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R-FTIR and XPS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es formed upon the adsorption of simple organic acids on aluminum hydroxide 被引量:8
1
作者 GUAN Xiao-hong CHEN Guang-hao SHANG Chi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38-443,共6页
Information on the binding of organic ligands to metal (hydr)oxide surfaces is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adsorption behaviour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on metal (hydr)oxide. In this study, benzoate and salicyla... Information on the binding of organic ligands to metal (hydr)oxide surfaces is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adsorption behaviour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on metal (hydr)oxide. In this study, benzoate and salicylate were employed as the model organic ligands and aluminum hydroxide as the metal hydroxide. The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TR-FTIR) spectra revealed that the ligands benzoate and salicylate do coordinate directly with the surface of hydrous aluminum hydroxide, thereby forming innersphere surface complexes. It is concluded that when the initial pH is acidic or neutral, monodentate and bridging complexes are to be formed between benzoate and aluminum hydroxide while bridging complexes predominate when the initial pH is alkalic. Monodentate and bridging complexes can be formed at pH 5 while precipitate and bridging complexes are formed at pH 7 when salicylate anions are adsorbed on aluminum hydroxide. The X-ray photoelectron (XP) spectra demonstrated the variation of C 1 s binding energy in the salicyate and phenolic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It implied that the benzoate ligands are adsorbed through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carboxylate moieties and the aluminum hydroxide surface, while both carboxylate group and phenolic group are involved in the complexation reaction when salicylate is adsorbed onto aluminum hydroxide. The information offered by the XPS confirmed the findings obtained with ATR-FT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aluminum hydroxide benzoic acid complexATION natural organic matter salicylic acid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法)测定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中的微量磷元素
2
作者 冯焕村 陈珍华 魏稼轩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一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法测定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中微量磷元素的方法。磷元素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准确测量其含量对于优化电池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的ICP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测... 本文探讨了一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法测定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中微量磷元素的方法。磷元素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准确测量其含量对于优化电池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的ICP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测量技术,对于复杂基质中的微量元素测定具有优异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中的磷元素测定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高精密度和高准确度,干扰小等优点,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 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 微量磷元素 测定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Boron Trifluoride in Boron Trifluoride Complex by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被引量:1
3
