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p morphology after 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and its effects on intraocular scattering 被引量:2
1
作者 Dan Fu Lin Wang +1 位作者 Xing-Tao Zhou Zhi-Qiang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3期456-461,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cap morphology after 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 and its effects on intraocular scattering. METHODS: Sixty-five eyes of 33 patients undergoing SMILE were enrolled. In addition ... AIM: To investigate cap morphology after 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 and its effects on intraocular scattering. METHODS: Sixty-five eyes of 33 patients undergoing SMILE were enrolled. In addition to regular evaluation, 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ap thickness at ld, lwk, 1 and 3mo postoperatively. The optical quality including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 Strehl ratio, 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 (OQAS) values, and 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 (OSI), were evaluated using OQASTM. RESULTS: Cap thickness decreased from ld to lwk (P〈0.001), but remained higher than intended thickness of 120 μm after 3mo (P〈0.001). Cap thickness in central area was thinner than that of in the paracentral and peripheral areas (P〈0.0001). Total number of microdistortions decreased from ld to 3mo (P〈0.0001). Pearson analysis revealed 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OSI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cap thickness at ld and lmo, as well as between range of cap thickness and OSI at 1mo.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microdistortion and OSI, bu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microdistortion and range at ld and lmoafter surgery. CONCLUSION: The corneal cap tends to be more accurate and regular with time lapse. Better cap morphology tends to contribute less intraocular scattering in the eyes undergoing SM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cap intraocular scattering microdis-tortion 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彦 杨立东 张立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年龄相关白内障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焦点组55例和SBL-3组55例,单焦点组予超声乳化...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年龄相关白内障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焦点组55例和SBL-3组55例,单焦点组予超声乳化术联合ADAPT AO非球面单焦点IOL植入,SBL-3组给予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植入。比较2组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明光、暗光、明光炫光、暗光炫光],术前和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远视矫正下的近视力(DCNVA)]及生活质量[视功能与生存质量问卷(VF-QOL)]。结果 术后3个月,SBL-3组对比敏感度高于单焦点组(P<0.05);术后3个月,2组OSI、BCNVA、BCDVA、DCNV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SBL-3组低于单焦点组(P<0.05);术后3个月,2组SR、MTF cut off水平及VF-QO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SBL-3组高于单焦点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能够提高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视觉质量,改善视力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客观散射指数 对比敏感度 视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人眼像差调控及其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戴云 肖飞 +4 位作者 赵军磊 康健 杨彦荣 赵豪欣 张雨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8,共13页
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对波前像差进行实时测量及调控。1997年,该技术被首次成功地应用于活体人眼像差的调控,并获得了接近衍射极限的高分辨力视网膜视细胞图像和传统低阶像差矫正无法达到的"超视力"。随后自适应光学技术在眼科... 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对波前像差进行实时测量及调控。1997年,该技术被首次成功地应用于活体人眼像差的调控,并获得了接近衍射极限的高分辨力视网膜视细胞图像和传统低阶像差矫正无法达到的"超视力"。随后自适应光学技术在眼科学研究中得到迅速发展。就研究内容来看,该领域主要包括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和人眼像差操控与视功能研究两大方向。美国Rochester大学Williams教授和加利福利亚大学Roorda教授于2011年分别对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和人眼像差操控与视功能研究方向的研究作了非常全面的综述。1997年,光电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人眼自适应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本文在简单介绍人眼自适应光学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报道了光电所在该领域近五年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眼像差 自适应光学 视觉训练 视觉仿真器 人眼散射 图像复原
下载PDF
高阶像差及散射光对非球面IOL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马瑶 马忠旭 +1 位作者 高原 孙龙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4-259,共6页
