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Galena and Vein Paragenesis in the Penjom Gold Mine,Malaysia:Trace Elements,Lead Isotope Study and Relationship to Gold Mineralization Episodes 被引量:1
1
作者 Zakaria ENDUT NG Tham Fatt +2 位作者 Jasmi Hafiz ABDUL AZIZ Sebastien MEFFRE Charles MAKOUND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914-1925,共12页
The Penjom Gold Mine is located 30 km from the Bentong-Raub Suture at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Central Belt in Peninsular Malaysia. Gold mineralization hosted within the vein system is associated with pyrite, arsen... The Penjom Gold Mine is located 30 km from the Bentong-Raub Suture at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Central Belt in Peninsular Malaysia. Gold mineralization hosted within the vein system is associated with pyrite, arsenopyrite, and minor base metals including galena. Trace element and lead isotope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on nine samples that represent two stages of galena formed during two tectonic events. Both the Pb isotopes and the trace elements show that the first stage galena within the mineralized areas at the footwall has differ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galena in non mineralized areas in the hanging wall, suggesting that galena crystallized from two different ore fluids and probably at two different times. Higher Te, Se and Bi in the galena from the mineralized area may indicate hydrothermal fluids that migrate through the structural conduit and leached out the metal along the pathway that consist of dominant carbonaceous unit. The Pb isotopic ratio composition are transitional between the bulk crustal growth and an upper crustal growth curve, indicating that derivation was from arc rocks associated with continental crust or a crustal source that includes arc volcanic and old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in paragenesis GALENA trace elements lead isotope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Patterns of Lead in Atmosphere-tea System by Isotopic Tracing Method
2
作者 Huang Huabin Yang Miaofeng +4 位作者 Lin Ying Ke Nafen Xiao Yueming Zhuang Zhixia Wang Xiaoru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4期37-39,共3页
With low concentration of stable lead isotope as the tracer,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lead absorption of tea plant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pattern of lead i... With low concentration of stable lead isotope as the tracer,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lead absorption of tea plant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pattern of lead in plants under different pH environments and spraying introduction of lead sources were studied through pot t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 plants were very sensitive to atmospheric lead source pollution; atmospheric lead source pollution had a tendency of moving up to the top (bud) ; low pH conditions enhanced lead absorption of plants and promoted upward migration of lead in plant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is closer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at plants are exposed to low concentration pollution, and could distinguish experimentally introduced lead source from environmentally introduced lead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le isotopic tracing ICP-MS Migration lead
下载PDF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被引量:1
3
作者 Ma Zhendong and Shan Guangxiang Geochemistry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eal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It isshown that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ff...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eal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It isshown that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formations and units are con-trolled by the primary mantle heterogeneity, dynamic process of crust-mantle interchange,abundances of uraninm, thorium and lead of various layers of the earth and timing. Studies on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may offer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forgeochemical regionalization, tracing of sources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regionalprognosis of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ground of regional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tracing action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下载PDF
