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tability of iron (III) complex ions possessing phenanthroline-based ligands
1
作者 Shawnt Tosonian Charles J. Ruiz +2 位作者 Andrew Rios Elma Frias Jack F. Eichler 《Ope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13年第1期7-13,共7页
It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that phenanthroline-based ligands used to make gold metallotherapuetics have the ability to exhibit cytotoxicity when not coordinated to the metal center. In an effort to help asses... It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that phenanthroline-based ligands used to make gold metallotherapuetics have the ability to exhibit cytotoxicity when not coordinated to the metal center. In an effort to help asses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se ligands may cause tumor cell death, iron binding and removal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sidered. The close linkage betwee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tracellular iron concentrations suggest that iron deprivation strategies may be a mechanism involved in inhibiting tumor cell growth. With the creation of iron (III) phen complexes, the iron binding abilities of three polypyridal ligands [1,10-phenanthroline (phen), 2,9-dimethyl-1, 10-phenanthroline (methylphen), and 2,9-di-sec-butyl-1, 10-phenanthroline (sec-butylphen)] can be tested via a competition reaction with a known iron chelator. Therefore, iron (III) complexes possessing all three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Initial mass spectrometric and infrared absorption data indicate that iron (III) tetrachloride complex ions with protonated phen ligands (RphenH+) were formed: [phenH][FeCl4], [methylphenH][FeCl4], [sec-butylphenH][FeCl4]. UV-vis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 ion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c-butylpheniron complex was more stable than the phen and methylphen analogues. This wa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free ligand was observed immediately upon the addition of EDTA to the [phenH][FeCl4] and [methylphenH] [FeCl4] complex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YRIDYL LIGANDS PHENANTHROLINE iron (III) complex ionS
下载PDF
baicalin-Fe^(2+)络合染料的制备及对蚕丝织物的印花
2
作者 罗杰 李鹏 +3 位作者 王明亮 孙思恒 李永固 王祥荣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0,共5页
为了缩短天然染料印花加工流程和提升印花产品品质,采用黄芩苷与亚铁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制备络合染料(B-Fe^(2+))。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表面能谱等对产物进行表征,证实了配位化合物的形成,黄芩苷与亚铁离子配位比为2∶1... 为了缩短天然染料印花加工流程和提升印花产品品质,采用黄芩苷与亚铁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制备络合染料(B-Fe^(2+))。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表面能谱等对产物进行表征,证实了配位化合物的形成,黄芩苷与亚铁离子配位比为2∶1。将制备的B-Fe^(2+)用于蚕丝织物的印花,得到最佳汽蒸工艺为:汽蒸温度105℃、汽蒸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B-Fe^(2+)对蚕丝织物印花具有较高的K/S值,各项色牢度均达到4级及以上,印花织物白底沾色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铁离子络合染料 制备 蚕丝 印花
下载PDF
