乳头肌转移等。结果全组行双心室矫治的患儿早期死亡9例(5.6%),早期心室内隧道梗阻6例(3.7%)。经过(7.5±7.0)年的随访,8例(4.9%)患儿发生晚期死亡,A组的1年、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91.1%、91.1%、85.4%,B组分别为92.2%、85.2%、85.2%、8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随访发现10例(6.2%)迟发性心室内隧道梗阻,8例接受了再次手术。两组比较A组患儿有更多的迟发性心室内隧道梗阻(A组9例vs.B组1例,P=0.017)及总体心室内隧道梗阻(A组15例vs.B组1例,P=0.001)。两组患儿的早期死亡率和晚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0.223)。A组中同期进行三尖瓣操作46例,其中1例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操作的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6 vs.15/64,P=0.004),并不会造成三尖瓣反流或狭窄。Rastelli术后患儿因右室流出道病变再手术率明显高于REV手术和双根部调转术,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14 vs.0/38,P<0.001)。结论双心室矫治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远期结果。室间隔缺损连接至主动脉内隧道较室间隔缺损连接至肺动脉内隧道左室流出道梗阻发生率更高。同期进行三尖瓣处理可降低内隧道梗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室双出口 远离型室间隔缺损 双心室矫治 心室内隧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