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江油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核实与分析
1
作者 王玮铭 廖晓峰 任越霞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针对四川江油台短极距NS与NE方向间的优势方位角在2022年8月15日开始出现的离散异常和2022年11月29日开始出现的跃变异常进行现场核实。通过观测系统检查、环境干扰调查、人为干扰排查、典型干扰分析、异常定量计算和震例回溯,综合分析... 针对四川江油台短极距NS与NE方向间的优势方位角在2022年8月15日开始出现的离散异常和2022年11月29日开始出现的跃变异常进行现场核实。通过观测系统检查、环境干扰调查、人为干扰排查、典型干扰分析、异常定量计算和震例回溯,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11月29日开始出现的优势方位角数据跃变为人为干扰(电极更换),2022年8月15日至2023年7月出现的优势方位角离散变化可能为地震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油台 大地电场 方位角异常 干扰分析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引水隧洞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2
作者 汪思源 周云中 蔡磊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184-188,232,共6页
由于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选择适宜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地表探测方法相组合,可以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精确性与经济性。通过分析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地表探测方法的优缺点,判断其适用范围,并在某引水工程实例中... 由于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选择适宜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地表探测方法相组合,可以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精确性与经济性。通过分析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地表探测方法的优缺点,判断其适用范围,并在某引水工程实例中,根据其施工特点,洞内采用地震波法和激发极化法,洞外采用大地电磁法的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探测方案,准确预报了掌子面前方80 m内的破碎、含水岩体及80~350 m的含水背斜构造,指导施工,有效避免了相关风险,提高了超前地质预报的精确性与经济性,可为综合探测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地质预报 大地电磁法 引水工程 隧洞施工
下载PDF
Recognize seismic anomaly of telluric field by data projection vertical to the polariz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阮爱国 赵和云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2期189-194,共6页
Based on the telluric field data from a Sino-France cooperation s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inear characteristic of telluric field polar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ethod, called vertical projection to the... Based on the telluric field data from a Sino-France cooperation s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inear characteristic of telluric field polar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ethod, called vertical projection to the polarization, to recognize seismic electrical anomaly from observation background.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of polarization variation in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best time interval for the regression of polarization is 24 h. Telluric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wo earthquakes, one is Yongdeng M_s=5.8 earthquake on July 22, 1995, the other is west Tianzhu M_s=5.4 earthquake on June 1, 1996, are processed by this new method, it is interesting to discover that abnormal electrical signals appeared 28 days and respectively. The limit condition of using this method is discusse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luric field anomaly polarization projection
下载PDF
A correction method for the telluric absorptions and application to Lijiang Observatory 被引量:1
4
作者 Kai-Xing Lu Zhi-Xiang Zhang +7 位作者 Ying-Ke Huang An-Bing Ren Liang Xu Hai-Cheng Feng Yu-Xin Xin Xu Ding Xiao-Guang Yu Jin-Ming Bai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81-289,共9页
Observing a telluric standard star for correcting the telluric absorption lines of spectrum will tak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precious telescope time,especially in the long-term spectral monitoring project.Beyond that... Observing a telluric standard star for correcting the telluric absorption lines of spectrum will tak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precious telescope time,especially in the long-term spectral monitoring project.Beyond that,it is difficult to select a suitable telluric standard star near in both time and airmass to the scientific object.