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ature of electron density enhancement over a wide altitude range during ionosphere heating experiments at EISCAT
1
作者 Jun Wu Jian Wu +5 位作者 Jie Feng QingLiang Li ShuJi Hao ZhengWen Xu HaiSheng Zhao YaBin Zh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08-414,共7页
During the course of ionospheric heating experiments, researchers at the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tific Association (EISCAT) observed an apparent electron density enhancement. The enhancement extended over a w... During the course of ionospheric heating experiments, researchers at the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tific Association (EISCAT) observed an apparent electron density enhancement. The enhancement extended over a wide range of altitudes, above the reflection altitude of the high-frequency pump wave. However, whether this enhancement actually corresponds to a true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density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When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of ion acoustic waves is followed, the frequency ratio of the enhanced ion line to the background ion line suggests that the profile of the effective ion mass may have remained unchanged. Furthermore, the solar radio flux and ion drift velocity indicat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ion species and their densities. In conclusion, the electron density enhancement observed at EISCAT should not, in fact, be considered a true enh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ISR) ionospheric heating electron density ion acoustic wave
下载PDF
Results of Ionospheric Heating Experiments Involving an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Density in the High Latitude Ionosphere 被引量:1
2
作者 WU Jun WU Jian Zhengwe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890-896,共7页
Observations are presented of the phenomenon of the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that is caused by a powerful pump wave at a frequency near the fifth gyrofrequency. Th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ap... Observations are presented of the phenomenon of the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that is caused by a powerful pump wave at a frequency near the fifth gyrofrequency. Th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density extending over a wide altitude range and the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temperature around the reflection altitude occur as a function of pump frequency. Additionally, the plasma line spectra show unusual behavior as a function of pump frequency. In conclusion, the upper hybrid wave resonance excited by the pump wave plays a dominating role and leads to the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temperature at the upper hybrid altitude. The phenomenon of apparent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density does not correspond to the true enhancement in electron density, this may be due to some mechanism that preferentially involves the plasma transport process and leads to the strong backscatter of radar wave along the magnetic line, which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heating electron density enhancement electron temperatureenhancement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coherent scatter during ionospheric heating near the fifth electron gyrofrequency
3
作者 吴军 吴健 +1 位作者 赵海生 许正文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4-41,共8页
The observation of ultra-high frequency radar during an ionospheric heating experiment carried out at TromsФ site of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tific Association, Norway, is analyzed. When pump is operating sli... The observation of ultra-high frequency radar during an ionospheric heating experiment carried out at TromsФ site of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tific Association, Norway, is analyzed. When pump is operating slightly above the fifth electron gyrofrequency, some strong enhancements in radar echo and electron density occur in a wide altitude range and are in sync with the shifting and spread of plasma line around the reflection altitude,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focusing or collimating of radar wave by irregularities. While some strong enhancements in electron density and radar echo around the reflection altitude do not correspond to the true increase in electron density, but due to the enhanced ion acoustic wave by parametric decay instability and oscillation two stream instability.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and cooling rates at the pump frequencies below, around and above fifth gyrofrequency respectively result in the dependence of the enhancements in electron temperature on the pump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heating incoherent scatter electron temperature electron density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Artificial Electron Heating Effects on Polar Mesospheric Winter Echoes 被引量:1
