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bivore and native plant diversity synergistically resist alien plant invasion regardless of nutrient conditions
1
作者 Liping Shan Meng Hou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40-647,共8页
Alien plant invasion success can be inhibited by two key biotic factors:native herbivores and plant diversity.However,few studies have experimentally tested whether these factors interact to synergistically resist inv... Alien plant invasion success can be inhibited by two key biotic factors:native herbivores and plant diversity.However,few studies have experimentally tested whether these factors interact to synergistically resist invasion success,especially factoring in changing global environments(e.g.nutrient enrichment).Here we tested how the synergy between native herbivores and plant diversity affects alien plant invasion success in various nutrient conditions.For this purpose,we exposed alien plant species in potmesocosms to different levels of native plant diversity(4 vs.8 species),native generalist herbivores,and high and low soil nutrient levels.We found that generalist herbivores preferred alien plants to native plants,inhibiting invasion success in a native community.This inhibition was amplified by highly diverse native communities.Further,the amplified effect between herbivory and native plant diversity was independent of nutrient condition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higher diversity of native communities can strengthen the resistance of native generalist herbivores to alien plant invasions by enhancing herbivory tolerance.The synergistic effect remains in force in nutrient-enriched habitats that are always invaded by alien plant species.Our results shed light on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plant invasions using multi-trophic means,even in the face of future glob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invasion Biotic resistance Diversity conservation Plant-herbivore interactions Resource availability Global change
下载PDF
群落可入侵性及环境胁迫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凯扬 叶万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2,共8页
群落的可入侵性研究是入侵生态学的中心内容。从群落进化历史、群落结构、繁殖体压力、干扰和胁迫等5个影响入侵的主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群落可入侵性研究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其中重点阐述了群落结构对入侵的影响,包括群落物种组成、物种... 群落的可入侵性研究是入侵生态学的中心内容。从群落进化历史、群落结构、繁殖体压力、干扰和胁迫等5个影响入侵的主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群落可入侵性研究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其中重点阐述了群落结构对入侵的影响,包括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功能群多样性的诸多实验研究和相关假说,并用理论模型结合具体实验研究探讨了环境胁迫和可入侵性的关系。针对目前群落可入侵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可入侵性 入侵种 资源可利用性 多样性 胁迫
下载PDF
植物群落可入侵性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绍明 张霞 +1 位作者 李裕 王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3-636,共4页
通过介绍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了影响群落可入侵性的各种因素。重点评介了Davis等(2000)提出的“可用资源波动说”的内容及其依据。该理论的要点是植物群落中可用(或未曾利用)资源的增加将使该群落的可入侵性(或... 通过介绍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了影响群落可入侵性的各种因素。重点评介了Davis等(2000)提出的“可用资源波动说”的内容及其依据。该理论的要点是植物群落中可用(或未曾利用)资源的增加将使该群落的可入侵性(或对于入侵的易感性)增加。将这一理论用于分析实际植物入侵事例,可以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入侵性 植物群落 影响因子 点评 实际 理论 合理 内容 相关概念 事例
下载PDF
生物入侵对物种及遗传资源影响的经济评估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明阳 徐海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102,共5页
外来入侵物种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排挤本地动植物,导致局部种群的消亡,造成局部高密度分布的稀有物种绝灭。外来入侵物种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群破碎化,导致遗传漂变和近亲交配;本地种与外来种杂交,造成遗... 外来入侵物种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排挤本地动植物,导致局部种群的消亡,造成局部高密度分布的稀有物种绝灭。外来入侵物种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群破碎化,导致遗传漂变和近亲交配;本地种与外来种杂交,造成遗传污染;局部野生、原始种群消失,导致遗传材料减少。在定性分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物种及遗传资源影响的基础上,笔者以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报道为主要信息源,评估了2000年生物入侵对物种的潜在保留价值和作物遗传资源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生物入侵对我国物种资源和作物遗传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7 104.14万元和11 028.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物种 遗传资源 经济损失评估
下载PDF
紫茎泽兰入侵过程中生物群落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红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1-1456,共6页