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 method of correcting the telluric absorption lines b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long slit spectroscopy.By rotating the slit,we observed the scientific object and a nearby comparison star in one exposure,so that the spectra of both objects should have the same telluric transmission spectrum.The telluric transmission spectrum was constructed by dividing the observed spectrum of the comparison star by its stellar template,and was used to correct the telluric absorption lines of the scientific object.Using the long slit spectrograph of the Lijiang 2.4-meter telescope,we designed a long-term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 strategy,and finished a four-year spectroscopic monitoring for a pair of objects(an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nd a non-varying comparison star).We applied this method to correct the telluric absorption lines of the long-term monitored spectra by the Lijiang 2.4-meter telescope,and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 of the telluric absorptions at Lijiang Observatory.We found that the telluric absorption transparency is mainly modulated by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airmass and seeing.Using the scatter of the [O Ⅲ] λ5007 fluxes emitted from the narrow-line reg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s an indicator,we found that the correction accuracy of the telluric absorption lines is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iques:telluric absorption methods:data analysis techniques:spectroscopic quasars:individual(SDSS J1536+0441)
下载PD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CONTROLLED SOURCE RADIO MAGNETOTELLURIC SYSTEM'S TRANSMITTER
5
作者 Xu Yongfeng Liu Lihua +2 位作者 Wu Kai Geng Zhi Fang Guangyou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4年第6期609-618,共10页
The basic theory and principle of the artificial Controlled Source Radio Magneto Telluric(CSRMT) method is studied and a novel CSRMT transmitter in kH z frequency band is designed. The specific circuit and measured re... The basic theory and principle of the artificial Controlled Source Radio Magneto Telluric(CSRMT) method is studied and a novel CSRMT transmitter in kH z frequency band is designed. The specific circuit and measured results of some key modules in transmitter are presented, and some outdoor experimental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which shows that the completed prototype of transmitter can generate a continuous sine current with frequency up to 35.33 k Hz, peak-to-peak amplitude up to 40 A, and realize a reliable transmitting mode with multi-frequency and high-current. The transmitter has a wide operating band, large magnetic moment and high waveform fidelity,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hallow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ith high-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led Source Radio Magneto telluric(CSRMT) Transmitter technology Sine wave source Large current BROADBAND
下载PDF
青海都兰地电场地震异常统计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付阿龙 安张辉 +2 位作者 范莹莹 侯泽宇 吴优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4-584,共11页
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不同频率地电场观测出现异常现象已有相关报道,但地电场不同频率成分与地震震级(能量)的相关性统计特征仍不清晰。文章基于小波变换对都兰台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使用滑动相关性方法对地电场不同频率成分... 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不同频率地电场观测出现异常现象已有相关报道,但地电场不同频率成分与地震震级(能量)的相关性统计特征仍不清晰。文章基于小波变换对都兰台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使用滑动相关性方法对地电场不同频率成分与台站周围400 km范围内地震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并以青海玛多M S7.4地震前后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计算结果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1)都兰地电场不同频率成分不仅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会出现异常现象,而且出现异常的频率与地震事件震级(能量)存在一定关联性:高频成分(3.4 h和8 h)与<5.0及≥5.0两个地震序列的地震事件均有关联性,其中与<5.0在震前约25(±5)天、10天和5天相关性异常显著,与≥5.0在震前约55天、35天、15天和5天相关性异常显著,而低频成分(24 h)则仅与≥5.0地震序列中的地震事件在约55、35、20及5天左右出现较强的相关性;(2)玛多M S7.4地震前,都兰地电场低频成分(24 h)的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在地震前约55(±5)、20(±5)天左右出现明显异常现象,其出现的时间与相关性统计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原因可能是孕震断层与日、月潮汐作用相互耦合。