作者 郎五可 张卫江 +2 位作者 唐银 徐姣 张雷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boron trifluoride in boron trifluoride complex using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 Hydroxide was chosen to mask aluminu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0.01—0.1 mol/L of fluoride... 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boron trifluoride in boron trifluoride complex using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 Hydroxide was chosen to mask aluminu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0.01—0.1 mol/L of fluoride. The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permissible aluminum masked at a certain p H value was limited and hardly related to F-concentration and boric acid. It is better to control p H value below 11.5 and the aluminum concentration within 0.025 mol/L to minimize the interference of hydroxide to the fluoride ISE. The decomposition conditions of boron trifluoride by aluminum chloride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F-detection ratio will approach 1.0 if the Al/F molar ratio is 0.3—0.7 and aluminum concentration is no more than 0.02 mol/L when heated at 80 ℃ for 10 min. In one word, hydroxide is quite fit to mask aluminum for samples which contain high content of fluoride and aluminum and the BF3 content can be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化硼 氟离子选择电极 络合物 测定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氢氧化钠 铝浓度 仿真结果
下载PDF
SOD-like Activity of Copper Salicylate Complex in Tween Micel-lar Systems
4
作者 刘艳 张学东 +1 位作者 马思谦 鲁纯素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7年第1期26-30,共5页
合成了水杨酸铜络合物并分析了其组成,提纯了Tween-20,-40,-60,-80,并测定了它们在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的CMC。用Cyt.c还原法分别测定了水杨酸铜络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SOD样活性。详细研究了表面... 合成了水杨酸铜络合物并分析了其组成,提纯了Tween-20,-40,-60,-80,并测定了它们在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的CMC。用Cyt.c还原法分别测定了水杨酸铜络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SOD样活性。详细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与水杨酸铜络合物协同清除O-2的作用。观察到在胶束体系中水杨酸铜络合物的SOD样活性明显高于缓冲液体系无表面活性剂时的SOD样活性,表面活性剂本身也具有清除O-2的功能。抗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这可用胶束催化解释。水杨酸铜-Tween体系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自由基 胶束催化 SOD样活性 铜络合物
全文增补中
Novel hybrids of Cu^(2+) ternary complexes of salicylidene-amino acid Schiff base with phenanthroline(or bipyridine) intercalated in Mg/Al-NO_3-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被引量:2
5
作者 Ming-Zhao Wang Ying Li +4 位作者 Jin-Jin Ji Gai-Ling Huang Xin Zhang Si-Hui Li Xiao-Jing Y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593-596,共4页
Four Cu2+ complexes of salicylidene-amino acid Schiff base with 1,10-phenanthroline (Phen) or 2,2'- bipyridine (Bipy) were successfully intercalated in interlayer galleries of Mg/AI-NO3-1ayered double hydroxide ... Four Cu2+ complexes of salicylidene-amino acid Schiff base with 1,10-phenanthroline (Phen) or 2,2'- bipyridine (Bipy) were successfully intercalated in interlayer galleries of Mg/AI-NO3-1ayered double hydroxide (LDH) by the swelling-restored method. The hybri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FT-IR spectra, UV-vis DRS, TG-DTA and SEM observation. Good protection of the complexes by LDH in neutral and weak acidic solutions was revealed by UV spectra, cyclic voltammograms and luminescence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Ternary copper complexes Intercalation Characterization Stability in solution
原文传递
Synthesis,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polynuclear copper(Ⅱ)-lanthanide(Ⅲ) complexes assembled with carboxylate and hydroxide ligands
6
作者 陈小明 杨洋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64-672,共9页
