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舌咽和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内P2X_2、P2X_3受体与calretinin和IB4结合位点的共存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昭金 王延清 Neuhuber WL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三标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大鼠舌咽和神经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内ATP受体P2X2、P2X3与calretinin、植物凝集素(IB4)结合位点的共存。结果显示:舌咽和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可见大量P2X2、P2X3阳性的神...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三标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大鼠舌咽和神经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内ATP受体P2X2、P2X3与calretinin、植物凝集素(IB4)结合位点的共存。结果显示:舌咽和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可见大量P2X2、P2X3阳性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P2X2受体阳性细胞多为大、中、小型神经元,P2X3阳性细胞多为中、小型神经元;可见较多的P2X2/IB4及P2X3/IB4双标神经元。有(91.1±4.7)%(结状神经节)、(78.8±2.4)%(岩神经节)、(76.8±2.7)%(颈静脉神经节)为P2X2阳性细胞;(77.0±3.2)%(结状神经节)、(91.2±3.9)%(岩神经节)、(78.4±3.6)%(颈静脉神经节)的P2X3阳性细胞结合IB4;有8.9±1.6%(结状神经节)、7.7±1.4%(岩神经节)、9.1±1.1%(颈静脉神经节)的P2X2阳性细胞呈calretinin阳性;三神经节内均观察到少量P2X2/calretinin/IB4三标细胞。P2X3/calretinin双标或P2X3/calretinin/IB4三标神经元数量较少。这些结果提示,舌咽和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内ATP受体P2X2、P2X3与IB4结合位点存在广泛的共存,部分P2X2受体与calretinin存在着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受体 CALRETININ Ib4 舌咽和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VR1与CGRP和IB4在大鼠结状神经节和岩神经节内的共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昭金 王延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标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辣椒素受体(VR1)在大鼠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NG)和岩神经节(PG)内的表达,以及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植物凝集素(IB4)的共存。结果显示:VR1在NG...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标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辣椒素受体(VR1)在大鼠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NG)和岩神经节(PG)内的表达,以及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植物凝集素(IB4)的共存。结果显示:VR1在NG和PG内中、小型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存在广泛的表达。许多VR1阳性神经元呈IB4阳性或与CGRP共存。在NG,CGRP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少,约有71.4%±3.8%VR1阳性神经元与IB4共存,只有7.1%±1.2%VR1阳性细胞与CGRP共存。PG内CGRP阳性神经元胞体数量较多,有55.7%±3.1%VR1阳性神经元与IB4共存;有38.7%±2.7%VR1阳性细胞同时呈CGRP阳性。两个神经节内IB4/CGRP双标神经元或VR1/CGRP/IB4三标神经元数量稀少。上述结果提示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节内存在VR1/IB4和VR1/CGRP两种不同的与伤害性刺激相关的VR1阳性神经元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受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植物凝集素 结状神经节 岩神经节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背根节BSI-B4表达的调节观察
3
作者 王丽娜 杨建平 +1 位作者 张育文 李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观察炎性痛条件下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可以选择性标记参与痛觉信息传递的C纤维及其终末)结合位点的变化情况以及电针对其调节。方法采用大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分... 目的观察炎性痛条件下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可以选择性标记参与痛觉信息传递的C纤维及其终末)结合位点的变化情况以及电针对其调节。方法采用大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第3、7d)背根节BSI-B4结合位点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针刺(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条件下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后第3、7d各组大鼠背根节的BSI-B4结合位点表达关系比较如下:炎性痛组(包括3、7d组)>电针组(包括3、7d组)>生理盐水组(包括3、7d组)(P<0.01)。且炎性痛组大鼠BSI-B4表达还表现为3d组>7d组(P<0.05)。结论电针可以下调炎性痛大鼠背根节BSI-B4结合位点表达的增多,这可能是电针镇痛的机理之一,即通过减缓炎性痛大鼠C伤害性感受器的持久发放达到治疗炎性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 背根节 电针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AA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NMDAR1及BSI-B4结合位点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韦赟博 林荣 +4 位作者 陈伟 张旭东 逯卓卉 蒋雯雯 韦登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47-205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脊髓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TP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后14 d,TP各剂量组大鼠予相应剂...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脊髓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TP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后14 d,TP各剂量组大鼠予相应剂量TP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给药9 d。检测大鼠热痛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腰5(L5)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中NMDA受体Ⅱ型R1(NMDAR1)、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结合位点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9 d后,模型组大鼠热痛阈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P各剂量组热痛阈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L5节段脊髓背角和DRG中NMD AR1、BSI-B4结合位点阳性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TP各剂量组大鼠L5节段脊髓背角和DRG中NMDAR1、BSI-B4结合位点阳性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结论:TP对AA大鼠具有良好镇痛作用,并能抑制AA大鼠脊髓背角和DRG中NMDAR1、BSI-B4结合位点的表达,这可能是TP镇痛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镇痛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
下载PDF
