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与常用方式固定迟发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模型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詹乙 王彪 +3 位作者 马宇立 何思敏 孙宏慧 郝定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90,共6页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易于出现术中或者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的风险。针对此并发症,作者所在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在创伤后...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易于出现术中或者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的风险。针对此并发症,作者所在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在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具60岁以上新鲜成年女性尸体胸腰椎标本,无骨折、畸形,均合并骨质疏松,获取T_(12)-L_(2)节段,建立L1节段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模型,分5组修复,A组:椎体成形;B组:椎体成形联合单侧椎弓根成形模型;C组:椎体成形联合双侧椎弓根成形模型;D组:单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E组: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每组3具标本。在六轴脊柱运动试验机上测量各模型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①5种模型骨水泥填充良好,未见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移位情况;②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情况下,D、E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均优于其他3组模型(P<0.05),且在前屈状态下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填充的骨水泥具有最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其次是后伸状态;在左、右旋转情况下,5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E组模型6个运动方向上的骨水泥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对于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该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具有优于目前常用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无论单侧还是双侧置钉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胸腰椎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损伤 修复 椎体内裂隙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成昌桂 高增鑫 +5 位作者 陈优民 叶林辉 吴战坡 吴富华 程庆华 夏新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38-43,共6页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残余腰背痛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接受双侧PVP治疗的302例单节段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残余腰背痛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接受双侧PVP治疗的302例单节段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为残余腰背痛组(≥4分)43例和无疼痛组(<4分)259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变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管内真空裂隙征(IVC)(OR=2.680, 95%CI:1.429~5.029,P<0.001)、后筋膜水肿(OR=2.863, 95%CI:1.584~5.175,P<0.001)、椎旁肌变性Ⅱ级(OR=3.762, 95%CI:1.477~9.582,P=0.004)、椎旁肌变性Ⅲ~Ⅳ级(OR=5.801, 95%CI:2.098~16.042,P<0.001)、块状骨水泥分布(OR=1.578, 95%CI:1.064~2.340,P=0.012)是残余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总分最高为200分。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残余腰背痛的AUC为0.845,提示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和净获益率。结论 OVCF患者PVP后仍有较高的残余腰背痛发生率,IVC、后筋膜水肿、严重椎旁肌变性和块状骨水泥分布是残余腰背痛的重要预测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在识别残余腰背痛高危患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残余腰背痛 列线图 椎管内真空隙 后筋膜水肿 椎旁肌变性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洪江 原超 +2 位作者 张文财 杨晓光 郭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5-38,42,共5页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对治疗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OP)压缩骨折疗效。方法 33例患者分A、B两组,14例合并裂隙样变(积气或积液)的OVCF患者为A组;19例无裂隙样变的为B组,术前常规行X线、患椎CT、MRI检查,双侧穿刺行PVP,比较两组间术...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对治疗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OP)压缩骨折疗效。方法 33例患者分A、B两组,14例合并裂隙样变(积气或积液)的OVCF患者为A组;19例无裂隙样变的为B组,术前常规行X线、患椎CT、MRI检查,双侧穿刺行PVP,比较两组间术前疼痛,分析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术后1天、1周、1月局部疼痛缓解;观察两组后凸畸形纠正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间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1 d外,A组VAS值与同期B组相比,A组疼痛缓解较B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例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与否IVC对PVP的疗效有一定影响;PVP纠正后凸畸形对合并与否IVC并无关系;后凸畸形的纠正度数并不能作为术后功能恢复的良好与否的判断标准;椎体内裂隙样变的存在与否对骨水泥外漏的类型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内裂隙样变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下载PDF
