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Drugs That Invigorate Spleen to Remove Dampness and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to Eliminate Turbid for Retarding Progression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1
作者 YU Yue-m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1年第3期183-185,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inese drugs (CD) that invigorate Spleen to remove Dampness and activate the blood circulation to eliminate Turbid for retarding progression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Me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inese drugs (CD) that invigorate Spleen to remove Dampness and activate the blood circulation to eliminate Turbid for retarding progression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Methods: Thirty-nine patients with CRF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the 18 patients in group A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w protein diet and controlling blood pressure and 21 patients in group B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similarly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additional CD. Levels of serous creatinine (SCr),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blood albumin (Alb),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and hemoglobin (Hb) were checked every two months and the rate of progression of CRF was estimated by slope of the creatinine reciprocal (1/SCr) with time (months).Results: Levels of SCr and BUn in group B were lower and HDL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significantly,P < 0.05. Mean slopes of the creatinine reciprocal with tim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arkedly different,P < 0.01.Conclusion: Additional CD treatment based upon the low protein diet and controlling blood pressure could retard the rate of progression of CRF evid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renal faiure invigorating spleen to remove dampness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eliminate Turbid renal function blood lipid
原文传递
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唐舒高 王佳佳 +2 位作者 田紫若 巴寅颖 迟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治疗与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单味中药 益气健脾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 补血养阴 综述
下载PDF
基于中医血脉理论谈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若荻 李子恒 +4 位作者 刘军彤 周莹 张英 石岩 杨宇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97-201,共5页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巨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文章从血管与血脉的相关性出发,基于中医血脉理论,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脾气虚,...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巨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文章从血管与血脉的相关性出发,基于中医血脉理论,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脾气虚,运化无力,气机不畅,脂浊不化,致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壅滞血脉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可累及多个靶器官。结合五脏一体观,从脾为四脏之长、脾与其他四脏的病变关系论述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理论依据以及古今医家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的临床思路,并将中西医思想融会贯通,突出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性。治疗上注重益气养阴、活血解毒、健脾化湿之法,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脉理论 从脾论治 益气养阴 活血解毒 健脾化湿
下载PDF
王济华治疗风湿病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芳 傅文 +1 位作者 冯福海 王济华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55-1060,共6页
王济华教授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表邪入里郁而化热,导致痹阻关节、肌肉、筋骨,病情日久多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脾虚湿胜、痰瘀交阻等。王教授治疗风湿病常个体化分辨患者风寒湿之偏重、阴阳气... 王济华教授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表邪入里郁而化热,导致痹阻关节、肌肉、筋骨,病情日久多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脾虚湿胜、痰瘀交阻等。王教授治疗风湿病常个体化分辨患者风寒湿之偏重、阴阳气血之盛衰,遵循轻微解表发汗,兼顾温经止痛,重视健脾化湿、热痹当清、调补气血、虫类药化瘀剔络、滋补肝肾等治痹要点,组方精妙、配伍严谨、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关节炎症,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王济华教授强调,对于沉寒痼冷痹阻络脉,一般温药不能奏效,必用附子、乌头之品,用药时需要注重辨证准确、炮制方法得当、用量适度,且需在正确配伍的前提下间断运用,密切观察,以防蓄积中毒,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解表发汗 温经止痛 健脾化湿 热痹当清 调补气血 化瘀剔络 滋补肝肾 王济华
下载PDF
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辨治痛风的特色和理论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妮沁 郗域江 +4 位作者 沈嘉艳 杨小又 李兆福 彭江云 谢招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脉”,据此提出了健脾渗湿和清热通络的治法,并创立了健脾渗湿方和清热通络方分别用于痛风非急性期和急性期的治疗。流派第三、四代传承人彭江云教授和李兆福教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以“清热通络-健脾渗湿”序贯疗法为主治疗痛风的辨治体系,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该文从理论层面对流派的辨治思路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以期为痛风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痛风 清热通络 健脾渗湿 序贯疗法
下载PDF
杨玉峰运用健脾祛湿控油除脂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
