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疗法激活臀肌改善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的下肢肌力
1
作者 吴悦 任爽 +3 位作者 黄红拾 代瑞兰 敖英芳 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98-3803,共6页
背景:目前发现膝前痛与下肢生物力学有关,但仍缺少臀肌训练对膝关节及下肢日常活动影响的研究。目的:探究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对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髋、膝关节肌群肌肉力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男性青年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臀... 背景:目前发现膝前痛与下肢生物力学有关,但仍缺少臀肌训练对膝关节及下肢日常活动影响的研究。目的:探究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对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髋、膝关节肌群肌肉力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男性青年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臀肌激活组12例和空白对照组13例。臀肌激活组进行40 min/次、3次/周、为期6周的臀肌激活运动;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入组和干预6周后评估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在60(°)/s和180(°)/s下等速屈伸运动测试的相对峰力矩、总功、屈伸肌群比值、肌肉耐力值,爬楼运动测试中停止爬楼的楼层,以及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等速屈伸运动测试:髋关节,干预后臀肌激活组在60(°)/s和180(°)/s的相对峰力矩较干预前显著提高29.74%和25.95%(P=0.022,P=0.024);空白对照组在180(°)/s时的肌耐力较干预前降低12.12%(P=0.000)。膝关节,干预后臀肌激活组在60(°)/s和180(°)/s的相对峰力矩较干预前显著提高18.69%和7.27%(P=0.006,P=0.033);空白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无著性变化(P>0.05)。②爬楼运动测试:臀肌激活组爬楼运动停止时的楼层数较空白对照组高(6.41±6.1)层(P=0.024),干预后较干预前增高(P=0.016);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③疼痛评估:干预后臀肌激活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36),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P=0.000);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6周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可改善下肢肌群的爆发力和耐力,减轻膝前痛程度,对于膝前痛患者有必要进行臀肌训练,以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激活 运动疗法 膝前痛 下肢 髋关节 膝关节 等速肌力 目测类比评分 工程化运动疗法
下载PDF
不同拉伸方式对健康人膝关节肌肉力量及垂直纵跳表现的即刻影响
2
作者 赵禹涵 李亚梅 +1 位作者 闫士芳 姜华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84-3790,共7页
背景:静态拉伸可有效改善关节运动幅度,而动态拉伸通过肌肉的激活后增强效应,有效提高肌肉力量及运动表现。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拉伸方式对膝关节肌肉力量及垂直纵跳表现产生的即刻影响,为寻求最佳拉伸方案、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训练损... 背景:静态拉伸可有效改善关节运动幅度,而动态拉伸通过肌肉的激活后增强效应,有效提高肌肉力量及运动表现。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拉伸方式对膝关节肌肉力量及垂直纵跳表现产生的即刻影响,为寻求最佳拉伸方案、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训练损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随机招募30名健康大学生,采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仪、Qualisy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及AMTI三维测力台分别采集股四头肌/腘绳肌静态拉伸、股四头肌/腘绳肌动态拉伸、股四头肌动态/腘绳肌静态拉伸、股四头肌静态/腘绳肌动态拉伸后的膝关节肌肉力量及垂直纵跳数据,利用膝关节峰值力矩、平均功率、纵跳高度、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及关节运动幅度评估膝关节肌肉力量及垂直纵跳表现。结果与结论:(1)与股四头肌/腘绳肌静态拉伸相比,股四头肌/腘绳肌动态拉伸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及纵跳高度(P<0.05),股四头肌动态/腘绳肌静态拉伸和股四头肌静态/腘绳肌动态拉伸分别提高伸膝和屈膝峰值力矩和平均功率(P<0.05);(2)与股四头肌/腘绳肌静态拉伸相比,股四头肌静态/腘绳肌动态拉伸后的第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显著下降(P<0.05);股四头肌/腘绳肌动态拉伸后的下肢关节运动幅度显著增加(P<0.05);(3)提示即刻的原动肌/拮抗肌动态拉伸和原动肌动态/拮抗肌静态拉伸可显著提高膝关节肌肉力量、垂直纵跳表现及关节运动幅度;较大的运动幅度有利于提高运动表现,并在着地时更好地吸收地面冲击力;同时,原动肌动态/拮抗肌静态拉伸对膝关节肌肉力量的提升效果优于原动肌/拮抗肌动态拉伸,原动肌静态拉伸/拮抗肌动态拉伸有利于提高垂直纵跳落地时的能量吸收能力,降低落地时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拉伸 静态拉伸 原动肌 拮抗肌 膝关节等速肌力 垂直纵跳 组织化工程构建
下载PDF
Isokinetic trunk flexion-extension protocol to assess trunk muscle strength and endurance:Reliability,learning effect,and sex differences 被引量:4
3
作者 María Pilar García-Vaquero David Barbado +2 位作者 Casto Juan-Recio Alejandro López-Valenciano Francisco J.Vera-Garcia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0年第6期692-701,共10页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learning effect of an isokinetic trunk flexion-extension protocol designed to simultaneously assess trunk muscle strength and endurance.In addit...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learning effect of an isokinetic trunk flexion-extension protocol designed to simultaneously assess trunk muscle strength and endurance.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the participants’sex on the reliability data was examined.Methods:Fifty-seven healthy and physically active young men(n=28)and women(n=29)performed the isokinetic protocol 5 times,separated by a week between each of the first 4 sessions and by a month between the last 2 sessions.The protocol consisted of performing 4 trials of 15 maximum flexion-extension concentric exertions at 120°/s(range of trunk motion=50°).