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A Case of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1
作者 Jinfeng Wu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3年第9期1479-1488,共10页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as a new teaching mode, is increasingly receiv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educators [1].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as a new teaching mode, is increasingly receiv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educators [1].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takes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reform mode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class hours, design of online teaching activities, how to deepen classroom teaching offline,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odes. Furthermore,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mode reform and promotes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下载PDF
Lithium nitrate regulated carbonate electrolytes for practical Li-metal batteries: Mechanisms,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被引量:4
2
作者 Kun Wang Wenbing Ni +9 位作者 Liguang Wang Lu Gan Jing Zhao Zhengwei Wan Wei Jiang Waqar Ahmad Miaomiao Tian Min Ling Jun Chen Chengdu Li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81-600,I0015,共21页
Li-metal batteries(LMBs)regain research prominence owing to the ever-increasing high-energy requirements.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rbonate electrolytes exhibit unfavourable parasitic reactions with Limetal anode(LMA),l... Li-metal batteries(LMBs)regain research prominence owing to the ever-increasing high-energy requirements.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rbonate electrolytes exhibit unfavourable parasitic reactions with Limetal anode(LMA),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un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and the breed of Li dendrites/dead Li.Significantly,lithium nitrate(LiNO_(3)),an excellent film-forming additive,proves crucial to construct a robust Li_(3)N/Li_(2)O/Li_(x)NO_(y)-rich SEI after combining with ether-based electrolytes.Thus,the given challenge leads to natural ideas which suggest the incorporation of LiNO_(3) into commercial carbonate for practical LMBs.Regrettably,LiNO_(3) demonstrates limited solubility(~800 ppm)in commercial carbonate electrolytes.Thence,developing stable SEI and dendrite-free LMA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LiNO_(3) into carbonate electrolytes is an efficacious strategy to realize robust LMBs via a scalable and cost-effective route.Therefore,this review unravels the grievances between LMA,LiNO_(3)and carbonate electrolytes,and enabl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MA stabilizing mechanism with LiNO_(3),dissolution principle of LiNO_(3) in carbonate electrolytes,and LiNO_(3) introduction strategies.This review converges attention on a point that the LiNO_(3)-introduction into commercial carbonate electrolytes is an imperious choice to realize practical LMBs with commercial 4 V layered cath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etal battery Carbonate electrolyte Lithium nitrat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Dissolution principle introduction strategy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批判思想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东坡 王心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证了马克思哲学立场和革命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蕴含在马克思对德国宗教问题、制度弊病和哲学局限的反思和揭露中。马克思遵循现实性、针对性、重点性和使命性的原则,从宗教批判入手,对德国的制度现实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证了马克思哲学立场和革命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蕴含在马克思对德国宗教问题、制度弊病和哲学局限的反思和揭露中。马克思遵循现实性、针对性、重点性和使命性的原则,从宗教批判入手,对德国的制度现实和哲学现状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探索实现人的解放之可能。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要从马克思的批判思想中汲取与错误社会思潮开展斗争的理论经验和方法启示。要敢于同错误思潮进行“搏斗式批判”,以公开其渗透行径;要及时对错误思潮开展“重点式批判”,以揭露其内容实质和政治企图;要善于采取多样化方式开展系统性批判,以解构错误思潮内核;要围绕事业发展开展使命性批判,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防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批判思想 批判原则 社会思潮 意识形态 新时代
下载PDF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内凝聚——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4
作者 马英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秦汉到清中期内容上承夏商周时期奠基的中华文化,下启近代以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注解现实,以强有力的中国国情史料支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下载PDF
基于PBL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
5
作者 林丹 朱智威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哲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思政实践效应的深化研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基于PBL理念的该课程思政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哲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思政实践效应的深化研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基于PBL理念的该课程思政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优点与关键点,开展“课程设计—任务驱动—讨论反馈—成果形成—推广展示”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重要论述的创新性贡献
6
作者 蒲长春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5-12,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创新性地回答了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事务治理理论作出了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创新性地回答了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事务治理理论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一是从宗教本质、根源和价值理论角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二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政治、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的飞跃;三是从治理理念、治理价值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将宗教事务治理理论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这些重要创新性贡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方法和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宗教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下载PDF