6
作者 颜丽满 杨玉峰(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30-233,共4页
杨玉峰教授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临证时脂溢性脱发的病症表现特点,认为脾虚湿蕴、湿脂同源为脂溢性脱发的根本病机。脾虚湿浊内蕴,挟热上泛头面,湿脂同源,浊脂外溢,淤堵发根,气血难以上荣,致发根失固,遂病脱发。脾虚湿蕴为本病核心,... 杨玉峰教授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临证时脂溢性脱发的病症表现特点,认为脾虚湿蕴、湿脂同源为脂溢性脱发的根本病机。脾虚湿浊内蕴,挟热上泛头面,湿脂同源,浊脂外溢,淤堵发根,气血难以上荣,致发根失固,遂病脱发。脾虚湿蕴为本病核心,热助湿行乃发病关键,气血失和为致病枢机。针对脂溢性脱发的治疗,杨玉峰教授提出发根以通调为畅,发质以精血为养,强调健脾祛湿控油除脂法在疏通发根、减少脂溢性脱发中的重要性,主张以健脾祛湿为主,助以祛风清热,以调和气血为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脱发 脾虚湿蕴 湿脂同源 健脾祛湿 祛风清热 调和气血 杨玉峰
下载PDF
裘生梁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7
作者 程建林 贺雨婷 裘生梁(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目的]总结裘生梁主任中医师采用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法治疗痞满的临床思路。[方法]通过日常跟诊学习及医案收集,结合相关资料,总结裘师从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治疗痞满的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以佐证。[结果]因生活环境、工作节奏快及饮食不节的原... [目的]总结裘生梁主任中医师采用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法治疗痞满的临床思路。[方法]通过日常跟诊学习及医案收集,结合相关资料,总结裘师从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治疗痞满的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以佐证。[结果]因生活环境、工作节奏快及饮食不节的原因,现代人脾胃易损伤,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形成痞满,临床上裘师常采用健脾祛湿、兼补脾阳的方法治疗痞满,效果显著。文中所举医案中,患者因脘胀反复、大便黏滞前来就诊,裘师辨为脘痞之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祛湿、温运脾阳、消食安神之药,治疗后病情好转明显。[结论]裘师从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法治疗痞满,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分享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脾虚湿盛证 内外病因 健脾祛湿 温运脾阳 健脾祛湿方 裘生梁
下载PDF
余仁欢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辨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8
作者 展婧怡 陈瑶 +3 位作者 杨嘉仪 王文茹 詹添 梁莹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169-1173,共5页
目前临床应对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尚无成体系的辨治思路与诊疗报道,余仁欢教授认为MPGN具有相同的“增殖性”病理表现,中医辨治皆具有中气不足、枢机不利、肾虚水溢、痰湿瘀阻的病机特点,可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异病同治... 目前临床应对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尚无成体系的辨治思路与诊疗报道,余仁欢教授认为MPGN具有相同的“增殖性”病理表现,中医辨治皆具有中气不足、枢机不利、肾虚水溢、痰湿瘀阻的病机特点,可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异病同治,以培土利枢、理畅气机、益肾制水、祛湿疏瘀为治法,随证遣方用药,疗效较好。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余仁欢 土枢四象 一气周流 增殖性 健脾益肾 利湿祛瘀
下载PDF
从燥湿互化病机探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9
作者 方琳 赵一丁 迟慧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3058-3062,共5页
燥与湿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既是六淫的组成,也可指证候表现。燥与湿为反映机体津液盛衰的两种状态,具有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的特点。特应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其发病与燥邪和湿邪密切相关,病症表现以燥... 燥与湿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既是六淫的组成,也可指证候表现。燥与湿为反映机体津液盛衰的两种状态,具有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的特点。特应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其发病与燥邪和湿邪密切相关,病症表现以燥湿同病为特点。该文通过结合现代医家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及多年临证经验,提出燥湿互化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病机,治法可采用从燥论治兼以治湿,或从湿论治兼以治燥。健脾祛湿常用茯苓、白术、陈皮、苍术、淮山、太子参、党参等;滋阴润燥可选用沙参、生地黄、石斛、麦冬等。基于中医燥湿互化病机探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可为其临证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燥湿互化 燥湿同病 健脾祛湿 滋阴润燥 中医病机
下载PDF
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10
作者 卢梦娇 常光灿 +5 位作者 余天 樊佳丽 彭翠玲 赵文龙 张敬华 张钟爱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9期185-190,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0)”探讨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张钟爱教授于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处方,将符合标准的278张中药处方依次录于中...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0)”探讨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张钟爱教授于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处方,将符合标准的278张中药处方依次录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及特点挖掘,探索并分析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结果: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278张处方中,用药频率排名前九的为陈皮(253)、半夏(241)、茯苓(227)、黄连(220)、竹茹(202)、白及(193)、瓦楞子(168)、枳壳(147)、刀豆壳(141);所用药物四气多为温、寒、平,五味多为苦、甘、辛,主归肺、脾、胃、肝、心经;药物功效排名前5的为理气类(999)、清热类(570)、化痰类(547)、补虚类(479)、利水渗湿类(437);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陈皮-半夏、陈皮-茯苓、半夏-茯苓、陈皮-半夏-茯苓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5个聚类组。关联分析得出治疗核心方1个:黄连、陈皮、半夏、茯苓、白及、竹茹、甘草;得出新方5个。结论: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轻清,以“理气健脾化湿”为主,擅用理气化痰、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之药,其治疗具有清补兼施、中正平和、因势利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健脾化湿 慢性胃炎 张钟爱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钟光辉基于脾肾互赞理论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介绍
11
作者 何俊 宋雨炜 钟光辉(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218-224,共7页