生物入侵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打破了群落内物种共存的生态格局,继而反馈性影响全球环境。该文就外来杂草紫茎泽兰入侵对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1)紫茎泽兰通过竞争排斥降低了土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生物入侵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打破了群落内物种共存的生态格局,继而反馈性影响全球环境。该文就外来杂草紫茎泽兰入侵对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1)紫茎泽兰通过竞争排斥降低了土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造成依赖于土著植物的节肢动物群落减少或丧失适宜的栖息环境。2)打破了土著植物与节肢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状态,并通过单优群落优势和强烈化感作用制约天敌昆虫的自然控制作用。3)通过改变地表生境和枯落物种类影响土壤动物群落。4)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变化,改变土壤中可利用资源的形式和数量,影响并重塑了生物种间互作模式,并动态反馈于地面植物群落新格局的形成。分析指出:1)入侵过程中群落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多层次生态过程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生态改变发挥影响。2)入侵对生物群落的改变所产生的生态驱动反馈性作用于群落互作模式的重塑、群落和生态系统新格局的重建。同时,指出了生物入侵对群落影响的复杂性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落 生物入侵 互作模式 可利用资源 紫茎泽兰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丹 张震 +3 位作者 王育鹏 秦娟 李为花 谭曼丽 《生物安全学报》 2015年第1期57-63,共7页
【背景】喜旱莲子草是全球性恶性入侵杂草,近年来在我国已呈蔓延之势,对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已开展了其入侵机制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然而,针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少。【方法】分别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的石油醚、氯仿、... 【背景】喜旱莲子草是全球性恶性入侵杂草,近年来在我国已呈蔓延之势,对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已开展了其入侵机制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然而,针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少。【方法】分别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的选择忌避、触杀和胃毒作用。【结果】喜旱莲子草各有机相提取物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均具有一定的选择忌避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效果逐渐增强,且校正死亡率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经喜旱莲子草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4000 g·L-1处理后,小菜蛾的触杀校正死亡率均达到70%,经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4000 g·L-1及正丁醇层和水层500 g·L-1处理后,斜纹夜蛾的触杀和胃毒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0%。【结论与意义】该研究结果对喜旱莲子草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喜旱莲子草 杀虫活性 植物源农药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外来树种的耗水特征及其对环境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倪广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4-942,共9页
外来树种常被作为"先锋树种"广泛引种,在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不少外来树种具有高耗水和强抗旱的水分利用特性,耗水量大、水分消耗快,若不加甄别地引种会影响甚至危害本土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目前,部... 外来树种常被作为"先锋树种"广泛引种,在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不少外来树种具有高耗水和强抗旱的水分利用特性,耗水量大、水分消耗快,若不加甄别地引种会影响甚至危害本土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目前,部分被引种的外来树种已造成入侵;同时,在当前水资源缺乏的形势下,外来树种的引种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外来树种在生态系统、整树、叶片及枝条水平的耗水特性,分析了外来树种对引种地水资源的影响。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被引种的外来树种在生态系统及整树水平的耗水量普遍高于乡土树种,但对水资源的影响却因受控于多个因素如环境、气候、植物个体等而不尽相同;同时还显示,外来树种在叶片和枝条水平的耗水特性更多地体现了其应对环境变化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还就提高外来树种耗水特性研究的准确性和提升外来树种危害风险的预警能力方面,提出了若干研究方向,旨在为森林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平衡外来树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期降低外来树种引种风险,增进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树种 水分利用特征 水资源 入侵性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比较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入侵机制,并为生境管理和筛选生态替代种提供依据.选择林下和旷地两种生境,对比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比较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入侵机制,并为生境管理和筛选生态替代种提供依据.选择林下和旷地两种生境,对比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气体交换特征和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两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和接骨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表观光能利用效率和表观CO2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旷地,喜旱莲子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接骨草,前者比后者高出25.76%.说明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利用效率优于本地种,且这种优势是生境依赖的,加强旷地管理可有效阻止其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本地种 气体交换特征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袁晓初 张弯弯 +3 位作者 王发国 王永淇 郭亚男 徐蕾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在对广东省湿地植被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分析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对策。结果显示,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6科240属352种,大部分为被子植物,其中含属数和种数较多的科有菊科、禾本科,含种数较多的属有莎草属Cyperus、蓼属Pol... 