背景高阶像差和散射光可能会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IOL植入眼视网膜成像质量造成影响,但目前采用客观方法评估其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客观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IOL植入术后的高阶像差及散射光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 背景高阶像差和散射光可能会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IOL植入眼视网膜成像质量造成影响,但目前采用客观方法评估其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客观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IOL植入术后的高阶像差及散射光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改善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14年2—8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IOL植入术3个月的患者53例67眼,利用i-Trace波前像差仪测量术后3个月患者4mm瞳孔下的全眼、角膜及晶状体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等主要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RMS),分析全眼像差与角膜像差、晶状体像差的相关性。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测量非球面IOL植入眼4mm瞳孔下的客观散射指数(OSI)及客观视网膜成像质量指标,包括调制解调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尔比值(SR)及100%、20%、9%对比度下的OQAS值,分析客观视网膜成像质量指标与全眼像差、角膜像差、晶状体像差及OSI的相关性;并分析OSI与全眼像差、角膜像差及晶状体像差的相关性。结果全眼像差与角膜像差、晶状体像差均呈正相关(r=0.255~0.586,均P〈O.05;r=0.582—0.907,均P〈0.01),全眼像差与晶状体像差的相关性更强。客观视网膜成像质量指标与全眼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及各主要高阶像差均呈负相关(r=-0.247—-0.675,均P〈0.05);客观视网膜成像质量指标与角膜、晶状体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及部分主要高阶像差呈负相关(r=-0.245—-0.497,均P〈0.05;r=-0.246—-0.513,均P〈0.05)。客观视网膜成像质量指标与OSI均呈负相关(r=-0.620—-0.781,均P〈0.01);OSI与全眼、角膜及晶状体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及部分主要高阶像差均呈正相关(r=0.396—0.727,均P〈O.01;r=0.320—0.522,均P〈0.05;r=0.319—0.598,均P〈0.01)。结论非球面IOL植入眼的高阶像差及散射光可能是术眼客观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晶状体高阶像差对全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像差 散射光 视觉质量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对眼前节结构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波 庞辰久 +4 位作者 任胜卫 顾宇伟 王树林 代丽娟 范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06-412,共7页
目的对比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术后不同拱高对前房深度(ACD)、房角以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39例(76眼)高度近视眼行ICL V4c植入术,用CASIA SS-1000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AS-OCT)... 目的对比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术后不同拱高对前房深度(ACD)、房角以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39例(76眼)高度近视眼行ICL V4c植入术,用CASIA SS-1000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AS-OCT)测量术前、术后中央ACD、小梁与虹膜夹角(TIA)及术后中央拱高;术后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Ⅱ)分别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术后1年按照中央拱高不同分组,组1:拱高<500μm;组2:拱高为500~750μm;组3:拱高>750μm,对比3组间数据的差别。术后中央拱高采用One-way ANOVA处理,余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检验处理。结果术后1年,各组间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MRSE)、眼压、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ACD分别减小24.20%、30.46%、31.27%,组3与前2组相比,术后ACD减小值及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3 TIA750μm(3点、9点、12点、6点位及四方位均值)分别较术前减小52.16%、53.90%、51.03%、50.07%及52.26%,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间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用频域AS-OCT观察ICL V4c植入后的位置及ACD、房角相关结构有很好的临床前景。术后1年,中央拱高在750μm以内者,ACD变浅,房角变窄,各方位房角开放,对中央角膜ECD、眼压及术后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拱高>750μm者,甚至稍>1000μm的,也能保持大部分房角开放,眼压及角膜中央ECD正常;关于远期的影响,还需长期临床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眼前节 光学质量 眼内散射 双通道技术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100眼)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健康者30例(6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值,分析眼内散射光值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100眼)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健康者30例(6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值,分析眼内散射光值相关因素。结果白内障组患者眼内散射光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后囊下白内障显著高于核性白内障组、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混合性白内障组(P<0.01)。而混合性白内障组显著高于皮质性白内障组(P<0.01)。结论核性和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与最佳矫正视力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眼内散射光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光学质量分析系统对不同材质和屈光指数的IOL植入眼视觉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魏荫娟 宋慧 汤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53,共6页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可降低由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光线散射,但很多IOL植入后的患者主诉眩光或视物模糊。IOL的材质会影响IOL的屈光指数(RI)及光学区设计,从而影响IOL植入眼的散射光值。目的使用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可降低由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光线散射,但很多IOL植入后的患者主诉眩光或视物模糊。IOL的材质会影响IOL的屈光指数(RI)及光学区设计,从而影响IOL植入眼的散射光值。目的使用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QAS)对不同材质和RI的IOL植入眼视觉质量进行评估。