儿茶素络合染料的制备及其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齐迪 丁洪 王祥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8,共8页
为开发植物染料对纺织品染色的新方法,提高染色产品的色牢度,通过儿茶素与Fe^(2+)的相互作用,制备了铁离子络合染料C-Fe。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络合染料进行表征... 为开发植物染料对纺织品染色的新方法,提高染色产品的色牢度,通过儿茶素与Fe^(2+)的相互作用,制备了铁离子络合染料C-Fe。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络合染料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络合染料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铁离子成功与儿茶素络合,获得络合染料结构;络合染料C-Fe上染蚕丝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90℃,pH值为4,保温续染60 min;络合染料染色的蚕丝织物耐日晒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耐汗渍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染色后蚕丝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为72,显示出优异的防紫外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铁离子 络合植物染料 天然染料 蚕丝 染色
下载PDF
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对铁离子的络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孝平 姜皓然 +1 位作者 田海燕 玄光善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考察了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对Fe(Ⅱ)及Fe(Ⅲ)的络合性能,优化了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与铁离子的络合条件,包括pH值、壳聚糖或羧甲基壳聚糖用量、铁离子的起始浓度、络合时间等。结果表明,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载铁量多且能形成稳定性... 考察了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对Fe(Ⅱ)及Fe(Ⅲ)的络合性能,优化了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与铁离子的络合条件,包括pH值、壳聚糖或羧甲基壳聚糖用量、铁离子的起始浓度、络合时间等。结果表明,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载铁量多且能形成稳定性适度的络合物,有开发补铁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甲基壳聚糖 铁离子 络合
下载PDF
土壤胡敏酸与铜、锌离子的络合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小虎 贾庆宇 +2 位作者 高春丽 隋小蕙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1-686,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胡敏酸(HA)与铜、锌离子的络合特性。结果表明,施肥后土壤HA向结构复杂方向转化,HA与Cu2+、Zn2+之间的络合稳定性提高。HA-Cu2+的logk值,有机肥大于化肥;HA-Zn2+的logk值,以化肥的作用更明显。土壤HA与Cu2+或Zn2+络合...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胡敏酸(HA)与铜、锌离子的络合特性。结果表明,施肥后土壤HA向结构复杂方向转化,HA与Cu2+、Zn2+之间的络合稳定性提高。HA-Cu2+的logk值,有机肥大于化肥;HA-Zn2+的logk值,以化肥的作用更明显。土壤HA与Cu2+或Zn2+络合,倾向于形成混合或多核络合物。施有机肥可提高HA-Cu2+或HA-Zn2+的结合强度和增加结合数量,而施化肥处理则相反。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的HA,玉米吸收Cu2+、Zn2+量下降,单施化肥处理下降较小;其中Cu2+吸收量受影响程度较大,而Zn2+吸收量没有那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CU^2+ ZN^2+ 络合 吸附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Fe(Ⅱ)、Fe(Ⅲ)对砷与不同分子量腐植酸络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淑华 雍玉玲 +3 位作者 李士凤 王海博 吕洪涛 石中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50-4657,共8页
以腐植酸(HA)代表天然有机质,采用平衡透析和超滤的方法研究铁离子(Fe(Ⅱ)、Fe(Ⅲ))对不同分子量HA与砷离子(As(V)、As(Ⅲ))络合作用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络合特征.结果发现,Fe(Ⅱ)和Fe(Ⅲ)均能增强HA络合As能力,且对As(V... 以腐植酸(HA)代表天然有机质,采用平衡透析和超滤的方法研究铁离子(Fe(Ⅱ)、Fe(Ⅲ))对不同分子量HA与砷离子(As(V)、As(Ⅲ))络合作用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络合特征.结果发现,Fe(Ⅱ)和Fe(Ⅲ)均能增强HA络合As能力,且对As(V)络合能力的增强作用大于As(Ⅲ);pH值显著影响HA络合As能力;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由5mg/L增大到200mg/L,As络合百分比随之增加,此时HA-Fe(Ⅲ)络合As(Ⅲ)百分比最大,为24.55%;初始As浓度由10μg/L增加1000μg/L,As络合百分比随之降低,其中HA-Fe(Ⅲ)络合As(Ⅲ)百分比最低,为3.11%.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子量>100kDa络合As百分比最大,其中HA-Fe(Ⅱ)络合As(Ⅲ)的百分比最高为26.43%;分子量小于10kDa的HA络合As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分子量的HA.Fe的增强作用主要源于Fe与羧基形成桥梁再与As络合形成三元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 腐植酸 络合 分子量
