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术后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湧(综述) 向英(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91-194,共4页
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是目前普遍存在但易被忽视的现象,一旦发生会影响产妇身体状况、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早期识别影响因素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使其获得积极的产后体验,对于促进适龄女性的生... 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是目前普遍存在但易被忽视的现象,一旦发生会影响产妇身体状况、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早期识别影响因素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使其获得积极的产后体验,对于促进适龄女性的生育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剖宫产术后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瘢痕 切口愈合 影响因素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清热排脓生肌汤口服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不愈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振香 余丽金 李飞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排脓生肌汤口服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不愈术后恢复情况、创口疼痛肿胀情况、炎性因子、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不愈患者102例,并将纳入的患者采用随... 目的探讨清热排脓生肌汤口服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不愈术后恢复情况、创口疼痛肿胀情况、炎性因子、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不愈患者102例,并将纳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行抗感染治疗及定期换药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排脓生肌汤口服联合大黄芒硝外敷,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创口愈合时间、硬结消失时间、渗液消退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肿胀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及生存质量。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21%(41/61),显著低于观察组(86.89%,53/61)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硬结消失时间、渗液消退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肿胀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排脓生肌汤口服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显著提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不愈患者切口愈合等级,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创口疼痛及肿胀情况,加快创口愈合速度,促进硬结及渗液消退,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排脓生肌汤 大黄芒硝外敷 剖宫产术后 腹壁切口不愈
下载PDF
折叠缝合法预防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切口憩室的效果
3
作者 程吉红 何丽艳 刘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采取折叠缝合法对预防子宫切口憩室的影响。方法:选取德兴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探究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采取折叠缝合法对预防子宫切口憩室的影响。方法:选取德兴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单纯双层缝合技术进行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子宫下段的瘢痕薄弱区域引入折叠缝合法进行加强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 d,两组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 d,观察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月经复潮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采用折叠缝合法对子宫下段薄弱部位进行修补能有效预防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情况,且术后恢复快,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多次剖宫产 折叠缝合法 子宫切口憩室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
4
作者 郑伟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0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剖宫产的68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实验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产妇... 目的探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剖宫产的68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实验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切口肉芽肿形成时间、切口美观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切口愈合时间(9.56±1.99)d与切口肉芽肿形成时间(13.35±2.12)d短于对照组的(12.26±2.12)、(16.65±2.65)d(P<0.05)。实验组产妇随访后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评分(3.24±1.02)分低于对照组的(5.53±1.26)分(P<0.05)。和对照组(17.65%)相比,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2.94%)较低(P<0.05)。结论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应用在剖宫产产妇中可加速其腹部切口愈合,保证美观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剖宫产 腹部切口愈合
下载PDF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2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平 孙亚兵 +3 位作者 陈正云 许泓 张信美 黄秀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探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1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120例(99.2%)继发于剖宫产术后,... 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探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1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120例(99.2%)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的潜伏期中位数为24个月。在94例(77.7%)描述剖宫产切口类型的患者中,65例(69.1%)为腹壁横切口(Pfannenstiel切口),29例(30.9%)为腹壁正中纵形切口。所有患者均接受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共切除146个病灶,其中上界位于脂肪层的病灶共97个(66.4%),上界位于腹直肌前鞘的病灶共26个(17.8%),上界位于肌层的病灶共23个(15.8%)。结论·积极降低剖宫产率,优化剖宫产手术方式,保护好腹壁切口是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
下载PDF
剖宫产术切口两种缝合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晓红 干霞 +2 位作者 刘合年 安虹 吴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改进剖宫产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将10 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 0例采用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 ,5 0例采用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切口缝合时... 目的 改进剖宫产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将10 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 0例采用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 ,5 0例采用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切口缝合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但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后皮肤较对照组平整,呈一条淡红色细线状瘢痕,皮下无硬结。结论 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较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快薇乔 皮内连续缝合 间断褥式缝合