CLSM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韩书珍 王果 +3 位作者 李泽宜 陈翔 李雪梅 牛文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M... 目的探讨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M组又分为再灌注6h、24h、48h、72h、7d组5小组,共6小组。在制作MCAO模型时和制作后的12h经尾静脉各注射一次罗丹明6G(Rhod6G)。各组动物麻醉清醒后及处死前均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每组大鼠随机1只用于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灶,6只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与含水量,6只用于凝集素荧光(FITC-ILB4)组化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浸润的单核细胞及半暗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形态及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M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异常;TTC染色示M组出现白色梗死灶;M组MDA含量较S组均有升高(P<0.01),M72h组明显高于M6h、M24h和M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S组比较,M组脑含水量在6h时即明显升高,72h时达到高峰(P<0.01),7d时两组大鼠的脑含水量基本恢复正常,与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LSM观察M6h组半暗区周围出现ILB4阳性(ILB4+)细胞即分枝状小胶质细胞(Rhod6G-)和浸润的单核细胞(Rhod6G+),48h明显增多形态向阿米巴样转变,72h达到高峰,主要为脑源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态以阿米巴样为主,7d下降;M组MDA含量与半暗区ILB4+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丹明6G TTC MDA 脑含水量 FITC-ILb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单核细胞 小胶质细胞 半暗区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关节炎性痛的疗效观察及其脊髓机制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丽娜 杨建平 +1 位作者 张育文 李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0-72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关节炎性痛的疗效并探讨其脊髓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对大鼠致炎后14 d内的痛反应情况作连续记录,且观察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第37、d)脊髓后角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结合位点和N-甲...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关节炎性痛的疗效并探讨其脊髓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对大鼠致炎后14 d内的痛反应情况作连续记录,且观察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第37、d)脊髓后角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结合位点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亚型蛋白(NMDA,NR1)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针刺条件下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电针后能明显改善炎性痛组大鼠的各痛反应指标变化(P<0.01),但仍未恢复到生理盐水组水平。(2)注射后第3、7 d各组大鼠(包括第37、d组)脊髓背角的BSI-B4结合位点和NR1表达关系比较如下:炎性痛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组表达较炎性痛组减弱,但仍然比生理盐水组高(P<0.01);炎性痛组和电针组大鼠NR1的表达还表现为3 d组>7 d组(P<0.01)。结论电针可以明显改善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各类痛反应指标,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缓炎性痛大鼠C伤害性感受器的持久发放,以及下调脊髓后角浅层NR1的表达抑制兴奋性信息的传入,从而减缓痛觉过敏的形成达到治疗炎性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 脊髓后角 电针
下载PDF
一种精确评估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的联合方法
7
作者 杨玉新 李士清 +1 位作者 周焕娇 李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联合异凝集素(isolectin B4)在评估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中的作用。方法 10只生后第17天的OIR小鼠分别眶后注射FITC-Dextran,取...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联合异凝集素(isolectin B4)在评估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中的作用。方法 10只生后第17天的OIR小鼠分别眶后注射FITC-Dextran,取出视网膜行isolectinB4染色,应用ImagePro-Plus5.1软件测量视网膜新生血管、无灌注区及整个视网膜面积,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并比较。结果 FITC-Dextran评估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为(0.1009±0.0010)%,均小于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的(0.1046±0.0010)%或isolectin B4的(0.1049±0.0020)%(均为P<0.01)。FITC-Dextran评估的视网膜无灌注区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为(0.2850±0.0010)%,均大于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的(0.2668±0.0010)%或isolectin B4的(0.2676±0.0020)%(均为P<0.01)。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比isolectin B4更易于鉴别视网膜铺片上残留的玻璃体血管,比FITC-Dextran更易于发现未充盈的视网膜小血管。结论 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视网膜血管染色比FITC-Dextran或isolectin B4更能精确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异凝集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
下载PDF
Localization of P2X_7 Receptor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Dorsal Root Ganglia of Guinea Pig
8
作者 柏学工 蒋铃 向正华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4期371-374,396,共5页
The P2X7 receptor mRNA and proteins in guinea-pig dorsal root ganglia (DRG) were studied by using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co-localization of P2X7 receptor with four cytochemical markers, the neurofilame... The P2X7 receptor mRNA and proteins in guinea-pig dorsal root ganglia (DRG) were studied by using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co-localization of P2X7 receptor with four cytochemical markers, the neurofilament protein NF200, S100, substance P and isolectin t34 (IB4) binding glyco-conjugates, were also examined. It was found that P2X7 receptor immunoreactivity (P2X7 R-IR) was present mostly in large-and medium-sized DRG neurons (62%±9% and 36%±6% respectively in all P2X7 R-IR neurons). All the P2X7 R-IR neurons were also NF200 and S100 immunopositive. However, in a small number of NF200 or S100 immunopositive neurons no P2XTR-IR was detectable. All the IB4-positive or substance P-immunopositive neurons had no P2X7 R-I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2X7 receptors are expressed in a large subpopulation of DRG neurons and they may play a role in the transduction of specific peripheral sensory sig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 receptor ATP receptor purinoreceptor dorsal root ganglion NF200 S100 isolectin b4 substance 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