经皮治疗有无裂隙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分布及渗漏率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余伟波 梁德 +2 位作者 江晓兵 叶林强 姚珍松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78-3682,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有无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在骨水泥渗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PVP治疗单节段OVCFs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其中IVC组104例,无IVC组180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有无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在骨水泥渗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PVP治疗单节段OVCFs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其中IVC组104例,无IVC组180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以评估骨水泥在伤椎内填充形式、有无骨水泥渗漏及渗漏部位,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IVC组104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68例(65.4%),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36例;无IVC组180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44例,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136例(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VC组有18例(17.3%)、无IVC组有30例(16.7%)发生骨水泥渗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C组最常见临近椎间盘渗漏,共10例(66.7%);无IVC组最常见椎前或椎旁静脉渗漏,共22例(7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有无IVC的OVCFs在骨水泥渗漏率是类似的,但在骨水泥渗漏部位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内真空裂隙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椎体内裂隙的位置和程度影响伤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余伟波 梁德 +2 位作者 江晓兵 叶林强 姚珍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分析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位置和程度变化对胸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已验证的T11~L1有限元骨质疏松模型的基础上,指定T12为伤椎,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将T12椎体内部松质骨在不同位置予以不同程度的截除... 目的分析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位置和程度变化对胸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已验证的T11~L1有限元骨质疏松模型的基础上,指定T12为伤椎,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将T12椎体内部松质骨在不同位置予以不同程度的截除,模拟9种IVC的有限元模型。首先将前1/2高2 mm松质骨在偏上、中、偏下予以截除模拟轻度IVC模型(S1、C1、I1),将前1/2高4 mm松质骨截除模拟上下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2、C2、I2),将高2 mm松质骨完整截除模拟前后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3、C3、I3)。分别比较9种模型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时在T12皮质骨应力分布差异。结果对所有IVC模型而言,最大米塞斯应力(von Mises)主要集中在前屈活动时伤椎皮质骨前壁上下缘,其次是后伸活动时后壁上下缘。当IVC偏上或偏下时,伤椎皮质骨最大应力在前屈时显著增加(超过正常模型17%),而当IVC位于中部时最大应力仅轻微增加(约超过正常模型5%)。当IVC进展性加重时,模型的最大应力均增加,但是当IVC向前后进展加重时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下最大应力值超过轻度IVC模型最大应力8%以上,而当IVC上下进展加重时最大应力值仅超过轻度IVC模型最大应力值3%以下。结论除IVC位于中部时对伤椎稳定性影响较小外,其余大部分位置和程度的IVC对伤椎稳定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可能需要早期手术干预以稳定椎体、预防进展性严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内真空裂隙 生物力学稳定性 有限元
下载PDF
Kummell病CT和MRI表现
6
作者 高超 张联合 +1 位作者 余艳凤 姚泽林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Kummell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1例Kummell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患者椎体均可见骨质疏松改变,11例病变均为单发,其中T124例,T11和L1各2例,T10、L2、L3各1例。影像学分型,单纯液体型6例、... 目的探讨CT和MRI对Kummell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1例Kummell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患者椎体均可见骨质疏松改变,11例病变均为单发,其中T124例,T11和L1各2例,T10、L2、L3各1例。影像学分型,单纯液体型6例、气液混杂型4例、单纯气体型1例。8例椎体边缘骨皮质中断,3例相邻上或(和)下椎间隙可见气体,2例椎旁软组织肿胀,6例合并≥1个椎体压缩性骨折,两侧附件及椎管未见异常改变。结论CT和MRI能够清晰显示Kummell病影像学特征,对Kummell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空气裂隙征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固定迟发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模型的生物力学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詹乙 王彪 +3 位作者 马宇立 何思敏 孙宏慧 郝定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795-2800,共6页
背景: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于1891年被德国医生KUMMELL首次报道。目前使用骨水泥填充治疗后有较大概率会出现骨水泥松动移位等术后并发症。目的:采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探讨新型骨水泥... 背景: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于1891年被德国医生KUMMELL首次报道。目前使用骨水泥填充治疗后有较大概率会出现骨水泥松动移位等术后并发症。目的:采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探讨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创伤致椎体迟发性骨坏死的效果。方法:获取30具羊脊柱标本,通过CT扫描检查保证所取标本没有椎体畸形。取T12-L2节段,在其L1节段制作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椎体内裂隙模型,并对椎体内裂隙进行骨水泥强化治疗,随后按骨水泥填充方式的不同将标本随机分成单纯椎体成形术组、椎体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成形术组、椎体成形术联合双侧椎弓根成形术组、单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组、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组(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实验、最大轴向压力实验各5组)。所有标本术后均进行CT检查,判断螺钉位置是否理想以及椎体有无其他损伤情况,采用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实验检测各组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状态下的骨水泥活动度,采用最大轴向压力实验检测骨水泥在受压时所能承受至出现骨水泥移位时的最大轴向压力。