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habitat quality for selected wildlife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island back channels 被引量:1
1
作者 James T. Anderson Andrew K. Zadnik +1 位作者 Petra Bohall Wood Kerry Bledsoe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年第4期301-310,共10页
The islands and associated back channels on the Ohio River, USA, are believed to provide critical habitat features for several wildlife speci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habitat quality in th... The islands and associated back channels on the Ohio River, USA, are believed to provide critical habitat features for several wildlife speci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habitat quality in these areas. Our main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the habitat quality of back and main channel areas for several species using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 models.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models, we attempted to relate HSI scores and the variables measured for each model with measures of relative abundance for the model species. The mean belted kingfisher (Ceryle alcyon) HSI was greater on the main than back channel. However, the model failed to predict kingfisher abundance. The mean reproduction component of the great blue heron (Ardea herodias) HSI, total common muskrat (Ondatra zibethicus) HSI, winter cover component of the snapping turtle (Chelydra serpentina) HSI, and brood-rearing component of the wood duck (Aix sponsa) HSI were all greater on the back than main channel, and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each species. We found that island back channels provide characteristics not found elsewhere on the Ohio River and warrant conservation as important riparian wildlife habitat.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HSI models to predict species abundance on the river was mixed. Modifications to several of the model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ir use on the Ohio River and, likely, other large r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island Back Channel Model Validation OHIO River RIPARIAN WILDLIFE
下载PD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of Cebu,Philippines:The Poorly Understood Herpetofauna of an Island with Very Little Remaining Natural Habitat
2
作者 Christian E.SUPSUP Nevong M.PUNA +7 位作者 Augusto A.ASIS Bernard R.REDOBLADO Maria Fatima G.PANAGUINIT Faith M.GUINTO Edmund B.RICO Arvin C.DIESMOS Rafe M.BROWN Neil Aldrin D.MALLARI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151-179,共29页
Despite its proximity to other well studied islands, Cebu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from herpetologists, most likely because of early deforestation and the perception very little natural habitat remains for amphib... Despite its proximity to other well studied islands, Cebu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from herpetologists, most likely because of early deforestation and the perception very little natural habitat remains for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island's herpetofauna, focusing our field work on Cebu's last remaining forest fragments and synthesizing all available historical museum distribution data. We surveyed amphibians and reptile populations using standardized methods to allow for comparisons between sites and assess sufficiency of sampling effort. Fieldwork resulted in a total of 27 species recorded from five study sites, complementing the 58 species previously known from the island. Together, our data and historical museum records increase the known number of Cebu's resident species to 13 amphibians(frogs) and 63 reptiles(lizards, snakes, turtle, crocodile). We recorded the continued persistence Cebu's rare and endemic lizard(Brachymeles cebuensis) and secretive snakes such as Malayotyphlops hypogius, and Ramphotyhlops cumingii, which persist despite Cebu's long history of widespread and continuous habitat degradation. Most species encountered, including common and widespread taxa, appeared to persist at low population abundances. To facilitate the immediate recovery of the remaining forest fragments, and resident herpetofauna, conservation effort must be sustained. However, prior to any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ecological baselines must be established to inform the process of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st likely historical habitat remaining resident island facilitate museum populations