地电场低频成分与中强震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对破坏性地震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但要厘清地电场地震异常的统计特征,则需要积累更多观测资料和典型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相关性统计 小波变换 滑动相关性 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铁路深埋隧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辛静 《江西建材》 202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深埋隧道是铁路建设工作中的重难点,对整条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文中以尖山隧道为案例,使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探测,掌握隧道下方地质构造情况,为线路合理设计提供物探依据。在建设阶段,使用超前地质预报进行探测。尖山... 深埋隧道是铁路建设工作中的重难点,对整条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文中以尖山隧道为案例,使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探测,掌握隧道下方地质构造情况,为线路合理设计提供物探依据。在建设阶段,使用超前地质预报进行探测。尖山隧道综合物探方法的使用为隧道的安全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音频大地电磁法 超前地质预报
下载PDF
碲化铜渣中碲的湿法冶金提取
8
作者 文燕 《矿冶》 CAS 2023年第1期84-90,共7页
以碲化铜渣为原料,采用酸性氧化浸出、碱性浸出、除杂、氧化沉碲和溶解还原的湿法工艺回收碲化铜渣中的碲。结果表明:酸性氧化浸出过程,在NaClO3加入量35 g/L、H2SO4浓度70 g/L、液固比(体积质量比)10?1、温度为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 以碲化铜渣为原料,采用酸性氧化浸出、碱性浸出、除杂、氧化沉碲和溶解还原的湿法工艺回收碲化铜渣中的碲。结果表明:酸性氧化浸出过程,在NaClO3加入量35 g/L、H2SO4浓度70 g/L、液固比(体积质量比)10?1、温度为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可实现Cu、Te的有效分离;采用NaOH溶液浸出酸浸渣,以Na2S作为沉淀剂净化碱浸液,然后采用H2O2氧化沉淀碱浸液中的Te(Ⅳ),并采用HCl-SO2溶解还原高碲酸钠获得高纯度碲粉,碲粉经熔铸后得到符合YS/T 222—2010中Te 9999标准的碲锭产品。工业实践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实现碲化铜渣中碲资源的高效回收,碲的回收率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碲化铜渣 湿法浸出 高碲酸钠 精碲
下载PDF
电极埋深对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影响分析--以都兰地震台为例
9
作者 白永祯 罗宾生 +3 位作者 赵玉红 卢嘉沁 杨开来 文勇 《高原地震》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青海地区地电场观测场地均位于草滩,电极布设方式以地埋为主,数据稳定相关性好。但近几年受强降雨、游散电流等干扰,导致观测数据质量下降。因此在都兰地电场观测场地埋设了两套同型号电极,一套电极埋深到5 m,另一套电极作为对比埋深到... 青海地区地电场观测场地均位于草滩,电极布设方式以地埋为主,数据稳定相关性好。但近几年受强降雨、游散电流等干扰,导致观测数据质量下降。因此在都兰地电场观测场地埋设了两套同型号电极,一套电极埋深到5 m,另一套电极作为对比埋深到2 m。通过对新架两套电极和原观测电极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埋深到5 m处电极产出的观测值三个测道长、短极距一致性更好、差值稳定且小、日变更清晰。表明埋深电极则可以有效的抑制青海地区一些地表的干扰,日变不被轻易淹没,从而更好的提取微弱的地震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地电场 不极化电极 电极埋深
下载PDF
天然平面电磁波在地下良导体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
10
作者 于熙 杨天春 +2 位作者 冯建新 付国红 杨追 《矿业工程研究》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当电磁波的波长小于地下地质体的尺寸时,电磁波会在地质体分界面上发生反射与折射,但现有文献未对这种反射与折射的矢量方向做统一规范化的表述.基于此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探究平面电磁波在地下良导体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的传播规律及其... 当电磁波的波长小于地下地质体的尺寸时,电磁波会在地质体分界面上发生反射与折射,但现有文献未对这种反射与折射的矢量方向做统一规范化的表述.基于此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探究平面电磁波在地下良导体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的传播规律及其传播方向.根据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矢量的相互关系,从折射定律出发,结合天然电磁法在地表探测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地下良导体界面上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问题进行理论推导与分析.研究发现:当天然电磁信号入射到地下良导体界面上时,折射波始终与入射波同相;而在TE模式时,反射信号E_(2)则与入射信号E_(0)反相,TM模式时反射信号H_(2)则与入射信号H_(0)同相.由此可确定天然电磁信号在地下电性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的矢量方向,这也为选频测深法的正演模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系数 正演 地下水 电磁场 天然电场选频法
下载PDF
基于天然电场选频法在山区抗旱找水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张叶鹏 黄朝宇 +1 位作者 陈钰轩 杨天春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4期788-793,共6页
文章主要探讨在山区抗旱找水中快速定井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剖面测量、选频法单点测深、音频大地电磁法开展综合探测研究。首先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剖面测量获得了低电位异常,结合地质分析确定了岩溶裂隙带的平面位置;... 文章主要探讨在山区抗旱找水中快速定井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剖面测量、选频法单点测深、音频大地电磁法开展综合探测研究。首先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剖面测量获得了低电位异常,结合地质分析确定了岩溶裂隙带的平面位置;然后对剖面70 m处开展选频法单点测深工作,推测了4个含水深度,确定了岩溶裂隙带发育埋深;最后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对剖面70 m处异常进行佐证,探测结果与天然电场选频法一致性较好。经过钻孔验证,各出水段深度与物探推测具有较高的吻合性。综合分析表明天然电场选频法是快精准定井的一种好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电场选频法 音频大地电磁法 山区抗旱找水
