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谢湖均 刘程程 +3 位作者 孙强 顾青 雷群芳 方文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51-2960,共10页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三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DHDAB)、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THDAB)、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HDAB)。采用荧光...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三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DHDAB)、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THDAB)、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HDAB)。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动态光散射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主要与BSA分子内的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且表面活性剂烷基链越长,与BSA的相互作用就越强。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是静态猝灭,紫外光谱实验同样验证了静态猝灭的存在。等温滴定量热法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与BSA主要发生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而放热。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会使BSA结构被破坏。本文揭示了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动态光散射 等温滴定量热
下载PDF
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晓环 童威 +2 位作者 邵爽 雷群芳 方文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用等温滴定热量计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DDHAB)的相互作用焓,探讨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和盐浓度等对相互作用焓的影响.BSA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焓是静电作用、去水化作用、疏水作用和表面活性剂胶束... 用等温滴定热量计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DDHAB)的相互作用焓,探讨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和盐浓度等对相互作用焓的影响.BSA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焓是静电作用、去水化作用、疏水作用和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相互作用焓随表面活性剂浓度改变,在临界胶束浓度(CMC)前后区域分别出现吸热峰.加入NaCl可引起相互作用焓峰值及其位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热法 牛血清白蛋白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锌离子的血清蛋白质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明 李慧东 +2 位作者 邵爽 鲁小旺 范文翔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4-897,共4页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测定反应体系的结合参数与热力学参数,并讨论结合反应的分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过程中,锌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符合langmuir模型,拥有强、弱两...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测定反应体系的结合参数与热力学参数,并讨论结合反应的分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过程中,锌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符合langmuir模型,拥有强、弱两类结合位点。强结合位点的结合常数K1=1.86×105L.mol-1,结合位点数N1=1.17;弱结合位点的结合常数K2=7.16×103L.mol-1,结合位点数N2=2.85。分析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的热力学参数表明,两类结合过程均为自发过程,两类结合过程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且均表现为以焓驱动为主的焓熵协同驱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热法 牛血清白蛋白 锌离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疏水链长和温度对阳离子单链和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以及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玉淳 黄旭 王毅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127-3136,共10页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方法研究了疏水链长和温度对六亚甲基-1,6-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_nC_6C_nBr_2)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_nTAB)这两个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以及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增长,表面活性剂...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方法研究了疏水链长和温度对六亚甲基-1,6-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_nC_6C_nBr_2)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_nTAB)这两个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以及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增长,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焓值(DH_(mic))变得更负,胶束化自由能(DG_(mic))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胶束化熵变(DS_(mic)).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影响不大,但对DH_(mic)影响较大,在所研究的温度区间内的DH_(mic)都是负的,而TDS_(mic)是正的,并且TDS_(mic)的绝对值明显大于DH_(mic)的绝对值,证明这些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过程都是熵驱动为主的.随温度升高,焓对胶束化过程的贡献越来越大,而熵贡献越来越小.多数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的量热曲线呈现两个吸热过程和两个放热过程.疏水链长的变化会显著影响第二个吸热过程和第二个放热过程.温度会显著影响第二个吸热最大值的出现和强度.相比于单链表面活性剂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疏水链长和温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牛血清蛋白 等温滴定微量热 相互作用 温度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