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obtained at stations Zhongshan and Changcheng, Antarctic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建桥 郝兴华 +1 位作者 孙和平 吕纯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tidal gravity reference values at station Wuhan, the tidal grav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mplitude factors and phase differences are determined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tidal gravity reference values at station Wuhan, the tidal grav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mplitude factors and phase differences are determined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three LaCoste-Romberg (LCR) gravimeters (G-589, ET-20 and ET-21) at stations Zhongshan and Changcheng in the Antarctic, respectively.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determined amplitude factors of the main tidal waves are better than 0.5%. The amplitude of each tidal wave observed at station Zhongshan i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the same wave at station Changcheng. The differences of amplitude factors in the diurnal band (O1) at these two stations are less than 7% while those in the semi-diurnal band (M2) are larger than 40%. The influences of meteorology factors, such as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are very obvious. The oceanic loading effects on the tidal gravity are also very promin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final residual vector of every tidal wave reduces significantly after oceanic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Schwiderski(s global co-tides. However, because the local oceanic loading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discrepancies of amplitude factors of wave O1 observed at Zhongshan from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theoretical tidal model are about 4%, and 9% at Changche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山站 长城站 重力潮汐观测 国际重力潮汐基准 理论潮汐模型
下载PD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idal Love numbers of the Moon with a new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2
作者 BinBin Liao XiaoDong Chen +2 位作者 JianQiao Xu JiangCun Zhou HePing Sun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SCD 2022年第3期241-247,共7页
The tidal Love numbers of the Moon are a set of nondimensional parameters that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s of the Moon to the tidal forces of external celestial bodies.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oret... The tidal Love numbers of the Moon are a set of nondimensional parameters that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s of the Moon to the tidal forces of external celestial bodies.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Moon’s tidal deformation and the inversion of its internal structure.In this study,we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for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tidal Love numbers and propose a new method of solving the tidal Love numbers:the spectral element method.Moreover,we explain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and 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On the basis of this new method,using 10 published lunar internal structure reference models,the lunar surface and lunar internal tidal Love numbers were calculated,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unar models on the calculated Love numbers was analyzed.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cond-degree lunar surface Love numbers among different lunar models was within 8.5%,the influence on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on the lunar surface could reach±8.5 mm,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maximum gravity change could reach±6μGal.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Love numbers inside the Moon,different lunar models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Love numbers h_(2) and l_(2) than on k_(2) in the lower lunar mantle and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 tidal Love numbers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solid lunar tides lunar internal structure reference models lunar tidal deformation theory