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标本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螺钉位置正常,未见新型骨水泥螺钉刺入椎管、稳定性欠佳等不良现象;②单、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组在前屈、后伸、左屈和右屈运动状态下的骨水泥活动度均最小,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这两组与其余3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此两组间的骨水泥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这提示单、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均能达到相似的骨水泥稳定效果;③单、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组具有较好的骨水泥受压能力,其骨水泥能够承受更大的轴向压力,具有更好的骨水泥稳定性,这两组与其余3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组在垂直受力情况下所能承受压力最大,其次是单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组;④上述结果表明,新型骨水泥螺钉在胸腰椎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治疗中能起到增加骨水泥稳定性及避免骨水泥松动移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新型骨水泥螺钉 内置物 生物力学 损伤 修复 椎体内裂隙
下载PDF
不同病程的单节段胸腰段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智杰 刘渤 +4 位作者 陈杰 夏辉强 张野 韩非 唐盼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904-90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单节段胸腰段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SOVCF)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胸腰段VS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单节段胸腰段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SOVCF)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胸腰段VS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程长短进行分组:A组病程为1周内(26例);B组病程为1~3周(27例);C组病程为3~6周(26例);D组病程为6周以上(27例)。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超过2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后凸角(LKA)和伤椎高度,术中使用骨水泥体积、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评估疼痛、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骨密度及椎体内裂隙征等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疼痛的改善呈持续性;但末次随访时A、B两组VAS评分[(2.7±0.5)分、(2.8±0.4)分]和ODI[(36.9±4.1)%、(37.8±3.2)%]明显低于C、D两组[VAS评分分别为(3.2±0.7)分、(3.3±0.4)分,ODI分别为(43.4±3.4)%、(44.7±4.6)%],P<0.05;各组LKA和伤椎高度在术后即刻均得到显著矫正,末次随访时C、D两组的伤椎高度[(14.4±1.6)mm、(14.6±1.8)mm]明显低于A、B两组[(16.3±0.9)mm、(16.5±0.9)mm](F=9.841,P=0.000),LKA明显大于A、B两组(P<0.05);B组骨水泥渗漏率(26%)较低,明显低于其余各组且与C、D两组(58%、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705,P=0.033);A、B两组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8%、7%)明显低于C、D两组(3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2,P=0.040)。结论不同病程VSOVCF行PKP术后即刻效果相似,病程3周以内的患者在中远期随访获得相对更好的持续效果,3周以后行PKP手术可能会增加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内裂隙征 骨水泥渗漏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愈合继发椎体塌陷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景泉 徐展望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愈合继发椎体塌陷(Kummell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山东省中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7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Kummell病...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愈合继发椎体塌陷(Kummell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山东省中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7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Kummell病的特点。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胸腰部疼痛。特点是卧床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翻身、坐起、站立等体位变化或脊柱承重时疼痛明显。影像学检查见病变椎体内有真空裂隙征,边缘硬化,部分患者有假关节形成。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脊柱序列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 Kummell病为一种少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病,其主要发病机制可能是椎体缺血性坏死,目前尚无特异性影像学诊断标准。对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和不稳定脊柱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当选择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并应用器械和椎间融合器进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骨质疏松 椎体缺血性坏死 真空裂隙征 椎体后凸成形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双侧矢状面交叉穿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勇 雍浩川 +3 位作者 李莉 晁瑞 邓志龙 曹志东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772-1775,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矢状面交叉穿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Kümmell病病人实施该手术。观察指标包括骨水泥渗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伤椎前缘高... 目的探讨双侧矢状面交叉穿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Kümmell病病人实施该手术。观察指标包括骨水泥渗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78例病人均获得24个月随访。1例病人出现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均匀,同时接触上、下终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ODI评分术后2 d[(21.5±2.4)mm、(12.7±2.3)°、(2.3±0.6)分、(25.1±4.1)%]、1月[(20.7±2.5)mm、(13.1±2.0)°、(2.1±0.5)分、(22.1±3.5)%]、12月[(20.4±2.2)mm、(13.3±2.1)°、(1.9±0.4)分、(21.1±3.1)%]、24月[(20.1±1.6)mm、(14.1±1.5)°、(2.2±0.1)分、(24.1±2.5)%]较术前[(14.1±2.1)mm、(21.1±3.0)°、(7.7±0.9)分、(73.9±3.3)%]显著改善(P<0.05),术后1月、12月、24月与术后2 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病人无骨水泥松动、移位及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结论双侧矢状面交叉穿刺PVP治疗Kümmell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此技术能使骨水泥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全椎体强化,降低手术椎体再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 脊柱损伤 Kümmell病 真空裂隙征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11
