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o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Origin of Chromitites in the Paleo-Moho Transition Zone of the Kop Ophiolite, NE Turkey 被引量:3
1
作者 ZHAGN Pengfei ZHOU Meifu +4 位作者 SU Benxun Ibrahim UYSAL Paul T.ROBINSON Erdi AVCI HE Yongs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53-,共1页
The Kop ophiolite in NE Turkey is a fragment of Neo-Tethyan forearc.It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a paleo-Moho transition zone(MTZ)in the North and a harzburgitic mantle sequence in the South.Dunites are predominant i... The Kop ophiolite in NE Turkey is a fragment of Neo-Tethyan forearc.It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a paleo-Moho transition zone(MTZ)in the North and a harzburgitic mantle sequence in the South.Dunites are predominant in the MTZ of the Kop ophiolite,and they are locally interlayered with chromitites and enclose minor bodies of harzburgites near the petrological Moho boundary.Large Fe isotopic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magnesiochromite(-0.14‰to 0.06‰)and olivine(-0.12‰to 0.14‰)from the MTZ chromitites,dunites and harzburgites.In individual dunite samples,magnesiochromite usually has lighter Fe isotopic compositions than olivine,which was probably caused by subsolidus Mg-Fe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mineral phases.Both magnesiochromite and olivine display an increasing trend ofδ56Fe along a profile from chromitite todunite.This trend reflects continuous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 a magma chamber,which resulted in heavier Fe isotopes concentrated in the evolved magmas.In each cumulative cycle of chromitite and dunite,dunite was formed from relatively evolved melts after massive precipitation of magnesiochromite.Mixing of more primitive and evolved melts in the magma chamber w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trigge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of magnesiochromite,generating chromitite layers in the cumulate pile.Before mixing happened,the primitive melts had reacted with mantle harzburgites during their ascendance;whereas the evolved melts may lie on the olivine-chromite cotectic near the liquidus field of pyroxene.Variable degrees of magma mixing and differentiation are expected to generate melts with differentδ56Fe values,accounting for the Fe isotopic variations of the Kop MT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Z iro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Origin of Chromitites in the Paleo-Moho Transition Zone of the Kop Ophiolite NE Turkey Fe
下载PDF
Iron fractions in the apoplast of intact root tips of Zea mays L. seedlings affected by nitrogen form 被引量:1
2
作者 H.E.Goldbach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9期727-731,共5页
The effects of ammonium (NH4+-N) and nitrate (NO3- - N) were examined on Fe fractions and FeCN (ferricyanide) reductase activity in intact root tips (0-3 cm) of young maize (Zea mays L. cv. Lenz) in solution culture b... The effects of ammonium (NH4+-N) and nitrate (NO3- - N) were examined on Fe fractions and FeCN (ferricyanide) reductase activity in intact root tips (0-3 cm) of young maize (Zea mays L. cv. Lenz) in solution culture by using short-term experiment under controlled Fe deficiency conditions (containing high HCO3- concentration in pre-culture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Ⅱ) concentrations in root tip apoplast of maize were only 20-40 nmol/g FW which accounted for 7%-13% of total Fe. Most of Fe in root tips existed as Fe(Ⅲ) compounds. Imposition of the roots to NH4+ - N or NO3- - N for 60 min led to an increase of Fe(Ⅱ) in root tip apoplast. NH4+ - N led to an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Fe(Ⅱ) and exchangeable Fe (Fe(Ⅱ) and Fe (Ⅲ)) in root tips, while NO3- - N increased FeCN reductase activ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and Fe fractions, FeCN reductase activity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t APOPLAST iron fraction nitrogen form.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free iron oxyhydrate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on copper 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by size fractions of aggregates from two paddy soils 被引量:14