下载PDF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habitat diversity on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using land-bridge islands in Thousand Island Lake,China
3
作者 Zhi-Feng DING Hui-Jian HU Ping DING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2-63,共2页
DEAR EDITOR: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AR)describes the phenomenon whereby the number of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found in an area of wild habitat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size of that area.As one of the... DEAR EDITOR: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AR)describes the phenomenon whereby the number of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found in an area of wild habitat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size of that area.As one of the few ecological laws,the SAR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regions(Lomolino et al,2010;Ladle&Whittaker,2011).Increasing area and habitat promote species richness(Triantis et al,2003)and both these mechanisms h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itat richness biodiversity vital island vegetation diversified priority Arrhenius embodied
下载PDF
Foraging habitat use of breeding barn swallow (<i>Hirundo rustica</i>) in farmland, estuary, and island
4
作者 Sung-Ryong Kang Michael D. Kaller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The decline of barn swallow populations may be mainly caused by the reduction of their foraging habita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s between proportions of available and used microhabitats of foraging barn swal... The decline of barn swallow populations may be mainly caused by the reduction of their foraging habita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s between proportions of available and used microhabitats of foraging barn swallows in farmland, estuary, and island habitats would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aging habitat requirements of this species and on the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such as habitat conversion (e.g., land to water, crop fields to non-arable land), on their distribu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1) foraging swallows would be more abundant in the most common microhabitat;and 2) swallow abundance would decrease with increased foraging distance from the nest-site. As predicted by our first hypothesis, swallows were more abundant in the most common microhabitat (i.e., crop fields in farmland and non-arable land on the island). Our data also support our second hypothesis that increased foraging distances from the nest-site negatively affected foraging swallow abundance. In summary, barn swallows foraged in the habitats most convenient to nest-sites, however,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s should include non-arable lands in the composition of available foraging microhabit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AGING habitat FORAGING Distance FARMLAND ESTUARY island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蛭态轮虫物种多样性及生境偏好研究
5
作者 陈俊强 汪文博 +1 位作者 王庆 杨宇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1,共11页
岛屿生境和生物群落组成独特,但有关岛屿蛭态轮虫的研究报道较少。为研究岛屿环境蛭态轮虫的物种多样性,于2021-2022年在广西涠洲岛苔藓、土壤、竹叶、松树落叶、其他落叶、带柄植物花瓣和燃烧后叶杆共7种生境进行调查,共记录蛭态轮虫3... 岛屿生境和生物群落组成独特,但有关岛屿蛭态轮虫的研究报道较少。为研究岛屿环境蛭态轮虫的物种多样性,于2021-2022年在广西涠洲岛苔藓、土壤、竹叶、松树落叶、其他落叶、带柄植物花瓣和燃烧后叶杆共7种生境进行调查,共记录蛭态轮虫3科8属53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3种,结果显示涠洲岛蛭态轮虫物种多样性高(占全球已报道蛭态轮虫物种数量10.6%)。前4种生境间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p<0.0001),且不同生境间物种组成差异性显著大于同类生境内物种组成差异(p=0.001),表明蛭态轮虫生境偏好明显;指示种分析(IndVal)表明,共有10种蛭态轮虫显著偏好某一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态轮虫 岛屿 生境偏好 新记录种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西沙群岛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演变