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peak torque and total work 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trunk flexion and extension strength.In addition,endurance ratio,modified endurance ratio,fatigue final ratio,recovery ratio,and modified recovery ratio variables were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trunk muscle endurance in both directions.Results:Regarding the absolute reliability,no relevant changes were found between paired-comparison sessions for most strength and endurance variables,except for total work and relative total work variables in the flexion movement in both sexes.In addition,the typical error of the isokinetic variables was lower than 10%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and minimum detectable changes ranged from 7%to 20%,with a tendency to be higher in females and in endurance variables.The strength variables showed high-to-excellent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0.74);however,for the endurance variables only the endurance ratio and the modified endurance ratio obtained moderate-to-high ICC values(0.57<ICC<0.82).In addition,the analysis of the variance repor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secutive pairs of sessions for most variables in both sexes.Conclusion:Overall,these findings provide clinicians,trainers,and researchers with a 10-min single-session protocol to perform a reliable muscle strength and endurance evaluation of trunk flexor and extensor muscles,all within the same protoc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 muscles Fitness isokinetic dynamometry Performance SPINE Testing
下载PDF
Isokinetic Strength of Trunk Flexors and Extensors Muscles in Adult Men with and without Nonspecific Back Pain: A Comparative Study
4
作者 Wael Gabr Reda S. Eweda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9年第9期340-350,共11页
Background: There is no proven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k pain and trunk muscle strength,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yielded conflicting results: some found significant weakness of trunk muscles in back pain patients com... Background: There is no proven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k pain and trunk muscle strength,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yielded conflicting results: some found significant weakness of trunk muscles in back pain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subjects, however many researches did not show any relationship. Objective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trunk muscles strength using isokinetic dynamometer then tries to find a relation between back pain and trunk muscles strength. Materials and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back pain (BP) and 50 healthy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The flexors and extensors of the trunk muscles were evaluated by Isokinetic dynamometer an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with acute back pain show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trunk muscles strengths at 120°/s velocities (p value < 0.05) with reversed flexor/extensor r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sound subjects. Such a relationship does not show in subacute or chronic back pain patients. Conclusions: Acute back pain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the strength of the trunk flexors and extensors at 120°/s. The trunk muscle reinforcement programs must be considered in-patients with acute back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 PAIN TRUNK Muscles isokinetic SPINE TORQUE
下载PDF
Peak Isokinetic Torques of Football Players Participating in Different Levels in Cyprus and Lower Limb Asymmetries
5
作者 Koulla Parpa Marcos Michaelide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017年第5期250-255,共6页
BACKGROUND: Lower body strength is considered to be a critical component towards successful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football play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peak isokinetic torque of the knee in pr... BACKGROUND: Lower body strength is considered to be a critical component towards successful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football play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peak isokinetic torque of the knee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of different League divisions in Cyprus and assess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asymmetries of strength. 