4
作者 Safi Ullah Hai-Long Li +3 位作者 Abdur Rauf Lu-Yao Fu Mao-Yan Wang Lin Meng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87-295,共9页
In this paper,an analytical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odulated polar mesospheric winter echoes(PMWE).The winter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during the artificial elec... In this paper,an analytical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odulated polar mesospheric winter echoes(PMWE).The winter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during the artificial electron heating of PMWE.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charged dust particle in the creation of PMWE is confirmed again.It is found that during the heating of PMWE,the increases of the dust size,dust charge,electron temperature,initial electron density,and ion-neutral collision frequency cause the increase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irregularity,and hence the PMWE strength.However,with increasing the dust density,the electron density irregularity and the PMWE strength de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onospheric heating electron density irregularities polar mesospheric winter echoes(PMWE) space plasma physics(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Heat-induced temperature enhancement in the polar summer ionosphere 被引量:1
5
作者 XU Bin CHENG MuSong +4 位作者 XU ZhengWen WU Jun WANG ZhanGe XUE Kun WU Jian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1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Observation data recorded by the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tific Association in TromsФ, Norway in August 2009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heating effects in polar summer ionospheric modification experiments... Observation data recorded by the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tific Association in TromsФ, Norway in August 2009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heating effects in polar summer ionospheric modification experiment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increases in electron temperature: large relative increases in a narrow range near 150 km and greater absolute increases in a wider range at 150-400 km. Th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linearly increases with heating power, but the rate of increas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ump frequency. A clear two-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was found for the measurement made on August 15, and the beating effects are greater close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The heating effects obviously depend on the angle between the heating beam and geomagnetic field; as the angle increases, the heating effect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e heating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tific Association electron temperature enhancement polarionosphere
下载PDF
我国极区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彬 吴军 +5 位作者 吴健 吴振森 车海琴 许正文 薛昆 闫玉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877,共19页
通过对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我国在挪威Troms(?)进行的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电离层临界频率大于泵波频率的O波加热事件扰动效应明显,电子温度存在60%~120%的增强,扰动范围从150 km一直延... 通过对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我国在挪威Troms(?)进行的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电离层临界频率大于泵波频率的O波加热事件扰动效应明显,电子温度存在60%~120%的增强,扰动范围从150 km一直延伸到400 km,电子密度扰动不显著,最大可以观察到12%的密度衰减.受加热影响,离子声波频率有1~2 kHz的增加,离子线谱峰谷比增加,有时伴随有高阶谐振线出现.离子线和等离子线功率存在过冲现象,等离子线的功率剖面存在单峰、双峰和三峰结构,等离子线的功率增强幅度随频率负指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非相干散射雷达 电子温度增强 功率谱
下载PDF
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 被引量:33
7
作者 黄文耿 古士芬 龚建村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3期296-301,共6页
利用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加热低电离层和高电离层的理论模型 ,选择不同的加热发射机参数 ,计算了电离层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 ,模型计算结果与一些实验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 ,具体讨论了不同的背景大气和背景电离层参数... 利用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加热低电离层和高电离层的理论模型 ,选择不同的加热发射机参数 ,计算了电离层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 ,模型计算结果与一些实验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 ,具体讨论了不同的背景大气和背景电离层参数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 加热 电离层 应用
下载PDF
极区电离层加热的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占阁 徐彬 +3 位作者 许正文 吴健 吴军 赵海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1-759,共9页
大功率无线电波能加热电离层等离子体,可以引起电离层电子温度和密度的扰动,实现电离层的人工变态.从电子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出发,我们给出了地面人工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方程的数值求解,计算了极... 大功率无线电波能加热电离层等离子体,可以引起电离层电子温度和密度的扰动,实现电离层的人工变态.从电子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出发,我们给出了地面人工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方程的数值求解,计算了极地电离层条件下,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的加热效应,讨论了泵波参数对加热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温度几乎在整个高度上表现为一致性的幅度增强,且在反射高度附近形成温度增强峰很平缓.电子密度在峰上高度附近形成密度谷,谷两侧存在密度增强.加热效应基本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加热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使用我国2008年1月在挪威进行的电离层加热实验的电离层参量作为仿真初值,对6个O波加热时刻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观测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数值模拟 电子温度与密度 非相干散射雷达