6
作者 谢宏宇 刘永 +4 位作者 赵金发 李纯厚 石娟 肖雅元 王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玉琢礁是西沙群岛中的重要环礁,拥有多样化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掌握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其演变特征,于2023年采用手钓、水下潜捕、水下视频和eDNA等方法,对其珊瑚礁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鱼类220种,其中e... 玉琢礁是西沙群岛中的重要环礁,拥有多样化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掌握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其演变特征,于2023年采用手钓、水下潜捕、水下视频和eDNA等方法,对其珊瑚礁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鱼类220种,其中eDNA方法共发现鱼类111种,结合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历史档案数据,截至目前在玉琢礁共发现鱼类265种,隶属于12目50科128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鱼类群落组成以小型鱼类为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变异分类差异指数(Λ^(+))分别为56.08和122.4;相似性分析表明,2003与2023年之间,鱼类在种类组成、食性组成和不同体型层面的相似性均表现为不相似或极不相似。与历史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共有45种鱼类未被监测到,其中大型肉食性鱼类受到自然与人类扰动的影响最为显著,植食性鱼类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分类多样性指数(Δ^(+)、Λ^(+))显著下降。初步推断不可持续的捕捞、生境衰退和温度上升等因素导致了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更替。研究结果可为玉琢礁的珊瑚礁鱼类资源保护与管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鱼类 人类扰动 生境衰退 演变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态位
7
作者 吴天 梁君 +4 位作者 周永东 胡扬杰 徐开达 张亚洲 李雪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3,共10页
为了探究曼氏无针乌贼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实验根据2020—2021年中街山列岛海域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共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联结系数(AC)等方法,分析了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 为了探究曼氏无针乌贼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实验根据2020—2021年中街山列岛海域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共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联结系数(AC)等方法,分析了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结果显示,春季主要游泳动物共21种,秋季共14种,不同季节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春季曼氏无针乌贼属于广生态位,秋季属于中生态位。春季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O_(ik)≥0.5的种对仅占总数的14.29%。秋季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O_(ik)≥0.5的种对占总数的50%。AC分析显示,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种间联结呈正联结(AC≥0)的种对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春季21个种对中,19.05%的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秋季14个种对中,35.71%的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研究表明,不同生活史阶段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利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主要游泳动物种间联结度均有所不同。本研究基于生态位视角进一步探究曼氏无针乌贼资源衰退机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提供生态学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生境保护 中街山列岛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Ⅰ):上海佘山地区残存自然植被种子植物区系及其50年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晨曦 王娟 +1 位作者 李艳艳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9,共9页
通过对上海佘山地区残存自然植被的区系分析,研究丁城市化与片断化过程中自然植物种类的变化特征.利用样线法对十座山体进行凋查,共记录野生种子植物85科235属350种.地理成分分布类型上共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研究发现:佘山... 通过对上海佘山地区残存自然植被的区系分析,研究丁城市化与片断化过程中自然植物种类的变化特征.利用样线法对十座山体进行凋查,共记录野生种子植物85科235属350种.地理成分分布类型上共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研究发现:佘山地区山体物种数与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作为天目山的余脉,佘山地区植物区系与天目山植物区系存在有极强的近缘关系;相比于1950年代的植物名录.佘山地区有178种自然种子植物未被发现,以多年生草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佘山 区系 岛屿生境 片断化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庆洋 鲍毅新 +2 位作者 孙波 张龙龙 胡知渊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6-412,共7页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选取千岛湖地区14个岛屿和2个半岛作为样地,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两季度共布夹20400个,捕获小型兽类1141只,隶属2目3科9属13种,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种和仓鼠科(Cricetidae)1种,食虫...