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岛状皮瓣在大面积面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徐功志 吕璐 +1 位作者 毛水红 张家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究岛状皮瓣在大面积面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大面积面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美容修复患者共计80例,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修复组(n=36)以及改良修复组(n=4... 目的:探究岛状皮瓣在大面积面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大面积面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美容修复患者共计80例,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修复组(n=36)以及改良修复组(n=44),常规修复组接受游离皮瓣修复术;改良修复组接受岛状皮瓣修复术。于术后7 d评估两组面部软组织修复治疗的总有效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采用毛细血管反应时间、术后皮瓣温度评估术后皮瓣修复效果;记录总住院时间;于术后14 d比较面部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感觉评分、外形评分。结果:改良修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常规修复组的80.56%(P<0.05);另外改良修复组的VAS评分、毛细血管反应时间短于常规修复组(P<0.05),且修复后皮瓣温度、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感觉评分、外形评分均高于常规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岛状皮瓣在大面积面部软组织皮肤缺损修复中应用效果良好,且面部功能、感觉恢复情况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皮肤缺损 岛状皮瓣 腹部带蒂皮瓣 修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颏下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与面神经分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2
作者 范艳 刘子豪 +5 位作者 李国萍 黄杰 张秀玲 段爱红 纪秉慧 陈绍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颏下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与面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为该皮瓣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福尔马林灌注固定的头颈部标本,解剖观测面动、静脉与面神经分支的交叉关系、交叉点... 目的:研究颏下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与面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为该皮瓣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福尔马林灌注固定的头颈部标本,解剖观测面动、静脉与面神经分支的交叉关系、交叉点至神经入肌点的距离、面神经各分支出腮腺处至入肌处的距离;模拟逆行蒂颏下瓣修复眼部缺损的手术过程。结果:面神经颈支从下颌角后方出腮腺向前下走行于颈阔肌深面而分布于该肌,该神经出腮腺处至面动、静脉与下颌缘交点处的距离为29.4mm±4.0mm;面神经下颌缘沿下颌骨下缘走行,与下颌骨之间常有淋巴结分隔,该神经均于面动、静脉浅面与其交叉,交叉点至下颌缘支入肌处的距离为16.9mm±3.7mm,下颌缘支出腮腺处至入肌处的距离为44.3mm±5.1mm;面神经颊支多以2干出腮腺,行程中各颊支之间及与下颌缘支、颧支之间互相吻合形成多个神经弓,在颊脂体表面常交织成丛,继而发出分支进入颧大肌、颊肌和笑肌,与面静脉形成2~4个交叉点,口角平面通常有一个交叉点,其余交叉点均在口角平面以上。结论:为了提高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转瓣点,须从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颌骨之间向上牵拉皮瓣,因此需充分分离神经与骨之间的间隙,以免牵拉皮瓣经过该间隙时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血管蒂旋转点不宜高于口角水平,以免损伤面神经颊支、口角诸肌和影响皮瓣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 逆行岛状皮瓣 血管蒂 面神经
下载PDF
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17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卢新华 刘海涛 +2 位作者 徐拥军 夏刚 叶明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总结以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自1997年4月~2006年2月,对17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采用以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进行整复。其中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1例... 目的:总结以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自1997年4月~2006年2月,对17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采用以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进行整复。其中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1例,外伤性面部缺损3例。结果:17例患者,口腔、面部等创口一期愈合,皮瓣成活率100%。随访6个月~9a,肿瘤未见复发,皮瓣生存良好,色泽正常,外观形态满意,语言与咀嚼等生理功能良好,面部、取瓣区无明显畸形。结论:以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与鼻唇沟皮下蒂瓣相比,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弹性好、收缩小的优点,而且皮瓣取材范围增大,移位距离延长,活动度更灵活。只要临床应用条件许可,当是优先选用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 鼻唇沟岛状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下载PDF
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广伟 王鸿 +3 位作者 王涛 邓伟 邱勋定 甘成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静脉采用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动脉采用手工端端吻合,另选取30例同期手工吻合血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静脉吻合...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静脉采用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动脉采用手工端端吻合,另选取30例同期手工吻合血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静脉吻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皮瓣成活率。结果:应用血管吻合器行单根静脉吻合平均用时(5.8±1.8)min,明显低于手工吻合平均用时(13.2±2.2)min;两组均无血栓形成,对照组静脉危象发生率为6.67%,与研究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中应用,静脉吻合操作简单、快捷,吻合质量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吻合器 颌面部 游离组织瓣 静脉吻合 血管危象
下载PDF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圣康 王玉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感到满意,无再度挛缩显现发生。结论:颏下动脉蒂岛状瓣具有下颜面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 下颜面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白植宝 黄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口腔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1—2010-09,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共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 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口腔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1—2010-09,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共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7例,中分化鳞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腺样囊性癌1例。TNM分期:T1N0M0 4例,T2N0M0 6例,T3N0M0 3例。皮瓣大小为(6 cm×4 cm)^(12 cm×5 cm)。其中8例为腭部洞穿性缺损,5例缺损鼻腔侧黏膜尚完整。结果:13例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腭部、颈部创面均一期愈合,腭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头部后仰受限及面瘫等继发功能障碍,颌面部无明显畸形。3例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患者术后初期出现鼻塞症状,3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2~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肌皮瓣血供明确可靠、制备方便,适宜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的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 颏下动脉 岛状肌皮瓣 腭部恶性肿瘤 组织缺损