下载PDF
不同开垦年限水稻土还原性物质含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广才 查文文 +5 位作者 关连珠 张昀 高晓丹 吴春龙 陈伟伟 王明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0,61,共5页
以辽宁省各地棕壤型、草甸土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开垦年限的棕壤型、草甸土型水稻土中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络合态铁、水溶性亚铁、水溶性亚锰含量及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开垦年限供试水稻土随着开垦年限增... 以辽宁省各地棕壤型、草甸土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开垦年限的棕壤型、草甸土型水稻土中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络合态铁、水溶性亚铁、水溶性亚锰含量及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开垦年限供试水稻土随着开垦年限增加表层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络合态铁、水溶性亚铁和水溶性亚锰含量明显增加,且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其积累主要集中在土壤上层。土壤络合态铁与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性物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层土壤有机质对铁、锰的络合减少了铁、锰元素向剖面下层的迁移数量。开垦10年以上,水稻土耕层中还原性物质就明显积累,直至60年,其积累量仍不断增加,因此生产上必须采取措施抑制水稻土中还原性物质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物质 水稻土 水溶性亚铁 水溶性亚锰 络合态铁
下载PDF
单分散键合型含铕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荧光传感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春燕 罗建新 +3 位作者 李文军 欧丽娟 喻桂朋 潘春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59,共7页
制备了一种可定性定量检测水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含铕聚苯乙烯微球,分别用固体核磁碳谱((13)~C CP/MAS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元素分析、粒度分析和ζ电位... 制备了一种可定性定量检测水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含铕聚苯乙烯微球,分别用固体核磁碳谱((13)~C CP/MAS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元素分析、粒度分析和ζ电位分析等对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当铕配合物单体用量低于2. 5%时,可以得到稳定的单分散键合型含铕聚苯乙烯微球.用紫外光激发时,该含铕聚苯乙烯微球发射铕离子的特征红光. Fe^(3+)能猝灭该微球的荧光,酸根离子和其它金属离子对其干扰较少;猝灭效率与Fe^(3+)浓度在0~300μmol/L浓度范围内均呈线性关系;随着铕配合物单体用量的增加,微球的荧光增强,其在检测Fe^(3+)的荧光时,猝灭常数(K_(SV))增加,检测限(LOD)下降.调节铕配合物单体的用量,可获得热性能优异、红光发射强度高且稳定性好的单分散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对Fe^(3+)荧光检测显示出较高的选择性,在生物检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铕配合物 荧光传感 铁离子
下载PDF
天然染料染色时铁离子前媒染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曹红梅 《染料与染色》 CAS 2008年第5期37-39,共3页
将铁离子前媒染处理后的棉、丝织物采用天然染料胭脂虫酸进行染色,以染色织物的K/S值进行表征,对媒染剂浓度、温度、时间3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工艺实验,得到了铁离子前媒染棉、丝织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棉:1×10-3mol/L,90℃,10分钟;丝:... 将铁离子前媒染处理后的棉、丝织物采用天然染料胭脂虫酸进行染色,以染色织物的K/S值进行表征,对媒染剂浓度、温度、时间3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工艺实验,得到了铁离子前媒染棉、丝织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棉:1×10-3mol/L,90℃,10分钟;丝:1×10-3mol/L,40℃,10分钟)。用铁离子分别与淀粉(棉织物的模拟物)、丝肽粉(丝织物的模拟物)、胭脂虫酸制成配合物,测定配合物的红外光谱(IR),显示淀粉中葡萄糖剩基上环状C-O-C,丝肽中-NH2、酚羟基、羧基,胭脂虫酸分子中葡萄糖剩基上环状的C-O-C,醌结构中的羧基、酚羟基等基团参与了与铁离子的配合反应。丝织物上可与铁离子形成配合反应的配位基多于棉织物,铁媒染后染色丝织物的色深强于染色棉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铁离子 媒染 配合反应