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选取千岛湖地区14个岛屿和2个半岛作为样地,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两季度共布夹20400个,捕获小型兽类1141只,隶属2目3科9属13种,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种和仓鼠科(Cricetidae)1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2种。利用以上结果分析其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4个岛屿小型兽类群落春、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现极显著差异且优势种发生变化;对可能影响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的岛屿面积、距最近陆地距离、距最近大岛距离和植物丰富度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植物丰富度对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对16个样地按照物种组成比进行聚类,许源半岛样地与14个岛屿聚为一类,姚家半岛样地单独归为一类,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亦显示姚家半岛样地与其它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低。结论:景观破碎化导致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稳定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强烈;随岛屿面积的增加,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并非总是增加的,而是出现反复,呈现明显的小岛效应;14个岛屿的物种与许源半岛样地物种构成比接近,推断在水库未形成前属同一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生境 群落多样性 聚类分析 小型兽类
下载PDF
上海闵行区园林鸟类群落嵌套结构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本耀 王小明 +1 位作者 王天厚 丁由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88-2795,共8页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呈现斑块状分布,其栖息地特征与岛屿栖息地相似。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闵行区内的7块城市绿地进行调查,记录雀形目鸟类的分布情况,并运用Nestedness temperature calculator软件,检验其群落结构是否符合嵌...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呈现斑块状分布,其栖息地特征与岛屿栖息地相似。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闵行区内的7块城市绿地进行调查,记录雀形目鸟类的分布情况,并运用Nestedness temperature calculator软件,检验其群落结构是否符合嵌套结构。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该地区的卫星图片,收集7块样地的面积、绿地盖度、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程度等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分析这一嵌套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中的雀形目鸟类分布是显著的嵌套结构,矩阵系统温度是21.78℃,填充度41.3%。7块样地中出现的物种数从14种到38种不等。其中,白鹡鸰(Motacilla alba)等11种鸟在7块样地中都有分布,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us)等9种鸟类只在一个样地中出现过。园林面积、绿地面积和水源情况都对其嵌套结构有显著影响。但与真正岛屿上存在的群落分布嵌套结构不同,人为干扰程度对这一结构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影响上海闵行区园林鸟类群落嵌套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结构和人为干扰程度。因此,建议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时,应该偏重于面积较大,植被盖度和丰富度高,结构合理的园林,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雀形目鸟类 嵌套结构 岛屿栖息地
下载PDF
天然河道中鱼类对水深、流速选择特性的初步观测——以长江江口至涴市段为例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杜浩 班璇 +2 位作者 张辉 危起伟 陈大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74,共5页
将长江江口至涴市天然河道的鱼类水声学调查数据和水文学观测数据相结合,在对流速和水深空间插值基础上,提取不同鱼类规格和密度对应水深和流速的特征值,从而研究鱼类对天然河道中水层平均流速、水深2个环境因子的选择特性。研究结果表... 将长江江口至涴市天然河道的鱼类水声学调查数据和水文学观测数据相结合,在对流速和水深空间插值基础上,提取不同鱼类规格和密度对应水深和流速的特征值,从而研究鱼类对天然河道中水层平均流速、水深2个环境因子的选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规格的鱼对流速和水深的选择存在差异,规格小的鱼选择了较低的流速和较宽的流速范围,规格大的鱼选择了较高的流速和较窄的流速范围;规格小的鱼选择的水深明显高于规格大的鱼,喜好的水深范围也宽于规格大的鱼。②鱼类密度对流速的选择性不明显,但对水深的选择性明显,即深水区鱼类密度较高。③研究江段范围内江口镇附近江心洲两侧流速变幅范围较其上、下游江段宽,并且江心洲两侧鱼类的分布密度也高于其邻近上、下游段鱼类密度。可见,江心洲的存在提供了流速多样性格局,丰富了鱼类生境的多样性。本研究方法可为评价河流栖息地适宜性及生态功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河道 流速 水深 栖息地 江心洲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岛礁生境鱼类资源及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1 位作者 虞宝存 张洪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9-989,共11页
根据2011年2、5、8、11月(I年度)和2012年2、5、8、11月(II年度)对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4个采样带的定置刺网调查数据,结合多样性、相对资源丰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更替和迁移指数,对该保护区的鱼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和群落稳定性进行了... 根据2011年2、5、8、11月(I年度)和2012年2、5、8、11月(II年度)对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4个采样带的定置刺网调查数据,结合多样性、相对资源丰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更替和迁移指数,对该保护区的鱼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和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各季节调查共采集鱼类58种,隶属8目31科48属,其中,鲈形目鱼类26种,占44.8%。保护区鱼类以暖温性和暖水性为主,趋礁性鱼类占所有种类的79%;底层、近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各为21、23和14种,其中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和鳀(Engraulis japonicus)分别为各水层的绝对优势种,褐菖鲉在秋季和冬季对丰度贡献最大,而鳀在春季和夏季对丰度贡献最大。对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分析显示,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更替指数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Pielou均匀度呈现相反特点,且在冬季与夏季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鱼类生物量受温度影响较大,鱼类群落组成格局主要受季节变化影响,过度捕捞导致了岛礁生境鱼类多样性下降,因此,需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和加强岛礁生境的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 岛礁生境 多样性 优势种 更替指数 迁移指数