在对广东省湿地植被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分析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对策。结果显示,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6科240属352种,大部分为被子植物,其中含属数和种数较多的科有菊科、禾本科,含种数较多的属有莎草属Cyperus、蓼属Polygonum、母草属Lindernia、簕竹属Bambusa。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主要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铺地黍Panicum repens L.等。从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总种数的71.59%,居主要优势;从生态类群来看,湿生植物占总种数的43.47%,居主要优势;从植物来源来看,本地物种占总种数的90.63%,居主要优势。入侵植物有41种,占总种数的11.66%。已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共204种,占总种数的57.6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垦、采砂、排污等人为活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使湿地环境遭到破坏,植物种类大大减少;用于园林绿化和净化污水的植物种类较少且多为外来种。建议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加强外来物种的监控,多利用本地植物资源进行园林绿化和净化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资源 保护利用 入侵植物 广东
下载PDF
西双版纳入侵长足捷蚁与土著黄猄蚁的种间竞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晓艳 刘霞 张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6-1204,共9页
【目的】入侵物种能够通过竞争影响本地物种的种群,从而影响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长足光捷蚁Anoplolepis gracilipes是全球最具破坏力的入侵蚂蚁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西双版纳地区入侵长足捷蚁与土著优势种蚂蚁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 【目的】入侵物种能够通过竞争影响本地物种的种群,从而影响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长足光捷蚁Anoplolepis gracilipes是全球最具破坏力的入侵蚂蚁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西双版纳地区入侵长足捷蚁与土著优势种蚂蚁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之间的竞争关系。【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和对比分析长足捷蚁和黄猄蚁的体型大小,雾凉季和雨季的巢穴外觅食活动规律,觅食能力(搜寻食物的时间、在觅食时间内召集的最大工蚁数),打斗行为(不同打斗组合的攻击强度和死亡率)以及对饥渴的耐受性(无食物和水分供应时平均存活时间和存活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长足捷蚁工蚁体长(3.66±0.06 mm)显著小于黄猄蚁工蚁(8.27±0.16 mm)。在雾凉季时,长足捷蚁具有比黄猄蚁更长的觅食活动时间;而在雨季时,两种蚂蚁均在下午温度较高时段觅食活动的个体数量减少。苹果、蜂蜜和火腿肠3种食物作为诱饵时,长足捷蚁具有更快搜寻食物的能力,4~8 min便能找寻到食物,而黄猄蚁需要8~21 min才能找寻到食物,此外在寻找到食物后,长足捷蚁也有更快召集同伴的能力。在人工控制试验中,1头长足捷蚁和1头黄猄蚁同时存在时主要以不攻击和低强度攻击为主,而当两种蚂蚁中的任意其中一种的个体数量增加到5头时,攻击强度会显著增加,两种蚂蚁均存在种间协作行为。在饥渴状态下,两种蚂蚁工蚁的平均存活时间差异不显著,但长足捷蚁最长存活120 h,黄猄蚁最长存活96 h。【结论】在西双版纳地区,长足捷蚁相较于土著黄猄蚁具有更强的觅食的能力,雾凉季觅食活动时间更长,暗示长足捷蚁可能具有较强的温度适应能力。有必要加强对这一入侵蚂蚁的研究,并密切关注其种群在该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足捷蚁 黄猄蚁 入侵物种 寿命 行为 食物资源 生态位竞争
下载PDF
环境DNA及其在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葛玉双 闫永斌 程起群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第1期55-62,共8页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生物释放到水、空气及土壤等环境中的短DNA片段。这些eDNA可能来源于生物体表皮细胞经皮肤、尿液、粪便、粘液等释放到环境中的胞内DNA,或者是细胞死亡后裂解释放到环境中的胞外DNA。与传统调查方...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生物释放到水、空气及土壤等环境中的短DNA片段。这些eDNA可能来源于生物体表皮细胞经皮肤、尿液、粪便、粘液等释放到环境中的胞内DNA,或者是细胞死亡后裂解释放到环境中的胞外DNA。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环境DNA调查法具有准确率高、对资源和环境友好、稀有种易检测、非入侵式调查等优点,近年来已在重现古生物群落演替、物种监测及预测、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种群动态研究等诸多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环境DNA特性、检测方法以及在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环境DNA检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非入侵式 物种监测 生物多样性 资源调查
下载PDF
Charcoal Production as a Means of Forest Manageme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 Support in Nepal
12
作者 Menaka Panta Neupane Kishor Prasad Bhatta Suman Ghimi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7年第3期187-193,共7页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AS) are considered as an overlooked forest resources in Nepal, despite its rapid expans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in drivers of Nepal's forest degradation and deforestation. In this ...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AS) are considered as an overlooked forest resources in Nepal, despite its rapid expans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in drivers of Nepal's forest degradation and deforestation. In this study, stratified systematic sampling, with nested circular plots of 500 m2, was performed in Sindhupalchowk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removal of IAS contributes for an increase in plant diversity, Interaction with more than 310 entrepreneurs was carded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 terms of income and employment of converting IAS into charcoal through pyrolysis in "bio-energy kilns". The study showed a higher Shannon-Weiner plant diversity index at regeneration level in IAS removed area (2.43) than that in control (1.95). Similarly, the number of seedlings and sapling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in the treatment block than the number of trees in the control one. Also, the pyrolysis of 7,500 million tons (MT) of IAS in bio-energy kilns produced 1,500 MT of charcoal powder which generated a total additional income of Nepali Rupees (NRs.) 18,900,000 to 1,050 poor and disadvantaged people in ! 