下载PDF
武汉台重力潮汐长期观测结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建桥 周江存 +1 位作者 陈晓东 孙和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91-3102,共12页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应,从武汉台SG C032的观测中成功分离出63个2阶潮汐波群和15个3阶潮汐波群信号,3阶潮波涵盖了周日、半日和1/3日三个频段.重力潮汐观测的精度非常高,标准偏差达到1.116nm·s-2,系统反映了非流体静力平衡、非弹性地球对2阶和3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现有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在半日频段非常精确,但在周日频段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需要进一步精化.对于中国大陆的大地测量观测,固体潮可以采用Dehant等考虑地球内部介质非弹性和非流体静力平衡建立的固体潮理论模型或Xu等基于全球SG观测建立的重力潮汐全球实验模型作为参考和改正模型,海潮负荷效应应该采用Nao99作为改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仪 重力潮汐参数 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 固体潮模型 海潮模型
下载PDF
武汉基准台重力合成潮信号确定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建桥 孙和平 罗少聪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9年第3期26-31,共6页
合成潮是一种半理论和半实测的潮汐信号。综合采用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值、非弹性地球潮汐理论模型、地球近周日摆动对周日重力潮汐观测的共振影响以及全球和局部海洋潮汐的负荷效应,精密确定了武汉基准台的重力合成潮信号,与同一段... 合成潮是一种半理论和半实测的潮汐信号。综合采用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值、非弹性地球潮汐理论模型、地球近周日摆动对周日重力潮汐观测的共振影响以及全球和局部海洋潮汐的负荷效应,精密确定了武汉基准台的重力合成潮信号,与同一段时间内超导重力仪的实测潮汐信号的均方差为0 .225 ×10 - 8 m/s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潮 重力潮 潮汐理论模型 共振影响 负荷效应
下载PDF
我国重力固体潮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许厚泽 孙和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15-421,共7页
综述了我国重力固体潮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包括积累大量观测数据,建立国际潮汐基准和独立的国际标定系统,利用小参数扰动法发展了地球潮汐理论模型,用计算机演绎法实施潮汐位展开,用残差信号对数据作预处理,用小波分析方法设计滤... 综述了我国重力固体潮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包括积累大量观测数据,建立国际潮汐基准和独立的国际标定系统,利用小参数扰动法发展了地球潮汐理论模型,用计算机演绎法实施潮汐位展开,用残差信号对数据作预处理,用小波分析方法设计滤波器,用远近区结合法解算海潮负荷,用大气重力格林函数法解算气压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测定了地球的近周日自由摆动参数,将固体潮汐研究成果应用于地震和重力测量,对重力仪进行静电反馈改造,精密测定了仪器相位滞后和对超导重力仪进行了标定等内容,讨论了今后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固体潮 潮汐理论模型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分潮选取对动态抗差模型分析海平面的影响
6
作者 孙维康 周兴华 +2 位作者 唐秋华 王朝阳 付延光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4期40-43,共4页
选取4组不同的潮汐分潮,包括8分潮和13分潮,基于动态抗差模型对南海北部海域周边北海、海口等8个长期验潮站20年以上的日均水位序列进行分析,求取各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和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选取不同的分潮对于应用此模型求解多年... 选取4组不同的潮汐分潮,包括8分潮和13分潮,基于动态抗差模型对南海北部海域周边北海、海口等8个长期验潮站20年以上的日均水位序列进行分析,求取各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和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选取不同的分潮对于应用此模型求解多年平均海面和海平面变化,最大互差分别为6.1mm和0.15mm/a,差值变化在毫米级,即选取20年以上的周期序列应用动态抗差模型分析海平面时,采用8分潮模型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平均海面 海平面变化 分潮 动态抗差模型 内符合精度
下载PDF
唐山国际旅游岛内海水环境改善措施试验研究
7
作者 肖立敏 韩信 +1 位作者 周桂峰 张冬冬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7期103-108,共6页
文章基于潮流物理模型,研究分析了唐山国际旅游岛内海水动力和水体交换能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侧排水河河宽度现有宽度较窄,内海东侧水流动力较弱,水体交换能力相对较差。拓宽排水河宽度,能有效增强内海东侧水动力,提高水体交换能力... 文章基于潮流物理模型,研究分析了唐山国际旅游岛内海水动力和水体交换能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侧排水河河宽度现有宽度较窄,内海东侧水流动力较弱,水体交换能力相对较差。拓宽排水河宽度,能有效增强内海东侧水动力,提高水体交换能力。适当拓宽排水河宽度,能改善唐山国际旅游岛内海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国际旅游岛 潮流 水体交换 物理模型
下载PDF