介绍钟光辉教授运用脾肾互赞理论辨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钟光辉教授强调,慢性肾脏病的核心病因病机离不开脾肾亏虚,更不可忽视湿、痰、瘀、痹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临证以补脾益肾为主,辅以祛风除湿、活血消癥,兼顾疏导患者... 介绍钟光辉教授运用脾肾互赞理论辨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钟光辉教授强调,慢性肾脏病的核心病因病机离不开脾肾亏虚,更不可忽视湿、痰、瘀、痹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临证以补脾益肾为主,辅以祛风除湿、活血消癥,兼顾疏导患者心理情绪,随症灵活配伍加减方药,以求标本兼治,从而达到保护患者肾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脾肾互赞理论 补脾益肾 祛风除湿 活血消癥 钟光辉
下载PDF
余土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经验
12
作者 楼雨菲 余土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目的]总结余土根教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记录医案资料,整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有关病因机制的研究文献,归纳整理余土根教授治疗OLP的经验,概括总结其对OLP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目的]总结余土根教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记录医案资料,整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有关病因机制的研究文献,归纳整理余土根教授治疗OLP的经验,概括总结其对OLP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日常调护的认识,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OLP与多种因素相关,余土根教授谓之内外相因,虚实夹杂,根源于脾胃之间,积热、阴虚、情乱等皆可致病。疗疾以清热祛湿为先,健脾护胃为本,滋阴润燥为务,解郁化瘀为要,用药灵活加减。重视患者心理因素,兼参“治未病”,日常积极宣导,实行善防。验案中患者知命之年,诊为脾虚湿热之口疮,治拟健脾祛湿、清热敛疮,标本兼治,疗效显著。[结论]余土根教授治疗OLP,清热祛湿先行,强调健脾为本,关注情志因素,辅以滋阴润燥、解郁化瘀之法,收效甚佳,值得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口疮 清热祛湿 健脾 情志 余土根 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13
作者 薛姗 陈奕彤 +1 位作者 黄鸿鹏 朱章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68-775,共8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医案。将医案中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分类和中医证型等进行频数统计,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邓铁涛、刘仕昌、熊曼琪、李赛美、朱章志、刘敏、范冠杰等24位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辨治糖尿病的医案资料,筛选得到62篇医案,101首处方,涉及210味中药。出现频次≥15次的常用中药有炙甘草、黄芪、柴胡、葛根、茯苓、白术、党参、黄芩等29味,中药功效分类的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为主。证型主要为脾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并涉及气虚、阴虚、阳虚、寒湿、痰湿、湿热等证素。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8个,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组合,主要为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玉泉丸合增液汤、左归丸等经典方剂的化裁方。【结论】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以健脾温肾、疏肝利湿化浊为法,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为岭南地区辨治糖尿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名中医 岭南地区 糖尿病 小柴胡汤 附子理中汤 健脾温肾 疏肝利湿化浊
下载PDF
近10年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思中 刘嘉琪 +1 位作者 李韵然 赵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219-2224,共6页
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研究进行综述。PLGC是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中间阶段,PLGC的病程较缓慢。中医辨治... 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研究进行综述。PLGC是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中间阶段,PLGC的病程较缓慢。中医辨治PLGC具有一定的优势。PLGC主要可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5种证型。胃镜技术的普及促进了胃病微观辨证的发展,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的结合为PLGC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持。PLGC根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脾胃气机不畅,兼有湿热、瘀毒、痰湿等病理因素蕴结,日久胃阴亏耗。中药治疗PLGC的临床研究开展较多,治疗主要采用以益气健脾为主,兼以疏肝活血、化湿消瘀、化瘀解毒、养阴益胃,从而防止PLGC向胃癌进一步发展。针灸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开展较少。今后需开展更多严格且规范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深入研究针灸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以期为中医辨治PLGC提供更多高级别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微观辨证 益气健脾 疏肝活血 化湿消瘀 化瘀解毒 养阴益胃 针灸
下载PD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 by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Heat-Clearing, Damp-Excreting, Spleen-Strengthening, and Stasis-Remov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被引量:1
15
作者 Zi-Jun Jia Zhen-Huan Yang +6 位作者 Cai-Xia Jia Kun-Min Xiao Yi-Qun Niu Jie Chen Shao-Jie Duan Shu-Kun Yao Yan Li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74-82,共9页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heat-clearing, dampness-excreting,spleen-strengthening, and stasis-remov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heat-clearing, dampness-excreting,spleen-strengthening, and stasis-remov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UC).Materials and Methods:The databases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hina Biology Medicinedisc(CBMdisc),WANFANG, VIP, and PubMed were searched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CM methods of clearing heat,draining dampness,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removing stasi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 UC from January 2009 to March 2019.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literature searches, screenings, data extractions, and literature bias evaluations.