3
作者 WANG Fang, PAN Genxing, LI Lianqing Institute of Resource,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18-624,共7页
Effects of free iron oxyhydrates (Fed)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on copper (Cu^2+) 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by size fractions of aggregates from two typical paddy soils (Ferric-Accumulic Stagnic Anthro... Effects of free iron oxyhydrates (Fed)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on copper (Cu^2+) 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by size fractions of aggregates from two typical paddy soils (Ferric-Accumulic Stagnic Anthrosol (Soil H) and Gleyic Stagnic Anthrosol (Soil W))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nd without treatments of dithionite-citrate-bicarbonate and of H2O2. The size fractions of aggrega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undisturbed bulk topsoil using a low energy ultrasonic dispersion procedure. Experiments of equilibrium sorption and subsequent desorption were conducted at soil water ratio of 1:20, 25℃. For Soil H, Cu^2+ 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DCB-treated size fractions was decreased by 5.9% for fine sand fraction, by 40.4% for coarse sand fraction, in comparison to 2.9% for the bnlk sample. However, Cu^2+ 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H2O2-treated fractions were decreased by over 80% for the coarse sand fraction and by 15% for the clay-sized fraction in comparison to 88% for bulk soil. For Soil W, Cu^2+ 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DCB-treated size fraction was decreased by 30% for the coarse sand fraction and by over 75% for silt sand fraction in comparison to 44.5% for the bulk sample. Cu^2+ 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H2O2-treated fractions were decreased by only 2.0% for the coarse sand fraction and by 15% for the fine sand fraction in comparison to by 3.4% for bulk soil. However, Cu^2+ desorption rates were increased much in H2O2-treated samples by over 80% except the clay-sized fraction (only 9.5%) for Soil H. While removal of SOM with H2O2 tendend to increase the desorption rate, DCB- and H2O2-treatments caused decrease in Cu^2+ retention capacity of size fractions, Particularly, there hardly remained Cu^2+ retention capacity by size fractions from Soil H after H2O2 treatment except for clay-sized fraction. These findings supported again the dominance of the coarse sand fraction in sorption of metals and the preference of absorbed metals bound to SOM in differently stabilized status among the size fractions. Thus, enrichment and turnover of SOM in paddy soils may have great effects on metal retention and chemical mobility in paddy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dy soils Cn^2+ sorption-desorp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free iron oxyhydrates size fraction of aggregates
下载PDF