方法对2014年3—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因年龄相关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的65例95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眼中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IOL(AR40e组)者32眼,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IOL(SA60AT组)者30眼,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IOL(620H组)者33眼。分析的视觉质量指标包括IOL植入眼的裸眼远视力(UCDVA,LogMAR)、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尔比率(SR)、Profilewidth分别在50%和10%的点扩散函数(PSF)和对比度为100%、20%和9%的视力,对3种不同类型IOL植入眼的视觉质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R40e组、SA60AT组和620H组术眼术后1个月裸眼远视力(UCDVA)均≥0.3,且3个组间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LogMAR)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2,P=0.246)。AR40e组、SA60AT组和62014组术眼OSI分别为1.72±1.11、1.89±1.07和2.13±1.1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8,P=0.045),AR40e组术眼OSI值均明显低于SA60AT组和620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术眼MTFcutoff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01,P=0.192)。AR40e组SR值明显高于SA60AT组和620H组,而50%PSF和10%PSF均明显低于SA60AT组和620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间术眼9%VA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6,P=0.038),其中AR40e组术眼9%VA明显好于SA60AT组和620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R40e组、SA60AT组和620H组术眼OSI与BCDVA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0.275,P=0.041;r=-0.287,P=0.042;r=-0.233,P=0.037)。结论OQAS可客观评估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IOL材质和RI的不同对于IOL植入眼视觉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低对比度的环境下影响更明显。疏水性且RI较低的IOL植入眼视觉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眼 眼内晶状体植入 丙烯酸树酯 疏水性和亲水性 散射光 对比敏感度 视力 眼屈光度
下载PDF
双通道视觉分析系统评估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视觉质量和眼内散射 被引量:18
8
作者 谷天瀑 魏瑞华 +4 位作者 林伟平 厉娜 李颖 赵少贞 张红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器OQAS-Ⅱ对8~16岁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视觉质量和眼内散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中随机选取8~16(12.03±2.56)岁32例患者,屈光度... 目的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器OQAS-Ⅱ对8~16岁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视觉质量和眼内散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中随机选取8~16(12.03±2.56)岁32例患者,屈光度为-1.00^-5.75(-3.77±1.78)DS,散光度数为0^-1.50(-0.45±0.57)DC。患者在配戴塑形镜前、配戴后7 d、1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OQAS检查,包括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截止频率、客观散射系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不同对比度下OQAS值(OV100%、OV20%、OV9%、OV平均)。OQAS检查视觉质量时统一使用4 mm瞳孔直径。结果 MTF截止频率配戴前为30.13±11.45,配戴后7 d为23.33±6.58,1个月为22.52±7.11;OV100%配戴前1.01±0.29,配戴后7 d为0.81±0.21、1个月0.85±0.18;OV20%配戴前1.06±0.33,配戴后7 d为0.87±0.22、1个月0.89±0.20;OV9%配戴前1.14±0.37,配戴后7 d 0.88±0.23、1个月0.92±0.22;OV平均配戴前1.07±0.32,配戴后7 d为0.85±0.21、1个月0.89±0.21;OSI配戴前0.84±0.85,配戴后7 d 1.25±0.75、1个月1.26±0.90,均有升高(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后3个月和配戴前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配戴后3个月时MTF截止频率30.59±5.23、OV100%0.98±0.24、OV20%1.04±0.27、OV9%1.10±0.32、OV平均1.04±0.27、OSI 0.71±0.36,均为P>0.05)。配戴前后MTF截止频率与眼轴长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初期视觉质量下降,表现为MTF截止频率和各对比度下OQAS值下降,OSI升高。配戴塑形镜后3个月视觉质量逐渐恢复到配戴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散射 近视 角膜塑形镜 视觉质量 调制传递函数
下载PDF
双通道系统评估不同近视患者行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静 刘治容 +3 位作者 张瑞帆 陈波 陈斌 吴峥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价不同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的患者65例130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三组。采用OQAS系统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 目的: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价不同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的患者65例130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三组。采用OQAS系统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质量参数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术后10dOV100%、MTFcutoff值高于高度近视组,OV20%、OV9%值高于中、高度近视组(均P<0.017)。术后1d低度近视组和术后1、10、30d中、高度近视组OSI和MeanOSI均比术前显著升高,而MTFcutoff、SR、OV100%、OV20%、OV9%均比术前显著降低(均P<0.0083)。MeanOSI与OV100%、OV20%、OV9%、SR、MTFcutoff均呈负相关,与OSI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FS-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下降,泪膜功能与视觉质量变化趋势一致,低度近视比中、高度近视患者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 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双通道技术 客观散射指数
下载PDF
