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ound Guidance and Nerve Stimulation Combined Versus Nerve Stimulation alone for Lumbar Plexus Block: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4
1
作者 Jing-yu XIAO Yan FANG +4 位作者 Yao YU Jian LI Ya-ru LUO Yong LIU Wei MEI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0年第6期1182-1190,共9页
A nerve stimulation-guided lumbar plexus block is a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It is not clear whether ultrasound guidance has additional value for this deep block technique.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whether ultraso... A nerve stimulation-guided lumbar plexus block is a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It is not clear whether ultrasound guidance has additional value for this deep block technique.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whether ultrasound guidance using a paramedian transverse scan through the intertransverse space(PMTS-ITS)approach in combination with nerve stimulation reduces the onset time of a complete sensory block.Forty-four patients who were scheduled to undergo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with an ultrasound visibility score(UVS)of≥10 for the lumbar plexu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e ultrasound guidance with nerve stimulation group(group U-N)or nerve stimulation group(group N)in this prospective,randomized,parallel-group,active-controlled study.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onset time of a complete sensory bloc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nset time of a complete sensory block to pinprick and cold was 10(10–40)min and 10(10–40)min in group U-N,respectively,and 30(10–40)min and 20(10–40)min in group N(P=0.005,P=0.004),respectively.The performance time was 658±87 s in group U-N and 528±97 s in group N(P<0.001).There was no(0%)patient who required 5 or more needle passes in group U-N and 6(27.3%)in group N(P=0.028).The block failure rate was 9.1%in group U-N and 31.8%in group N(P>0.05).In conclusion,ultrasound guidance using the PMTS-ITS approach in combination with nerve stimulation led to a faster onset of a complete sensory block than nerve stimulation alone for a lumbar plexus block in patients with a UVS≥10.Ultrasound guidance with nerve stimul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required 5 or more needle pa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plexus block ultrasound guidance nerve stimulation ultrasound visibility score
下载PDF
Structure of the brachial plexus root and adjacent regions displayed by ultrasound imaging
2
作者 Zhengyi Li Xun Xia +2 位作者 Xiaoming Rong Yamei Tang Dachuan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6期2044-2050,共7页
Brachial plexuses of 11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xamin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tomic variation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interscalene, supraclavicular ... Brachial plexuses of 11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xamin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tomic variation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interscalene, supraclavicular and infraclavicular, as well as the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normal brachial plexus on cross section exhibited round or elliptic hypoechoic texture. Longitudinal section imaging showed many parallel linear hypo-moderate echoes, with hypo-echo. The transverse processes of the 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 the scalene space, the subclavian artery and the deep cervical artery are important markers in an examination. The display rates for the interscalene, and supraclavicular an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es were 100% each, while that for the inf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was 97%. The region where the normal brachial plexus root traversed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exhibited a regular hypo-echo. The display rate for the C5-7 nerve roots was 100%, while those for C8 and T1 were 83% and 68%,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20 of the 110 subjects underwent cervical CT scan.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outline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es of the vertebrae,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CT resul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observing the morphology of the brachial plexus. The C~ vertebra is a marker for identifying the position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ro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ial plexus ultrasound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CT nerve root brachial plexus block neuralregeneration
下载PDF
超声引导膝周神经丛阻滞的解剖学和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娜 李静 +4 位作者 张修文 焦俊峰 殷文渊 巩文怡 李晨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8期25-30,47,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膝周神经丛阻滞技术的可行性及其麻醉区域。方法超声下在10具尸体的双下肢定位和追踪组成膝周神经丛的4条神经,包括股外侧皮神经前支、股中间皮神经、隐神经髌下支和股内侧皮神经前支,并在成像最清晰的位置注射0.01%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膝周神经丛阻滞技术的可行性及其麻醉区域。方法超声下在10具尸体的双下肢定位和追踪组成膝周神经丛的4条神经,包括股外侧皮神经前支、股中间皮神经、隐神经髌下支和股内侧皮神经前支,并在成像最清晰的位置注射0.01%亚甲蓝,解剖尸体,明确神经的染色情况;将25名志愿者的单侧下肢进行超声引导膝周神经丛阻滞,记录麻醉区域和下肢运动情况。结果尸体研究显示:4条神经在超声下均可清晰鉴别。股中间皮神经、隐神经髌下支和股内侧皮神经前支分别经过在缝匠肌的不同水平穿过或折返至该肌表面,随后走行于该肌和股内侧肌表面。股外侧皮神经前支在大腿前部主要走行于股直肌表面。亚甲蓝注射后,所有的膝周神经丛均被染色,股神经和隐神经未被染色。志愿者研究显示:髌周神经丛阻滞后的麻醉区域下至胫骨粗隆、上至大腿上端,内侧至股骨内上髁内侧缘,外侧至股骨外上髁外侧缘,范围可覆盖整个膝前区。平均阻滞持续时间为14.72 h。所有志愿者均未出现下肢运动障碍。结论超声引导膝周神经丛阻滞是一种可行的神经阻滞技术,其麻醉区域可覆盖整个膝前区,且不影响下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周神经丛 股神经 隐神经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缝匠肌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臂丛复合上臂根部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效果
4