铁缺乏与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型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唐婉斯 蔡志强 +4 位作者 姚红 宾勇诚 李同亮 周欢 刘雯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究铁缺乏与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型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本院心内三科住院的射血分数中间型及降低型的心衰患者60例。根据血清铁蛋白水平分为研究组(38例)为绝对铁缺乏者和对照组(42例)铁正常者。比较... 目的 探究铁缺乏与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型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本院心内三科住院的射血分数中间型及降低型的心衰患者60例。根据血清铁蛋白水平分为研究组(38例)为绝对铁缺乏者和对照组(42例)铁正常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铁相关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绝对铁缺乏发生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绝对铁缺乏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血红蛋白、MCV、MCH、肌酐、低密度胆固醇、LVEF、E/A、心功能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MCHC、C反应蛋白、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NT-proBNP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MCHC、C反应蛋白、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是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降低是其保护因素;铁缺乏与NT-proBNP呈显著负相关,与LVEF、E/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女性、MCHC、C反应蛋白、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NT-proBNP均是铁缺乏的影响因素。铁缺乏与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型心力衰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缺乏 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硅肥等量施用对土壤砷赋存形态和水稻吸收砷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家梅 官迪 +4 位作者 陈山 谢运河 陈锦 龙世平 纪雄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46-1754,共9页
为研究施用不同种类硅肥对土壤砷(As)的生物有效性和不同生育期水稻As含量的影响,采用含钾(Si1),含钙、镁(Si2),含钙、镁和钾(Si3),含钙、镁和铁(Si4),以及水溶性硅肥(Si5)共5种不同种类相同用量的硅肥(SiO2用量为225 kg/hm2)开展田间... 为研究施用不同种类硅肥对土壤砷(As)的生物有效性和不同生育期水稻As含量的影响,采用含钾(Si1),含钙、镁(Si2),含钙、镁和钾(Si3),含钙、镁和铁(Si4),以及水溶性硅肥(Si5)共5种不同种类相同用量的硅肥(SiO2用量为225 kg/hm2)开展田间小区实验,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稻As含量和土壤As含量.结果表明:①Si4和Si5处理降低糙米As含量的效果较好,分别比CK处理显著降低31.3%(P<0.05)和27.6%(P<0.05).②施用硅肥,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根表铁膜Fe(DCB-Fe)含量高于CK处理,灌浆期和成熟期DCB-Fe含量低于CK处理;施用硅肥处理水稻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DCB-As含量均降低,分别比CK处理降低10.0%、27.0%、20.0%和29.5%.③施用硅肥条件下,与CK处理相比,水稻成熟期土壤非专性吸附态As(Nas-As)、结合态As(Al-As)和残渣态As(Res-As)的含量平均分别降低15.8%、9.8%和10.2%,铁结合态As(Fe-As)含量提高33.0%.④水稻成熟期,根系As含量和土壤有效态As含量影响稻米对As的吸收,土壤有效态硅含量影响水稻根系对As的吸收;整个生育期,水稻根表铁膜As和Fe显著影响水稻根系对As的吸收.施用硅肥条件下,土壤有效态Si含量提高,有效态As含量降低,Fe-As含量增加,成熟期水稻DCB-As含量降低,水稻植株对As的吸收量减少.研究显示,相同用量的硅肥中,硅的有效性高或添加铁素,对降低水稻吸收As的效果更好,可为As污染土壤的水稻安全生产利用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As污染 根表铁膜 As形态
下载PDF
南海东沙海域甲烷渗漏活动对不同Fe组分和P形态组成的影响
6
作者 胡钰 刘春阳 +2 位作者 陈庆王 陈琳莹 冯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7,共9页
大陆边缘海底广泛发育甲烷渗漏活动,可以显著改变区域甚至全球海洋C、S循环,潜在影响深部生物圈的Fe、P等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对甲烷渗漏活动影响Fe-P耦合特征以及P循环的程度了解有限。本研究选取南海东沙海域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冷泉站... 大陆边缘海底广泛发育甲烷渗漏活动,可以显著改变区域甚至全球海洋C、S循环,潜在影响深部生物圈的Fe、P等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对甲烷渗漏活动影响Fe-P耦合特征以及P循环的程度了解有限。本研究选取南海东沙海域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冷泉站位和临近不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背景站位,分析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不同Fe组分和P形态组成。2个站位对比结果显示,甲烷渗漏活动促使易还原的铁氧化物和磁铁矿含量减少,导致可还原的铁氧化物增多,同时引起铁氧化物吸附的P和自生P含量明显增加。因此,甲烷渗漏活动会显著地影响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形成,进一步影响铁氧化物吸附磷酸盐的丰度,有利于磷灰石等自生磷酸盐沉积。这种不同形态Fe和P对甲烷渗漏活动的响应模式在大陆边缘环境可能普遍存在,影响该环境中Fe、P循环和最终的P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甲烷厌氧氧化 自生沉积 P形态 Fe组分 南海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from porphyrite-type iron deposits in Ningwu metallogenic province,eastern China:Constraints from elements
7
作者 刘震 黄德志 +4 位作者 刘毓菡 古黄玲 汪龙 HARTWIG E.Frimmel 戴塔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866-2876,共11页