“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詹海朋 蔡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新要求,对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有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牢记初心使命、锤炼优秀品质和发扬斗...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新要求,对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有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牢记初心使命、锤炼优秀品质和发扬斗争精神。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精神要义,应该以高校思政课为主阵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好“大思政课”理念,从而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概论》课教学中构建知识图谱的基本原则与具体示例
8
作者 张崔英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90-192,共3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旨在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其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将《概论》课各个部分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旨在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其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将《概论》课各个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所谓知识图谱,即以“图”的形式来呈现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内在逻辑。在构建《概论》课知识图谱的过程中,要坚持准确性、深刻性、透彻性、发展性原则。文章分别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图谱、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图谱进行了具体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论》课 知识图谱 基本原则 具体示例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报刊党性原则的嬗变(1921-1949)
9
作者 杜贺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共12页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报刊党性原则中,长期存在思想理论与实践方法的交织互动。马克思、恩格斯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党报应相对独立于党组织,自主地贯彻、宣传党的精神。列宁将党性内涵从指导思想层面转移至组织意志层面,要...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报刊党性原则中,长期存在思想理论与实践方法的交织互动。马克思、恩格斯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党报应相对独立于党组织,自主地贯彻、宣传党的精神。列宁将党性内涵从指导思想层面转移至组织意志层面,要求党报在组织和办报方向上予以遵守。中国共产党初期基本接受列宁对党性内涵的界定,并在灵活体现党的主张、以马列主义统合宣传内容等方面做出探索。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等人将报刊党性内涵发展为以我为主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哲学态度,强调报刊工作者的认识自觉和作风建设。整风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党性内涵拓展至人民最高利益,并从党向党报学习、记者的党性两个角度,丰富对党性与真实性关系的认识。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前,以丰富的实践方法调适外来的报刊党性原则与本土命题之间的张力,继而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对党性原则的创新与重释,确立民族立场、实事求是、人民性的新闻原则地位。这既为毛泽东等人建立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奠定基础,亦对我们构建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报刊 党性 报刊党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下载PDF
基于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0
作者 杨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4,共4页
坚持问题导向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逻辑,深度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过程结构框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为基于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逻辑,深度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过程结构框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为基于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发现问题、凝练问题、深究问题、破解问题等环节,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发现问题 凝炼问题 深究问题 破解问题
下载PDF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以文山学院为例
11
作者 陈古于 刘小燕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根据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评价良好。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考核不足、对研究性和项... 根据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评价良好。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考核不足、对研究性和项目式学习的考核不足、缺乏个性化评价以及反馈机制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考查,并加强对学生研究型和项目式学习的考核,同时,强化个性化评价以及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核改革
下载PDF
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
12
作者 覃喆 李国泉 《北方论丛》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守正创新的理论传统。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禀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假如说推进理论创新的深刻本质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守正创新的理论传统。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禀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假如说推进理论创新的深刻本质存在于党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之中,那么,它的本质的现实性则主要通过特定的理论内容和实践运用获得实现和表征。运用守正创新方法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规律,必须以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为前提,以坚持理论创新的问题意识为鲜明导向,把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作为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守正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在新时代更是具有了思想路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 守正创新 方法 理论创新规律 思想路线
下载PDF
“足迹”系列融入“概论”的内在逻辑、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
13
作者 林志香 陈再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足迹”系列是学习领悟和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素材,对“概论”教学和学生成长具有赋能、导向和铸魂的作用。因此,将“足迹”系列有效、全面、深刻地融入“概论”需要把握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 “足迹”系列是学习领悟和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素材,对“概论”教学和学生成长具有赋能、导向和铸魂的作用。因此,将“足迹”系列有效、全面、深刻地融入“概论”需要把握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显性融入与隐性融入三个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探索融合路径方面,一要深耕教材内容,设计专题式融合;二要抓准融合重点,设计案例式融合;三要优化融合模式,推行对话式融合;四要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实践式融合。多管齐下,使学生真正地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迹”系列 “概论” 内在逻辑 基本原则 主要路径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之意涵再认识
14