下载PDF
千岛湖岛屿化对社鼠的肥满度之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波 鲍毅新 +2 位作者 张龙龙 赵庆洋 胡知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52,共8页
2008年5月以夹夜法对千岛湖区部分岛屿开展小型兽类种群数量调查,对其间捕获的优势鼠种——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进行解剖观察以及相应的测量,计算其肥满度指标K值(K=100W/L3);同时对岛屿化环境下,社鼠的肥满度与性别、年龄、... 2008年5月以夹夜法对千岛湖区部分岛屿开展小型兽类种群数量调查,对其间捕获的优势鼠种——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进行解剖观察以及相应的测量,计算其肥满度指标K值(K=100W/L3);同时对岛屿化环境下,社鼠的肥满度与性别、年龄、生境类型、岛屿面积和捕获率等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岛屿化对社鼠两性之间的肥满度产生影响,其差异程度由大型岛屿的显著差异(P=0.015)至中小型岛屿的无显著差异(中:P=0.063;小:P=0.288);年龄组间,除个别相邻年龄组差异显著(大:♂,I与II,P=0.042;中:♀和♂皆为II与III,P=0.013和P=0.044)或极显著(大:♀,III与IV,P=0.000)外,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社鼠肥满度年龄组间的变化主要与其自身生理特征变化有关,与岛屿化关系不明显;岛屿的隔离作用,致使不同类型岛屿上的植被优势种及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影响到社鼠的肥满度差异;各岛捕获率所示的社鼠种群的相对数量与其肥满度并无显著相关性(Pearson-test,♀,r=-0.226,P=0.437;♂,r=-0.019,P=0.949),岛屿化对其种群数量不产生影响;不同面积岛屿之间社鼠的肥满度差异极显著(P=0.000),且肥满度均值与岛屿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 test,r=0.561,P=0.037),岛屿面积不同,对社鼠的肥满度之变化产生影响。总之,千岛湖岛屿社鼠的肥满度差异的产生,除了性别、年龄等因素外,与岛屿的面积、生境及种群压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侧面也反映了社鼠对岛屿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鼠 肥满度 生境片段化 千岛湖岛屿
下载PDF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及毗邻生境昆虫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志刚 李军 +2 位作者 龚鹏博 戴建青 韩诗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2-678,共7页
2008年6月、12月分别对珠江口淇澳岛3种不同生境类型区域(红树林区、基围鱼塘和陆域林地)的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其昆虫群落由10目、68科组成;个体数量最多的是半翅目,其次为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半翅目昆虫的类群最丰富,其次... 2008年6月、12月分别对珠江口淇澳岛3种不同生境类型区域(红树林区、基围鱼塘和陆域林地)的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其昆虫群落由10目、68科组成;个体数量最多的是半翅目,其次为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半翅目昆虫的类群最丰富,其次为膜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不同生境类型区域昆虫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存在差异,基围鱼塘昆虫类群最为丰富,红树林区昆虫类群较少;昆虫群落的个体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基围鱼塘、陆域林地和红树林区;红树林区的植被种类和群落结构较为单一,生境相对简单,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低于陆域林地和基围鱼塘,优势度远高于基围鱼塘和陆域林地,均匀度大小依次为基围鱼塘﹥陆域林地﹥红树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红树林 生境类型 淇澳岛
下载PDF
千岛湖库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珊珊 胡广 +3 位作者 邵德钰 胡仁勇 徐高福 于明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0-775,752,共7页
分析论述了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库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4科、401属、666种,其中裸子植物有4科6属6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1科66属95种,双子叶植物99科329属565种。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 分析论述了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库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4科、401属、666种,其中裸子植物有4科6属6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1科66属95种,双子叶植物99科329属565种。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居多,热带分布的科多于温带分布的科(48/28)。属的数量统计显示该区单种属和寡种属共有393属,占总属数的71.51%,说明本地区植物组成较为分散。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共94属,占总属数的23.44%;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有56属,占总属数的13.97%。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属数相当(180/171)。通过大陆和岛屿种子植物区系的分析比较得出,生境片段化可能已经影响了千岛湖库区植物区系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库区 植物区系 生境片段化
下载PDF