Heterometallic copper(Ⅱ)-lanthanide(Ⅲ) complexes have been made with a variety of exclusively O-donor ligands including betaines (zwitterionic carboxylates) and chloroac-etate,which are dinuclear CuLn,tetranuclear C... Heterometallic copper(Ⅱ)-lanthanide(Ⅲ) complexes have been made with a variety of exclusively O-donor ligands including betaines (zwitterionic carboxylates) and chloroac-etate,which are dinuclear CuLn,tetranuclear Cu2Ln2,pen-tanuclear Cu2Ln2,and octadecanuclear Cu12Ln6 complexes.Hie results show that subtle changes in both the carboxylates and acidity of the reaction solution can caus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Magnetic studies exhibit that shielding of the Ln3+ 4f electrons by the outer shell electrons is very effective to preclude significant 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n3+ 4f electrons and Cu2+ 3d electrons in either a mono-atomic hydroxide-bridged,or a carboxylate-bridged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Ⅱ)-lanthanide(Ⅲ) complex carboxylate hydroxide crystal 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ies
全文增补中
复合铁铝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砷(V)的去除 被引量:28
7
作者 梁美娜 刘海玲 +1 位作者 朱义年 王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8-446,共9页
以Fe(Ш)和Al(Ш)对砷有较强的亲和性为理论基础,用沉淀法制备了9种同时含有Fe(Ш)和Al(Ш)的砷吸附剂———复合铁铝氢氧化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定结果表明,有5种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具有微晶无定形态的结构特征.比表面测定结果表明,... 以Fe(Ш)和Al(Ш)对砷有较强的亲和性为理论基础,用沉淀法制备了9种同时含有Fe(Ш)和Al(Ш)的砷吸附剂———复合铁铝氢氧化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定结果表明,有5种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具有微晶无定形态的结构特征.比表面测定结果表明,复合铁铝氢氧化物的孔体积和孔径明显低于相同实验条件下制得的氢氧化铁,说明铝的掺杂能明显改变氢氧化铁中规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用复合铁铝氢氧化物进行了水中砷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除砷效能,吸附容量大;当pH为5.0~9.0、溶液中初始砷浓度为2mg·L-1时,不同组成的铁铝复合氢氧化物都能使溶液中的砷含量降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0.01mg·L-1以下,其中以Fe(Ш)/Al(Ш)摩尔比为7∶3的复合物吸附除砷能力最强.pH为5.0~9.0时各复合物对砷的吸附模式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铁铝氢氧化物 吸附剂
下载PDF
花状β-氢氧化镍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正翠 朱熹 +2 位作者 潘铖 姚震宇 谢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71-1374,共4页
本文介绍了以大环多胺(六甲基-1,4,8,11-四氮环14-4,11-二烯)的镍"配合物溶液为反应物,水热水解制备出花状β-Ni(OH)2亚微米结构,该花状β-Ni(OH)2由几十个相互连接的纳米片构成。对中间产物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 本文介绍了以大环多胺(六甲基-1,4,8,11-四氮环14-4,11-二烯)的镍"配合物溶液为反应物,水热水解制备出花状β-Ni(OH)2亚微米结构,该花状β-Ni(OH)2由几十个相互连接的纳米片构成。对中间产物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形貌从卷曲的片状转变成纳米片组成的花状且花状结构逐渐增密。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了产物,并采用Rietveld精修方法拟合了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多胺 镍配合物 氢氧化镍 合成
下载PDF
氢氧化镁-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壮亚峰 曹桂萍 张潇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使印染废水脱色是废水处理的重要问题,利用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可取得优良的脱色效果。采用氢氧化镁-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pH值、壳聚糖投加量、复合絮凝剂加入量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壳聚... 使印染废水脱色是废水处理的重要问题,利用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可取得优良的脱色效果。采用氢氧化镁-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pH值、壳聚糖投加量、复合絮凝剂加入量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壳聚糖复合絮凝剂比单独使用氢氧化镁絮凝剂脱色效果好。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甲壳素的脱乙基产物。来源丰富,且具有无毒副作用、易降解等优点。利用壳聚糖作为复配剂制备的复合絮凝减少了镁盐的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避免引起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氢氧化镁 壳聚糖 染料废水 脱色
下载PDF
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及在高密度聚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红霞 苏桂仙 +2 位作者 张宁 刘昌伟 李光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7-121,共5页
采用硬脂酸钠/聚乙二醇(Na St/PEG)为复合改性剂,对氢氧化镁(MH)阻燃剂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采用活化指数、接触角、样品在液体石蜡中悬浮液体积、红外光谱、热失重等对改性前后的MH进行表征分析。并将改性前后的MH应用于高密度聚乙烯(PE-... 采用硬脂酸钠/聚乙二醇(Na St/PEG)为复合改性剂,对氢氧化镁(MH)阻燃剂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采用活化指数、接触角、样品在液体石蜡中悬浮液体积、红外光谱、热失重等对改性前后的MH进行表征分析。并将改性前后的MH应用于高密度聚乙烯(PE-HD),测试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a St/PEG的质量比为3∶1,改性温度为80℃,改性时间为1 h时,MH的表面改性效果最佳,活化指数达到97.7%,接触角高达135°。当改性MH添加量为30%,PE-HD/MH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提高到24.6%,拉伸强度为12.3 MPa,验证了复合改性后的MH与PE-HD有较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复合改性 硬脂酸钠 聚乙二醇 高密度聚乙烯