下载PDF
有机络合剂对蔗糖晶体中铁离子残留量影响分析
10
作者 李利军 朱晓勇 +2 位作者 周小柳 陈甜 吴健玲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铁离子是蔗糖产品中重要的致色杂质之一.试验中发现有机络合剂R1、R2、R3、R4等对蔗糖晶体中残留铁离子含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有机络合剂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后,用正交试验,系统考察温度、络合剂加入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蔗糖溶液... 铁离子是蔗糖产品中重要的致色杂质之一.试验中发现有机络合剂R1、R2、R3、R4等对蔗糖晶体中残留铁离子含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有机络合剂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后,用正交试验,系统考察温度、络合剂加入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蔗糖溶液中铁离子在蔗糖晶体中残留量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为60℃-70℃,pH值为6,有机络合剂R2加入浓度为0.75×10-6μg/ml时,Fe3+在蔗糖晶体中残留量降低了66.07%,但是有机络合剂R2的加入量仅为铁离子加入量的几十分之一,却可以明显降低铁离子在蔗糖晶体中的残留量.本实验结果可为开发控制白糖产品中杂质含量的新技术新方法提供了理论及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糖 铁离子 络合剂
下载PDF
有机磷与土壤矿物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严玉鹏 王小明 +1 位作者 刘凡 冯雄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0-1299,共10页
土壤有机磷是土壤环境中重要的磷组分,其在环境中的界面反应影响着磷素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以及环境行为。本文主要总结了土壤中典型有机磷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溶解-沉淀等反应特性和微观机制,以及有机磷-矿物相互作用对有机... 土壤有机磷是土壤环境中重要的磷组分,其在环境中的界面反应影响着磷素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以及环境行为。本文主要总结了土壤中典型有机磷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溶解-沉淀等反应特性和微观机制,以及有机磷-矿物相互作用对有机磷形态、金属离子界面反应行为,以及矿物胶体化学稳定性与溶解转化的影响等环境效应。土壤有机磷可含多个磷酸基团,相对分子质量大,电荷密度高,通过界面反应与环境矿物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并影响矿物的电荷性质、共存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以及胶体化学稳定性。有机磷界面反应特性和机制受矿物类型和结晶度、有机磷相对分子质量、pH、温度和共存离子等因素的影响。有机磷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一般随着体系pH、矿物结晶度和有机磷相对分子质量的升高而降低。有机磷一般可在矿物表面形成内圈络合物,某些情况下还存在氢键作用,甚至转化形成表面沉淀。有机磷和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一般存在协同效应(尤其是在低pH条件下),即金属离子促进了有机磷的吸附,有机磷也促进金属离子的固定;吸附机制因反应体系而异,主要包括形成三元表面络合物和表面沉淀等,多数时候存在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最后讨论了环境中有机磷与矿物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 吸附-解吸 铁铝氧化物 黏土矿物 金属离子 内圈络合物
下载PDF
树脂吸附结合还原络合法去除盐酸中的铁离子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建国 王金明 刘文飞 《氯碱工业》 CAS 2012年第2期21-25,共5页
研究D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Cl型)吸附结合还原络合法进行盐酸除铁离子精制的过程,最佳试验条件为:采用D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Cl型),还原剂硫代硫酸钠加入量1%(相对树脂质量,下同),螯合剂EDTA加入量0.5%;在该条件下进行盐酸除铁... 研究D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Cl型)吸附结合还原络合法进行盐酸除铁离子精制的过程,最佳试验条件为:采用D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Cl型),还原剂硫代硫酸钠加入量1%(相对树脂质量,下同),螯合剂EDTA加入量0.5%;在该条件下进行盐酸除铁离子精制,铁离子质量浓度降至0.1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 铁离子 阴离子交换树脂 还原络合法
下载PDF
靛蓝电化学染色配体络合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康康 李晓燕 姚继明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1,共5页