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twenty-nine professional male football player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Division 1, n = 245 and Division 2, n = 184). The isokinetic muscle function of the knee was measured using the Humac Norm Testing and Rehabilitation system (CSMi Medical & Solution, USA). Measurements were collected at angle speeds of 60 °/sec and 300 °/sec, for 3 and 25- repetitions respectively. RESULTS: At both angle speeds, peak isokinetic torque of the knee joi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right and left knees of players in Division 1 (D1) compared to those competing in Division 2 (D2). At both testing speeds, peak flexor torque of the left hamstring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layers participating in Division 1 compared to those competing in Division 2. The right hamstrings yielded similar results, except at 60 °/sec, where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data regarding the forces produced by the lower body of football players participating in D1 and D2 in Cyprus, whilst also disclosing there to be no bilateral imbalances or abnormal H/Q ratio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pertinent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by the coaching staff for training and recruiting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kinetic testing muscle imbalances knee torque.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红霞 李沿江 +3 位作者 陈晓勇 陈煦 刘洪波 赵春梅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研究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西药+等速结... 目的:研究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西药+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研究组49例采用雷火灸+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病情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股四头肌功能、炎症反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血清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MMP-3、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而Cyc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评分、股四头肌总功量值(STW)、峰力矩值(PT)、平均功率(AP)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VAS、WOMAC评分、血清IL-1、IL-6、TNF-α、MMP-3、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KSS评分、STW、PT、A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KOA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股四头肌功能及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病情好转,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清MMP-3、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雷火灸 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 股四头肌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不同角速度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7
作者 张衍辉 王鹏 +2 位作者 焦琳 施凤飞 项翼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不同角速度等速肌力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康复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及健康女性各40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60°/s、180°/s角速度下进行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测...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不同角速度等速肌力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康复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及健康女性各40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60°/s、180°/s角速度下进行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测试,对比两组受试者峰力矩(PT)、总做功(TW)、腘绳肌/股四头肌(H/Q)等速测试指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屈伸肌群60°/s等速肌力测试PT、TW、H/Q值比180°/s高(P<0.05)。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群60°/s等速肌力测试PT、TW值比180°/s高(P<0.05)。两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分别在两种角速度下PT、TW、H/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采用60°/s角速度的等速指标评估膝骨关节炎患者屈伸肌群的肌力,建立膝骨关节炎的等速评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等速测试 角速度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及软骨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吕汐妍 任超展 +1 位作者 徐建成 寄婧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影响及软骨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联合...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影响及软骨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联合常规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6个月后采用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价患侧膝关节60°/s、90°/s伸肌峰力矩(PT),通过超声诊断仪评估患者关节软骨平均厚度。结果治疗4周以及6个月后两组WOMAC评分、伸膝肌60°/s、90°/s等速测量结果均较治疗前更优,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膝软骨厚度平均值结果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伸膝肌力、保护关节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等速肌力
下载PDF
改良型加压冰敷袋联合等速髋周肌力训练对踝关节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9
