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鄂博地区相关地质单元的铁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剑 朱祥坤 +1 位作者 陈岳龙 房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9-828,共10页
白云鄂博Fe-REE-Nb矿床是世界著名的巨型多金属矿床,它的成因一直是个激烈争论的问题,观点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岩浆成因上,而铁的物质来源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近年来Fe同位素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白云鄂博铁矿的成因提供了新思路。对白... 白云鄂博Fe-REE-Nb矿床是世界著名的巨型多金属矿床,它的成因一直是个激烈争论的问题,观点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岩浆成因上,而铁的物质来源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近年来Fe同位素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白云鄂博铁矿的成因提供了新思路。对白云鄂博地区发育的白云鄂博群尖山组铁质板岩、宽沟北沉积型铁矿、腮林忽洞微晶丘、灰绿岩墙这些相关地质单元的Fe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为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结果表明,尖山组铁质板岩的δ56Fe值为-0.49‰~0.48‰,平均值为-0.03‰±0.84‰,2SD,n=5;宽沟北沉积型铁矿的δ56Fe值为-0.68‰~0.23‰,平均值为-0.10‰±0.78‰,2SD,n=5;腮林忽洞微晶丘δ56Fe值为-0.64‰~0.12‰,平均值为-0.28‰±0.57‰,2SD,n=6;辉绿岩的Fe同位素组成δ56Fe值集中在0.11‰~0.16‰。腮林忽洞微晶丘总体上比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富集Fe的轻同位素,Fe同位素组成变化也相对更大,表明两者可能有不同的成因。白云鄂博地区尖山组铁质板岩、宽沟北沉积型铁矿与世界其他地区含铁沉积建造的Fe同位素组成类似,其共同特征是,Fe同位素变化较大,总体上δ56Fe大于0‰。这一特征与白云鄂博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白云鄂博矿床的δ56Fe集中在0‰附近,与白云鄂博地区灰绿岩、世界不同地区火成岩和岩浆型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特征一致。表明白云鄂博铁矿可能不是沉积成因的,更有可能与岩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 FE同位素 条带状铁建造 微晶丘 铁矿
下载PDF
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与微晶丘和碳酸岩墙的碳氧同位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杨晓勇 章雨旭 +5 位作者 郑永飞 杨学明 徐宝龙 赵彦冰 彭阳 郝梓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本文通过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和氧同位素分析,对比研究了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黑脑包微晶丘、北京西山微晶丘、宽沟北正常沉积灰岩和白云鄂博碳酸岩墙,从而探讨了赋矿白云岩的成因及其与超大型Fe-Nb-REE矿床的成因关系。结果为:①黑脑包... 本文通过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和氧同位素分析,对比研究了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黑脑包微晶丘、北京西山微晶丘、宽沟北正常沉积灰岩和白云鄂博碳酸岩墙,从而探讨了赋矿白云岩的成因及其与超大型Fe-Nb-REE矿床的成因关系。结果为:①黑脑包腮林忽洞群顶部微晶丘和北京西山寒武系顶部微晶丘碳酸盐的δ^(13)C值都在0±2‰左右,δ^(18)O值为18.3‰~25.1‰,均具有典型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特点;②白云鄂博东矿采场δ^(13)C值为-7.9‰~-1.1‰,δ^(18)O值为9.1‰~20.9‰;矿区东西两端δ^(13)C值-7.9‰~-0.6‰,δ^(18)O值8.6‰~25.7‰;均介于地幔流体与典型沉积碳酸盐岩之间。部分赋矿白云岩样品中白云石与方解石之间的碳氧同位素分馏△^(13)C和△^(18)O值均小于0‰,表明其受到过次生蚀变作用,低δ^(18)O值白云石样品所对应的负△^(18)O值反映了地幔镁质流体对沉积碳酸盐岩的强烈交代作用;③矿区—富稀土碳酸岩墙的δ^(13)C值为-7.2‰~-4.7‰,δ^(18)O价值为11.9‰~16.4‰,表明其碳酸岩岩浆并非原始地幔来源,而可能与俯冲板块携带的沉积碳酸盐岩与地幔流体在深部的高温混合熔融有关。碳酸岩墙中白云石与方解石之间的碳和氧同位素分馏均小于0‰,说明该碳酸岩墙中的白云石与方解石并非同成因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微晶丘 碳酸岩墙 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成矿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章雨旭 吕洪波 +3 位作者 王俊 柳建勇 孟庆伟 黄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7-774,共8页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铁铌稀土矿床,但因为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的证据复杂多样,其成因、形成时代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均有多种不同认识。