下载PDF
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92
12
作者 毛桐恩 席继楼 +1 位作者 王燕琼 尹淑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0-528,共9页
根据国产ZD9A型大地电场仪在宝低地电台的记录结果,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6.2级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震前36天至发震当日出现大地电场日变异常簇;2.地震前后大地电场E的方位发生转动;3、大地电... 根据国产ZD9A型大地电场仪在宝低地电台的记录结果,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6.2级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震前36天至发震当日出现大地电场日变异常簇;2.地震前后大地电场E的方位发生转动;3、大地电场E具有日变倍9(天)周期性和振幅|E|变化特征;4大地电场EW分量的极性变化.根据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有可能做为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前兆信息及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地震 大地电场 变化特征 地电场仪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的应用基础与震例解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谭大诚 辛建村 +2 位作者 王建军 范莹莹 王玮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8-571,共14页
应用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对中国大陆主要块体内电磁环境、装置系统较好的40个台站进行分析,发现80%场地岩体裂隙结构处于发育阶段、15%场地裂隙处于排列有序的长大阶段、5%场地岩体较破碎,这些不同阶段的岩体裂隙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大... 应用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对中国大陆主要块体内电磁环境、装置系统较好的40个台站进行分析,发现80%场地岩体裂隙结构处于发育阶段、15%场地裂隙处于排列有序的长大阶段、5%场地岩体较破碎,这些不同阶段的岩体裂隙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大地电场幅度、方向变化特征.通过对2013年至2018年3月中国大陆6次典型震例解析,发现在强震震中200km范围内,岩体裂隙处于长大或发育好的场地较集中,而且这些场地在强震前更容易发生岩体剪裂、裂隙优势方位偏转和大幅度突跳等结构变异,200km外场地裂隙优势方位多发生突跳现象.总体上,这些现象还具有时间准同步性、场地选择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场 裂隙结构 强震 结构变异 特征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中大地电场的高精度采集技术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辉 叶高峰 +2 位作者 魏文博 金胜 张巍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9-1207,共9页
大地电磁测深需要采集正交的天然电磁场信号,其中大地电场信号微弱且易受环境噪声影响.为了提高大地电场的测量精度,本文通过试制新型Pb-PbCl2不极化电极和改变电极的掩埋方式,室内和野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电极具有级差小、稳定时... 大地电磁测深需要采集正交的天然电磁场信号,其中大地电场信号微弱且易受环境噪声影响.为了提高大地电场的测量精度,本文通过试制新型Pb-PbCl2不极化电极和改变电极的掩埋方式,室内和野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电极具有级差小、稳定时间长的优点;采用加桶加水的方式掩埋电极,不仅可以提高电极极差的稳定性,还有利于减小电极极差突变的机率;电极掩埋深度对电极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深埋电极可以有效抑制电极极差的漂移.另外,野外大地电磁数据采集时难免会遇到了一些沙漠、河流等特殊地形,采用传统的测量方式无法采集到精确的大地电场信号,本文通过对比实验,总结了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的技术要点,如在沙漠地区,电极坑中应加入大量泥浆以减小电极的接地电阻,当测点在河流附近时,电极对不应跨过河面,减小自然电位对大地电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大地电场 不极化电极
下载PDF
大地电场观测地震前兆异常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田山 王建国 +3 位作者 徐学恭 董洪军 崔晓峰 马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431,共8页
首都圈地区布设的11个地电场观测台于2001年9月已正式投入观测,现已积累了近7年的资料.使用大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同一测向的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方法,对其中的10个台和邻区2个台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排除来自大地电场... 首都圈地区布设的11个地电场观测台于2001年9月已正式投入观测,现已积累了近7年的资料.使用大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同一测向的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方法,对其中的10个台和邻区2个台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排除来自大地电场及自然电场远场的变化信息,突出了可识别的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5.1地震前,多数台站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出现比值异常变化,从而证明了这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存在着短临异常前兆变化信息,只是由于这些信息混杂于正常大地电场变化的背景中,使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无法识别和提取.研究结果还表明,地电场观测的台址条件和台址到震中区的距离与震前地电场比值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幅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短临前兆 异常提取 多极距 比值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对平凉地震地电观测干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家骝 王燕琼 +2 位作者 关华平 唐九安 武华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详细介绍了宝中电气化铁路通车前后,平凉地电台自然电场及地电阻率的实测试验。结果表明,电气化机车通过平凉地电台测区时,产生强烈的交流干扰,致使自然电场和地电阻率观测无法正常进行。
