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 in Upgrading 6# Solvent Oil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学文 赵锁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03-706,共4页
A new method of upgrading 6# solvent oils using different ionic liquids as catalysts in a continuous apparatu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aromatics,olefins and small quantity of sulfurs can be remo... A new method of upgrading 6# solvent oils using different ionic liquids as catalysts in a continuous apparatu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aromatics,olefins and small quantity of sulfurs can be removed simultaneously.Using complex ionic liquid modified with CuCl as catalyst,olefins are removed completely,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romatics and sulfurs in solvent oil are 0.36% and 0.0058%,respectively,and the bromic index is zero.The sulfur removal rat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of running time.The refined 6# solvent oil is corresponded to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GB16629-1996,which request that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romatics,sulfurs and bromic index are 1%,0.012% and 1000,respectively.The loss of solvent oil is less than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应用 浓缩 溶剂油
下载PDF
Effect of ammonium based ionic liquids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heavy crude oil fo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
2
作者 Sivabalan Sakthivel Sugirtha Velusamy 《Petroleum》 EI CSCD 2022年第4期552-566,共15页
Heavy crude oil(HCO)production,processing,and transportation forms several practical challenges to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due to its higher viscosity.Understanding the shear rheology of this HCO is highly important ... Heavy crude oil(HCO)production,processing,and transportation forms several practical challenges to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due to its higher viscosity.Understanding the shear rheology of this HCO is highly important to tackle production and flow assurance.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viability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thermal or dilution with organic solvents),force the industry to find an alternative.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co-friendly ionic liquids(ILs)on the HCO's rheology,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Eight different alkyl ammonium ILs were screened for HCO's shear rheology at the temperatures of 25-100℃ and for pressures 0.1e10 MPa.The addition of ILs reduced the HCO's viscosity substantially from 25 to 33%from their original HCO viscosity.Also,it aids to reduce the yield stress to about 15-20%at all the studi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Furthermore,the viscoelastic property of the HCO was studied for both strain-sweep and frequencysweep and noticed the ILs helps to increase HCO's loss modulus(G00)by reducing storage modulus(G0),it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crossover point around 25-32%than the standard HCO.Mean the ILs addition with HCO converts its solid-like nature into liquid-like material.Besides,the effect ILs chain length was also studied and found the ILs which has lengthier chain length shows better efficiency on the flow-ability.Finally,the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the HCO sample was analyzed with and without ILs and witnessed that these ILs help to fragment the flocculated HCO into smaller fraction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IL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better alternative for efficient oil production,processing,and transpor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oil ionic liquids Loss modulus MICROSCOPY Storage modulus viscosity reduction