作者 赵兵 李银华 王静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9期3681-368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加压冰敷袋联合等速髋周肌力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编号法将82例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人分为对照组(n=41,给予改良型加压冰敷袋联合常规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改良型加压冰敷袋联合等速髋周肌力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编号法将82例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人分为对照组(n=41,给予改良型加压冰敷袋联合常规干预,观察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等速髋周肌力训练),对两组病人的等速相对峰力矩、步态功能、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病人髋关节外展、伸展等速相对峰力矩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病人步速、患侧步长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步行周期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病人的Baird-Jackson踝关节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调查表4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加压冰敷袋和等速髋周肌力训练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改善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步态功能及踝关节功能,有利于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加压冰敷袋 等速肌力训练 踝关节骨折 平衡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及等速肌力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胡敏杰 李志锋 +3 位作者 刘水根 查磊 李晓雅 张艺帆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及等速肌力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和研究组(n=60,采用...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及等速肌力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和研究组(n=60,采用常规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髋关节活动度,步行功能和下肢肌力。结果:与训练前比较,两组患者训练4周后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6min步行测试(6MWT)、屈肌群和伸肌群峰力矩(PT)、屈肌群和伸肌群力矩加速能(TAE)、胭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髋伸肌肌力、髋屈肌肌力、髋外展肌肌力、踝跖屈肌肌力升高(P<0.05),两组患者训练4周后10 m步行时间(10MWT)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训练4周后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度、WISCIⅡ、6MWT、屈肌群和伸肌群PT、屈肌群和伸肌群TAE、H/Q、髋伸肌肌力、髋屈肌肌力、髋外展肌肌力、踝跖屈肌肌力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训练4周后10MWT更低(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及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可改善膝关节、髋关节活动度,提升步行功能和下肢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机器人 等速肌力训练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高强度运动状态下肌肉力量指标数据提取方法
11
作者 张亚吉 《信息技术》 2024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与一般运动状态不同,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由于肌肉力量数据指标特征复杂,数据转化效果差,导致指标数据提取结果与运动状态适配度低。设计一种针对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的肌肉力量指标提取方法。使用等速肌力测试法,设计优化的肌肉力量测试流... 与一般运动状态不同,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由于肌肉力量数据指标特征复杂,数据转化效果差,导致指标数据提取结果与运动状态适配度低。设计一种针对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的肌肉力量指标提取方法。使用等速肌力测试法,设计优化的肌肉力量测试流程,对肌肉力量测试数据转化,将复杂指标特征约束简单化;采用归一化平均提取方法,提取关键肌肉力量指标,实现高强度运动状态下肌肉力量指标数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肌肉力量数据的提取质量,数据剔除率低,保证了肌肉力量指标提取结果与运动状态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量 高强度运动 力量推算 最大肌肉力量 等速测试
下载PDF
直接描记缩流颈面积在不同病因下三尖瓣反流定量中的诊断效力:基于三维超声心动图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蓓绮 刘宇 +6 位作者 左武旭 李权 吴元丰 孔德红 潘翠珍 董丽莉 舒先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493,504,共11页
目的探讨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缩流颈面积(vena contracta area,VCA)在不同病因下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92例确诊为TR的患者接受了二维(two dimensional,2D)和3... 目的探讨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缩流颈面积(vena contracta area,VCA)在不同病因下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92例确诊为TR的患者接受了二维(two dimensional,2D)和3D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3D VCA和依据近端等速表面积(proximal isokinetic surface area,PISA)计算的3D有效瓣口反流面积(effective regurgitant orifice area,EROA)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以综合2D多参数方法作为参比方法计算其诊断重度TR的界值。结果最终纳入85例患者。3D VCA与3D PISA EROA在原发性TR和继发性TR中作用相似,且有一定的相关性(原发性TR:r=0.831,P<0.01;继发性TR:r=0.806,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3D VCA和3D PISA EROA相比会高估TR(总患者人群中高估62%,原发性TR中高估51%,继发性TR中高估74%)。在继发性TR中,3D VCA诊断重度TR的界值为0.45 cm^(2)(敏感性89%,特异性82%);结合临床症状、阳性2D PISA EROA结果和对重度TR分级的3D VCA,其χ^(2)值高于仅考虑临床症状或合并临床症状和阳性2D PISA EROA的χ^(2)值(42.168 vs.26.059,16.759,P<0.01)。结论3D VCA会高估TR,在继发性TR中对诊断重度TR具有较高且增量的诊断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TR) 缩流颈面积(VCA) 近端等速表面积(PISA) 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
下载PDF
足踝复合体本体感觉的测量与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亮 张雅飞 霍洪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59-3264,共6页
背景:足踝本体感觉的研究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老年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身体姿势控制、运动表现的提高至关重要。前期的相关研究经常把足部和踝关节的感觉评价分开研究,对全面且综合地了解其感觉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目的:足踝复合体是... 背景:足踝本体感觉的研究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老年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身体姿势控制、运动表现的提高至关重要。前期的相关研究经常把足部和踝关节的感觉评价分开研究,对全面且综合地了解其感觉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目的:足踝复合体是唯一与支撑面直接接触的部位,在收集体感反馈和调节平衡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汇总现有关于足部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调查研究,梳理足踝复合体感觉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做出铺垫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中文检索词为“(足OR足踝关节OR踝关节)AND(感觉OR本体感觉)”、英文检索词为“(foot OR ankle)AND(feel OR proprioception)”,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了解关于足踝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与范畴,总结并评价足踝的本体感觉评价方法,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足踝复合体感觉的评价主要分为对足部的感觉评价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评价。