下载PDF
混合金属离子溶液中形成复合氢氧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晓波 王赛英 +1 位作者 李春根 汪德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243-247,共5页
采用电位滴定法对Ⅲ价~Ⅱ价混合金属离子(Al3+、Fe3+、Ni2+、Zn2+、Cu2+)水溶液加碱形成复合氢氧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研究的M3+~M2+混合体系均能形成复合氢氧化物,并且复合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值低于单一金属离子析出M(OH)2沉... 采用电位滴定法对Ⅲ价~Ⅱ价混合金属离子(Al3+、Fe3+、Ni2+、Zn2+、Cu2+)水溶液加碱形成复合氢氧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研究的M3+~M2+混合体系均能形成复合氢氧化物,并且复合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值低于单一金属离子析出M(OH)2沉淀时的pH值,这种pH值差别越大,越易形成复合氢氧化物,即形成复合的顺序是:Ni2+>Zn2+>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法 复合体 氢氧化物 金属离子溶液
下载PDF
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除氟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霍亚坤 黄霞 +1 位作者 丁文明 党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59,61,共4页
对制备的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进行了除氟性能评价,结果显示该吸附剂最大吸附量为12.1mg/g,24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速率遵从拟一级反应,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佳吸附pH是5~7。主要干扰离子影响顺序为HCO3->HPO24... 对制备的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进行了除氟性能评价,结果显示该吸附剂最大吸附量为12.1mg/g,24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速率遵从拟一级反应,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佳吸附pH是5~7。主要干扰离子影响顺序为HCO3->HPO24->SO42->NO3->Cl-。该吸附剂与颗粒活性氧化铝进行了连续吸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前者的穿透时间大大高于后者,前者动态吸附量为后者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镧复合氧化物 颗粒吸附剂 除氟 吸附
下载PDF
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阻燃PVC电缆料的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生瑜 朱德钦 +1 位作者 兰荣 章文贡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3-55,共3页
介绍了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在PVC电缆料上的应用效果 ,讨论了阻燃剂含量对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其阻燃性能达到难燃材料FV -0级 。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复合阻燃剂 聚氯乙烯 电缆料
下载PDF
用复合沉淀法去除氢氧化钡中的锶和钙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军 于鲸 +4 位作者 刘作华 王娜 文鑫 文龙明 陶长元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锶、钙的存在严重影响氢氧化钡的质量。研究了用复合沉淀法去除八水氢氧化钡中的锶和钙。以氟化铵为主沉淀剂,考察了反应温度、氟化铵用量和搅拌时间对锶、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5℃、氟化铵过量系数为2.5、搅拌时间10... 锶、钙的存在严重影响氢氧化钡的质量。研究了用复合沉淀法去除八水氢氧化钡中的锶和钙。以氟化铵为主沉淀剂,考察了反应温度、氟化铵用量和搅拌时间对锶、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5℃、氟化铵过量系数为2.5、搅拌时间100 min时,Sr2+和Ca2+的去除率分别为85.7%和100%,Ba2+损失率仅为4.7%。复合沉淀剂(NH4CO3-NH4F)可改变氟化物的结晶行为,提高沉淀物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钡 复合沉淀法 去除
下载PDF
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对As(Ⅴ)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海玲 梁美娜 朱义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3-747,共5页
从吸附剂的组成、结构、表面性质、溶液的酸度及砷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复合铁铝氢氧化物(Fe5A l2(OH)21.nH2O)对溶液中As(Ⅴ)的吸附.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微晶体的结构特征,孔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电位点pH值为8.3;在pH为4—8的溶液中... 从吸附剂的组成、结构、表面性质、溶液的酸度及砷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复合铁铝氢氧化物(Fe5A l2(OH)21.nH2O)对溶液中As(Ⅴ)的吸附.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微晶体的结构特征,孔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电位点pH值为8.3;在pH为4—8的溶液中,对As(Ⅴ)的吸附能力很强,饱和吸附容量Qm分别为:0.7901(pH5),0.5981(pH7)和0.3033(pH9)mol.kg-1,常见共存离子不影响砷的吸附.Langm iu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实验的吸附等温线.吸附态As(Ⅴ)的解吸量随解吸剂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铁铝氢氧化物 AS(V) 吸附 机理
下载PDF
氢氧化镁-淀粉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壮亚峰 姚国胜 李杰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29-31,共3页