硫铅同位素研究进展及其在硫化物矿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亦弛 余何 郝建慧 《矿产勘查》 2023年第5期785-794,共10页
硫铅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离线分析到在线分析,从复杂的样品制备分析到原位微区分析,硫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发展迅速,分析精度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梳理硫铅同位素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对比常用的热电离质... 硫铅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离线分析到在线分析,从复杂的样品制备分析到原位微区分析,硫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发展迅速,分析精度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梳理硫铅同位素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对比常用的热电离质谱(TIMS)、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二次离子质谱(SIMS)、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等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以那茶淌、百炉沟、乌斯河铅锌矿床为例,说明运用多种硫铅同位素分析技术组合来示踪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较好的效果。LA-(MC)-ICP-MS不仅有可原位、实时、快速分析的优点,还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元素及其同位素比值同时测定的优势,但仍存在基体效应和激光诱导分馏问题,期望更多基于硫铅同位素的研究推动其分析技术革新及成果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同位素示踪 原位分析 硫化物矿床
下载PDF
硫、铅同位素对地表土壤微细粒金属全量测量异常的示踪——以水银洞卡林型隐伏金矿体为例
5
作者 袁玉婷 刘雪敏 +1 位作者 王学求 谭亲平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3-1097,共15页
在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床是解决目前资源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所发展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对已知隐伏矿床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无法确定地表金属元素异常是否直接来自深部矿体,使上述方法未在未知覆盖区开展广... 在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床是解决目前资源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所发展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对已知隐伏矿床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无法确定地表金属元素异常是否直接来自深部矿体,使上述方法未在未知覆盖区开展广泛的找矿工作,因此急需发展地表异常示踪技术。贵州水银洞金矿是我国超大型全隐伏的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富含S、Au、As、Sb、Hg等元素。本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采集地表微细粒土壤样品,分析5种微量元素(Au、As、Cu、Sb、Hg)的含量,以验证微细粒土壤全量测量技术在该矿床的找矿效果,并用S、Pb同位素识别地表土壤异常来源。研究发现:(1)微细粒土壤测量技术在该矿区的指示效果好,Au-As-Sb-Hg高异常区与隐伏矿体和断层的分布较为吻合,其中Hg对隐伏矿体的指示效果最好;(2)隐伏矿体及断层上方土壤中δ^(34)S值、放射成因的w(^(207)Pb)/w(^(204)Pb)和w(^(206)Pb)/w(^(204)Pb)显著高于围岩区土壤,可有效示踪地表微细粒土壤中的异常来自于深部的隐伏矿体。该研究为在同类型覆盖区用微细粒土壤全量测量技术寻找隐伏卡林型金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 异常源示踪 水银洞金矿
下载PDF
三极雪冰中铅浓度变化及其污染来源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松 王宁练 +1 位作者 郑奎 宋瑶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5-587,共13页
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示踪铅的来源是控制铅污染的前提。由于铅同位素在自然过程中难以发生明显的分馏而保留了污染源区的特点,成为追踪铅污染源强有力的“指纹”工具。雪冰作为冰冻圈重要的环境介质,因具有保存大... 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示踪铅的来源是控制铅污染的前提。由于铅同位素在自然过程中难以发生明显的分馏而保留了污染源区的特点,成为追踪铅污染源强有力的“指纹”工具。雪冰作为冰冻圈重要的环境介质,因具有保存大气铅的特征,对雪冰的研究可以重建区域和全球的大气污染变化,探讨过去铅排放的活动历史。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三极地区(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雪冰中铅浓度与铅同位素记录、空间分布以及使用铅同位素对雪冰铅源进行识别与解析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三极地区雪冰铅浓度呈现第三极>北极>南极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第三极北部地区雪冰中铅浓度整体较南部偏高且拥有更低的^(206)Pb/^(207)Pb比值。冰芯环境记录表明,铅污染显著发生在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工业革命时期(采矿、冶炼、燃煤)和20世纪下半叶(含铅汽油使用前后),三极地区雪冰中铅浓度峰值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铅同位素示踪显示矿物粉尘是三极地区雪冰中铅的主要自然来源,其中南极不同地点雪冰还受到火山活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南极雪冰中的铅污染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国家,北极雪冰中的铅污染主要来源于北美和欧亚大陆,第三极不同冰川雪冰中的铅来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浓度 铅同位素 雪冰 大气污染 来源示踪 南极 北极 第三极
下载PDF