②足部的感觉评价主要描述其皮肤的感觉以及干预条件下的感觉反馈,方法主要包括:压力感觉阈值测试、足(底侧和跖侧)两点辨别能力测试、皮肤振动感觉持续时间测试。③踝关节本体感觉评价着重描述关节位置、运动范围、力值及功能表现,方法主要分为静态的关节角度重置测试、运动最小阈值测试、力觉重现测试以及动静态的平衡、速度及行走能力的测试。④对量化结果的报道一般以“误差”来表示,根据报道的需要一般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恒定误差等。⑤结果证实,足踝复合体具备特殊的感觉能力,包括足部感觉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表现;足部感觉与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弱化均与人体平衡能力下降相关,二者联合测量可以全面有效地评价足踝功能;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需要选择足部与踝关节的感觉测量方法的组合形式,并充分考虑环境、情绪以及报道方式等多种影响因素,提高测量与评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复合体 本体感觉 测量方法 等速测试仪 感觉阈值 两点辨别能力 皮肤振动感觉 运动觉 位置觉 力量觉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丹蔷 季宇宣 +2 位作者 张瀚之 石狄 肖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观察分析两组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平衡能力、不良反应。结果训练后,两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联合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分别为(10.96±1.32)、(2.12±0.24)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79)、(2.65±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AC高分级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联合组FAC及Lovett肌力高分级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BBS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45.19±4.83)分,高于对照组[(38.76±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等速肌力训练 老年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能力 Lovett肌力分级 平衡能力
下载PDF
等速技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徐泳怡 姜财 +2 位作者 纵华琛 徐盼 林忠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1期159-164,共6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位于膝关节内连接胫骨和股骨的特殊结缔组织带,其维持着胫骨的稳定性,防止增加内旋和前平移。ACL损伤会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准确评估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尽早训练...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位于膝关节内连接胫骨和股骨的特殊结缔组织带,其维持着胫骨的稳定性,防止增加内旋和前平移。ACL损伤会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准确评估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尽早训练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周围肌群对重返运动以及预防继发性损伤至关重要。等速技术因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ACL损伤患者中。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等速技术的发展状况,从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速肌力训练2个方面归纳等速技术在ACL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与进展,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在ACL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等速技术 膝关节 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训练 韧带损伤
下载PDF
膝关节等速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轻中度肌痉挛的影响
16
作者 戴亚圆 王晓军 +2 位作者 尹杰 董秋平 苏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等速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轻中度肌痉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130例,按收集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完全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等速... 目的观察膝关节等速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轻中度肌痉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130例,按收集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完全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等速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5 d/周,40 min/d),等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5 d/周,20 min/d),治疗周期均为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患侧股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值及其比值、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和10 m步行测试来对比2组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下肢肌肉痉挛程度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MAS评分、屈伸肌峰力矩值及其比值、FMA-LE评分和步行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MAS评分、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值及其比值、FMA-LE评分和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12.3±2.2)μV比(15.5±2.9)μV,(24.8±2.3)μV·s比(29.2±3.1)μV·s,(1.34±0.15)分比(1.56±0.25)分,(20.8±3.4)N·m比(12.3±2.5)N·m、(34.5±2.3)N·m比(26.3±3.6)N·m、0.60±0.16比0.47±0.14、(26.1±2.9)分比(21.3±2.4)分、(0.61±0.14)m/s比(0.46±0.15)m/s;均P<0.05]。