Ningwu porphyrite-type iron deposits are located in Ningwu Mesozoic volcanic basin,which belongs to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province.The volcanic rocks can be divided into Longwa... Ningwu porphyrite-type iron deposits are located in Ningwu Mesozoic volcanic basin,which belongs to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province.The volcanic rocks can be divided into Longwangshan,Dawangshan,Gushan and Niangniangshan Formations from early to late.All these volcanic rocks are rich in alkali,and show the similar patterns in rare earth element(REE) distribution.However,some differences can be found in the trace elements and REE patterns.The study of petrology and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s that these rocks are derived from the underplating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are contaminated by crustal materials,undergo AFC process during the magmatic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次火山岩 矿床成矿 中国东部 玢岩 铁矿 特征和 成因
下载PDF
右旋糖酐铁片对合并铁缺乏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彭勇 范剑峰 +3 位作者 熊旭华 肖冬平 高招波 郑春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对合并铁缺乏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5例合并铁缺乏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对合并铁缺乏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5例合并铁缺乏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日3次口服右旋糖酐铁片每次50 mg,连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24周)的6 min步行距离,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临床综合评分和总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低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短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综合评分和总体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短于对照组,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评分临床综合评分和总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糖酐铁片应用于合并铁缺乏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其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铁 铁缺乏 射血分数减低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丹霞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超 杨倩楠 +4 位作者 张池 刘同旭 张晓龙 陈静 刘科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磷是亚热带地区土壤重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霞地貌作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退化区,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丹霞地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 磷是亚热带地区土壤重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霞地貌作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退化区,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丹霞地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韶关仁化丹霞山典型地貌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乔木林AF、灌木林SL、撂荒草地AG和农田CL)为对象,采用Tiessen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其土壤磷组分特征及有效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与CL相比,林地土壤(AF和SL)有机磷和无机磷总量显著增加,增幅为71.0%-319.9%和70.5%-346.7%,土壤磷素总水平提高,而CL和AG之间无显著差异。与SL、AG和CL相比,AF土壤速效磷、易分解态磷和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磷有效性显著提高。AF土壤难利用态磷也表现出最高的含量,但其占总磷比例显著降低,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向AF转变有利于难利用磷的分解利用。此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亦有显著影响,微生物量磷和碱性磷酸酶均表现为AF>SL>AG>CL,而AF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AG和CL,增幅为46.8%和54.8%。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主要与pH、容重、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土壤铁氧化物含量关系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无定型铁和矿质氮是引起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变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无定型铁解释度为86.3%。总之,农田向林地的转化,能有效提高土壤磷水平和生物有效性,其中铁循环系统在维持丹霞地貌土壤高磷活性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土地利用方式 磷组分 磷有效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磷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梁晶晶 王淑真 +3 位作者 丘伟娟 王丽平 包明琢 周垂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为探讨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选取福建长汀红壤丘陵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裸地(CK)、针叶林(CF)、针阔混交林(CB)以及阔叶林(BF)4种植被类型,分别测定其铁氧化物、各级磷素形态,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解磷菌(... 