作者 钟永灿 杨璟辉 陈桂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61-164,18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臂丛复合上臂根部肋间臂神经(ICBN)阻滞用于后侧入路肱骨远端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晋江市中医院接受神经阻滞下行后侧入路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60例,根据神经阻滞方式不同分为观...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臂丛复合上臂根部肋间臂神经(ICBN)阻滞用于后侧入路肱骨远端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晋江市中医院接受神经阻滞下行后侧入路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60例,根据神经阻滞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实施臂丛复合ICBN阻滞)和对照组(n=30,实施臂丛阻滞)。记录阻滞起效时(t0)、切皮时(t1)、显露骨折断端时(t2)、骨折解剖复位时(t3)、缝皮时(t4)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针刺疼痛阻滞效果、术中需辅助镇痛药物例数以及患者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t1、t2、t3、t4的VAS评分均低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上臂远端内侧区和后侧区的皮肤痛觉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术中需辅助镇痛药物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0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臂远端外侧区的皮肤痛觉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臂丛阻滞比较,臂丛复合上臂根部ICBN阻滞能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提供更完善的麻醉效果,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臂丛阻滞 肋间臂神经阻滞 肱骨远端骨折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章志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长更短,维持时长更长,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手术结束后12、24、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麻醉前、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组间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生效后5 min,两组MAP、HR值均较麻醉前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数值高,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手术中,能够快速发挥麻醉作用,保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麻醉效果维持时间长,患者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要新宇 乔路筱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传统组,每组39例.传统组采用超声引导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传统组,每组39例.传统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对比2组患者的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不同神经支配区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4、48 h,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锁骨下肌间沟,超声引导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上的应用能加快神经支配起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缓解患者的静息疼痛评分,提高总体麻醉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肌间沟 超声 喙突旁臂丛 神经阻滞 肱骨远端C型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Cor、NE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见芳琼 陈娜娜 党志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两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用解剖定位法实施麻醉,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完成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认知功能、血清Cor、NE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完成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局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研究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5 min、麻醉结束时,研究组的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利于缩短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同时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 认知功能
下载PDF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brachial plexus block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complete hemi-diaphragmatic paresis or vascular punctures and improves success rate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compared with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 in adults 被引量:6
8
作者 YUAN Jia-min YANG Xiao-hu +4 位作者 FU Shu-kun YUAN Chao-qun CHEN Kai LI Jia-yi LI Qu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811-1816,共6页
Background The use of tradi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landmark techniques, paresthesia and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 for upper-limb anesthesia has often been restricted to the expert or enthusiast, which was blin... Background The use of tradi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landmark techniques, paresthesia and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 for upper-limb anesthesia has often been restricted to the expert or enthusiast, which was blind. Recently, ultrasound (US) has been applied to differ blood vessel, pleura and nerve, thus may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while have a high rate of succes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the use of ultrasound guidance (vs.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 (PNS)) decreases risk of vascular puncture, risk of hemi-diaphragmatic paresis and risk of Homer syndrome and improves the success rate of nerve block. Methods A search strategy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RCTs) reporting on complications of US and PNS guidance for upper-extremity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brachial plexus) in adults available through PubMed databases,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Embase databases, SinoMed databases and Wanfang data (date up to 2011-12-20). 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appraised eligible studies and extracted data. Risk ratios (OR)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outcome and presented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with the software of Review Manager 5.1.0 System (Cochrane Library). Results Sixteen trials involving 1321 adults met our criteria were included for analysis. Blocks performed using US guidance were more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risk ratio (RR) for block success 0.36, 95% CI 0.23-0.56, P 〈0.00001), decreased incidence of vascular puncture during block performance (RR 0.13, 95% CI 0.06-0.27, P 〈0.00001), decreased the risk of complete hemi-diaphragmatic paresis (RR 0.09, 95% CI 0.03-0.52, P=-0.0001). Conclusions US decreases risks of complete hemi-diaphragmatic paresis or vascular puncture and improves success rate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compared with techniques that utilize PNS for nerve localization. Larg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 use of US can decrease risk of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brachial plexus block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中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苗楚涵 吕洁萍 +1 位作者 石瑞芬 杨玲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0~80岁,BMI 18~30 kg/m^(2),ASA...