6 districts of Terai and Midhills. In spite of that, some policy hurdles, such as charcoal transportation, were observed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lant diversity could be increased through the removal of IAS, and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could be achieved if charcoal is substantially produced and uti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sive alien species forest resources LIVELIHOOD plant diversity charcoal.
下载PDF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计算实验分析
13
作者 刘明 开吉 曹杰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0-1964,共15页
本文借鉴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思想,构建一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计算实验分析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病毒传播扩散过程中的多重异质性,不仅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当前和未来演变构建演化情景,分析不同非医疗干预措施对事件发展... 本文借鉴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思想,构建一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计算实验分析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病毒传播扩散过程中的多重异质性,不仅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当前和未来演变构建演化情景,分析不同非医疗干预措施对事件发展的影响,提供升级防控措施的最优时空节点和最小化总感染人数的策略,而且通过病毒检测约束设计,将常见的几种疫情防控策略进行了有机统一刻画.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初期,采取动态清零策略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感染者人数、重症率、危重症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它策略;研究同时发现病毒检测效率、接触系数等均存在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而强软社交距离政策联合使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防控策略 计算实验 入侵物种管理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UV-B辐射增强和氮沉降对入侵植物乌桕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邦良 刘倩 +5 位作者 刘喜帅 郑利亚 江亮波 郭晓敏 刘苑秋 张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9,共9页
外来植物入侵是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入侵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入侵植物与其在原产地生长特征的不同,使其在抵抗胁迫生境和利用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而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UV-B辐射增强和氮沉降加剧作为两种全球变化因子,... 外来植物入侵是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入侵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入侵植物与其在原产地生长特征的不同,使其在抵抗胁迫生境和利用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而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UV-B辐射增强和氮沉降加剧作为两种全球变化因子,可能与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于植物入侵的整个过程。了解UV-B辐射增强和氮沉降加剧是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微生物介导的植物生长,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物入侵机理,为有效控制植物入侵并降低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采用四因素裂区设计,以入侵美国的中国乌桕(Triadica seb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UV-B辐射增强和氮沉降加剧,在土壤微生物控制条件下,研究三者对不同种群乌桕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UV-B辐射增强、氮沉降加剧和土壤微生物可能共同作用于乌桕成功入侵的整个过程。UV-B辐射增强导致乌桕形态学和生物量分配发生变化,大部分的资源分配给叶片以抵抗外界UV-B辐射胁迫。氮沉降使得乌桕将更多资源分配至地上部分,特别是叶片,减少了对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原产地土壤微生物对乌桕生长具有显著正效应,同时,氮沉降增强了该效应而UV-B辐射增强对该效应没有影响。氮沉降没有减缓UV-B辐射对乌桕的胁迫作用。入侵地乌桕种群相比于原产地乌桕种群在株高、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方面已经进化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此外,入侵地乌桕种群相比于原产地乌桕种群减弱了在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方面对原产地土壤微生物的依赖性,但是增强了在叶面积比方面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土壤微生物 资源可利用性 植物入侵
原文传递
资源脉冲对外来植物入侵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文超 陶至彬 +2 位作者 王永健 刘艳杰 黄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3-582,共10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诸如营养、水分等资源的波动是非稳态的,往往以脉冲的形式出现,呈现出频率低、强度高和持续时间短的特征。资源脉冲往往会打破植物群落固有的平衡状态,进而影响全球变化的另一重要组分——外来植物入侵。目前,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背景下,诸如营养、水分等资源的波动是非稳态的,往往以脉冲的形式出现,呈现出频率低、强度高和持续时间短的特征。资源脉冲往往会打破植物群落固有的平衡状态,进而影响全球变化的另一重要组分——外来植物入侵。目前,全球变化对外来植物入侵影响的研究往往关注资源的稳态变化,忽略了资源的波动性,特别是脉冲的作用。该文通过综述资源脉冲对外来植物入侵影响的研究,简要评述了资源脉冲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影响,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资源脉冲对外来植物入侵的作用。此外,该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资源脉冲的不同属性,多种资源脉冲交互作用对植物入侵的影响及其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物入侵 入侵植物 资源可用性 资源波动性 资源脉冲