木卫二的内部结构模型和海洋层——伽利略探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鸿 张承志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伽利略探测获得了木卫二的最新探测资料,其更精确的重力探测数据使深入研究木卫二的内部结构成为可能.研究表明,木卫二有着比较复杂的内部结构:最外层是水冰层,中层是岩石幔,中心是金属核仰或Fe-FeS)。但重力探测数据并不能确定水冰层... 伽利略探测获得了木卫二的最新探测资料,其更精确的重力探测数据使深入研究木卫二的内部结构成为可能.研究表明,木卫二有着比较复杂的内部结构:最外层是水冰层,中层是岩石幔,中心是金属核仰或Fe-FeS)。但重力探测数据并不能确定水冰层中水的物态.多方面的证据(如理论、地学、磁场等证据)都表明木卫二的表面冰层下存在液体的导电海洋层,其中磁场方面的证据可能最为有力。概述了对木卫二的内部结构模型和海洋层两方面的研究,并推断潮汐演化是木卫二海洋层存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卫二 内部结构模型 拉普拉斯共振 潮汐演化 木星
下载PDF
内模控制方法在永磁直驱潮流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戈本星 王沁 +1 位作者 杨欢 赵荣祥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527-532,共6页
针对永磁直驱潮流发电控制系统设计的问题,对潮流流速模型、最大功率追踪策略、永磁电机矢量控制、并网逆变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转速控制算法以及一种新型的并网逆变器模型。使用内模控制器代替了机侧转速... 针对永磁直驱潮流发电控制系统设计的问题,对潮流流速模型、最大功率追踪策略、永磁电机矢量控制、并网逆变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转速控制算法以及一种新型的并网逆变器模型。使用内模控制器代替了机侧转速外环PI控制器,同时使用并网逆变器小信号模型设计了较准确的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参数。最后,基于上述算法和模型,在Matlab软件平台中对潮流发电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比了传统PI控制和内模控制下潮流发电系统的输出波形。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能够准确控制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并网有功功率并且能够实现无功功率独立调节以及高功率因数并网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内模控制 潮流发电
下载PDF
利用伴随同化方法优化南海内潮观测站位的研究
10
作者 姜冬 陈海波 吕咸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3,共11页
基于南海现有的潜标布放位置,采用等密度坐标内潮伴随同化模型,对潜标布放位置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东、北两处的开边界条件对于该区域的内潮数值模拟最为关键,位于吕宋海峡附近的站点携带了更多与开边界条件相关的信息,并且... 基于南海现有的潜标布放位置,采用等密度坐标内潮伴随同化模型,对潜标布放位置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东、北两处的开边界条件对于该区域的内潮数值模拟最为关键,位于吕宋海峡附近的站点携带了更多与开边界条件相关的信息,并且由东北向西南依次递减;东开边界条件在全海域的纬向流速、北部海域的径向流速模拟中起着主导作用。基于现有的60个站点反演开边界条件,难以准确模拟该区域的内潮。实验结果表明,在人为的增加5个站点后,3组站点的绝对平均误差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并且在地形变化较为强烈的区域放置呈断面状的站点可以大幅度提高所有站点处的模拟结果,从而提高该区域内潮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密度坐标内潮模型 伴随同化 观测站点优化 南海
下载PDF
月幔底部黏弹性结构研究现状
11
作者 肖驰 叶茂 +4 位作者 李斐 鄢建国 Yuji Harada 郝卫峰 邓青云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长期以来,月球幔层底部是否存在一个部分熔融的S波衰减层一直存在着争议.针对这一争议,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月幔底部黏弹性结构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了争议的提出和发展历程,接着分析这一争议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虽然越来越多的... 长期以来,月球幔层底部是否存在一个部分熔融的S波衰减层一直存在着争议.针对这一争议,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月幔底部黏弹性结构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了争议的提出和发展历程,接着分析这一争议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月幔底部存在一个部分熔融的低黏性、低S波波速的转换层,但目前仍缺乏决定性的证据作为支撑.因此,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固体潮 潮汐勒夫数 黏弹性模型 内部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category5月球内部结构模型的月球重力固体潮理论值计算
12
作者 马晨阳 雷伟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1-479,共9页
在地球、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引潮力的作用下,月球表面上任一点重力值将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球重力固体潮理论值.研究月球重力固体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月球的演化过程,这也为登月任务和月球探测提供了... 在地球、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引潮力的作用下,月球表面上任一点重力值将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球重力固体潮理论值.研究月球重力固体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月球的演化过程,这也为登月任务和月球探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理解月球的特性和性质.本文阐明了月球重力固体潮形成原因,根据category5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计算出月球重力潮汐因子,依据Newcomb理论,采用ELP2000-85解析星历和Eckhardt月球天平动模型,提出一个计算月球重力固体潮理论值的方法,选取Apollo11作为测站,以波形图的形式输出该测站一天、一个月、一年的月球重力固体潮理论值,并探索讨论月球重力固体潮与月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测站一天、一个月、一年的月球重力固体潮理论值,最大值分别为:-1309μGal、-1290μGal、-1277μGal;最小值分别为:-1343μGal、-2349μGal、-2349μGal;与地球重力固体潮(这里选择与Apollo11经度纬度相同的坐标作为测站相比),月球重力固体潮变化相对简单,但波动幅度较大;推测月球的重力固体潮与深源月震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重力固体潮 重力潮汐因子 重力 category5月球内部结构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