原文传递
稠油冷采用冻胶分散体调驱体系的相互作用机制
3
作者 杨宁 戴彩丽 +3 位作者 邹辰炜 谢忠旭 刘逸飞 赵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目的旨在有效解决稠油化学冷采过程中降黏剂窜流现象严重、油藏动用效率低的问题,支撑稠油绿色高效开发。方法基于稠油冷采降黏剂高效降黏洗油与冻胶分散体调剖剂储层调控的协同效应,采用复配方式构建了稠油冷采用冻胶分散体调驱体系,... 目的旨在有效解决稠油化学冷采过程中降黏剂窜流现象严重、油藏动用效率低的问题,支撑稠油绿色高效开发。方法基于稠油冷采降黏剂高效降黏洗油与冻胶分散体调剖剂储层调控的协同效应,采用复配方式构建了稠油冷采用冻胶分散体调驱体系,测试其基本性能,并使用界面扩张流变仪以及流变仪,考查了体系的界面流变特性和剪切应力特性。结果体系由质量分数为0.06%~0.12%的冻胶分散体和质量分数为0.05%~0.15%的降黏剂组成,为粒径均一的低黏流体,能够降低界面张力并乳化稠油,降黏率达到95%以上。体系中降黏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决定了体系的乳化降黏能力,降黏剂通过吸附在冻胶分散体的表面提高了体系的聚结稳定性,并考查了组分含量及油藏条件对以上过程的影响。结论构建了一种兼具储层调控和高效降黏能力稠油冷采用冻胶分散体调驱体系,探明了体系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稠油化学冷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冷采 冻胶分散体 乳化降黏 界面流变特性 固-液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率Ni-Mo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特超稠油降黏效果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成东 刘磊 +4 位作者 IL’YASOV Il’dar R 丁保东 曹畅 周晓冬 VARFOLOMEEV Mikhail A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3-508,共6页
塔河油田特超稠油在井筒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掺稀比高、频繁上返异常,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针对塔河特超稠油高沥青质含量的特点,以1,3-丙二醇、仲钼酸铵和硝酸镍为原料,研发了一种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度Ni-Mo催化剂,评价... 塔河油田特超稠油在井筒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掺稀比高、频繁上返异常,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针对塔河特超稠油高沥青质含量的特点,以1,3-丙二醇、仲钼酸铵和硝酸镍为原料,研发了一种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度Ni-Mo催化剂,评价了其地面改质降黏效果。结果表明,三叶形γ-Al_(2)O_(3)催化剂载体具有圆柱形孔隙结构,孔隙直径以5~11 nm为主。Ni-Mo催化剂可以将特超稠油的黏度(50℃)从28 200 mPa·s降至298 mPa·s,降黏率为98.94%,密度从1.0070 g/mL降至0.8724 g/mL;同时,饱和烃的含量显著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大幅降低。地面催化改质降黏与改质稀油回掺相结合的开采技术能有效降低特超稠油黏度,地面催化改质效果良好,可有效节约掺稀油用量,提升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 氧化铝 Ni-Mo催化剂 催化改质 降黏
下载PDF
塔河稠油催化改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畅 刘磊 +3 位作者 马新军 丁保东 郑存川 李晶晶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针对稠油热改质中缩合结焦副反应所引起的经济和安全问题,以塔河稠油为原料进行了稠油改质降黏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有机镍催化剂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有机金属催化剂,并可抑制结焦副反应;优化反应条件为:w(油溶性有机镍催化剂)=0.1%、w(... 针对稠油热改质中缩合结焦副反应所引起的经济和安全问题,以塔河稠油为原料进行了稠油改质降黏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有机镍催化剂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有机金属催化剂,并可抑制结焦副反应;优化反应条件为:w(油溶性有机镍催化剂)=0.1%、w(结焦抑制剂)=7%、反应温度320℃、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改质稠油黏度由2680 mPa·s降至292 mPa·s,降黏率为89.10%,密度由0.9536 g/cm^(3)降至0.9104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剂 催化改质 降黏机理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改质稠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范洪富 李忠宝 梁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研究了离子液体对稠油黏度、组成和平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稠油具有较好的改质降黏作用。稠油经离子液体处理后,其饱和烃、芳香烃、胶质质量分数增加,沥青质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稠油的黏度降低,平均分子量减小。... 研究了离子液体对稠油黏度、组成和平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稠油具有较好的改质降黏作用。稠油经离子液体处理后,其饱和烃、芳香烃、胶质质量分数增加,沥青质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稠油的黏度降低,平均分子量减小。研究结果还表明,过渡金属盐改性离子液体对稠油的改质具有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稠油 改质 黏度
下载PDF
超稠油供氢水热裂解改质降黏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樊泽霞 赵福麟 +1 位作者 王杰祥 巩永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18,共4页
