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梦莹 杨谦 +1 位作者 杨娟 杨燕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病房(N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5.6软件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NCU分离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在送检的253...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病房(N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5.6软件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NCU分离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在送检的253份样本中,78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8.82%,革兰阴性菌占55.29%,真菌占5.89%;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全部耐药;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非发酵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为广泛耐药。结论 了解N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指导N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血管内导管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
下载PDF
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2012年综合ICU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监测报告 被引量:69
2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2 位作者 吴安华 孟莉 郭燕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58-462,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常见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对2012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综合ICU监测数据进行...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常见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对2012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综合ICU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 313所医院中,621所(47.30%)有综合ICU;共监测患者5 887例,发生医院感染1 634例、1 96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现患率分别为27.76%、33.3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70.39%)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12.79%)、血液(2.86%)。泌尿道插管、动静脉置管及呼吸机使用率分别达53.52%(3 151例)、37.05%(2 181例)、35.62%(2 097例),其相关泌尿道感染、肺炎、血流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67%、20.41%、0.60%,分别占泌尿道、肺炎、血流现患医院感染的58.57%、30.99%、23.21%,三者合计占医院感染现患率29.97%(588/1 962)。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1 795株,居前3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0.78%)、鲍曼不动杆菌(17.99%)和肺炎克雷伯菌(11.6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1.58%(4 214例),病原学送检率达75.27%(2 553/3 392)。结论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各种侵入性操作(泌尿道插管率、动静脉置管率和呼吸机使用率)高,30%的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非发酵菌感染严重,病原学送检率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调查 重症监护室 现患率 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病原体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梦莹 魏艳翔 +1 位作者 周晓燕 张艳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6-599,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法对医院确诊为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结果 45例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革... 目的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法对医院确诊为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结果 45例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8.29%,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25.53%,革兰阴性菌占34.04%,以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科菌属为主,分别占12.76%和14.89%,真菌占27.66%;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对利福平和四环素耐药率为29.41%和47.06%;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3.75%和37.50%;发现1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的热带念珠菌。结论了解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有助于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源 唐艳林 +1 位作者 易海英 杨树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3期85-88,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病房156例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或)脐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病房156例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或)脐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 156例患儿中,侵入性操作191例次,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47例次(24.6%),感染发生率为20/1000置管日,导管定植感染率为9.8/1000置管日,局部感染率为4.7/1000置管日,CRBSI为5.5/1000置管日。随着出生体重及胎龄的增加,CRBSI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糖球菌为主(34.0%),其次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3%),表皮葡萄球菌(17.0%),肺炎克雷伯杆菌(10.6%),阴沟肠杆菌(6.4%),大肠埃希氏菌(6.4%),白假丝酵母菌(4.3%)。结论通过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血管内导管操作相关感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分布,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定植 局部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下载PDF
生物膜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祝剑虹 任建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7-301,共5页
血管内导管的一大并发症就是感染。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感染与导管腔内(尤其是长期留置导管)形成的生物膜有很大的关系。导管内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涉及黏附、定植、繁殖、免疫抑制和抗生素抵抗等多个环节。了解这些机制对于临床针... 血管内导管的一大并发症就是感染。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感染与导管腔内(尤其是长期留置导管)形成的生物膜有很大的关系。导管内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涉及黏附、定植、繁殖、免疫抑制和抗生素抵抗等多个环节。了解这些机制对于临床针对性的防治导管感染和研制新的导管技术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导管感染 抗生素抵抗 免疫抑制
下载PDF
1例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东晓 左震华 +1 位作者 李莉 朱曼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10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药学监护内容。方法通过剖析1例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如何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及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防治。结果怀疑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时应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药学监护内容。方法通过剖析1例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如何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及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防治。结果怀疑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的重要性、经验治疗的效果决定是否拔除导管并制定下一步诊治方案。病原体明确后,及时根据相关指南选择针对性治疗药物。病情危重的高龄老年患者是发生万古霉素肾毒性的高危人群,应警惕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发生,密切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以保证疗效、降低肾毒性。结论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病情复杂,应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诊治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密切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和肾功能变化,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肾毒性
下载PDF
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敖琴英 刘文捷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准确输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方法 对120例长期静脉输液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留... 目的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准确输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方法 对120例长期静脉输液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率、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结论 良好的护理措施能确保中心静脉置管通畅,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准确输入,具有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并发症 导管相关性感染 空气栓塞
下载PDF
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3
8