作者 陈继良 许庆山 +1 位作者 王旭 刘寿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伴椎体内裂隙样变(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5月采...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伴椎体内裂隙样变(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VP治疗32例OVCF伴IVC,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症状,站立位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中部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角,记录术中骨水泥量、并发症,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中注射骨水泥量3.5~6.25 ml,平均4.25 ml。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34.4%(11/31)。随访6~18个月,平均10.8月。术前VAS评分(8.3±0.8)分,显著高于术后1周(2.4±0.7)分(P=0.000)和末次随访时(2.1±0.6)分(P=0.000)。术前ODI评分(40.5±2.0)%,显著低于术后1周(21.0±1.8)%(P=0.000)和末次随访时(20.0±1.6)%(P=0.000)。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0.88±1.36)mm,显著低于术后1周(17.72±2.59)mm(P=0.000)和末次随访时(17.25±4.29)mm(P=0.000)。术前Cobb角20.22°±1.84°,显著高于术后1周13.75°±1.24°(P=0.000)和末次随访时13.47°±1.22°(P=0.000)。结论 PVP是治疗OVCF伴IVC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功能,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内裂隙样变
下载PDF
Treatment of Kümmell’s disease with sequential infusion of bone cement:A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6
12
作者 Xing Zhang Yong-Chao Li +2 位作者 Hong-Peng Liu Bing Zhou Hui-Lin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3期5887-5893,共7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ly intact Kümmell’s disease,but bone cement leakage during surgery is a problem that deserves attention.AIM To r...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ly intact Kümmell’s disease,but bone cement leakage during surgery is a problem that deserves attention.AIM To reduce bone cement leakag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sequential infusion of bone cement during PVP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 or II Kümmell’s disease.METHODS Patients with Kümmell’s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Patients meeting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aditional single infusion and sequential infusion(SI).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and duration of operation,bone cement conten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S Forty-f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re were 24 in the traditional single infusion group and 21 in the SI group.The VAS and ODI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both groups when compared pre-and postoperatively,where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1 wk postoperatively and at the final follow-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When the VAS and ODI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any time point.The leakage rate of bone ce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I group(14.3%,3 of 21)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single infusion group(41.7%,10 of 24).CONCLUSION SI in unipedicular PVP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neurologically intact Kümmell’s disease,and this technique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bone cement lea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s Diseas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Bone cement leakage Back pain OSTEOPOROSIS 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
下载PDF
骨填充网袋技术在伴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
13
