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7
1
作者 Xiao-meng Ma Mei Liu +3 位作者 Ying-ying Liu Li-li Ma Ying Jiang Xiao-hong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65-770,共6页
In this study, we hypothesized that an increase in integrin αβand its co-activa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lay important neuroprotective roles in ischemic injury. We performe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wi... In this study, we hypothesized that an increase in integrin αβand its co-activa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lay important neuroprotective roles in ischemic injury. We performe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with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for 5 minutes in C57BL/6J mice. This was followed by ischemic injury with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for 30 minutes.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nd lethal ischemia was 48 hours.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substantially diminished damage to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us 7 days after ischemia. Evans Blue dye assay showed that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educed damage to the blood-brain barrier 24 hours after ischemia. This demonstrates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Western blot assay reveal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rotein levels of integrin αβ,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 in mice give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ompared with mice not give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24 hours after ischemia.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integrin αβ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levels in the brain following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integrin αvβ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fetal liver kinase 1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schemic tolerance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infarction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婷婷 韩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满意,能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鼠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性脑梗死 颅内血流动力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3
作者 谭念 《内科》 2023年第5期415-418,426,共5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RIPC)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IPC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RIPC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IPC,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RIPC)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IPC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RIPC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IPC,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上肢功能、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RIP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Fue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分、血清NGF水平、血清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RIPC组的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均低/小于对照组,FMA-UE评分、WMFT评分、血清BDNF水平、血清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FMA-UE评分、WMFT评分、血清BDNF水平、血清NGF水平的分组与时间均有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RIPC可上调IS患者血清BDNF和NGF的表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上肢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 上肢功能 脑保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丁苯酞增强脑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舒勤奋 刘小利 +3 位作者 姜寿峰 吴炯 金煜 倪娇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以及给予丁苯酞干预治疗后地变化。方法:利用二次线栓法建立局灶性SD大鼠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1)MCAO组:假手术+缺血组(SS+MCAO);(2)I...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以及给予丁苯酞干预治疗后地变化。方法:利用二次线栓法建立局灶性SD大鼠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1)MCAO组:假手术+缺血组(SS+MCAO);(2)IP组:预缺血+缺血组(IP+MCAO);(3)给药组:预缺血+丁苯酞+缺血(IP+NBP+MCAO)。运用对SD大鼠脑梗死体积的测定、光镜及电镜下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比较各组GFAP、bFGF的表达变化。结果:(1)IP组和给药组脑梗死体积较MCAO组减少,且给药组在3组中减少最为明显,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O组超微结构损伤最严重,IP组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轻于MCAO组;给药组损伤较前2组均减轻。(2)3组GFAP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给药组两者表达相对明显,且伴有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GFAP阳性细胞数其IOD值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bFGF分布及数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给药组表达最明显,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提供脑保护,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形成。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启动内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bFGF表达,而加强了对再次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丁苯酞能够增强这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耐受 缺血预处理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大脑中动脉阻塞 丁苯酞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区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会玲 李世英 +3 位作者 李峥 张晋霞 贺永贵 刘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缺血预适应诱导脑缺血耐受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文中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边皮质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缺血预适应诱导脑缺血耐受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文中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边皮质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预适应组,脑缺血组和预适应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6、12、24、48和72 h 6个亚组,假手术组10只大鼠,其余每个时间点各10只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适应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与Western blot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个时间点HIF-1α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组、预适应组于再灌注2 h HIF-1α和VEGF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有所增加,24 h表达至各时间点最高水平,随后表达逐渐减少,72 h表达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预适应组各时间点HIF-1α、VEGF的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高于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组、预适应组组内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HIF-1α和VEGF阳性细胞及蛋白仅少量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够诱导HIF-1α、VEGF的表达,脑缺血预适应能够进一步上调两者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适应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耐受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继脑梗死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龙宣 赵斌 +1 位作者 唐荣华 柯俊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后继脑梗死患者早期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序贯收集首次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病前有无同侧TIA史分为TIA组(26例)和非TIA组(32例),另选取1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以NIHSS评分评价...