下载PDF
斜S形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凤山 戴赛民 吕金陵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188-189,共2页
目的 对颜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 ,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缺损区的邻近设计并制作一斜S形皮瓣 ,以皮下组织为蒂 ,斜形方向移位修复创面 ,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46例 ,无术后并发症 ,随访 3~... 目的 对颜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 ,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缺损区的邻近设计并制作一斜S形皮瓣 ,以皮下组织为蒂 ,斜形方向移位修复创面 ,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46例 ,无术后并发症 ,随访 3~ 12个月 ,修复区平整 ,不改变外形 ,瘢痕几乎不显。结论 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直径在 2cm以内 )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蒂 皮瓣 面部 组织缺损
下载PDF
超声诊断卵巢妊娠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红霞 刘雨函 +1 位作者 李颖 李晓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卵巢妊娠
下载PDF
逆行性面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在颊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利浩 牛艳红 方喜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8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逆行性面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在颊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颊面部组织缺损患者38例,按照患者所采用的手术修复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逆行性面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进行... 目的探讨分析逆行性面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在颊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颊面部组织缺损患者38例,按照患者所采用的手术修复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逆行性面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进行移位修复,而对照组患者采用胸大肌皮瓣进行移位修复。术后进行为期一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率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失败3例,有2例患者复发,最终治疗有效率(73.68%)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100.00%),同时实验组患者进食(100.00%)、语言(100.00%)以及其他功能(100.00%)恢复情况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3.68%)、(68.42%)、(73.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性面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在颊面部组织缺损中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复发率极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面部组织 缺损 逆行性面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 胸大肌皮瓣
下载PDF
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
10
作者 苏秋萍 陈淑芳 吴振婵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8期170-171,共2页
目的研究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5例手术配合经过。结果术前做好相关准备,手术护理配合谨慎细心,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目的研究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5例手术配合经过。结果术前做好相关准备,手术护理配合谨慎细心,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正确合理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反应,有利于皮瓣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 手术配合 口腔癌术后缺损
下载PDF
梭形岛状推进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11
作者 高凤山 戴赛民 吕金陵 《淮海医药》 2000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对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在缺损区的邻近设计并制作一梭形岛状皮瓣,以皮下组织为蒂,外形方向推进修复创面,供辩区直接缝合。结果临床应用49例,无术后并发症,随5个月~... 目的对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在缺损区的邻近设计并制作一梭形岛状皮瓣,以皮下组织为蒂,外形方向推进修复创面,供辩区直接缝合。结果临床应用49例,无术后并发症,随5个月~4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平整,不改变外形,瘢痕几乎不显。结论认为校形岛状推进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尤其直径在 2 cm以内)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缺损 梭形岛状推进皮瓣 修复
下载PDF
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先伟 武媛 +3 位作者 潘剑 张壮 夏辉 李龙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2004年1月~2009年10月因肿瘤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使用过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的病历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9.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2004年1月~2009年10月因肿瘤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使用过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的病历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9.2岁。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8例。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术中情况(包括皮瓣设计、大小、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成活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记录患者目前情况。统计分析鼻唇沟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结果:40例患者中39例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随访发现36名患者肿瘤未见复发,皮瓣生存良好,色泽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或接近,外观形态满意,无面瘫、鼻通气功能及咀嚼功能障碍。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疗效优良,美观,特别适合皮肤松弛的中老年患者,值得推广。另外,在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不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皮瓣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汉民 白植宝 黄磊 《现代医院》 2011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颊粘膜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9月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9岁至85岁,平均年龄62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颊粘膜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9月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9岁至85岁,平均年龄62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9例,中分化鳞癌2例;T1N0M0 2例,T2N0M0 6例,T3N0M0 3例,皮瓣大小为7cm×4cm~12cm×5cm。结果 11例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10例患者颊部、颈部创面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一周出现口底颌下瘘,经换药处理后颈部创面愈合。患者颊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患者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面瘫等继发功能障碍,术后无明显张口受限,术后术前对比未见明显颌面部畸形,术后随访1a~2a,颊部及颈部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血供明确可靠,制备方便,适宜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 颏下动脉 岛状肌皮瓣 颊癌 组织缺损