采用氢氧化镁-淀粉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工业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pH值、淀粉投加量、复合絮凝剂加入量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淀粉复合絮凝剂比单独使用氢氧化镁絮凝剂脱色效果好。为淀粉与无机盐类复合絮凝剂的开发利... 采用氢氧化镁-淀粉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工业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pH值、淀粉投加量、复合絮凝剂加入量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淀粉复合絮凝剂比单独使用氢氧化镁絮凝剂脱色效果好。为淀粉与无机盐类复合絮凝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淀粉 复合絮凝剂 印染废水 脱色
下载PDF
石棉尾矿综合利用中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水林 李杨 +2 位作者 刘福来 杜高翔 朱多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9,共4页
以石棉尾矿为原料,采用酸浸、氧化除铁、控制碱析Mg(OH)2以及酸浸渣碱溶、稀酸法控制沉析SiO2工艺,并在碱析和稀酸沉析过程中适时添加表面处理剂和粒径控制剂,制备了超细Mg(OH)2和超细高比表面积SiO2。中试主要产品的技术指标为:①超细... 以石棉尾矿为原料,采用酸浸、氧化除铁、控制碱析Mg(OH)2以及酸浸渣碱溶、稀酸法控制沉析SiO2工艺,并在碱析和稀酸沉析过程中适时添加表面处理剂和粒径控制剂,制备了超细Mg(OH)2和超细高比表面积SiO2。中试主要产品的技术指标为:①超细氢氧化镁,d50=1.0±0.2μm,Mg(OH)2=98±0.5%,白度>92.0%;②超细二氧化硅:BET比表面积190~479m2/g,孔体积0.47~1.01cm3/g,平均孔径30~80?,干基SiO2含量为≥99%,白度≥93.0%;③产出率(以加工1000kg尾矿计),超细氢氧化镁≥420kg,超细高比表面积二氧化硅≥310kg,尾矿中氧化镁和二氧化硅的回收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尾矿 综合利用 氢氧化镁 二氧化硅 中试
下载PDF
β-氢氧化镍结构及其复合电极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平 计亚军 +2 位作者 唐敏 周建华 何建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4-668,共5页
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结构β-氢氧化镍,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仪(BET)、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所得β-氢氧化镍呈片状和棒状的混合纳米结构,片层厚度约为35 nm,棒长为5... 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结构β-氢氧化镍,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仪(BET)、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所得β-氢氧化镍呈片状和棒状的混合纳米结构,片层厚度约为35 nm,棒长为50~80 nm,且比表面积约为68 m2/g.用线性电位扫描对β-氢氧化镍与二氧化锰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含有10%MnO2/10%Ni(OH)2的催化材料,在-0.7 V(vs.SCE)的极化电位下可获得约87 mA/cm2的电流密度,与单一的MnO2催化材料(约68 mA/cm2)相比有更佳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复合电极 电催化性能 β-氢氧化镍
下载PDF
槲皮素-钼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小燕 闫素清 +1 位作者 柴保臣 朱明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钼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方法分别用改良的邻苯三酚法和水杨酸法测定槲皮素-钼配合物对O2-.和.OH的清除作用,并与槲皮素比较。结果配合物对O2-.和.OH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对.OH的清... 目的探讨槲皮素-钼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方法分别用改良的邻苯三酚法和水杨酸法测定槲皮素-钼配合物对O2-.和.OH的清除作用,并与槲皮素比较。结果配合物对O2-.和.OH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对.OH的清除作用优于槲皮素(P<0.05)。结论槲皮素-钼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钼配合物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稀土复合偶联剂对氢氧化铝的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卫平 朱庆英 +1 位作者 林文彪 张己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1,共5页
选用稀土复合偶联剂和有机硅烷、钛酸酯等常用偶联剂分别对氢氧化铝进行改性并比较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用稀土复合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的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由0上升至99%以上,吸油值从0.421 4 g/g 降至0.247 0 g/g,说明氢氧化铝改性后... 选用稀土复合偶联剂和有机硅烷、钛酸酯等常用偶联剂分别对氢氧化铝进行改性并比较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用稀土复合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的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由0上升至99%以上,吸油值从0.421 4 g/g 降至0.247 0 g/g,说明氢氧化铝改性后表面已从亲水的强极性转为疏水的非极性,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利用差热分析技术测定热初始分解温度发现,氢氧化铝改性后热初始分解温度显著提高,达到249℃,从而拓宽了其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范围。与用其他偶联剂改性相比,应用于聚丙烯时,稀土复合偶联剂能显著改善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性能:在填充大量氢氧化铝时,其断裂伸长率比未改性的聚丙烯/氢氧化铝复合体系提高了5.24倍,比纯聚丙烯体系提高了59.6%;冲击韧性比未改性的聚丙烯/氢氧化铝复合体系提高了17.7%,比纯聚丙烯体系提高了14.8%。聚丙烯体系中加入氢氧化铝后阻燃性能提高,经偶联剂改性后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复合偶联剂 氢氧化铝 表面改性 聚丙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