为探讨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选取福建长汀红壤丘陵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裸地(CK)、针叶林(CF)、针阔混交林(CB)以及阔叶林(BF)4种植被类型,分别测定其铁氧化物、各级磷素形态,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解磷菌(PS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类型的转变,中等活性磷含量增加,低活性磷含量总体上减少,游离态氧化铁(Fed)含量逐渐减少。土壤中解磷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植被类型的转变增加。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类群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等。变形菌门和酸性磷酸酶的含量随植被类型的转变总体呈现出增加趋势,变形菌门与ACP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随着植被类型转变,稳定态磷逐渐向可利用态磷转化,土壤潜在磷源增加;游离态氧化铁含量的减少有利于有机磷的解吸和矿化,进而增加磷的有效性;解磷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会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解磷微生物可通过分泌酸性磷酸酶的方式水解有机化合物并降解固定在土壤的无机磷,进而提高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土壤剖面 磷素组分 铁氧化物 解磷菌
下载PDF
水稻吸收转运铁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钟松雄 李晓敏 +3 位作者 潘丹丹 高瑞川 余珊 李芳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9-1349,共11页
铁的生物吸收转移是环境中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不仅控制着铁在稻米的累积,且影响水稻累积锌等养分元素及镉等重金属。阐明土壤-水稻体系中铁的吸收转移机制对深入理解稻田铁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主要介... 铁的生物吸收转移是环境中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不仅控制着铁在稻米的累积,且影响水稻累积锌等养分元素及镉等重金属。阐明土壤-水稻体系中铁的吸收转移机制对深入理解稻田铁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主要介绍了水稻中铁吸收转运的功能基因、土壤-水稻系统铁同位素分馏及水稻植株中铁分布的光谱分析方法与手段,重点总结铁在水稻根部吸收及植物体内的转运过程,探讨铁对水稻根部锌和镉吸收的影响机制,可为提高水稻产量及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吸收转运 转运蛋白 铁同位素分馏 光谱分析
下载PDF
生物炭及其水溶组分促进水铁矿微生物还原
12
作者 夏金霞 孙金涛 +4 位作者 于蕊 王一初 安伟奇 金洁 曹丹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22-5532,共11页
采用水稻秸秆在300,400和500℃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BC),并从中提取生物炭水溶组分(DBC),结合微生物还原实验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晶体衍射(XRD)、电子顺磁(EPR)等表征手段考察BC和DBC对Geobacter sulphurreducens ... 采用水稻秸秆在300,400和500℃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BC),并从中提取生物炭水溶组分(DBC),结合微生物还原实验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晶体衍射(XRD)、电子顺磁(EPR)等表征手段考察BC和DBC对Geobacter sulphurreducens PCA还原水铁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00℃热解BC可使微生物异化铁还原的速率增加12倍,还原率最高,这是由于其含有最多的醌基、羧基基团,可以作为电子穿梭体促进电子转移.BC不能作为电子供体直接向微生物或水铁矿提供电子.DBC使水铁矿的长期微生物异化铁还原程度和初始还原速率分别增加了10倍和2倍以上.500℃热解DBC可以充当电子供体或者电子穿梭体,促进水铁矿的微生物还原,但是不能直接化学还原水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炭水溶组分 水铁矿 异化铁还原菌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棕壤铁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侯俊 陈红娜 +4 位作者 王俊梅 周崇峻 刘小虎 杨劲峰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利用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酸碱度(pH)、氧化还原电位(Eh)和有机质的影响,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游离态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亚铁总量和有效铁含量的变化以及与pH、Eh和有机质的关系... 【目的】利用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酸碱度(pH)、氧化还原电位(Eh)和有机质的影响,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游离态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亚铁总量和有效铁含量的变化以及与pH、Eh和有机质的关系。【方法】本文选取试验处理为CK(不施肥)、N(氮肥)、NP(氮磷肥配施)、NPK(氮磷钾肥配施)、M(有机肥)、MN(有机肥与氮肥配施)、MNP(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K(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在2014年大豆收获期,采集了不同施肥处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pH、Eh、有机质含量以及游离态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亚铁和有效铁含量。【结果】与1979年原始土壤相比,所有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了0.6~1.4个单位。不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下降了11.5%,化肥处理有机质略有下降,而有机肥处理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所有处理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化肥有机肥配施增加幅度更大;与2014年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土壤pH最低,而氮肥配施磷、钾和有机肥中的一种或几种pH又有所上升,其中配施有机肥效果最明显;施用化肥处理土壤Eh增加,而施用有机肥处理Eh则下降。施用化肥土壤游离态氧化铁和有效铁含量增加,亚铁含量下降,而施用有机肥土壤游离态氧化铁降低,亚铁总量及有效铁含量增加。【结论】经过长期耕作和施肥,土壤pH显著下降,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质显著下降。施用氮肥土壤酸化趋势明显,磷、钾和有机肥配施能够缓解氮肥引起的酸化现象。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氧化态铁向还原态铁转化,更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效性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形态 土壤PH 土壤Eh 有机质 长期定位试验