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组(n=30)行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先给予0.375%罗哌卡因15 mL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给予0.375%罗哌卡因35 mL行前路腰丛阻滞;E组(n=30)行腰麻,给予0.67%重比重罗哌卡因2.5~3 mL。观察并记录两组入室后(T0)、麻醉后15 min(T1)、切皮(T2)、剥脱静脉(T3)、术毕(T4)以及术后4 h(T5)、8 h(T6)、12 h(T7)、24 h(T8)时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追加舒芬太尼总量、血管活性药使用例数,观察T0、T1、T2、T3、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评估术者对于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记录术后24 h内并发症(头痛、尿潴留、相关神经并发症、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组内与T0时比较,N组T1、T4时HR降低,T4时MAP降低,E组T1、T4时HR降低,T2时升高,T1、T3和T4时MAP降低,两组T1~T8静息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相比,N组T1、T4时HR加快,T1、T3时MAP升高(P<0.05),T4~T7时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总例数明显少于E组,而术者满意度高于E组(P<0.05);两组舒芬太尼追加量及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中应用前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平稳,能满足术者要求,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丛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中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纯 余雨桦 胡小晓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4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手术治疗的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的...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手术治疗的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对照组(单纯神经刺激器定位下),每组各29例患儿。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神经阻滞30 min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3、12、24、48 h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10%(27/2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6%(22/29);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55%(28/29,例)同样优于对照组的89.66%(26/2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30 min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在EDV、PI、RI、TAMAX、Q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PSV上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上,观察组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为6.90%(2/29,例)与对照组的13.80%(4/29,例)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不仅可有效改善上肢血液循环及术后镇痛效果,还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玉 王丁木 朱淑君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3期142-145,150,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开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浓...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开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注射,观察组(n=50)予以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麻醉效果、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运动阻滞和感觉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各项体征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体征指标均下降,但两组间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升麻醉安全性以及效果,不会增加对患者体征指标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超声 肌间沟臂丛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淑娟 石鹏 +3 位作者 赵坤 刘超 崔逸枫 景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麻醉(1)组(75例,全身麻醉)和麻醉(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麻醉(1)组(75例,全身麻醉)和麻醉(2)组(75例,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手术结束时,两组的MAP、HR低于麻醉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手术结束时,麻醉(2)组的MAP、HR高于麻醉(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2)组的麻醉后30 min 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术后24 h简明-麦-吉疼痛问卷(SF-MPQ)评分低于麻醉(1)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短于麻醉(1)组,痛觉恢复时间长于麻醉(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术后24 h,两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 h,麻醉(2)组的MMSE评分高于麻醉(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2)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麻醉(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恢复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
13
作者 连盟 刘刚 +2 位作者 刘湘雪 张亚男 张敏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阻滞与常规腰丛神经(LPN)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效果,为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行THA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阻滞与常规腰丛神经(LPN)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效果,为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行THA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N组与LPN组,各41例。PEN组于超声引导下行PEN阻滞,LPN组于超声引导下行常规LPN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2、8、12、24 h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调查患者对神经阻滞操作的满意度及舒适度。结果 两组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100%。PEN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L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12、24 h的NRS评分均高于术后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均高于L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THA患者于超声引导下PEN和LPN阻滞联合全麻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PEN阻滞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王玉秀 祁宾 丁新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112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112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给予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阻滞情况,术后1 d、3 d、5 d手指灌注情况,再植手指成活率,术前、术后24 h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穿刺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完全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阻滞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两组手指灌注情况评分均高于术后1 d,术后5 d高于术后3 d,研究组手指灌注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植手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肾上腺素(adrenaline,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A、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同时改善患者断指再植术后手指组织灌注情况,提升再植手指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组织灌注 血清应激指标