不同材料及球差人工晶状体眼散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春雷 王晶 +4 位作者 李彬 武芹 栗映梅 贾茹 梁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比较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和零球差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术后1个月术眼散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60眼,其中30眼植入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定义为Tecnis ZA9003组... 目的比较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和零球差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术后1个月术眼散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60眼,其中30眼植入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定义为Tecnis ZA9003组;另外30眼植入零球差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定义为Sof Tec HD组。术后1个月使用欧卡斯测量各组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斯特尔比值(strehl ratio,SR)。使用Pentacam测量各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将OSI与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Tecnis ZA9003组OSI值为2.020±0.693,MTF cutoff值为21.188±5.965,SR值为0.116±0.039;Sof Tec HD组OSI值为1.683±0.624,MTF cutoff值为22.797±7.205,SR值为0.131±0.0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350、0.131)。两组OSI与其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均没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Tecnis ZA9003人工晶状体和Sof Tec HD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全眼OSI没有差异,且与自身角膜像差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客观散射指数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 斯特尔比值 像差
下载PDF
眼内散射光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白内障患者真实视觉质量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95-297,共3页
目的:分析眼内散射光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白内障患者真实视觉质量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2-01/2014-01的白内障患者共73例120眼,其中皮质性白内障32例52眼,核性白内障18例33眼,后囊下白内障23例35眼,同时选取同期正常人40例40眼... 目的:分析眼内散射光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白内障患者真实视觉质量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2-01/2014-01的白内障患者共73例120眼,其中皮质性白内障32例52眼,核性白内障18例33眼,后囊下白内障23例35眼,同时选取同期正常人40例40眼。观察所有入选者的角膜散光和全眼总散光;采用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检查不同视角的对比敏感度。结果:皮质性白内障组、核性白内障组和后囊下白内障组的角膜散光和全眼总散光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白内障三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和全眼总散光无显著差异(P>0.05)。皮质性白内障组、核性白内障组和后囊下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在全频段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后囊下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在全频段均显著低于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组(P<0.05)。结论:采用眼内散射光及对比敏感度联合检查,可有效评价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散射光 对比敏感度 白内障 视觉质量
下载PDF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评估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梦 代诚 李宾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00-210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情况。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Sinomed、迈特思创、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12-31。对研究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文献进行Met... 目的:系统评价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情况。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Sinomed、迈特思创、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12-31。对研究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客观视觉质量的评价基于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包括以下指标: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模拟100%对比度视力(OV100%)、模拟20%对比度视力(OV20%)、模拟9%对比度视力(OV9%)。结果:共有8篇文献纳入研究,共432例567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对照组O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66,95%CI(0.42~0.90),P<0.05],而MTF cut off[MD=-1.94,95%CI(-5.58~1.70),P=0.30],SR[MD=0.00,95%CI(-0.02~0.02),P=0.87],OV100%[MD=-0.02,95%CI(-0.14~0.11),P=0.76],OV20%[MD=-0.03,95%CI(-0.14~0.08),P=0.60],OV9%[MD=-0.01,95%CI(-0.09~0.07),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散射增加可能导致视觉质量下降,其余客观视觉质量参数与单焦点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纳入研究均未报道后期随访的情况,由于术后的变化及适应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远期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客观视觉质量 客观散射指数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林炎福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2期199-20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的检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6例(9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病情形态分组,分别是核性白内障组32例(32只眼),皮质性白内障...