下载PDF
外源磷对苗期小麦和水稻根际砷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薛培英 刘文菊 +2 位作者 段桂兰 刘云霞 张桂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7-2034,共8页
采用土(中度砷污染土)-土根袋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两个浓度的外源磷(P)对苗期小麦和水稻根际砷(As)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作物生长的土壤中各砷形态的分配比例依次为: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45%~52%)&... 采用土(中度砷污染土)-土根袋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两个浓度的外源磷(P)对苗期小麦和水稻根际砷(As)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作物生长的土壤中各砷形态的分配比例依次为: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45%~52%)>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26%~34%)>专性吸附态(12%~14%)>残渣态(4%~7%)>非专性吸附态(0.09%~0.25%)。(2)添加外源磷浓度为100mg·kg-1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两种作物地上部的生物量(p<0.01)。(3)苗期小麦在添加100mg·kg-1外源磷时,不仅促进了作物生长而且抑制根中砷向地上部的转运。(4)任何磷处理下,水稻对砷的吸收能力以及由根系向地上部转移能力均高于小麦。因此,在轻中度砷污染土壤上与水稻相比更适宜种植小麦(或其他旱作植物);而在水稻种植季,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磷肥(100mg·kg-1)来减弱砷在水稻体内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根际土 非根际土
下载PDF
中轻度砷污染土壤-水稻体系中砷迁移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薛培英 刘文菊 +2 位作者 刘会玲 段桂兰 胡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2-879,共8页
通过土-砂根袋培养生物学模拟试验,运用砷形态分级的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水稻整个生育时期内砷在中轻度砷污染土壤-氧化性根际-水稻体系中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品种水稻(远诱一号)生长旺期(第三生长时期和第四生长时期)由于根... 通过土-砂根袋培养生物学模拟试验,运用砷形态分级的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水稻整个生育时期内砷在中轻度砷污染土壤-氧化性根际-水稻体系中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品种水稻(远诱一号)生长旺期(第三生长时期和第四生长时期)由于根系活化作用产生明显根际效应,根际土壤中各砷形态总量、无定形态砷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p<0.05),而有效性最低的残渣态则低于非根际土。(2)水稻根表铁氧化物膜(简称:铁膜)主要以无定型态铁和结晶态铁为主(>90%),在生长旺盛期老化程度最高,且对砷富集能力与第一时期相比降低60%,与第二时期相比降低10%;根表铁膜对砷的富集作用并不完全随铁膜数量的增减而变化,还与铁膜中铁的组成形态(尤其无定形态铁)密切相关。(3)砷在土壤-根际-水稻(远诱一号)体系中迁移规律:砷随铁氧化物的还原由非根际向根际迁移并在氧化性根际富集,由于铁膜的缓冲层作用,砷很少进入作物根系,迁移至地上部的砷含量低于根中砷含量;生育初期(前两个生长时期),水稻根表铁膜主要起富集库作用,具有很强的富集砷能力,但富集的砷易解吸进入作物根系,生育后期(后三个生长时期),铁膜逐渐老化,主要起缓冲层作用,使根系砷含量与生育初期相比降低5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铁氧化物膜 根际土 非根际土
下载PDF
铁同位素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柳霆 刘丛强 +1 位作者 王中良 梁莉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80,共11页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使用,近年来Fe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Fe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分布于各类矿物、岩石、流体和生物体中,并广泛参与成岩成矿作用、...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使用,近年来Fe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Fe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分布于各类矿物、岩石、流体和生物体中,并广泛参与成岩成矿作用、热液活动和生命活动过程。自然界中各类无机过程(从高温到低温)、生物及有机过程均能使Fe同位素发生分馏,δ56Fe值约为-1.62‰~+0.91‰。文章系统介绍了Fe同位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Fe同位素测试方法简介、样品前处理、质谱测定、Fe同位素分馏机理和应用前景展望等,着重对该技术在环境地球化学、生物示踪、古海洋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做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同位素 分馏 MC-ICP-MS 环境地球化学
下载PDF
广东湛江湖光岩地区玄武岩风化壳Fe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世霞 朱祥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1-1468,共8页