作者 车桂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1-156,共6页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是在近代中国启蒙改造思潮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解决革命队伍中农民出身成员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内高层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改造主...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是在近代中国启蒙改造思潮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解决革命队伍中农民出身成员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内高层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命题。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的核心是改造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提高认识能力,推动全党正确认识革命,科学指导革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毛泽东 改造主观世界思想 认识论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高压溢流阀特性分析
15
作者 吴学江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7期82-86,共5页
先导式高压溢流阀作为轴向柱塞变量泵或轴向柱塞变量马达的安全阀,其工作性能将直接关系到轴向柱塞变量泵、轴向柱塞变量马达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针对某型高压溢流阀,对其进行工作原理介绍以及数学计算,并通过AMESim建立仿真模型,... 先导式高压溢流阀作为轴向柱塞变量泵或轴向柱塞变量马达的安全阀,其工作性能将直接关系到轴向柱塞变量泵、轴向柱塞变量马达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针对某型高压溢流阀,对其进行工作原理介绍以及数学计算,并通过AMESim建立仿真模型,探究节流孔直径、先导弹簧预紧力和主阀弹簧预紧力对高压溢流阀的开启压力、压力超调量、压力超调稳定时间及卸荷时间的影响,对高压溢流阀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溢流阀 原理介绍 数学计算 AMESIM仿真
下载PDF
列宁对普列汉诺夫教条主义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16
作者 靳思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先驱和工人运动活动家的普列汉诺夫曾对教条主义予以深刻批判,也因批判教条主义而享誉俄国,但在俄国革命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上,他在晚年却戏剧性地走向了教条主义。其表现为:以“两个决不会”批评列宁的《四月提纲》是... 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先驱和工人运动活动家的普列汉诺夫曾对教条主义予以深刻批判,也因批判教条主义而享誉俄国,但在俄国革命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上,他在晚年却戏剧性地走向了教条主义。其表现为:以“两个决不会”批评列宁的《四月提纲》是散播无政府主义混乱状态的疯狂企图,批评列宁依靠觉悟不高的劳动群众开展革命,批评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盲目乐观。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有力地批判了普列汉诺夫,指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强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肯定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拥有有利的阶级条件。列宁对普列汉诺夫教条主义的批判体现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大无畏精神。坚持这些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普列汉诺夫 教条主义 俄国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 守正创新
下载PDF
红岩精神生成逻辑的三维审视
17
作者 韩旭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4,共12页
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代方位、特有文化土壤、特殊斗争环境中生成的具体革命精神,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质。准确认识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应着力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去把握。从理论之维看,红岩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 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代方位、特有文化土壤、特殊斗争环境中生成的具体革命精神,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质。准确认识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应着力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去把握。从理论之维看,红岩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近代重庆地方文化的土壤,是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的传承发展。从历史之维看,红岩精神熔铸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奋斗历程,是伟大建党精神初心使命的延续传承。从实践之维看,红岩精神凝结于中国革命重要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特质的内在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 重庆地方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
下载PDF
普通化学原理绪论课的一点教学体会 被引量:15
18
作者 邓玉恒 李夏 +3 位作者 王少亭 聂峰梅 金琼花 田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S1期6-11,共6页
针对现在大学化学教学中不重视绪论课的现象,围绕普通化学原理这门大学化学系学生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所处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第一次课程教学-绪论课的重要性和上好绪论课的个人经验和认识进行了讨论.普通化学原理绪论课是高... 针对现在大学化学教学中不重视绪论课的现象,围绕普通化学原理这门大学化学系学生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所处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第一次课程教学-绪论课的重要性和上好绪论课的个人经验和认识进行了讨论.普通化学原理绪论课是高中生真正踏入化学领域之门,是化学专业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该绪论课则是引导学生系统和正确认识化学学科领域的良好时机.本文从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的学科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及其发展趋势、课程内容和学习与考核方法三个方面对普通化学原理绪论课的教学做了介绍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普通化学原瑚 绪论课 教学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向军 谭林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89-293,共5页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语境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树立平等对话、隐性教育、生活教育的全新传播理念;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语言,注重科学性,力求通俗性,具有针对性,彰显...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语境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树立平等对话、隐性教育、生活教育的全新传播理念;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语言,注重科学性,力求通俗性,具有针对性,彰显生动性;优化新媒体传播过程,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挖掘民族精神的契合点,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扩散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人民群众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创新传播方法,坚持上下联动、情理并举、舆论引导的传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 理念 语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关系论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雍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2,共3页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现实,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现实,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这就要求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迫切需要将其"大众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容了多方面的新成果,这些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同《河北学刊》一起组织了这一专题讨论,目的是通过这组文章与同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 最新成果 普及活动 性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