作者 洪泽亚 吴钒 +2 位作者 梁德 吴志高 李志钢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技术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椎体内裂隙征(IVC)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且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技术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椎体内裂隙征(IVC)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且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椎体内裂隙征(IVC)。根据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手术记录分为单纯PKP手术组和骨填充网袋PKP手术组。评估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渗漏部位,并对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高度压缩比、伤椎局部后凸角(LKA)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91例伴IVC的OVCF患者,其中单纯PKP组48例、骨填充网袋PKP组43例。随访资料显示26例患者发现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骨填充网袋PKP组渗漏率(11.63%)低于单纯PKP组渗漏率(43.75%)(P<0.01),两组术后第1日、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1日、6个月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骨填充网袋PKP组术后12个月的ODI优于单纯PKP组(P<0.01);两组术后第1日的伤椎高度压缩比、伤椎L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骨填充网袋PKP组术后6、12个月的伤椎高度压缩比、伤椎LKA均优于单纯PKP组(P均<0.05)。结论:使用骨填充网袋技术在PKP治疗伴有IVC的OVCF患者中,对骨水泥向椎间隙及椎旁组织渗漏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对术后伤椎的椎体高度丢失与LKA丢失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椎体内裂隙征 骨填充网袋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Kummell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4
作者 张磊磊 李健 +1 位作者 贾惊宇 程细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6-819,共4页
Kummell病(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是一种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尚不完全明确的少见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轻微外伤导致脊柱疼痛,经过长短不一的无症状期后再次出现相同部位疼痛不适,后逐渐进展为脊柱后凸畸形。因该病报道时X线检查设备尚未... Kummell病(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是一种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尚不完全明确的少见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轻微外伤导致脊柱疼痛,经过长短不一的无症状期后再次出现相同部位疼痛不适,后逐渐进展为脊柱后凸畸形。因该病报道时X线检查设备尚未应用于临床,无影像学证据,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从而造成骨科医师对于Kummell病的认识不足,导致了疾病的漏诊或误诊,这也是其低报道率的原因之一。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于Kummell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似乎表明Kummell病并非罕见。为了提高人们对Kummell病的进一步认识,现对Kummell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真空裂隙征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余伟波 梁德 +2 位作者 江晓兵 叶林强 姚珍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4-1110,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PVP或PKP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PVP治疗(PVP组),20例行PKP治疗(PKP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损伤节段、骨密度以及术前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测量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价背部疼痛程度,ODI评价功能障碍严重程度,2年内邻椎再骨折率。手术前后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并计算椎体压缩率(rat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CR)、复位率(reduction rate,RR)、进展性高度丢失率(progressive height loss,PHL)、复位角度(reduction angle,RA)、进展性后凸角(progressive angle,PA)。结果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手术时间较PKP组显著缩短(t=—8.821,P=0.000)。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1年,平均2.4年。两组术后1 d、1年及2年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PVP组5例(10.4%)、PKP组2例(10.0%)发生邻椎骨折,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63)。术后1、2年两组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42;t=0.465,P=0.646)。X线片测量显示,两组CR及后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术后即刻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R及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R、RA、PHL、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治疗伴IVC的OVCF可获得相似疗效,术后均可能发生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因此需注意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内真空裂隙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PKP治疗有无裂隙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晶晶 何嘉辉 +6 位作者 梁梓扬 尚奇 伍子贤 余伟波 梁德 江晓兵 姚珍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825-1829,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有无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在骨水泥渗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方法]142例PKP治疗的单节段OVCF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IVC组52例,无IVC组9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有无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在骨水泥渗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方法]142例PKP治疗的单节段OVCF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IVC组52例,无IVC组9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VAS、ODI评分和术后影像骨水泥在伤椎内填充形式、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症状性神经、血管损伤。两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注入时间、早期下地及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VC组52例患者共有34例(65.38%)为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无IVC中90例患者共有73例(81.11%)为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骨水泥渗漏率方面,IVC组52例共有9例(17.31%),无IVC组90例患者共有15例(1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C组最常见的骨水泥渗漏类型是邻近椎间盘渗漏,占66.67%;而无IVC组最常见的是椎前或椎旁静脉渗漏,占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有无IVC的OVCFs骨水泥渗漏率是类似的,但骨水泥渗漏部位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内真空裂隙(ivc)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 经皮后凸成型术(PKP) 骨水泥渗