下载PDF
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分布--基于GRACE星载GPS信标测量的CT反演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裔文 徐继生 +3 位作者 徐良 尹凡 马淑英 H.Lühr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85-2891,共7页
本文利用两颗跟飞的GRACE卫星载GPS信标测量数据和基于差分相对TEC的层析算法,实现了全球范围的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450~5000 km)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表明,利用低轨道卫星载GPS信标测量数据可以有效地重建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 本文利用两颗跟飞的GRACE卫星载GPS信标测量数据和基于差分相对TEC的层析算法,实现了全球范围的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450~5000 km)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表明,利用低轨道卫星载GPS信标测量数据可以有效地重建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的全球二维分布图像.对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的天基层析反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随纬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低纬赤道带,从顶部电离层向上延伸直到等离子体层,以及等离子体层中局地的电离增强云团,经常出现近似垂直于磁力线的电子密度柱状增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等离子体层 层析 全球定位系统 GRACE卫星 电子密度增强结构
下载PDF
北极区低电离层加热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军 车海琴 +1 位作者 吴健 陈玉莲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从等离子体能量守恒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R I2000)和大气模型(MSIS)为背景,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研究大功率无线电波对北极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在外加强电磁场作用下,电离层等离子体中的... 从等离子体能量守恒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R I2000)和大气模型(MSIS)为背景,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研究大功率无线电波对北极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在外加强电磁场作用下,电离层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动力学温度得以升高而产生等离子体温度扰动;由于电子温度升高,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增加且电子的复合系数减小,诱发电子密度扰动;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幅度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即扰动趋于饱和;电子密度扰动的弛豫时间较电子温度扰动的弛豫时间大;在泵波频率大于电离层临界频率的条件下,泵波频率越高,其激发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扰动效应也就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电离层 欧姆加热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下载PDF
电离层加热实验中超强电子密度增强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木松 徐彬 +4 位作者 吴振森 李海英 许正文 吴军 吴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33-3641,共9页
2011年11月利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协会(EISCAT)的大功率加热设备和诊断设施开展了挪威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加热实验.在此次加热实验中,UHF雷达探测到了十分明显的电子密度增强现象,反射高度附近电子密度最大增幅可达269.3%,而在... 2011年11月利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协会(EISCAT)的大功率加热设备和诊断设施开展了挪威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加热实验.在此次加热实验中,UHF雷达探测到了十分明显的电子密度增强现象,反射高度附近电子密度最大增幅可达269.3%,而在远离谐振区的300~500km及以上高度的增幅也可达30%~50%.通过对加热前后离子线谱和数据残差的对比分析,表明300~500km的电子密度增强是真实可信的,在如此大的空间范围出现增幅如此大的电子密度增强特征实属罕见.另外通过对等离子体线谱的分析,得到了等离子体线双谐振峰结构,本文利用电子的速度分布函数和等离子体线谱之间的关系,对加热实验中观测到的等离子体线谱进行了仿真,提出了超热电子是引起本次电子密度增强的可能机制.并利用仿真中所使用的超热电子速度参数对超热电子的电离能力、横向和纵向自由程进行了计算,最终验证了所提出的物理机制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电子密度 等离子体线 超热电子
下载PDF
大功率无线电波对高电离层的加热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文耿 古士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351,共9页
根据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电子的连续性方程,在偶极扩散的假设下,建立了地面入射的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高电离层的理论模型.作为应用,对以上方程组数值求解,计算了高电离层(150-400 km)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对... 根据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电子的连续性方程,在偶极扩散的假设下,建立了地面入射的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高电离层的理论模型.作为应用,对以上方程组数值求解,计算了高电离层(150-400 km)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参数的发射机, 一定的吸收模型,电离层电子温度和密度均有明显的变化.我们发现,应用本文选取的加热参数,在电波反射点附近,电子温度有10%-25%的增加,电子密度有1%-2%左右的减少.电子温度达到稳态的时间要快于电子密度达到稳态的时间.最后,用本文的结果解释了电离层加热实验中的一些观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 高电离层 加热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下载PDF
极区二维人工电离层加热数值仿真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彬 王占阁 +2 位作者 薛昆 吴振森 吴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9,201,共7页
给出了电离层加热数值仿真的二维模型,讨论了加热引起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二维扰动分布特征和饱和特性。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形成了以波束中心位置为中心的高斯分布。密度饱和时间在密度增量峰值位置处最短,距峰值位置越远,饱和时间... 给出了电离层加热数值仿真的二维模型,讨论了加热引起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二维扰动分布特征和饱和特性。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形成了以波束中心位置为中心的高斯分布。密度饱和时间在密度增量峰值位置处最短,距峰值位置越远,饱和时间越长。温度饱和受背景温度、电波能量吸收率和热传导等因素的控制,呈现更为复杂的空间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数值仿真 欧姆加热理论 饱和效应 电子温度和密度
下载PDF