下载PDF
带蒂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春 赵曦 +1 位作者 谭雪梅 雷晓旭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1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观察带蒂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20年8月,65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切除术后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软组织修复,分析皮瓣制备要点、缺损修复的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皮瓣平均制... 目的观察带蒂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20年8月,65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切除术后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软组织修复,分析皮瓣制备要点、缺损修复的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皮瓣平均制备时间(65.44±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16±3.65)d。65例颏下动脉岛状瓣全部成活,其中有2例发生皮瓣感染,经换药冲洗皮瓣明显好转,未出现坏死。术后随访24个月,56例患者存活且无复发;2例患者发生原发灶局部复发,4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死亡,均为术后未行放、化疗患者。结论带蒂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具有制备方便、并发症少、成活率高、术后外形恢复良好等优势,但须警惕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对于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动脉岛状瓣 颌面部 恶性肿瘤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颊部岛状皮瓣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李杰 万林忠 +3 位作者 朱志超 许波 袁华 杜一飞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方法选择2006.07—2011.07口腔癌症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全部行病灶根治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同期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舌、口底及其邻近组... 目的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方法选择2006.07—2011.07口腔癌症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全部行病灶根治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同期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舌、口底及其邻近组织缺损,皮瓣面积最大为10.4 cm×5.0 cm,最小为7.5 cm×3.5 cm,供区伤口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修复区外形及口腔与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术后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面部畸形。结论颊部岛状皮瓣是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 岛状皮瓣 舌缺损 口底缺损 软组织修复
下载PDF
鼻唇沟螺旋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国威 胡发明 +1 位作者 周国海 关志广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鼻唇沟螺旋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因肿瘤、创伤等原因导致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9~67岁,平均47岁。平均面部缺损面积2... 目的探讨鼻唇沟螺旋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因肿瘤、创伤等原因导致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9~67岁,平均47岁。平均面部缺损面积2.0cm×3.0cm;缺损部位包括面部、鼻部、唇部、脸颊部,采用鼻唇沟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重建。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30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皮瓣生存良好,成活率达97.1%;皮瓣色泽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无面瘫、鼻通气功能及咀嚼功能障碍,外观形态满意,总体满意度达到9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唇沟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疗效好,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面部 鼻唇沟 螺旋桨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鹏 杨华 +2 位作者 程翔 王川 梁尚争 《西南军医》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 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术后随诊2年无复发,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采用设计灵活的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瓣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力 黄盛兴 +2 位作者 翁汝涟 范海东 孙海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4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及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2月采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对67例口腔颌面部因肿瘤术后大型缺损进行即刻修复,并对相关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及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2月采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对67例口腔颌面部因肿瘤术后大型缺损进行即刻修复,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61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和功能均较为满意;6例发生部分和全部坏死。结论:带蒂胸大肌皮瓣能够修复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缺损,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效果明显,术前充分准备可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带蒂胸大肌皮瓣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明根 司徒朴 +2 位作者 陈伯华 顾浩 王晋煌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3-274,共2页
我们应用岛状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共45例,效果满意。优点是:①蒂长移转灵活;②皮瓣血运良好;③肤色和质地均佳;④Ⅰ期手术完成。对岛状皮瓣的特点、适应证及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面部 软组织损伤 移植术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晓丽 郭福君 李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859-4860,4863,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学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2例口腔颌面部损伤需要接受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患者,观察患者SSI发生率,并统计发生SSI的相关...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学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2例口腔颌面部损伤需要接受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患者,观察患者SSI发生率,并统计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以及病原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 15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 27例,发生率为17.76%;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前的白细胞计数以及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96%、革兰阳性菌为29.63%、真菌为7.41%。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与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关,因此应加强患者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加强术后的随访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游离组织皮瓣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