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徽州堨坝建设管理
1
作者 陆思超 《江淮水利科技》 2023年第4期41-43,共3页
堨坝是徽州的主要灌溉工程,早在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开始修建,绝大多数至今仍在发挥蓄水灌溉的效益,是宝贵的灌溉工程遗产。本文介绍了古代堨坝建设的资金、投劳筹措及灌溉水费的摊派和管理等制度,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徽州的水利建设与... 堨坝是徽州的主要灌溉工程,早在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开始修建,绝大多数至今仍在发挥蓄水灌溉的效益,是宝贵的灌溉工程遗产。本文介绍了古代堨坝建设的资金、投劳筹措及灌溉水费的摊派和管理等制度,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徽州的水利建设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水利工程 堨坝工程 灌溉工程 建设管理
下载PDF
浅谈“千年古堰”对都江堰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小铭 吴修杰 《中国水利》 2015年第3期11-13,共3页
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经运行2 270年,作为世界水利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蕴含的科学哲理对当代水利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挖掘与归纳"千年古堰"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实现都江堰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七位一体"构架... 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经运行2 270年,作为世界水利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蕴含的科学哲理对当代水利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挖掘与归纳"千年古堰"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实现都江堰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七位一体"构架,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谋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 都江堰灌区 水生态文明建设 启示
下载PDF
“数字都江堰”二期工程实施的原则和重点
3
作者 李翊 古钟壁 《中国水利》 2007年第7期43-44,共2页
在分析“数字都江堰”一期工程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就“数字都江堰”二期工程的建设原则、重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节水型灌区”提供服务。
关键词 都江堰 水利信息化 水资源配置 灌区
下载PDF
丽水碧湖平原古堰灌区景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子淇 郭巍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9期12-21,共10页
浙江西南山脉间有河流冲积形成的谷地,古人在河流上修筑堰坝用以灌溉耕作并聚居,形成了多个古堰灌区。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碧湖平原古堰灌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将其理解为自然基底景观、水利系统景观、农业聚落景观和水利管理... 浙江西南山脉间有河流冲积形成的谷地,古人在河流上修筑堰坝用以灌溉耕作并聚居,形成了多个古堰灌区。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碧湖平原古堰灌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将其理解为自然基底景观、水利系统景观、农业聚落景观和水利管理机制组成的自下而上的层状体系复合系统。通过文献解读、数据分析和现场调研,分析出古堰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与道路运输对人居聚落的选址、空间形态和农田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碧湖平原古堰灌区的营造智慧,对保护古堰灌区乡土景观风貌、空间格局和水遗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土景观 古堰灌区 人居聚落 碧湖平原 丽水市
下载PDF
基于塘坝集体水资源的曲靖市沾益区小农水改革 被引量:3
5
作者 范美师 《中国水利》 2017年第11期31-33,共3页
曲靖市沾益区现有塘坝356座,集体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对塘坝集体水资源疏于管理,阻碍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通过改革促进塘坝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一是从塘坝除险加固和发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两方面加强工程... 曲靖市沾益区现有塘坝356座,集体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对塘坝集体水资源疏于管理,阻碍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通过改革促进塘坝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一是从塘坝除险加固和发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两方面加强工程体系建设,提高塘坝集体水资源利用率,二是从农业水价改革、转变施工方式入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提高塘坝集体水资源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坝 集体水资源 小型农田水利改革 高效节水灌溉 沾益区
下载PDF
都江堰水利文化的建设与研究
6
作者 《中国水利》 2020年第3期57-59,62,共4页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反映了我国传统水利科技、传统文化思想的先进性、可持续性与可继承性。都江堰灌区在两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和积淀了丰富的水管理制度与经验,是今天都江堰水利文化建设亟待挖掘和研究的内容。...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反映了我国传统水利科技、传统文化思想的先进性、可持续性与可继承性。都江堰灌区在两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和积淀了丰富的水管理制度与经验,是今天都江堰水利文化建设亟待挖掘和研究的内容。建设都江堰水利文化,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措施,而且是完善灌区水管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水利文化 水管理 灌区管理
下载PDF
基于线性文化遗产概念下的宁夏引黄灌溉古渠现状研究
7
作者 王薇 《文物建筑》 2019年第1期39-48,共10页
文章借鉴历史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线性文化遗产概念出发,运用考古类型学解析出宁夏古渠的时代分布、空间分布等特征。针对宁夏古渠现状——文物级别、古渠长度、文物存在状况、使用状态做出梳理。研究证实:①古渠初创时代较早... 文章借鉴历史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线性文化遗产概念出发,运用考古类型学解析出宁夏古渠的时代分布、空间分布等特征。针对宁夏古渠现状——文物级别、古渠长度、文物存在状况、使用状态做出梳理。研究证实:①古渠初创时代较早,古主干渠初建于汉代;②现存古渠分布于宁夏境内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中,集中分布于河西地区,跨越宁夏的主要市、县;③古代,宁夏古渠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与补水。当代,其功能转换为城市生态景观与绿色廊道、城市泄洪排涝主要设施。宁夏古渠文物现状为:①大部分古渠都在继续使用;②古渠文物级别较低。汉延渠等6条主干渠为省级文保单位,其余古渠没有文物级别;③古渠长度排布为:惠农渠>唐徕渠>美利渠>七星渠>汉延渠>秦渠>汉渠>大清渠。建议:宁夏文物局和水利厅相互协助,系统发掘和考证宁夏古渠体系。在研究基础上,古渠体系应受到分层分级保护与利用,发挥其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溉区 宁夏古渠 线性遗产 文物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