针对目前靛蓝电化学染色普遍采用铁-葡萄糖酸钠-三乙醇胺络合体系存在稳定性差、电流效率低且缺乏络合物稳定性具体表征手段等问题,采用具有较强耐碱性和电导性的Abal B和葡萄糖酸钠作为配体与硫酸亚铁、硫酸铁形成络合体系,通过正交实... 针对目前靛蓝电化学染色普遍采用铁-葡萄糖酸钠-三乙醇胺络合体系存在稳定性差、电流效率低且缺乏络合物稳定性具体表征手段等问题,采用具有较强耐碱性和电导性的Abal B和葡萄糖酸钠作为配体与硫酸亚铁、硫酸铁形成络合体系,通过正交实验结合均值和极差分析确定不同质量浓度配体对硫酸铁及硫酸亚铁络合值、CV值及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对二价铁离子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葡萄糖酸钠质量浓度对三价铁离子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进一步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优化了不同价态铁离子络合体系中各组分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 配体 络合稳定性 正交设计 灰色聚类分析法
下载PDF
零价铁类芬顿法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离子有机废水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亚辰 贾小宁 +3 位作者 冉浪 周林成 赵泉林 叶正芳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1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以零价铁类芬顿法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有机废水,研究了初始pH值,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铁刨花投加量对实验的影响,探究了该法对化学需氧量(COD)和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和H2O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影响比较大,最佳... 以零价铁类芬顿法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有机废水,研究了初始pH值,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铁刨花投加量对实验的影响,探究了该法对化学需氧量(COD)和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和H2O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影响比较大,最佳条件是初始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1.5 mL/L,反应时间为60 min,铁刨花投加量为30 g/L,零价铁类芬顿法对废水中COD,Cu^(2+),Ni^(2+)和Pb^(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98%,97%和98%,去除效果优于传统芬顿法。铁刨花在重复利用5次后,对COD和Cu^(2+)的去除率仍然分别保持在60%和88%以上,可见重复利用性好。因此,零价铁类芬顿法在处理此废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芬顿法 零价铁 络合态 重金属离子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羟基茜草素络合染料对羊毛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齐迪 丁洪 王祥荣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7,共5页
以铁离子络合羟基茜草素制备的络合染料(P-Fe)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解和分散研磨两种方法对羊毛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染色羊毛的K/S值和色牢度,研究P-Fe络合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碱溶解和分散研磨染色法的最佳工艺均为... 以铁离子络合羟基茜草素制备的络合染料(P-Fe)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解和分散研磨两种方法对羊毛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染色羊毛的K/S值和色牢度,研究P-Fe络合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碱溶解和分散研磨染色法的最佳工艺均为染浴pH为4,染色温度100℃,时间60 min。两种方法染得羊毛纤维的耐日晒色牢度达到3级,耐汗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分散研磨染色法所得纱线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和75%,体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络合染料 羟基茜草素 铁离子 羊毛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同步去除地下水中氟、铁和锰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喜林 刘思初 +5 位作者 吴美林 高梦晴 谷庆 刘思源 李嘉宁 王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为解决含氟、铁和锰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羟基磷灰石,运用单因素轮转法找到最佳吸附性能参数,建立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方程,采用SEM、EDS、XRD和FTIR微观表征方法分析吸附机理,并对羟基磷灰石... 