等速组治疗后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和MAS评分、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值及其比值、FMA-LE评分和步行速度分别为(10.9±1.8)μV、(22.4±2.1)μV·s、(1.25±0.18)分、(28.7±3.0)N·m、(41.5±2.8)N·m、0.69±0.18、(29.0±2.3)分、(0.69±0.18)m/s,与治疗前[分别为(15.4±2.2)μV、(29.6±3.0)μV·s、(1.58±0.34)分、(12.6±2.3)N·m、(26.1±3.1)N·m、0.48±0.17、(21.5±2.1)分、(0.48±0.17)m/s]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等速组轻度痉挛患者和中度痉挛患者与对照组内相应轻度痉挛和中度痉挛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等速组内的轻度痉挛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分别为(10.2±1.0)μV、(20.2±2.0)μV·s]与其治疗前[分别为(14.1±2.3)μV、(28.1±3.2)μV·s]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11.4±1.7)μV、(23.6±2.5)μV·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速组内的中度痉挛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较治疗前改善[分别为(11.8±1.5)μV比(16.9±2.6)μV,(24.9±2.2)μV·s比(31.3±3.8)μV·s;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RMS、iEMG分别为(13.2±2.5)μV、(26.1±2.7)μV·s]比较,R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改善下肢伸膝肌轻中度肌痉挛状态有积极效果,且痉挛程度越轻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等速肌力训练 肌痉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杨兰 周小云 +2 位作者 许坚 田宇 陈渭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常规训练)和研究组(51例,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E)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后ARAT、FMA-UE评分更高(P<0.05)。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维度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后SS-QOL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斜率不对称指数、cM1-Slope、RMT不对称指数降低,i M1-Slope、cM1-RMT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斜率不对称指数、cM1-Slope、RMT不对称指数更低,iM1-Slope、cM1-RMT更高(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偏瘫 等速肌力训练 上肢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膝关节等速肌力曲线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曾凡令 贾蕊 +2 位作者 黄艺林 高卫邦 张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老年膝关节等速肌力曲线特征的影响。方法采集TKA术后一年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在180°/s、60°/s角速度下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长屈伸测试。采集屈伸肌群的...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老年膝关节等速肌力曲线特征的影响。方法采集TKA术后一年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在180°/s、60°/s角速度下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长屈伸测试。采集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和腘绳肌/股四头肌比率(H/Q),并采用1°递增的平均力矩结果进行标准化(力矩/体质量)。结果TKA术后患者在180°/s的角速度下患侧屈膝力矩在16°至64°范围内低于健侧,在10°至83°范围内低于健康受试者同侧(P<0.05);60°/s的角速度下患侧屈膝力矩在72°至76°范围内低于健侧,在59°至87°范围内低于健康受试者同侧(P<0.05);患侧与健康受试者同侧等长屈膝力矩无统计学差异(P>0.05)。TKA术后患者在180°/s的角速度下患侧伸膝力矩、峰力矩、H/Q与健康受试者同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0°/s的角速度下患侧伸膝力矩在68°至85°范围内低于健侧,在18°至37°和72°至81°范围内低于健康受试者同侧,患侧H/Q高于健康受试者同侧(P<0.05),两组伸展峰力矩和等长伸膝力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KA术后高速运动及关节活动末低速运动中患侧腘绳肌肌力下降,患侧股四头肌在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范围内低速运动中肌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等速肌力测试 膝关节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大学生纵跳能力、下肢等速肌力及其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黄昊坤 满喜 +2 位作者 刘鑫 贺江涛 王柯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653-660,共8页
为分析男女大学生纵跳能力特征和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EZEjump无线纵跳测试系统获得大学生单、双腿半蹲跳和下蹲跳高度,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获得其下肢等速肌力特征。结果显示:(1)男性纵跳高度与髋、... 为分析男女大学生纵跳能力特征和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EZEjump无线纵跳测试系统获得大学生单、双腿半蹲跳和下蹲跳高度,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获得其下肢等速肌力特征。结果显示:(1)男性纵跳高度与髋、膝关节峰力矩相关,其中半蹲跳高度与髋关节伸肌群快速测试峰力矩更相关,而下蹲跳与膝关节伸肌群快速测试峰力矩更相关;(2)女性单腿半蹲跳高度与慢速测试下髋关节屈肌峰力矩和屈伸比相关,双腿半蹲跳高度与快速测试下踝关节屈肌肌力差异相关;(3)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发展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可以提高其纵跳高度,其中针对性的发展髋关节伸肌爆发力和膝关节伸肌爆发力可分别提高其半蹲跳高度和下蹲跳高度;女性纵跳高度与各关节肌群力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男女单腿纵跳高度与各关节屈伸比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异侧同名肌力差异<10%时,男女双腿纵跳高度不会受到肌力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跳高度 等速肌力 下肢运动
下载PDF
等速向心训练同步电刺激对膝关节屈伸肌群快速力量的影响
20
作者 陈长运 施文婷 +1 位作者 谢皓 刘晓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5期35-39,58,共6页
目的:探索等速向心训练同步电刺激对膝关节屈伸肌群肌肉功能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为电刺激应用及训练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等速肌力训练同步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 目的:探索等速向心训练同步电刺激对膝关节屈伸肌群肌肉功能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为电刺激应用及训练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等速肌力训练同步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人。两组受试者均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上执行相同的训练方案,实验组在训练时给予同步电刺激。每周3次,为期6周,观察训练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群最大随意等长收缩力量(MVIC)、峰值力矩(PT)、做功(Work)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受试者经过为期6周的训练后,两组受试者膝关节伸肌PT和MVIC较训练前相比均出现了显著性增长,且训练后等速肌力训练同步电刺激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者训练后膝屈肌PT值和膝屈伸肌群Work变化幅度高于训练前,且两组受试者膝伸肌Work及实验组膝屈肌PT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的增加膝关节屈伸肌群的MVIC,PT及Work能力,且同步30%MVIC强度电刺激后训练效果较单纯等速肌力训练明显提高。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同步电刺激可以使骨骼肌中的快肌纤维得到强化,对发展肌肉的快速力量较为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等速肌力 膝关节 快速力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