本文对广东湛江湖光岩地区厚度分别为4m和7m的两个不同喷发时代玄武岩形成的风化壳样品进行Fe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厚度4m风化壳样品Fe同位素组成δ~57 Fe范围为0.17‰~0.57‰;厚度7m风化壳样品Fe同位素组成δ~57Fe范围为0.20‰~0... 本文对广东湛江湖光岩地区厚度分别为4m和7m的两个不同喷发时代玄武岩形成的风化壳样品进行Fe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厚度4m风化壳样品Fe同位素组成δ~57 Fe范围为0.17‰~0.57‰;厚度7m风化壳样品Fe同位素组成δ~57Fe范围为0.20‰~0.68‰,相对于标准物质IRMM-014,不同深度风化壳样品均显示Fe的重同位素富集。两风化壳剖面自下而上,随风化程度增大,风化壳样品中Fe同位素分馏程度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风化壳样品中Fe的重同位素富集趋势与风化壳的发育程度正相关,风化壳土壤中Fe同位素组成是反映土壤风化程度的指标。另一方面,风化过程可将地球外部圈层(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有机结合起来,风化壳土壤Fe同位素组成变化是表生植物和水淋滤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化学风化过程中Fe同位素研究,将会极大地补充表生过程中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知识,同时Fe同位素可作为表生过程中物质的循环、环境的变化等过程中有力的示踪/指示技术手段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地区 玄武岩 风化壳 植物 Fe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颗粒体积分数对WC/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蒋业华 周荣 +1 位作者 张玉勤 邢建东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28-430,共3页
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WC/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分析其组织结构 ,着重研究了WC颗粒不同体积分数对WC/铁基复合材料抗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的颗粒体积分数 (3 6%左右 )的复合材料因颗粒对基体保护好 ,起主要抗磨作用 ,因而... 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WC/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分析其组织结构 ,着重研究了WC颗粒不同体积分数对WC/铁基复合材料抗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的颗粒体积分数 (3 6%左右 )的复合材料因颗粒对基体保护好 ,起主要抗磨作用 ,因而抗冲蚀磨损性能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体积分数 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冲蚀磨损 负压铸渗
下载PDF
宁夏富铁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籽粒铁的质量分数与粒形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辉 张得雯 +4 位作者 王瑞智 王娜 田蕾 杨淑琴 李培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0-55,共6页
测定102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23份宁夏本地品种和79份外引品种)籽粒铁的质量分数,分析不同品种籽粒铁的质量分数间的差异及其与粒形性状的相关性,并对水稻籽粒铁的质量分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籽粒铁的质量分数为7... 测定102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23份宁夏本地品种和79份外引品种)籽粒铁的质量分数,分析不同品种籽粒铁的质量分数间的差异及其与粒形性状的相关性,并对水稻籽粒铁的质量分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籽粒铁的质量分数为7.75~80.93mg/kg,平均值为15.25mg/kg,标准差为8.34,变异系数为54.69%。鉴定筛选出矮血糯、宁农黑粳和长粒5号3个富铁水稻种质资源;水稻籽粒铁的质量分数与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粒宽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对宁农黑粳/京香1号杂交组合的292个F2单株籽粒铁的质量分数进行频率分析,发现其籽粒铁的质量分数整体分布呈趋于单峰的偏正态分布,说明水稻籽粒铁的质量分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铁的质量分数 粒形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汉江上游铁矿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宋凤敏 张兴昌 +2 位作者 王彦民 李琛 汤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07-1714,共8页
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汉江上游某铁矿尾矿库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区土壤中重金属除Ti外均超出当地土壤背景值,以Cd超标最严重(超标12倍);形态分析表明Fe、Ti、As、H... 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汉江上游某铁矿尾矿库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区土壤中重金属除Ti外均超出当地土壤背景值,以Cd超标最严重(超标12倍);形态分析表明Fe、Ti、As、Hg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残渣态,Mn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24.07%),Zn的易还原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22.07%),Ni和Co的易氧化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分别为28.99%、25.46%);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尾矿库区土壤Hg和Cd达到中-强污染等级,As和Co属中度污染等级,Fe、Zn、Mn、Ni以无污染-中污染为主,其余金属无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Cd和Hg的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强,As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其余元素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尾矿库采样区域整体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等级,尤其需要加强对Cd、Hg、As的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铁矿尾矿库 重金属 形态 地累积指数 生态危害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