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中异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世军 张会香 周怡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4-127,共4页
本文研究了葛根中异黄酮的最优浸提条件和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提取液的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纯化产物进行了定性鉴定。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8、75%乙醇、温度70℃、提取时间2.0h;水提取法的最佳浸提工... 本文研究了葛根中异黄酮的最优浸提条件和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提取液的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纯化产物进行了定性鉴定。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8、75%乙醇、温度70℃、提取时间2.0h;水提取法的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0,浸提时间3h,浸提温度100℃,提取次数3次。葛根中异黄酮的纯化采用氯化钠盐析法,醇提液的纯化产率可达4.96%,产品含量为33.84%;水提液的异黄酮产率为6.45%,含量为1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异黄酮 提取 纯化工艺 乙醇浸提法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淡豆豉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牛丽颖 石素琴 +2 位作者 刘敏彦 王芳 王鑫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优化淡豆豉的炮制工艺,明确工艺参数,为淡豆豉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淡豆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异黄酮的含量为指标,考察桑叶和青蒿用量比例、药汁拌入大豆时的相对密度、蒸煮时间、发酵温度... 目的:优化淡豆豉的炮制工艺,明确工艺参数,为淡豆豉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淡豆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异黄酮的含量为指标,考察桑叶和青蒿用量比例、药汁拌入大豆时的相对密度、蒸煮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再闷时间和略蒸时间;采用正交试验,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桑叶和青蒿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从而规范淡豆豉的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取桑叶90g、青蒿100g,加入约生药量18倍水煎煮3次,每次1h,药液相对密度为1.10~1.12g/cm3,拌入1kg大豆中,蒸煮1.5h,发酵温度为(30±2)℃,发酵6~8d。结论:优化的炮制工艺适合淡豆豉的炮制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炮制工艺 桑叶 青蒿 异黄酮 大豆苷元 染料木素
下载PDF
大豆黄卷总黄酮测定方法及水提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杨 倪健 +3 位作者 豆浩然 许梦洁 董晓旭 付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2期2904-2906,共3页
目的:建立大豆黄卷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同时对其水煎煮过程中的提取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建立动力学方程并验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筛选对照品和测定波长,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使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和溶剂下大豆黄卷水提... 目的:建立大豆黄卷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同时对其水煎煮过程中的提取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建立动力学方程并验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筛选对照品和测定波长,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使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和溶剂下大豆黄卷水提浓度,以简化的数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算出方程参数,将测定结果代入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染料木苷在0.0009296~0.01162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4.859X-0.003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6%,RSD=0.83%;拟合的动力学模型结果为CB=(0.1520×t0.5/M-1.7970)0.5807,验证结果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大豆黄卷总黄酮测定方法稳定可行,重现性好。模型适用并能良好的描述大豆黄卷水提取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卷 异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提取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一种简便方法从野葛根中提取纯化葛根异黄酮 被引量:12
4
作者 贺云 张尊听 杨红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采用超声法 70 %乙醇为溶剂从野葛根中提取葛根异黄酮 ,将其以水为溶剂结合盐析法进行纯化 ,并且利用分光光度法和HPTLC法分别对超声提取物和纯化的葛根异黄酮产品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以 70 %乙醇为溶剂超声萃... 采用超声法 70 %乙醇为溶剂从野葛根中提取葛根异黄酮 ,将其以水为溶剂结合盐析法进行纯化 ,并且利用分光光度法和HPTLC法分别对超声提取物和纯化的葛根异黄酮产品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以 70 %乙醇为溶剂超声萃取 30min提取葛根异黄酮和纯化葛根异黄酮产品的产率分别为 17 8%和 4 9% ,异黄酮含量分别为 42 5 5 %和 91 0 2 % ,葛根素含量分别为 19 5 4%和 6 7 15 %。该方法从野葛根中提取纯化异黄酮具有省时、节约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根 提取纯化 异黄酮 葛根素
下载PDF
新型异黄酮T1对辐射引起的造血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郝玉徽 罗圣霖 +4 位作者 刘晶 任洞 邹德兴 李蓉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异黄酮化合物(T1)对雄性SD大鼠由辐射引起的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组、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每组15只。4.5 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大鼠(正常对照组除外),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大... 目的探讨新型异黄酮化合物(T1)对雄性SD大鼠由辐射引起的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组、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每组15只。4.5 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大鼠(正常对照组除外),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大鼠分别在照射前和照射后按剂量为10 mg/kg腹腔注射T1溶液,辐射组在受照后不给予任何处理。