广东上川岛猕猴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敏 张强 +4 位作者 洪永密 吴玉春 邹发生 卢开和 梁晓东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2008—2010年对广东上川岛猕猴自然保护区及周边进行鸟类资源调查,研究海岛生态环境差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共记录鸟类11目32科79种,留鸟占55.7%,陆鸟占70.9%;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总体鸟... 2008—2010年对广东上川岛猕猴自然保护区及周边进行鸟类资源调查,研究海岛生态环境差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共记录鸟类11目32科79种,留鸟占55.7%,陆鸟占70.9%;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总体鸟类多样性指数H’为3.210、均匀度指数J为0.740。村落农田鸟类种类最多,有51种,其次是陆生森林46种,海岸37种。各生境H’排序为:村落农田>陆生森林>海岸,而J则为村落农田>海岸>陆生森林。村落农田在大尺度上属于陆生森林和海岸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多样化水平高;而从陆生森林直接到海岸的生境梯度较陡,导致其多样性低,鸟类种类数量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川岛 鸟类多样性 生态交错带 生境
下载PDF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庆洋 鲍毅新 +2 位作者 孙波 张龙龙 胡知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1-678,共8页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采用夹夜法对千岛湖14个岛屿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研究其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两季度共布置夹16800只,捕获小型兽类1037只,隶属2目2科7属11种。其中啮齿目(Rodenria)鼠科(Muridae)9种,食虫目(Ins...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采用夹夜法对千岛湖14个岛屿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研究其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两季度共布置夹16800只,捕获小型兽类1037只,隶属2目2科7属11种。其中啮齿目(Rodenria)鼠科(Muridae)9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dae)2种。结果显示:千岛湖小型兽类群落呈非随机分布格局;嵌套分析表明,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呈现极显著嵌套格局,植物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两项参数对其嵌套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使适应力强的物种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生存,而适应力弱的物种则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取样强度差异会过高地估计嵌套程度,故在研究中应尽量去除取样强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片段化 小型兽类 嵌套结构 生境专属性 千岛湖岛屿
下载PDF
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生境及其致危因素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力军 贺斌 +2 位作者 周建芬 刘忠旺 陈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368-3369,3378,共3页
为掌握蜡皮蜥野外生存状况,于2005~2006年,对海南岛沿海28个地点进行了蜡皮蜥分布的生境类型和致危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的优势分布生境类型为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一般分布生境类型为木麻黄林(林3~4龄)、砂生灌... 为掌握蜡皮蜥野外生存状况,于2005~2006年,对海南岛沿海28个地点进行了蜡皮蜥分布的生境类型和致危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的优势分布生境类型为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一般分布生境类型为木麻黄林(林3~4龄)、砂生灌丛和西瓜地;偶见分布生境类型为农业旱地、木麻黄林(>4龄)、果园和桉树林(>2龄)。生境丧失和人为非法捕捉是导致沿海蜡皮蜥致危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林建设、经济田开垦、果园和旅游占地,导致蜡皮蜥优势分布的荒坡地和裸沙地面积急剧减少,而非法捕捉直接导致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皮蜥 海南岛沿海 生境 致危因素 生境丧失 非法捕捉
下载PDF
我国无人岛保护与持续利用途径研究:生境更新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杨帆 朱晓东 刘青松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通过对我国无人岛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其开发模式演变趋势的分析 ,阐明生境更新的内涵和方法 ,提出 1种新型的保护性海岛开发模式 ,包括建设自然保护区 ,实施生态旅游 ,开发海洋牧场、港口等。按照保护性开发和生态恢复等原则 ,运用生境更... 通过对我国无人岛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其开发模式演变趋势的分析 ,阐明生境更新的内涵和方法 ,提出 1种新型的保护性海岛开发模式 ,包括建设自然保护区 ,实施生态旅游 ,开发海洋牧场、港口等。按照保护性开发和生态恢复等原则 ,运用生境更新的原理和方法 ,将我国无人岛划分为生态型、开发型、居民迁出型及国防型 4种类型 ,以利于实行有效的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岛 可持续发展 模式 生境更新 保护性开发
下载PDF
海南岛药用蕨类植物多样性及生境分布类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逢春 黄华平 +3 位作者 牛黎明 于旭东 王雪兵 张宪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14-319,共6页
海南岛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约有100余种,其中多数是习见种类,以卷柏科Selaginel-lace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等科的蕨类为主,药材蕴藏量大.另有一些药用蕨类未见于典籍,是本岛海南黎族同胞的独特用药.海南岛... 海南岛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约有100余种,其中多数是习见种类,以卷柏科Selaginel-lace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等科的蕨类为主,药材蕴藏量大.另有一些药用蕨类未见于典籍,是本岛海南黎族同胞的独特用药.海南岛药用蕨类多数分布于热带季雨林及沟谷雨林之中,少数见于旱脊地带.海南岛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很多有效的蕨类成分尚未得到认识和利用.本岛民间验方、偏方中的药用蕨类需要进行深入发掘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药用蕨类 多样性 生境类型 民间药用蕨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