通过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前后黏度、沥青质、硫质量分数等性质的变化,研究了超稠油进行水热裂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结果表明,超稠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硫是地层注蒸汽温度下进行水热裂解反应的前提。温度和时间对反应有很大影响。供氢剂... 通过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前后黏度、沥青质、硫质量分数等性质的变化,研究了超稠油进行水热裂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结果表明,超稠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硫是地层注蒸汽温度下进行水热裂解反应的前提。温度和时间对反应有很大影响。供氢剂中四氢萘对超稠油水热裂解影响最大。四氢萘供氢剂与硫酸镍催化剂复配使用对超稠油水热裂解有协同效应。水热裂解物理模拟实验表明,胜利单家寺油田超稠油通过供氢催化水热裂解降黏率可达70%以上。胶质、沥青质、硫质量分数降低,H/C原子比提高,超稠油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供氢剂 水热裂解 改质 降黏
下载PDF
离子液体对稠油的改质降黏作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樊泽霞 王腾飞 何玉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0-693,共4页
合成了烷基咪唑型离子液体[BMIM][AlCl4],研究了稠油含硫量、含水量、过渡金属盐、温度等对离子液体进行稠油改质降黏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稠油含一定硫量是进行稠油改质降黏的必要条件。用[BMIM][AlCl4]离子液体对稠油进行有效的... 合成了烷基咪唑型离子液体[BMIM][AlCl4],研究了稠油含硫量、含水量、过渡金属盐、温度等对离子液体进行稠油改质降黏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稠油含一定硫量是进行稠油改质降黏的必要条件。用[BMIM][AlCl4]离子液体对稠油进行有效的改质降黏时,稠油含水量应小于10%。环烷酸镍(NiNaph)与离子液体复配使用对稠油改质降黏具有增效作用。用质量分数为5%的[BMIM][AlCl4]离子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处理新疆稠油,可使稠油降黏率达到60%,沥青质降低78%。用[BMIM][AlCl4]离子液体对新疆稠油进行改质降黏的最佳温度为6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离子液 催化 改质 降黏
下载PDF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 被引量:129
9
作者 尉小明 刘喜林 +1 位作者 王卫东 徐凤廷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8,共4页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 (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 )降粘方法 (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降粘等四种 )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 ;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 (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 )降粘方法 (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降粘等四种 )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 ;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 ;改质降粘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 ,同时使用范围较窄 ;化学降粘使用范围相对较宽 (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 ) ,同时工艺简单 ,成本较低 ,易于实现。分析认为 ,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 ,建议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粘方法 稀油 表面活性剂 改质 加热
下载PDF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凯 唐晓东 +2 位作者 刘付臣 郑存川 苏旭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99-503,430,共5页
综述了三种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水热裂解降粘技术、注空气低温氧化降粘技术和离子液体改质降粘技术。分析了三种稠油改质降粘技术的作用原理、研究成果和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已经应用的水热裂解降粘技术和注空气低温氧化降粘技术。笔... 综述了三种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水热裂解降粘技术、注空气低温氧化降粘技术和离子液体改质降粘技术。分析了三种稠油改质降粘技术的作用原理、研究成果和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已经应用的水热裂解降粘技术和注空气低温氧化降粘技术。笔者认为稠油注空气低温氧化降粘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并指出了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井下改质降粘 水热裂解 离子液体 注空气低温氧化
下载PDF
超稠油改质降黏分子模拟及机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川 张汝生 +2 位作者 张祖国 孙志宇 吴正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为了研究微乳液纳米镍对特超稠油的改质降黏效果,利用分离改质降黏前、后的特超稠油,对反应前、后稠油重质组分沥青质及胶质的平均分子量、元素及核磁共振进行测定,结合化学分子模拟软件Hyperchem对特超稠油改质降黏进行了分子模拟及机... 为了研究微乳液纳米镍对特超稠油的改质降黏效果,利用分离改质降黏前、后的特超稠油,对反应前、后稠油重质组分沥青质及胶质的平均分子量、元素及核磁共振进行测定,结合化学分子模拟软件Hyperchem对特超稠油改质降黏进行了分子模拟及机理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特超稠油经过改质降黏反应后,其黏度大幅度下降,氢/碳原子比升高;沥青质与胶质分子的尺寸明显减小,沥青质分子量降低幅度较大;改质降黏剂能与特超稠油重质组分稠环芳烃盘状中心核沥青质接触,并导致其稳定的盘状芳环结构破坏,从而使沥青质分子的聚集状态得以改善,胶质分子稳定沥青质分子的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 改质降黏 分子模拟 催化 机理
下载PDF
