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人试律说》:纪昀的试律诗学建构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国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7,共12页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提升试律体格;他每以感性生命实体为比喻,以毛发、血脉、筋骨、精神为核心范畴,视试律诗为一完备的有机生命体,从而构成其灌注生命精神的试律诗整体观:先全体后工拙;先立意后语句;追求血脉贯通,浑然无迹;在唐代试律的评点中,纪昀建立了各种"法"、"诗法",并从反面提出"非法"、"非诗法"、"非格",进而总结出诸多诗病,但他又能超越具体之法,对那些变化自如、用法于无迹的试律诗歌极口称赞,崇尚"活法"、无法、自然超妙、神似与神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唐人试律说》 试律诗学 诗体定位 诗格
下载PDF
论宋代制科与学风之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夏令伟 《教育与考试》 2013年第5期46-51,共6页
宋代制科有助于士人求名、求知与入仕,是推动宋人尚学风气的重要因素。宋代制科采取资格审查、阁试、御试三级考试制,以论、策为考试科目,要求应试者博学与才用兼备,但由于论、策题目的设置偏重于考察博学一面,对学风影响甚大。一方面,... 宋代制科有助于士人求名、求知与入仕,是推动宋人尚学风气的重要因素。宋代制科采取资格审查、阁试、御试三级考试制,以论、策为考试科目,要求应试者博学与才用兼备,但由于论、策题目的设置偏重于考察博学一面,对学风影响甚大。一方面,博习强记成为必要的备考功夫,士人要博览众书,谙熟政事,同时沉潜心志,积年而为;另一方面,节取题目成为有效的备考方式。制科与宋人崇尚博通的整体学风有一定契合,不应因其存在弊端就全盘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科 学风 博通
下载PDF
清代赋学繁兴原因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福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2-88,共7页
清代是中国赋学的集大成期,是对历代赋学的总结与发展。清代赋学繁兴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外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二是赋体自身的更化。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科举试赋制度,尊体意识与乾嘉学术的影响等三个层面作出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清代 赋学 科举试赋 尊体 乾嘉学术
下载PDF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化政策与士人群体的分化
4
作者 李明军 《阴山学刊》 2016年第5期45-52,共8页
清代乾隆朝的文化政策承袭康熙朝的文治政策,又有新的变化。乾隆朝文化政策外宽松而实严厉,文字狱案数量最多。《四库全书》的编纂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考据学风的形成。科举制度对士风、文风的影响不可忽视,时文与古文的对立成... 清代乾隆朝的文化政策承袭康熙朝的文治政策,又有新的变化。乾隆朝文化政策外宽松而实严厉,文字狱案数量最多。《四库全书》的编纂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考据学风的形成。科举制度对士风、文风的影响不可忽视,时文与古文的对立成为一种话语表述形式,诗文的言志传道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道统、文统与政统的矛盾在乾隆时期变得更为突出,很多文人在经历出与入的矛盾彷徨后,选择了人格尊严和自由适意,儒家风雅诗教复兴由此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策 《四库全书》 考据学风 科举制度 士风
下载PDF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痼疾的深层认识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旸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5,共5页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展开了激烈批判,在《日知录》及《亭林文集》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深刻剖析空疏学风漠视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表面上尊奉儒学,而实际是尊奉禅学,造成了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在明代空疏学风形成过程中,阳明心学...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展开了激烈批判,在《日知录》及《亭林文集》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深刻剖析空疏学风漠视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表面上尊奉儒学,而实际是尊奉禅学,造成了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在明代空疏学风形成过程中,阳明心学起到了鼓动人心的作用,然背后的根源则是明代君主专制统治。反专制与反对空谈误国构成了顾炎武思想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明代空疏学风 阳明心学 明代文化专制政策 科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