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RevMan 5.3 and Stata 13.0 software. Results:In total, 15 studies involving 1289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of th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relative risk [RR]=1.27, 95%confidence interval [CI]:1.21, 1.35, Z=8.74, P <0.00001). In the subgroup analysi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ral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RR=1.24, 95%CI:1.15, 1.33, Z=5.88, P <0.00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ral TCM with enema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R=1.30, 95%CI:1.12, 1.50, Z=3.52, P=0.0004).The comparison between Western medicine alone and oral TCM combined with enteroscopy and Western medicine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enteroscopy (RR=1.18, 95%CI:1.05, 1.33, Z=2.86, P=0.004) and the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ll improved more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s than in those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lon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R=-4.23, 95%CI:-4.93,-3.53, Z=11.84, P <0.00001). Conclusion:The integration of the TCM methods of heat clearing, dampness excreting, spleen strengthening, and stasis removing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UC, an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ring heat draining dampness invigorating spleen META-ANALYSIS removing stasis ulcerative colitis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30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陈思璇 叶建州 +4 位作者 胡桂兰 杨雪松 罗光云 张琼予 丛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8期113-118,共6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治疗健脾养血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组联合西替利嗪片;观察组予健脾养血祛风方组联合西替利嗪片,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治疗健脾养血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组联合西替利嗪片;观察组予健脾养血祛风方组联合西替利嗪片,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SCORAD积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升高SIgA、TGF-β、脆弱拟杆菌丰度及降低血清总IgE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学指标,并改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血祛风方 特应性皮炎 脆弱拟杆菌
下载PDF
健脾燥湿化痰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临床观察
17
作者 夏文萍 曾平 叶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34-136,149,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燥湿化痰法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铋剂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燥湿化痰法拟定的中药汤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健脾燥湿化痰法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铋剂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燥湿化痰法拟定的中药汤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80.0%(24/30),两组随访中医症状复发率分别为3.4%(1/29)、20.8%(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食少纳呆、嗳气、疲乏无力、大便稀溏、呕吐痰涎、身体困重等方面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93.3%(28/30)、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p复发率分别为0、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燥湿化痰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该病的临床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 脾虚痰湿证 健脾燥湿化痰法 中医药结合疗法
下载PDF
“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的效果
18
作者 孙玲莉 王晓霞 +2 位作者 杨栓柱 李伟伟 尹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研究“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脂肪含量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增强体重减轻效果,改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气归元健脾胃 针刺 脾虚湿阻证 单纯性肥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肝胆湿热黄疸治疗思路浅析
19
作者 于华林 魏芹 +1 位作者 任娟娟 陈树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849-855,共7页
文章通过撷取临床验案六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乙型肝炎肝硬化后伴肝癌案、药物性肝损害案、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酒精性肝损害伴肝衰竭案等,逐一分析总结治疗黄疸的辨病辨证过程... 文章通过撷取临床验案六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乙型肝炎肝硬化后伴肝癌案、药物性肝损害案、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酒精性肝损害伴肝衰竭案等,逐一分析总结治疗黄疸的辨病辨证过程以及治疗用药思路;医案力求反映临床原貌,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客观反映治疗效果,并以按语形式总结治疗心得体会。纵观验案,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过量饮酒,为黄疸的常见诱发因素;病机抓住湿,治疗上利湿与健脾并举,以期“培土制水”;用药顾护脾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维护好后天之本;淡渗利湿之药,中病即止。治疗思路力求简单明了,用药精简对症,临床上期望达到执简驭繁,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肝胆湿热 培土制水 健脾利湿 茵陈蒿汤 五苓散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临床观察
20
作者 宋云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药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93.88%,46/49)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7.08%,37/48);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中药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眩晕 痰湿内阻证 中医药疗法 清热化湿法 健脾和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