动态观察各组大鼠受照前后体质量和外周血WBC 4周内的变化,比较照后1周和4周各组骨髓的病理学变化,并利用比色法测量照后1周各组肝脏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受照大鼠的体质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在照后第1、4、5天,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的WBC明显高于辐射组(P<0.05),在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间差异不明显,从第6天开始,WBC进入恢复期,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WBC无明显差异(P>0.05);受照后1周,辐射组骨髓造血细胞明显减少伴脂肪组织显著增生,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损伤相对较轻;在T1预防组,肝脏匀浆CAT、GSH-Px活力较辐射组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4.06±0.19vs5.61±0.46,P<0.05)。结论 T1可以减缓照后WBC的下降速度,使WBC的回升时间提前,并对辐射造成的骨髓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消除体内过量有害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异黄酮 辐射防护 造血细胞
下载PDF
射干麻黄配伍对射干异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杨万军 张伟东 +4 位作者 王莹 王青 顾宜 王荣 王晓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94-2099,共6页
目的探讨麻黄与射干配伍对大鼠体内射干异黄酮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后分别灌胃给予射干浸膏及射干麻黄配伍浸膏,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建立UH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射干异黄酮类成分射干苷元、野... 目的探讨麻黄与射干配伍对大鼠体内射干异黄酮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后分别灌胃给予射干浸膏及射干麻黄配伍浸膏,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建立UH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射干异黄酮类成分射干苷元、野鸢尾黄素及次野鸢尾黄素的量,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给予射干浸膏和射干麻黄浸膏的t1/2分别为射干苷元3.06 h、3.82 h,野鸢尾黄素3.62 h、3.78 h,次野鸢尾黄素3.64 h、3.93 h;Cmax分别为射干苷元132.66μg/L、156.34μg/L,野鸢尾黄素288.38μg/L、250.8μg/L,次野鸢尾黄素165.13μg/L、144.41μg/L;AUC(0→7t)分别为射干苷元1 149.88μg.h/L、1 410.65μg.h/L,野鸢尾黄素1 158.91μg.h/L、1 940.67μg.h/L,次野鸢尾黄素573.41μg.h/L、727.70μg.h/L;配伍前后的Tmax均为0.25 h。结论与射干组相比,配伍后射干苷元的t1/2显著延长;3个成分的AUC(0→7t)均显著增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的Cmax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异黄酮 射干 麻黄 配伍 药代动力学 UHPLC-MS MS
下载PDF
灰毛豆中异黄酮类、鱼藤酮类及coumestan类化合物分析
7
作者 周荷盈 王粤峰 莫小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灰毛豆Tephrosia purpurea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丰富灰毛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库。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以及通过对照文献,深入系统地对灰毛豆T.purpurea的枝叶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 目的:探讨灰毛豆Tephrosia purpurea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丰富灰毛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库。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以及通过对照文献,深入系统地对灰毛豆T.purpurea的枝叶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毛豆T.purpurea中共分离鉴定出10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12a-dehydro-6-hydroxysumatrol(1),elongatin(2),tephcalostan C(3),7,4'-dihydroxy-3',5'-dimethoxyisoflavone(4),4'-demethyltoxicarol isoflavone(5),tephcalostan B(6),5,7-di-O-prenylbiochanin A(7),tephcalostan D(8),tephcalostan(9),6a,12a-dehydro-2,3,6-trimethoxy-8-(3',3'-dimethylallyl)-9,11-dihydroxyrotenone(10),3,4,8,9-dimethylenedioxypterocarpan(11),12a-hydroxy-β-toxicarol(12)。结论:除化合物4外,其他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毛豆属 Tephrosia PURPUREA 异黄酮 鱼藤酮 coumestan
原文传递
低温胁迫下蒙古黄芪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华梦艺 顾卓雅 +2 位作者 殷甘强 王伟 南蓬 《植物生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1-590,共10页
温度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物积累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温度调控蒙古黄芪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本文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对常温和低温组的蒙古黄芪幼苗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组,低温组差异表达基因共... 温度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物积累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温度调控蒙古黄芪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本文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对常温和低温组的蒙古黄芪幼苗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组,低温组差异表达基因共3 896个,其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数目分别为2 420和1 476个。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显示,低温组异黄酮代谢途径中大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都显著上调,而植物激素合成转导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表达模式各有不同。由此可见,低温胁迫能够促进蒙古黄芪中部分药用成分的合成,同时能改变部分内源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转导,从而使其更好的适应低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低温胁迫 异黄酮 植物内源激素 差异表达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