作者 罗明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1期3188-3190,共3页
目的:探讨ICU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64例诊断明确的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 目的:探讨ICU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64例诊断明确的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约为6.41‰,发生感染的64例病人中原发感染占78.2%,继发感染占21.8%;58.5%的病人年龄>60岁;抗菌药物使用率87.5%;52.9%的病人使用时间>7 d,69.2%属于经验性用药;置管时间>7d者占85.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茵、念珠菌为分离出的最常见菌种。结论:年龄、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长期置管史、免疫功能低下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血管导管 感染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2011)》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被引量:14
9
作者 谌绍林 姚珺 +1 位作者 刘丽娟 缪爱凤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调查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2011)》的知识掌握情况,探讨提高临床工作中对指南依从性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24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2011)》知识问卷得分... 目的调查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2011)》的知识掌握情况,探讨提高临床工作中对指南依从性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24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2011)》知识问卷得分为(8.47±3.10)分,及格率仅为12.95%;85.27%的护士听说过该指南;42.41%的护士接受过相关培训;护士认为临床工作中影响指南实施的主要因素是护士配备少、工作量大(45.98%)和对指南所推荐的措施不熟悉(38.39%)。结论 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2011)》知识掌握不理想,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培训,同时改进培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防 护士
下载PDF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燕萍 冼慧仪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3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方法:对观察组67例CRBSI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同期选择ICU静脉导管置管未发生CRBS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方法:对观察组67例CRBSI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同期选择ICU静脉导管置管未发生CRBS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部位与CRBSI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BSI的预防重点要尽可能避免置管或早期拔管,严格无菌操作,精通置管技术,加强日常监测和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治疗指南》掌握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斌如 张艳 王欣然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从护士角度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9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00... 目的:了解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从护士角度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9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92%。ICU护士对《指南》知识的得分平均为(15.72±2.33)分,及格21人(22.8%)。不同工龄段的护士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工龄10年以上的护士相比,工龄≤2年及工龄3~5年的护士得分较低(P<0.05)。结论:ICU护士对《指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开展《指南》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知识水平,以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知识,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ICU护士 问卷调查
下载PDF
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12
作者 潘翠琦 张秀明 +1 位作者 胡兵 梁志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7期623-623,62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微生物的病原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通过同时静脉插管标本的常规培养和血培养仪的血培养来确定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再用微生物鉴定仪辅以手工法对感染微生物进行鉴定。结果420例静脉导管及42... 目的通过分析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微生物的病原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通过同时静脉插管标本的常规培养和血培养仪的血培养来确定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再用微生物鉴定仪辅以手工法对感染微生物进行鉴定。结果420例静脉导管及420例血培养标本,共有104例同时检出病原微生物,检出菌种16种,阳性检出率24.76%。革兰阳性球菌占40.38%(42/104),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92%(28/104),革兰阴性杆菌占38.46%(40/104),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微生物排前8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洛菲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结论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其中最多见的是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插管相关感染 病原微生物 院内感染
下载PDF
皮肤消毒剂预防重症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网状Meta分析
13
作者 曹立娟 杨涛 +3 位作者 刘素霞 邹秀珍 陈亚男 刘菁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评价皮肤消毒剂预防重症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重症患者置入血管导管前皮肤消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0月8日,采用Stat... 目的评价皮肤消毒剂预防重症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重症患者置入血管导管前皮肤消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0月8日,采用Stata 17和R 4.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共计4990例患者和8749例导管,涉及8种皮肤消毒剂,分别为0.5%、1%和2%氯己定醇、2%氯己定水溶液、氯己定混合溶液(0.25%氯己定+0.025%苯扎氯铵+4%苯甲醇,CBB)、10%聚维酮碘、5%聚维酮碘醇和70%异丙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2%氯己定醇的导管病原菌定植发生率低于5%聚维酮碘醇[OR=0.18,95%CI(0.04~0.89)],概率排序结果为2%氯己定醇>CBB>2%氯己定水溶液>1%氯己定醇>5%聚维酮碘醇>0.5%氯己定醇>70%异丙醇>10%聚维酮碘。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方面,8种皮肤消毒剂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概率排序结果为2%氯己定醇>CBB>1%氯己定醇>2%氯己定水溶液>0.5%氯己定醇>70%异丙醇>5%聚维酮碘醇>10%聚维酮碘。结论2%氯己定醇在预防重症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消毒剂 重症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晓峰 蔡福景 +3 位作者 孙庆丰 吴杨荷 李克诚 丁继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37-2439,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法对医院确诊为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35例患者共检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 目的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法对医院确诊为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35例患者共检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6.10%,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43.90%,革兰阴性菌占39.02%,以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为主,均占12.20%,真菌占4.88%;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对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为18.18%、13.6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5.00%;未发现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的真菌。结论了解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指导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
原文传递
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陶连琴 朱婧 +3 位作者 谢微微 林振浪 董琳 陈尚勤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施行PICC和(或)UV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施行PICC的5...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施行PICC和(或)UV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施行PICC的50例新生儿中有9例发生CRBSI,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为6.2/1000血管内导管日(9/1455),施行UVC的111例新生儿中有7例发生CRBSI,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为11.6/1000血管内导管日(7/601)。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OR=0.107)、胎龄(OR=0.320)和性别(OR=5.526)(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OR=0.068,95%CI0.009~0.495)、性别(OR=9.665,95%CI1.976~47.263)是患儿发生CRBSI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在检出的病原体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54.5%,主要是多重耐药菌,表现为耐甲氧西林和β内酰胺酶阳性。结论 新生儿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胎龄和男婴,致病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脐静脉插管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