原文传递
Departure from naturalized to invasive stage:a disturbanceinduced mechanism and associated interacting factors
16
作者 Amit Chakraborty Bai-Lian L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0年第4期231-242,共12页
Aims Within a habitat of multiple plant species,increased resource availabilities and altered species abundances following disturbances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exotic species to successfully establish and subsequentl... Aims Within a habitat of multiple plant species,increased resource availabilities and altered species abundances following disturbances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exotic species to successfully establish and subsequently naturalize into its non-native environment.Such post-disturbance changes in abiotic and biotic environments may also promote a naturalized exotic species(or invading species)to become invasive through rapid colonization of the habitat sites by reducing the extent and size of resident plant species.By combining species life history traits with that of the disturbance-induced changes in habitat characteristics,we aimed to determine those interacting factors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 allowing an exotic invasion to start off.Methods We used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classic competition–colonization(CC)model which was formulated first by Hastings(1980)and studied later by Tilman(1994)to explain spatial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species.Within this model framework,recruitment-limited spatial competition has explicitly been linked with interspecific resource competition without altering the basic assumptions and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CC model.Important findings The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at a constant rate of resource supply,invading species can stably coexist with native species via trade-offs between species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colonizing ability.On the other hand,the model predicted that with a fluctuating resource condition,invading species can successfully invade a habitat following continuous reductions in the size and extent of native species.Whether or not invading species holds competitive superiority over the native species for limiting resource,we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a range of variation in available resource that allows an exotic invasion to start off in post-disturbance habitat.The associated disturbance-induced mechanism promoting invading species to become invasive has been identified.It states that occurrences of disturbances such as fire or clear-cutting influence variation in resource availability,and in addition open up many vacant microsites;given these disturbance-induced changes,invading species with a higher rate of propagule production and with a higher survival rate of adults particularly in low-resource condition recruits microsites at faster rate relative to native competitor species,and with a given range of variation in resource availabilities,it maintains continued expansions following reductions in size and extent of native species.Moreover,we identified those interacting factors and their specific roles that drive this mechanism.These factors include propagule supply,variable resource level and vacant microsite availability.Increased availability of vacant microsites following disturbances creates an opportunity for rapid colonization.Given this opportunity,higher number of propagules supplied by the invading species enhances the rate of colonization success,whereas the resource variation within a range of given thresholds maintains enhanced colonization rate of the invading species while it depresses native competitor species.Owing to the each factor’s invasion regulatory ability,controlling one or all of them may have strong negative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of exotic inva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sion naturalized species spatial competition propagule supply resource vari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