下载PDF
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祝洪澜 李佳 +1 位作者 李艺 崔恒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6-589,共4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月至13年,病灶大小(2.87&#177;0.13)cm,位于皮下69例、肌层16例,侵犯腹膜 9例。年龄〈35岁与≥35岁患者相比,潜伏期更短(P〈0.05);哺乳期〈6个月与≥6个月的患者相比,潜伏期更短(P〈0.05)。手术切除病灶后,18例采用药物治疗 3 ~ 6个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76例未接受药物治疗,局部均无复发。结论:近年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增多,年龄和哺乳期与发病潜伏期相关,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选择,剖宫产术中应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
下载PDF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平 孙亚兵 +3 位作者 张晨 杨叶平 张琳娜 许泓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1,107,共6页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医源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69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被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32...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医源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69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被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32.0±3.9)岁,产次1~2次.潜伏期平均为(31.4±23.7)月,与患者年龄、产次等基本特征无明显相关性.80.5%的患者既往剖宫产为Pfannenstiel切口,19.5%的患者为正中纵形切口.统计学分析发现,Pfannenstiel切口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正中纵形切口(24.0 vs 36.0,P=0.005),并且多发性子宫内膜腺瘤患者潜伏期显著低于单个腺瘤患者(12.0 vs 24.0,P=0.034).子宫内膜腺瘤在剖宫产疤痕的两端更常见,在Pfannenstiel切口,83.4%的腺瘤位于两端;在正中纵形切口,84.8%的腺瘤位于两端.本研究提示剖宫产Pfannenstiel切口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可能高于正中纵形切口,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验证.在剖宫产结束时彻底冲洗切口,尤其是脂肪层和筋膜层的两端对于预防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术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 Pfannenstiel切口
下载PDF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跃 吕蓓 +1 位作者 张林 周江花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6期984-985,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组(33例)与药物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组(33例)与药物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33例手术治疗患者治愈32例;12例药物治疗患者治愈7例,手术治愈率(96.97%)明显高于药物治愈率(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必须使手术切口整齐,注意保护腹部切口,及时清洗伤口,以预防产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两种剖宫产腹部切口选择对其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蔡冰 张正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73-7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新式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种剖宫产腹壁切口不同选择对其术后并发症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情况,探讨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1998年9月~2008年9月在本院仅行1次剖宫产... 目的通过观察新式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种剖宫产腹壁切口不同选择对其术后并发症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情况,探讨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1998年9月~2008年9月在本院仅行1次剖宫产及选择两种不同腹壁切口、随访3年内诊断患有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对两者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3 150例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3年内患有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24例;2 942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产妇3年内患有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56例,两者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在减少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纵切口)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并发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祝莹 陈藕景 王依满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4期130-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横切口组(χ2=14.00,P<0.05)。纵切口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对产妇的再次剖宫产术影响较小,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腹壁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7
12
作者 赵群 付良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0期1601-160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其声像图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其声像图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腹壁皮下脂肪层或肌肉层内实性不均质、不规则、低回声、无明显包膜包块。有剖宫产史及明显的周期性下腹疼痛。结论根据声像图特征,再密切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得到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 超声诊断
下载PDF
73例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丽花 王晶 李亮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6期934-935,共2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在治疗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问题中的最终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因实施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产生切口脂肪液化原因的不同和严重程度分为常规组和...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在治疗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问题中的最终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因实施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产生切口脂肪液化原因的不同和严重程度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种。其中33例患者因切口损伤程度较为严重被归类入研究组,采取胰岛素和α-糜蛋白酶供给进行治疗,其余40例患者被归类入常规组,采取医院日常常规治疗。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和康复时间进行比对。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检查发现,73例患者中有24例因肥胖出现剖宫产术后的腹部脂肪液化,占总人数的33%;因糖尿病造成损伤的有9例,占总人数的12.3%;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造成损伤的有15例,占总人数的20.5%;妊娠水肿造成脂肪组织细胞损伤形成病因的有8例,占总数的11%;术后切口消毒时处理不当造成损伤的有6例,占总数的8.2%;高频电刀高温烧伤脂肪组织产生损伤的有11例,占总数的15%。