下载PDF
高浓度罗帕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徐成林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2期42-45,共4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高浓度的罗帕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下简称臂丛麻醉)对上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上肢骨折拟进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高浓度的罗帕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下简称臂丛麻醉)对上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上肢骨折拟进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n=25)、观察组(n=26)、研究组(n=25),罗哌卡因浓度依次为0.25%、0.35%、0.50%,对比3组麻醉应用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照组和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均长于参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正中神经的完全阻滞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观察组的各部位神经的完全阻滞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肢手术患者,采用0.50%的罗帕卡因、于超声引导下臂丛麻醉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罗帕卡因 超声 肌间沟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手术
下载PDF
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吴道珠 黄品同 +3 位作者 李挺 徐旭仲 余微萍 杨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来评价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旨在探讨一种新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上肢前臂及手部、血管造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锁骨上(SCB)和锁骨下(ICB)二组,...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来评价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旨在探讨一种新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上肢前臂及手部、血管造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锁骨上(SCB)和锁骨下(ICB)二组,每组各60例,各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阻滞,两组测定麻醉操作时间,分别记录腋神经、上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并发症,并评定麻醉效果。结果:高频超声能成功地引导到达靶神经,并能清晰地显示局麻药的扩散。SCB组和ICB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分别为(4.5±3.2)min,(3.9±1.6)min,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CB组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分别为(8.3±3.1)min、(7.1±2.8)min和(3.8±4.1)min,ICB组分别为(4.1±2.0)min、(3.6±1.7)min和(8.5±1.8)min,SCB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起效时间较ICB组长,而桡神经的起效时间较短(P<0.05);两组麻醉完善率为100%。SUB组麻醉有效率86%,INF组有效率8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CB的组Horner`s综合征发生率为16%,ICB无并发症。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其能监测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可行的区域麻醉方法,尤其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云俊 夏艳 +2 位作者 夏新 黄树敬 何咸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2例ASAⅠ或Ⅱ级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体表定位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N组)。...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2例ASAⅠ或Ⅱ级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体表定位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N组)。局麻药为0.2%盐酸罗哌卡因,总量为1ml/kg。肌间沟入路和腋路分别给予局麻药总量的一半。观察两组注入局麻药后5、10、15min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阻滞情况、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注入局麻药后5、10、15min时U组桡神经阻滞有效率明显高于N组,注入局麻药后10、15min时U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有效率明显高于N组(P<0.01或P<0.05)。U组麻醉优良率为26例(100%),明显高于N组20例(76.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患儿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周玉弟 姜慧丽 +2 位作者 汤洋 崔耀梅 田伟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与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全麻患者70例,男25例,女45例,年龄18~75岁,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组(S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组(ISB组),每...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与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全麻患者70例,男25例,女45例,年龄18~75岁,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组(S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组(ISB组),每组35例。S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给予C5、C6神经根0.5%罗哌卡因各5ml;ISB组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5%罗哌卡因10ml。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记录术后4、12、24h的VAS评分和前臂(屈肘、屈腕、屈指)MBS运动评分;记录术后24h曲马多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ISB组[(8.24±2.96)min vs(13.85±7.45)min,P<0.01];S组术后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ISB组[(1.7±0.8)分vs(3.6±0.7)分,P<0.05],术后4h前臂(屈肘、屈腕、屈指)MBS运动评分明显高于ISB组[(3.5±0.6)分vs(0.8±0.3)分,(3.4±0.5)分vs(0.9±0.4)分,(3.6±0.6)分vs(0.7±0.4)分,P<0.01];术后24h曲马多用量明显少于ISB组[(37.5±35.9)mg vs(112.5±43.5)mg,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ISB组(88%vs 56%,P<0.05),术后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优于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根阻滞 肌间沟臂丛阻滞 肩关节镜手术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中两种体位的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梅伟 张毅 +3 位作者 金传刚 张传汉 罗爱林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1-663,共3页
目的比较俯卧位和侧卧位下超声引导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超声测量穿刺深度,记录实际穿刺深度,... 目的比较俯卧位和侧卧位下超声引导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超声测量穿刺深度,记录实际穿刺深度,对比操作时间和调整穿刺方向次数,评价手术麻醉效果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俯卧位组腰丛阻滞操作时间短于侧卧位组(P<0.01),但俯卧位下行坐骨神经阻滞时常需改变体位方能成功,两组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和侧卧位均可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时俯卧位优于侧卧位,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侧卧位优于俯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体位 腰丛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20
作者 音樱 谢言虎 +3 位作者 章敏 周玲 李传耀 柴小青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30分钟(T_2)、60分钟(T_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与EA组相比,NB组T_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器 腰丛神经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