笔者等曾对赋矿白云岩成因、成矿时代及赋矿地层白云鄂博群的年代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铁铌稀土矿床,但因为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的证据复杂多样,其成因、形成时代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均有多种不同认识。笔者等曾对赋矿白云岩成因、成矿时代及赋矿地层白云鄂博群的年代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关键证据,并对前人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梳理,论证了白云鄂博矿床赋矿白云岩为一大型微晶丘,而微晶丘是热水沉积形成;确定其成矿时代及白云鄂博群的年代均为早古生代。本文进一步报道了在与白云鄂博群下部相当的腮林忽洞群中发现了宏体化石海绵和腹足类,在白云鄂博群中发现了与腮林忽洞群中相同的振动液化脉和振动液化角砾岩。从而笔者等认为,白云鄂博矿床成矿和白云鄂博群的沉积环境是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 铌矿床 稀土矿床 铁矿床 碳酸岩 微晶丘 华北地台北缘 被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内蒙古腮林忽洞群含铁燧石团块和微晶丘的成因及构造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剑 朱祥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73-1883,共11页
内蒙古腮林忽洞群地层中发育含铁燧石团块和微晶丘。本文报道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及铁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它们的成因及构造环境指示意义。燧石一般呈团块状、脉状发育于腮林忽洞群碳酸盐地层中。燧石中发育铁质丝状体,... 内蒙古腮林忽洞群地层中发育含铁燧石团块和微晶丘。本文报道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及铁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它们的成因及构造环境指示意义。燧石一般呈团块状、脉状发育于腮林忽洞群碳酸盐地层中。燧石中发育铁质丝状体,由非晶质的铁(氢)氧化物(赤铁矿和针铁矿)组成,具有丝状、网状形态特征,类似于现代海底热液Fe-Si产物。燧石的铁同位素组成δ56 Fe为-0.71‰^-0.25‰,与海底热液铁同位素组成(δ56Fe为-0.7‰^-0.1‰)一致。燧石的页岩(PAAS)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Eu正异常,La、Y正异常,显示海水和热液混合的稀土配分特点。这些特征表明含铁燧石为海底热液活动产物。腮林忽洞微晶丘成分主要为白云岩,铁同位素组成比该区域正常沉积碳酸盐岩要轻,与含铁燧石及海底热液的铁同位素组成相似;稀土配分模式与燧石一致,显示海水和热液混合的稀土配分特点。表明该微晶丘的形成可能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腮林忽洞群含铁燧石团块、微晶丘的发育以及前人报道的震积岩、滑塌岩的发育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过程中可能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海底热液活动活跃。由于腮林忽洞群的沉积时代很可能为中元古代,腮林忽洞群的海底热液活动有可能是整个华北地区中元古代(1.3~14Ga)拉张构造背景的一个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林忽洞 含铁燧石 微晶丘 铁同位素 稀土 海底热液
下载PDF
海上大跨越铁塔基础结构计算及优化
5
作者 方孝伍 曾令明 黄玮 《电力勘测设计》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本文对某500kV线路工程海上跨越塔钢管桩墩台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墩台刚度对桩基内力的影响,并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钢管桩的布置进行了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墩台桩基结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 海上跨越塔 墩台结构 有限元 优化分析
下载PDF
铁砣破碎爆破 被引量:2
6
作者 余锡章 《爆破》 CSCD 2000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通过对铁砣破碎爆破的成功事例 ,探讨了金属炮孔爆破法在露天场地应用的有关爆破技术和安全问题。
关键词 铁砣 破碎爆破 穿孔 装药量 爆破效果
下载PDF
日本汉字流通的成立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出野文莉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本文是论述关于日本列岛汉字普及的过程及其历史。从57年赐予倭国王的金印、3世纪《三国志·魏志·倭人传》的记载、中国带来的镜上的汉字来看,多处可见倭人知道汉字的想法。也有从应神天皇的时代王仁带来《千字文》和《论语... 本文是论述关于日本列岛汉字普及的过程及其历史。从57年赐予倭国王的金印、3世纪《三国志·魏志·倭人传》的记载、中国带来的镜上的汉字来看,多处可见倭人知道汉字的想法。也有从应神天皇的时代王仁带来《千字文》和《论语》、《宋书·倭国传》记载顺帝升明二年(478)倭王武送呈出色的上表,有提倡倭王武熟知汉字的说法。但是至6世纪《隋书·倭国传》中,关于日本列岛的文字使用状况记载有“无文字,唯刻木结绳”,这是隋朝遣使看到的实际状况。6世纪佛教从百济传来,随着佛教经典的流入,为了理解佛教需要学习汉字。这样的情况成为日本列岛汉字的导入时期。610年高丽僧昙征渡来并制作纸墨。之后7世纪中叶出现了木简的出土文物。这是官员处理事务使用汉字,也可以看出日本列岛汉字普及的痕迹。之后藤原京、平城京出土了大量木简。至8世纪编纂《古事记》、《日本书纪》,日本列岛的汉字熟练水平提高。不久简化汉字制作假名,产生了以音表记和训表记日语的独自的汉字的使用。其基础是在6世纪至7世纪中叶建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委奴国王”印 稻荷山古坟铁剑 隋书 佛教 木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