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的检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6例(9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病情形态分组,分别是核性白内障组32例(32只眼),皮质性白内障组36例(36只眼),后囊膜下白内障组28例(28只眼),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用C-Quant测量眼内散射光值,分析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值。结果后囊膜下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值(1.86±0.25)log,明显高于皮质性白内障(0.57±0.26)log、核性白内障(1.47±0.10)log及对照组(1.29±0.16)log,四组散射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年龄和BCV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内散射光对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白内障患者使用C-Quant测量眼内散射光值能够对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后囊膜下白内障患者的视觉功能进行评估,其中患者的视觉质量受到后囊膜下白内障的影响最大,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眼内散射光 检测
下载PDF
眼内散射对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0期19-22,共4页
人眼是一个精密且复杂的光学成像系统。视觉成像与整个屈光系统密切相关。屈光系统中的散射因素可严重影响视觉质量。眼球从外向内参与并影响光传递的介质及成像位置依次为:泪膜、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本文结合这些介... 人眼是一个精密且复杂的光学成像系统。视觉成像与整个屈光系统密切相关。屈光系统中的散射因素可严重影响视觉质量。眼球从外向内参与并影响光传递的介质及成像位置依次为:泪膜、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本文结合这些介质及部位,对眼科疾病引发的眼内散射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散射 视觉质量 客观散射指数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在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光学质量和客观眼内散射的对比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菲菲 王晓瑛 +2 位作者 周行涛 张曦 汪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飞秒LASIK)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在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光学质量和客观眼内散射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近视度数为-6~-12 D患者44例,年龄18 ~40岁,其中24例(48眼)接受飞...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飞秒LASIK)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在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光学质量和客观眼内散射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近视度数为-6~-12 D患者44例,年龄18 ~40岁,其中24例(48眼)接受飞秒LASIK术,20例(40眼)行ICL植入术,除角膜厚度(t=4.77,P<0.05)外,2组间术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运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Ⅱ)分别测量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和对比度为100%、20%及9%的OQAS值.术后随访3个月,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1个月ICL组相较飞秒LASIK组残余轻度散光(t=4.95,P<0.05);2组间裸眼及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数ICL组大于飞秒LASIK组(t=2.22,P<0.05).术后3个月同术后1个月相比,ICL组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飞秒LASIK组有50%眼发生平均约(-0.72±1.23)D的屈光回退.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间各光学质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在术后1个月ICL组的客观散射指数大于飞秒LASIK组(t=-2.14,P<0.05).结论 飞秒LASIK或ICL植入均能有效矫正-6 D到-12 D范围的高度近视,同飞秒LASIK相比,植入ICL更安全更稳定;尽管植入ICL早期客观眼内散射略大,但两者术后总体光学质量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光学质量 眼内散射 双通道技术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制瓣与板层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 被引量:6
16
作者 缪华茂 何丽 +3 位作者 李美燕 赵婧 孙玲 周行涛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及板层角膜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客观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方法 回顾性研究.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72例(72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F-LASIK)35例(35眼),术前屈光度(-...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及板层角膜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客观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方法 回顾性研究.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72例(72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F-LASIK)35例(35眼),术前屈光度(-6.18±2.25)D;角膜刀制瓣LASIK组(M-LASIK)37例(37眼),术前屈光度(-6.62±1.78)D.术后1年应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以下指标: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以及眼内散射指数.2组间各参数比较应用独立极样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2组术后均无最佳矫正视力丢失.安全指数F-LASIK组为1.06±0.12,M-LASIK组为1.05±0.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P>0.05);有效指数F-LASIK组为1.04±0.15,M-LASIK组为1.04±0.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6,P>0.05).F-LASIK组术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和斯特列尔比分别为(33.44±6.77) c/d和0.18±0.01,显著高于M-LASIK组[(29.14±9.08)c/d(t=2.264,P<0.05)和0.16±0.01(t=2.439,P<0.05)].F-LASIK组术后眼内散射指数为0.77±0.39,M-LASIK组为1.07±0.6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9,P>0.05).结论 F-LASIK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客观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和眼内散射的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视觉质量 眼内散射 近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