为解决含氟、铁和锰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羟基磷灰石,运用单因素轮转法找到最佳吸附性能参数,建立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方程,采用SEM、EDS、XRD和FTIR微观表征方法分析吸附机理,并对羟基磷灰石的再生循环性及实际应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4 g/L、反应时间150 min、反应温度35℃,此时,对试验水样中F^(-)、Fe^(2+)、Mn^(2+)的去除率分别为84.6%、99.9%和99.8%,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羟基磷灰石对氟、铁和锰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且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熵增过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羟基磷灰石通过物理吸附、表面络合反应和离子交换作用可以实现对地下水中F^(-)、Fe^(2+)以及Mn^(2+)的同步吸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同步吸附 表面络合 离子交换
下载PDF
螯合络合剂法去除活性炭生产回收磷酸液中的铁离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凤妹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11年第6期11-13,共3页
活性炭生产中用磷酸液进行活化,磷酸液可重复回收利用。由于木屑、炭屑等原材料的影响,用于反复活化浸渍的磷酸液中铁质量分数将从小于10×10-6上升到数百×10-6,甚至更高,不能满足医药、食品等行业对铁离子含量要求较高的活性... 活性炭生产中用磷酸液进行活化,磷酸液可重复回收利用。由于木屑、炭屑等原材料的影响,用于反复活化浸渍的磷酸液中铁质量分数将从小于10×10-6上升到数百×10-6,甚至更高,不能满足医药、食品等行业对铁离子含量要求较高的活性炭生产之需。采用二甲基肼、15%磷酸液、二硫化碳3种药品于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了螯合络合沉淀剂,于常温下可将回收来的磷酸母液中的铁离子除去,除铁效果显著,达到50×10-6以下,从而使回收的磷酸液满足医药、食品等行业用活性炭的生产要求。该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且不引入杂质离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法生产活性炭 回收磷酸液 螯合络合沉淀剂 铁离子
下载PDF
煤基活性炭共价固载铁离子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苯甲醛的研究
18
作者 康蕾 王春 +1 位作者 杨晶 薛巍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4年第12期12-14,共3页
采用煤基活性炭为载体,通过20%稀HNO3氧化处理,先后接枝γ-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偏苯三酸酐,络合反应,成功制备了含双羧基双齿配体配合铁铬离子催化剂,其结构通过FT-IR、SEM、XRD等手段得到确证。经初步实验评估发现,该催化剂氧化甲... 采用煤基活性炭为载体,通过20%稀HNO3氧化处理,先后接枝γ-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偏苯三酸酐,络合反应,成功制备了含双羧基双齿配体配合铁铬离子催化剂,其结构通过FT-IR、SEM、XRD等手段得到确证。经初步实验评估发现,该催化剂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醛的收率最高可达16.9%,选择性达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共价固载 铁离子有机配合物 甲苯 苯甲醛
下载PDF
重质蜡中铁离子含量的测定
19
作者 甄玉静 程俊峰 《辽宁化工》 CAS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通过测量重质蜡中铁离子的含量,来判定铁系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而重质蜡中的铁为高含量铁,实验通过2种方法的对比,探讨高含量铁的测定方法及其理论意义。
关键词 铁离子 重质蜡 络合稳定常数
下载PDF
含铁氰化提金废水综合回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军 王丽君 +3 位作者 张华 宋永辉 党晓娥 张秋利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2-927,共6页
离子交换树脂法综合回收氰化废水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但对于含铁氰化提金废水,直接应用该方法则会遇到因铁氰络合离子存在而引起的树脂钝化失活问题。针对某黄金冶炼厂含高铜、铁氰化提金废水特点及处理要求,进行了ZnSO4,N... 离子交换树脂法综合回收氰化废水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但对于含铁氰化提金废水,直接应用该方法则会遇到因铁氰络合离子存在而引起的树脂钝化失活问题。针对某黄金冶炼厂含高铜、铁氰化提金废水特点及处理要求,进行了ZnSO4,NaOH两步沉淀、联合A-21S树脂吸附处理新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向含铁氰化废水中加入适量ZnSO4,其Fe络合离子去除率达100%,CN-T和Cu络合离子沉淀率均可达85%以上,沉淀物主要以Zn2[Fe(CN)6],Zn(CN)2和ZnCu2(CN)4为主。经分离后的滤液中再次加入适量NaOH,可使溶液中的Cu,Zn络合离子再次快速沉淀,去除率分别可达37.08%,70.90%。对再次分离后的最终滤液采用A-21S树脂吸附,在液固比(滤液与树脂体积比)为100∶3、常温搅拌75min时,废水中Au络合离子的回收率达96%以上。采用该工艺,最终溶液中CN-T,Fe,Cu,Zn,Au络合离子含量比原始废水中分别下降了94.54%,100%,96.34%,99.87%,96.76%,最终溶液可返回氰化浸金系统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废水 铁氰络合离子 沉淀 树脂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