井下乳化/水热催化裂解复合降黏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宋向华 蒲春生 +2 位作者 刘洋 张荣军 秦文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g稠油与30g 0.5%催化荆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Pa·...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g稠油与30g 0.5%催化荆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2,耐矿化度达50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Pa·s降低到1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水热裂解 过渡金属催化剂 乳化 降黏 改质 稠油开采 蒸汽吞吐井 胜利孤东油田
下载PDF
稠油开发水热裂解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毛金成 王海彬 +1 位作者 李勇明 赵金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51,共6页
传统的稠油热采方式如蒸汽驱、蒸汽吞吐、火烧油层等,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稠油开采的需要。水热裂解催化剂由于其用量相对较少、成本低、结构种类丰富、可复合使用,已成为稠油油藏地下改质开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 传统的稠油热采方式如蒸汽驱、蒸汽吞吐、火烧油层等,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稠油开采的需要。水热裂解催化剂由于其用量相对较少、成本低、结构种类丰富、可复合使用,已成为稠油油藏地下改质开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水热裂解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现有催化剂分类后按类型进行了性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指出了各类催化剂存在的不足,并对催化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现场试验结果证实了水热裂解催化降黏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为给该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支撑,需针对各类催化剂的优势和局限进行深入的室内实验或现场试验。此项研究结果对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黏 稠油改质 水热裂解 催化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稠油地下改质开采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盈盈 周明辉 +3 位作者 黄佳 江航 杨济如 樊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141-4151,共11页
稠油作为全球重要的非常规原油资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重大工程需求的重要资源。目前常规的热采稠油油藏陆续进入开采后期,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问题日趋严重,亟需依靠技术换代实现开发方式升级。稠油地下改质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 稠油作为全球重要的非常规原油资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重大工程需求的重要资源。目前常规的热采稠油油藏陆续进入开采后期,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问题日趋严重,亟需依靠技术换代实现开发方式升级。稠油地下改质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改质催化剂,使其与稠油发生化学反应,实现稠油地下不可逆降黏并高效采出的一种开采方式,是近十年来最受瞩目的下一代稠油开采技术之一。本文从技术机理、改质催化剂及开采效果影响因素三方面阐述了技术内涵,通过系统调研国内外相关学者和企业的代表性成果,按照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和降黏效果等进行综合性分类统计,对比了现有矿场试验的开采方式和采油效果,指出制约技术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并展望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地下改质 黏度 催化剂 反应
下载PDF
稠油水热裂解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法军 刘永建 +1 位作者 闻守斌 赵玉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对稠油水热裂解发生的温度区间、涉及的化学反应及其机理作了分析讨论。基于反应机理并参考用于稠油、减压渣油、重质馏分油以至煤的加氢裂化改质催化剂,讨论了各类水热裂解催化剂的效能,包括非均相催化剂和分散型、水溶性等均相催化剂... 对稠油水热裂解发生的温度区间、涉及的化学反应及其机理作了分析讨论。基于反应机理并参考用于稠油、减压渣油、重质馏分油以至煤的加氢裂化改质催化剂,讨论了各类水热裂解催化剂的效能,包括非均相催化剂和分散型、水溶性等均相催化剂。综述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各种稠油地下水热裂解催化剂,讨论了组成、性能和降黏效果。指出应针对不同性质的稠油研发价格低、活性高、选择性高、反应条件宽的水热裂解催化剂,特别是均相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和纳米催化剂。图3参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剂 井下改质 井下降黏 综述
下载PDF
稠油井下改质降黏开采中高效催化剂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秦文龙 苏碧云 蒲春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2-776,共5页
研究了采用油溶性催化剂XAGD-2催化改质胜利稠油过程中稠油黏度、组成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该催化剂的分子结构中,过渡金属离子置于有机酸骨架上,使其具有油溶性,实现了均相催化,且稳定性良好、催化效率高、使用温... 研究了采用油溶性催化剂XAGD-2催化改质胜利稠油过程中稠油黏度、组成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该催化剂的分子结构中,过渡金属离子置于有机酸骨架上,使其具有油溶性,实现了均相催化,且稳定性良好、催化效率高、使用温度范围广;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在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24h的条件下,XAGD-2及甲苯加入量分别为0.3%和0.1%(质量分数)时,可使胜利稠油降黏率达80%以上。稠油经催化改质处理后,其饱和烃、芳香烃质量分数增加,胶质和沥青质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从而使稠油的黏度降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胜利油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XAGD-2可有效地改善热采稠油油藏吞吐开发效果,实现井下催化降黏,提高原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溶性催化剂 水热裂解反应 降黏 井下改质