关键词 自然电场 地电阻率 电气化 铁路 地震 地电观测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大地电流分布与地震活动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章鑫 杜学彬 +2 位作者 王丽 刘君 谭大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利用中国南北地震带38个固定地电场台站观测数据,研究该区大地电流场流线和电流矢量的分布特点,分析了大地电流矢量场的涡度和散度,并联系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大地电流与南北地震带的关系,探讨地震活动与电流涡度时变的对应性。这是首次应... 利用中国南北地震带38个固定地电场台站观测数据,研究该区大地电流场流线和电流矢量的分布特点,分析了大地电流矢量场的涡度和散度,并联系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大地电流与南北地震带的关系,探讨地震活动与电流涡度时变的对应性。这是首次应用空间密度较高的地电场台站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大地电流线走向和汇聚特点与构造地块的运动特点具有某种一致性,在构造边界上大地电流矢量存在汇集及分异的现象;(2)大地电流汇聚和发散等现象与断裂构造相关,一般表现为流线沿断裂带走向汇集或发散,在断裂交错地区表现出较复杂的形态;(3)大地电流场涡度分布特点可作为大构造块体运移的电性指示,涡度随时间变化可能为某种地震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大地电流 南北地震带 流线 涡度
下载PDF
近紫外宽带激发LED用红色荧光粉(Gd_(1-x)Eu_x)6(Te_(1-y)Mo_y)O_(12)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兆承 李营 +3 位作者 全桂英 郑庆华 周薇薇 赵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5-311,共7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红色荧光粉(Gd_(1-x)Eu_x)_6(Te_(1-y)Mo_y)O_(12),研究了Eu^(3+)单掺和Eu^(3+),Mo^(6+)共掺Gd_6TeO_(12)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粉体为纯相.在393 nm近紫外光激发下,(Gd_(1-x...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红色荧光粉(Gd_(1-x)Eu_x)_6(Te_(1-y)Mo_y)O_(12),研究了Eu^(3+)单掺和Eu^(3+),Mo^(6+)共掺Gd_6TeO_(12)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粉体为纯相.在393 nm近紫外光激发下,(Gd_(1-x)Eu_x)_6(Te_(1-y)Mo_y)O_(12)荧光粉发出特征红光,位于632 nm处的发射主峰属于Eu^(3+)的~5D_0→~7F_2跃迁.当Eu^(3+)掺杂浓度超过20%(物质的量分数)时发光出现浓度淬灭,经证实这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造成的.随着工作温度升高,荧光粉发光强度减小,计算得到Eu^(3+)热淬灭过程中的激活能为0.1796 eV.当(Gd_(0.8)Eu_(0.2))_6TeO_(12)中共掺Mo~(6+_(取代Te^(6+)),该荧光粉发射光谱的峰位、强度变化不大,但是Mo^(6+)-O^(2-)电荷迁移态显著增大了近紫外波段的激发带宽度,可以有效提高激发效率.具有近紫外宽带激发特征的(Gd_(0.8)Eu_(0.2))_6(Te_(0.6)Mo_(0.4))O_(12)是一种潜在的白光LED用荧光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碲酸盐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下载PDF
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深埋长隧洞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9
作者 底青云 伍法权 +7 位作者 王光杰 陶波 龚飞 安志国 石昆法 李英贤 王若 王妙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631-3638,共8页
利用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为主,甚低频法、部分地段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为辅助手段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20 km深埋长隧洞段进行了探测研究,主要介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法隧洞勘探的效果及其他几种辅助方法的作用。综合利用... 利用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为主,甚低频法、部分地段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为辅助手段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20 km深埋长隧洞段进行了探测研究,主要介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法隧洞勘探的效果及其他几种辅助方法的作用。综合利用物探资料及地面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对深埋长隧洞围岩介质的结构特征进行解释,并评价可能影响工程的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这将对工程施工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深埋长隧洞 地球物理勘探
下载PDF
基于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水渗流模型的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志宏 李梦莹 +3 位作者 焦明若 黄明威 孙庆山 孔祥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9-984,共6页
基于地电场潮汐波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辽宁地区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并对比分析降雨、温度、磁暴等典型干扰对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受典型干扰的影响较小。结合2013-01-23辽... 基于地电场潮汐波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辽宁地区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并对比分析降雨、温度、磁暴等典型干扰对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受典型干扰的影响较小。结合2013-01-23辽宁灯塔M_(S)5.1地震前后优势方位角α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多个同一或相邻地质构造地电场台站准同步的岩体裂隙电荷移动方位的长时间突变可认为是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地区 大地电场 优势方位角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