另外,研究组不论是在患者恢复情况还是康复时间上都优于常规组。结论:致使剖宫产术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种,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糖尿病、肥胖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在治疗方法上采用胰岛素和α-糜蛋白酶要比常规治疗效果显著,适合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原因和治疗效果 低蛋白血症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蔺玉红 李易霞 +1 位作者 任翠玲 候红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25,共2页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了解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 ,产后 5~ 7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83 0 %,5 2 %;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 3 2 7%,0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分别为 83 0 %,5 2 %。产后 42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2 0 9%、0 ;皮下硬结均未发生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为 64 5 %,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较纵切口为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腹部肌损伤
下载PDF
不缝合脂肪在妇科纵切口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钰铌 张学军 +1 位作者 许静 侯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15-117,共3页
目的改进妇产科下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89例设为观察组,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97例设为对照组,2组进行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结果术前2组患者基本情况一致.在术后患... 目的改进妇产科下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89例设为观察组,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97例设为对照组,2组进行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结果术前2组患者基本情况一致.在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构成比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切口愈合级别以甲级愈合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并发症角度看,2组均无切口感染、切口异物肉芽肿形成和窦道形成,此外,观察组出现切口液化的构成比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切口有活动性淡血性渗出25例.结论不缝合脂肪在妇科纵切口手术中,不改变切口Ⅰ期愈合率,但能缩短缝合时间,减少了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美观,减轻了术后腹部牵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部切口 不缝合脂肪 皮内缝合
下载PDF
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子宫下段肌层愈合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钧 潘勉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4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子宫下段肌层愈合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9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首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根据首次手术子宫切口肌层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层连续缝合)和对照组(单层连续缝合+平行褥...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子宫下段肌层愈合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9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首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根据首次手术子宫切口肌层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层连续缝合)和对照组(单层连续缝合+平行褥式包埋)各120例,通过超声方式测量患者再次妊娠临产前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再次剖宫产术中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盆腹腔粘连情况,对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再次分娩选择阴道试产者的试产成功率。结果单层缝合组测得瘢痕处肌层厚度低于双层缝合组[(1.33±0.68)mm vs(1.89±0.71)mm],但对比瘢痕愈合情况、盆腔粘连率及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缝合 瘢痕子宫 单层缝合 双层缝合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利明 甘群娣 +1 位作者 关静微 韦敏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剖宫产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剖宫产术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产妇828例回访;对照组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剖宫产术中护士采取常规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剖宫产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剖宫产术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产妇828例回访;对照组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剖宫产术中护士采取常规干预措施的产妇835例调查。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为0(0/828),低于对照组4%(33/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04,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护士采用正确方法干预后能有效防止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艳 张建 +3 位作者 刘琴 冯树芳 杨惠茹 董守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2期57-58,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纵切口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横切口 腹部纵切口 再次剖宫产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玲 张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印例,分为对照组(腹壁纵切口)和观察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 目的探讨研究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印例,分为对照组(腹壁纵切口)和观察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壁横切口相比,腹壁纵切口更利于二次剖宫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横切口 纵切口 粘连
下载PDF
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晓翔 刘秀平 +1 位作者 张凤玲 朱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8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本院治疗的45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分别行经阴道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本院治疗的45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分别行经阴道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显像率,观察检查显像结果。结果阴道腔内彩超显像44例,其中包括25例妊娠囊型,16例包块型和3例胚胎型,1例漏诊,显像率为97.78%;腹部彩超检查显像32例,显像率为71.11%。两组检查方法的超声显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宫腔内无妊娠组织38例,瘢痕处肌层回声团比较明显,呈现出杂乱、强弱不均等特点,同时多处可见不规则液性回声,子宫整体呈纺锤状。结论经阴道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仔细观察病灶与周边血流关系提供了便利,是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经阴道腔 经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