原文传递
椎体内裂隙及其位置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余伟波 梁德 +2 位作者 江晓兵 叶林强 姚珍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中椎体内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发病率及其在伤椎内位置特点,并比较不同位置IVC对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有IVC的OVCFs治疗效果影响...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中椎体内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发病率及其在伤椎内位置特点,并比较不同位置IVC对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有IVC的OVCFs治疗效果影响差异。[方法]共有52例单节段并位于胸腰区域(T_(11)~L_1)有IVC的OVCFs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均超过两年。根据IVC在伤椎内的位置特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IVC偏上组、IVC偏下组和IVC达到上下终板组。三组组间及组内相应的放射学和临床参数在术前、术后(即时、术后1年、术后2年)分别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基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术后即时的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均显著矫正;三组术后即时放射学及临床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年随访期间内,三组患者椎体高度及后凸角角均进展性加重,尤以IVC偏下组为最重,其次是IVC偏上组。三组在伤椎复位率及复位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C偏下组2年内的高度及后凸丢失率显著超过其他两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强化术起初对于所有IVC的OVCFs患者有效。然而,在后期随访中IVC偏下组更易出现严重的椎体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因此建议术后需要严密的观察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内裂隙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术 强化椎
原文传递
Kümmell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天宇 陈小锋 +4 位作者 许庭珉 王艳华 薛峰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6-1050,共5页
Kümmell病表现为椎体迟发性进行性塌陷,影像学特征为椎体真空裂隙征。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其诊治的研究越来越多。由于Kümmell病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因此关于该病的研究也受到纳入标准不一的限制。目前认为创伤后进行性加... Kümmell病表现为椎体迟发性进行性塌陷,影像学特征为椎体真空裂隙征。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其诊治的研究越来越多。由于Kümmell病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因此关于该病的研究也受到纳入标准不一的限制。目前认为创伤后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及典型影像学表现为相对准确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面,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椎体再塌陷及骨水泥渗漏率均高,而内固定术相对椎体成形术却并未显现出优势。笔者就Kümmell病的诊断及分期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有更深入及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脊柱融合术 椎体真空裂隙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阳 范海泉 陈铭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11例经PKP治疗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64~78岁,平均72.3岁;病变位于胸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11例经PKP治疗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64~78岁,平均72.3岁;病变位于胸11椎体2例,胸12椎体3例,腰1椎体6例;腰背部疼痛病史2.5~15.0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CT和MRI检查可见明确真空裂隙征及与之对应的异常液体信号改变。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摄X线片及CT测量病椎高度、病椎矢状面Cobb角,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后和末次随访伤椎高度、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VAS和ODI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仅疼痛VAS评分有差异。结论应用PKP治疗Kummell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真空裂隙征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原文传递
Kummell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伍成东 谢胜荣 +1 位作者 卢小刚 王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4期142-145,共4页
Kummell病是指患者在经历无明显症状期的轻微外伤史后,数月至数年间出现症状复发、加重甚至脊柱后凸畸形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以男性稍多,青少年患者非常罕见。在该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 Kummell病是指患者在经历无明显症状期的轻微外伤史后,数月至数年间出现症状复发、加重甚至脊柱后凸畸形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以男性稍多,青少年患者非常罕见。在该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X线平片中的椎体内真空裂隙、开口现象以及MRI检查中的双线征均可用来辅助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对Kummell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全身骨转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立足于Kummell病近些年影像学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Kummell病 椎体内真空裂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