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后继脑梗死患者早期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序贯收集首次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病前有无同侧TIA史分为TIA组(26例)和非TIA组(32例),另选取1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以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头部CT测定脑梗死灶体积;以CD34和KDR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早期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以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分析循环EPCs数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及血清VEGF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TIA组患者NIHSS评分及梗死体积明显小于非TIA组(均P<0.01)。非TIA组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TIA组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和血清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非TIA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01)。相关分析显示:有或无TIA史的脑梗死患者循环EPCs数量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或脑梗死体积均成负相关,而且在TIA组内EPCs数量与血清VEGF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早期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关系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TIA增加了对循环EPCs的动员,提高了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EPCs增加很可能受VEGF调节,这可能是TIA发挥对后继脑梗死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内皮祖细胞 脑梗死 缺血耐受现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俊英 刘柳 罗祖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研究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 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预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前3天 分别接受10min的预缺血或假手... 目的:研究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 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预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前3天 分别接受10min的预缺血或假手术,MCAO 2h后再灌注22h处死;对照组两次均为假手术,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 死体积及NGF的表达。结果:预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NGF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 组(P<0.01)。结论: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GF的表达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缺 血耐受 脑梗死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NGF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谭永星 李雪梅 +2 位作者 王迪芬 刘兴敏 谢久东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h、24h、12h组(C...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h、24h、12h组(C、D、E),B、C、D、E各组分别行脑缺血20min再灌注72h后处死取标本,TUNEL法观察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NGF预处理各组沙土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P<0·05),以NGF预处理48h组脑保护效果最好。结论: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以NGF预处理48h脑保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神经生长因子 大脑皮质 细胞凋亡 沙鼠亚科
下载PDF
短暂局灶预缺血对脑梗死大鼠脑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杜业亮 王纪佐 冯进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5期333-334,34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局灶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脑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取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大鼠经10分钟短暂预缺血处理.24h后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组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短暂局灶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脑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取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大鼠经10分钟短暂预缺血处理.24h后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组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单纯短暂缺血组只在第一次处理时缺血10分钟。各组均在末次处理24小时后用RT-PCR法检测HGF的表达。结果:单纯短暂预缺血组脑缺血边缘区几乎无HGF的表达.预处理组脑梗死边缘区HGF的表达较单纯脑梗死组HGF的表达增强。结论:短暂局灶缺血预处理引起脑梗死边缘区HGF的高表达可能与缺血耐受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对脑缺血损伤组织的保护及修复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erebral infarctio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下载PDF
TIA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刘勇 朱遂强 +3 位作者 王云甫 刘光健 刘琴 胡锦全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预处理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缺血预处理机制。方法:对雌性SD大鼠一周内行2次颈外动脉缺血预处理后,建立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脑组织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化...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预处理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缺血预处理机制。方法:对雌性SD大鼠一周内行2次颈外动脉缺血预处理后,建立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脑组织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缩小(P<0.01),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预处理 局灶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VEGF、GLUT1及BA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巨 陈建新 +2 位作者 朱梅佳 张新娟 焉传祝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5,75,共6页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局灶性脑梗死后VEGF、GLUT1和BAI1表达的影响,探讨IP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进行缺血预处理15 min,再灌注48 h后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塞(PMCAO)模型。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局灶性脑梗死后VEGF、GLUT1和BAI1表达的影响,探讨IP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进行缺血预处理15 min,再灌注48 h后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塞(PMCAO)模型。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改变,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VEGF、GLUT1及BAI1表达的变化。结果 IP显著减轻PMCAO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和组织学损害,明显降低BAI1的表达,增加VEGF及GLUT1的表达,且BAI1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缺血预处理能诱导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供必需的能量,从而对其后PMCAO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耐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