极区电离层加热能量吸收率的非相干散射测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彬 王占阁 +4 位作者 程木松 许正文 吴健 吴军 薛昆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86,320,422,共7页
基于稳态电子能量和动量方程,结合2009年8月电离层加热实验中非相干散射雷达实测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离子温度对反射高度附近的电波能量吸收率进行了估算。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到显著的电波能量吸收率的空间分布结构,能量吸收基本呈近... 基于稳态电子能量和动量方程,结合2009年8月电离层加热实验中非相干散射雷达实测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离子温度对反射高度附近的电波能量吸收率进行了估算。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到显著的电波能量吸收率的空间分布结构,能量吸收基本呈近高斯分布,但结构在横向和纵向上并不沿能量吸收中心对称。0.6MHz附近,电波能量吸收率随频差变化的曲线存在锐边界,临界状态下时(两组加热机制的交界)才会取得最佳的加热效果,这对电波能量吸收率经验和半经验模型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波能量吸收率 电离层加热 非相干散射雷达 电子温度与密度
下载PDF
2009年夏季极区电离层加热实验观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彬 王占阁 +3 位作者 吴军 许正文 薛昆 吴健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347,共14页
2009年夏季,中国在挪威特罗姆瑟(Tromsφ)利用非相干散射雷达进行电离层加热实验。实验中发现了处在150km附近的小范围温度增强事件和150—400km之间的大范围温度增强事件。前者的相对增幅明显,后者的绝对增量更大。对这两类加热事件来... 2009年夏季,中国在挪威特罗姆瑟(Tromsφ)利用非相干散射雷达进行电离层加热实验。实验中发现了处在150km附近的小范围温度增强事件和150—400km之间的大范围温度增强事件。前者的相对增幅明显,后者的绝对增量更大。对这两类加热事件来说,温度增量百分比均随加热功率的增加线性增长,但对比两类加热事件来看,增长速度随加热频率增大而减小。加热效应存在显著的二维分布特征,加热最强方向处在场向附近。加热效应受加热天线波束指向与地磁场的夹角影响明显,随夹角增大温度增强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非相干散射雷达 电子温度增强
下载PDF
基于加热激发等离子体线级联结构的电子密度反演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木松 徐彬 +4 位作者 吴振森 李海英 许正文 吴军 吴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3-469,共7页
2010年9月13日,利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协会的大功率加热设备和诊断设施开展了电离层加热实验,实验中首次由甚高频雷达探测到了长生命周期的等离子体线增强现象.通过对等离子体线的频谱分析,发现了等离子体线的cascade频谱结构,并推断... 2010年9月13日,利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协会的大功率加热设备和诊断设施开展了电离层加热实验,实验中首次由甚高频雷达探测到了长生命周期的等离子体线增强现象.通过对等离子体线的频谱分析,发现了等离子体线的cascade频谱结构,并推断参量衰变不稳定性是引起实验中等离子体线回波功率增强的原因.同时依据参量衰变不稳定性理论,给出了一种利用cascade频谱结构对加热区域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反演的方法,并将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与利用有效超高频雷达数据的程序GUISDAP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结果的平均偏差仅在1%左右.新方法的提出对强扰动电离层条件下电离层参数的反演及深入理解电波能量的吸收机制和朗缪尔湍流加速电子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等离子体线 不稳定性 电子密度
下载PDF
南京地区斜向加热电离层效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哲 方涵先 +4 位作者 赫英明 杨鼎 马杰 敬文琪 王世旗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1-537,共7页
与垂直加热相比,斜向加热电离层具有灵活性高、影响范围广和便于实际操作等优势.在非偏区考虑欧姆吸收,基于电子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构建电波斜向加热低电离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IRI-2007和NRLMSISE-00经验模型提供的背景参数对南京地... 与垂直加热相比,斜向加热电离层具有灵活性高、影响范围广和便于实际操作等优势.在非偏区考虑欧姆吸收,基于电子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构建电波斜向加热低电离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IRI-2007和NRLMSISE-00经验模型提供的背景参数对南京地区斜向加热低电离层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加热条件下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扰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波加热效果随入射仰角和有效辐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增幅随电波频率增大而减小;X波模比O波模造成的电子温度扰动幅度和电子密度扰动幅度更大,同时X波模比O波模能更快地使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达到稳定状态;一定范围内较小仰角、较低频率、较大有效辐射功率的电波能使电子密度更快达到稳定,后两者还能加快电子温度达到稳定的过程;电子温度达到稳定所需时间随入射电波仰角呈单峰变化,仰角为62°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 低电离层 斜向加热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下载PDF
暴时密度增强区附近电离层不均匀体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丽 袁志刚 +2 位作者 邓晓华 聂志英 林悯惠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2-557,共6页
基于IGS提供的TEC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大磁暴期间的暴时密度增强(Storm EnhancedDensity,SED)现象;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出ROTI(Standard deviations of ROT)指数,分析了SED边界附近电离层小尺度不均匀体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研究表... 基于IGS提供的TEC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大磁暴期间的暴时密度增强(Storm EnhancedDensity,SED)现象;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出ROTI(Standard deviations of ROT)指数,分析了SED边界附近电离层小尺度不均匀体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研究表明,在磁暴主相期间SED边界附近不均匀体随着磁暴的发展逐渐增多;在主相的中后期不均匀体的分布密集度达到最大;在恢复相期间,不均匀体分布很少;随着磁暴的发展,不均匀体开始主要集中在40°~45°N范围内,随后向高纬漂移,主要集中在45°~55°N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时密度增强(SED) 总电子含量(TEC) ROTI指数 电离层不均匀结构
下载PDF
正交再加热双脉冲激光诱导黄连等离子体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金梅 郑慧娟 +1 位作者 郑培超 谭癸宁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3,共8页
搭建了正交的再加热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RDP-LIBS)实验装置。以黄连为研究对象,用其特征谱线的光谱强度和信背比评估了光谱特性。通过优化探测延时、两束激光能量值组合及脉冲间隔等实验参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相比单脉冲激光诱... 搭建了正交的再加热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RDP-LIBS)实验装置。以黄连为研究对象,用其特征谱线的光谱强度和信背比评估了光谱特性。通过优化探测延时、两束激光能量值组合及脉冲间隔等实验参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相比单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SP-LIBS)技术,RDP-LIBS技术对4条特征谱线(Fe、Al、Ca、CN)的光谱强度增强倍数分别为4.0,5.5,10.0和3.5。RDP-LIBS下的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数密度均比SP-LIBS下的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光谱增强 再加热双脉冲 中药材 电子激发温度 电子数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