下载PDF
单家寺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杰祥 樊泽霞 +2 位作者 任熵 王兰兰 闫方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实验考察了一种商品水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A)和一种自制油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B)对胜利单家寺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效能。实验稠油50℃黏度111.469Pa·s,含S0.42%,含胶质46.5%,含沥青质16.5%,H/C=1.68。在加水量10%... 实验考察了一种商品水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A)和一种自制油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B)对胜利单家寺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效能。实验稠油50℃黏度111.469Pa·s,含S0.42%,含胶质46.5%,含沥青质16.5%,H/C=1.68。在加水量10%、水热裂解温度260℃、时间24小时条件下,催化剂B在加量0.05%~0.15%范围降黏率维持高值,加量0.08%时最高,催化剂A在加量0.2%时降黏率有明显的峰值;0.08%催化剂B的催化效能明显好于0.2%催化剂A,裂解后稠油的降黏率、含硫、含胶质、含沥青质和H/C值分别为71.2%和62.3%,0.23%和0.29%,26.3%和32.6%,10.3%和11.4%,1.70和1.69;当加水量增大时(≥5%),0.2%催化剂A的催化效能增大,加水量20%时达到最佳,此时水热裂解后稠油的降黏率、含胶质、含沥青质分别为65.8%,27.2%、10.6%;催化剂B在加水量5%时催化效能差,加水量在10%~50%范围时催化效能基本不变。根据不同温度下沥青质含量和降黏率随水热裂解时间变化,在0.08%催化剂B存在下水热裂解速率和程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最后均趋于平衡,280℃、12小时的降黏率为72%左右,240℃、24小时为64%左右,180℃、24小时为20%左右。用作稠油水热裂解催化剂的钼盐,油溶性的优于水溶性的。图3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剂 油溶性 钼盐 井下降黏 井下改质 注蒸汽采油
下载PDF
超稠油改质降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川 陈艳玲 +1 位作者 王元庆 杨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研究了河南超稠油水热供氢催化裂解降黏,以及胜利超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水物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稠油水热催化裂解的进行;催化剂不仅使C—S键断裂,而且使C—O键、C—N键也发生了断裂,进一步促进了高温水参与催化... 研究了河南超稠油水热供氢催化裂解降黏,以及胜利超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水物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稠油水热催化裂解的进行;催化剂不仅使C—S键断裂,而且使C—O键、C—N键也发生了断裂,进一步促进了高温水参与催化裂解反应;在供氢剂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供氢剂提供的氢自由基与裂解的基团作用,使聚合反应减弱,生成大分子化合物的量减少,而小分子饱和烃和芳香烃的量则增加,稠油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沥青质、胶质中的杂原子含量(如S、O、N)减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氢碳原子比(NH/NC)提高,稠油的黏度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水热裂解 改质 降黏机理 催化裂解
下载PDF
稠油催化改质降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晓东 邓刘扬 +2 位作者 李晶晶 魏宇涛 陈晓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9-702,720,共5页
制备了4种油溶性过渡金属石油酸盐催化剂,进行了室内稠油催化改质降黏实验,评选出了最优催化剂及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石油酸铁质量分数为0.12%、改质温度365℃、改质时间40 min的条件下,可使鲁克沁稠油黏度从17 460降至125 mPa&... 制备了4种油溶性过渡金属石油酸盐催化剂,进行了室内稠油催化改质降黏实验,评选出了最优催化剂及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石油酸铁质量分数为0.12%、改质温度365℃、改质时间40 min的条件下,可使鲁克沁稠油黏度从17 460降至125 mPa·s,降黏率达99.28%。改质稠油饱和分增加了17.61%,胶质减少了18.55%,350、500℃以下馏分分别增加了9.82%、29.45%。改质油轻组分的增加便于稠油降黏和管输,降低了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石油酸 溶性催化剂 催化改质 降黏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下载PDF
稠油降黏集输方法综述 被引量:17
20
作者 段林林 敬加强 +1 位作者 周艳杰 王金柱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9年第5期15-18,22,共5页
综述了几种常用降黏集输方法(包括加热降黏、乳化降黏、低黏液环输送和掺稀输送等)的降黏原理及优缺点,并介绍了各方法的发展情况及应用现状。针对稀释降黏法,利用液化石油气(LPG)替代部分重稀释剂的稠油降黏方法更经济有效。通过对几... 综述了几种常用降黏集输方法(包括加热降黏、乳化降黏、低黏液环输送和掺稀输送等)的降黏原理及优缺点,并介绍了各方法的发展情况及应用现状。针对稀释降黏法,利用液化石油气(LPG)替代部分重稀释剂的稠油降黏方法更经济有效。通过对几种降黏输送方法的综合比较,认为采用化学降黏方法在稠油降黏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最后指出研制多元复配型高效降黏剂,研制高效(既降凝又降黏)的降凝降黏剂及利用各种方法的复合技术进行降黏将是稠油降黏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黏方法 液化石油气 稀释剂 改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