铅稳定同位素在示踪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朱赖民 张海生 陈立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根据Pb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点 ,分析了Pb同位素在示踪环境污染中的理论基础。从国内外大量研究实例出发 ,总结了近年来Pb同位素在示踪工业Pb污染的应用现状 ,肯定了Pb同位素在示踪Pb工业污染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首次北极考察海洋大... 根据Pb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点 ,分析了Pb同位素在示踪环境污染中的理论基础。从国内外大量研究实例出发 ,总结了近年来Pb同位素在示踪工业Pb污染的应用现状 ,肯定了Pb同位素在示踪Pb工业污染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首次北极考察海洋大气气溶胶铅稳定同位素的初步研究 ,笔者认为研究环境系统有关对象 (如大气、海水、冰雪和沉积物等 )的Pb同位素组成 ,通过其Pb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和源区参数计算 ,可有效示踪Pb工业污染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示踪 北极 环境污染 地球化学 污染源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韩志轩 王学求 +4 位作者 迟清华 张必敏 刘东盛 吴慧 田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55-3463,共9页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2个点位上采集的44件冲积平原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珠...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2个点位上采集的44件冲积平原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冲积平原土壤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Hg在表层土壤中显著富集,As、Cd、Cu、Pb、Zn在表层土壤的含量略高于深层土壤中含量,Cr、Ni在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含量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Cu、Cr、Ni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Zn、Cd的高含量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类活动影响,As、Pb、Hg的异常则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富集因子法得出8个重金属元素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Hg>As>Cd>Cu>Pb>Zn>Cr>Ni,当深层土壤某元素有外源输入时,会导致其富集因子偏低.铅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表层土壤铅含量与^(206)Pb/^(207)Pb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据二元混合模型推测表层土壤中有超过30%的外源铅输入.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区冲积平原土壤Hg、Cd、As、Pb受到较为严重的人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土壤 重金属 富集因子 因子分析 铅同位素示踪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矿石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综述 被引量:218
9
作者 吴开兴 胡瑞忠 +2 位作者 毕献武 彭建堂 唐群力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3期73-81,共9页
矿石铅同位素是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矿石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并指出 :单阶段模式年龄、特征参数示踪已逐步淘汰 ,铅构造模式示踪遭质疑 ,Δβ Δγ图解示踪还需要接受更多矿床实例... 矿石铅同位素是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矿石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并指出 :单阶段模式年龄、特征参数示踪已逐步淘汰 ,铅构造模式示踪遭质疑 ,Δβ Δγ图解示踪还需要接受更多矿床实例的检验 ,全方位对比是矿石铅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铅 同位素示踪 成矿物质来源 单阶段模式年龄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富隆厂一带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闪锌矿的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晓虎 宋玉财 +7 位作者 侯增谦 张洪瑞 刘英超 杨竹森 杨天南 潘小菲 王淑贤 薛传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9,共15页
在野外地质观测基础上,对滇西兰坪盆地富隆厂一带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中广泛发育的闪锌矿进行了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组成的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矿床的闪锌矿均表现出富Cd,贫Ge和Ga,Fe-Cd呈反相关关系,Zn/Cd平均比值较低,δ34S... 在野外地质观测基础上,对滇西兰坪盆地富隆厂一带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中广泛发育的闪锌矿进行了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组成的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矿床的闪锌矿均表现出富Cd,贫Ge和Ga,Fe-Cd呈反相关关系,Zn/Cd平均比值较低,δ34S值基本一致,其变化范围较窄,峰值在5‰~6‰之间;不同矿床闪锌矿的铅同位素基本重合,在207Pb/204Pb-206Pb/204Pb和208Pb/204Pb-206Pb/204Pb投影图解中,主体均位于上地壳线和造山带线之间,在Δβ-Δγ图解中,总体上落入上地壳-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范围和上地壳铅范围内,与盆地内不同物质来源端员对比发现矿物中的Pb同位素基本在中新生代沉积岩系范围内。因此认为富隆厂一带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同一成矿流体活动的产物,只是产出空间位置不同,实为同一矿床。同时,其成矿温度为中低温,硫可能来自盆地中膏盐的有机质热化学还原或含硫有机物的分解,金属可能源自区域沉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富隆厂 铅锌 闪锌矿 微量元素 S-Pb同位素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3
11
作者 肖晓牛 喻学惠 +2 位作者 莫宣学 李勇 黄行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与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之一。本文重点提供了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微量元素和矿石S、Pb同位素分析结果,并对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本区流体包裹体稀土...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与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之一。本文重点提供了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微量元素和矿石S、Pb同位素分析结果,并对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本区流体包裹体稀土总量较低,∑REE介于5.19×10-6~9.0×10-6之间,反映轻重稀土分馏程度的∑LREE/∑HREE比值和(La/Yb)N分别为4.12~11.25和9.56~17.65,表现为轻稀土明显富集型,流体包裹体与该区富碱斑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矿石的S和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本区不同矿段不同硫化物矿石黄铁矿、方铅矿和黄铜矿的S和Pb同位素组成没有明显差异,其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变化在38.256~39.0394,15.457~15.703和18.380~18.673范围内,且与富碱斑岩的S、Pb同位素组成十分相近。结合已有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研究成果,提出北衙金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富碱斑岩岩浆的深部分异作用,在流体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成矿物质具有与成矿流体相同的深部来源。因此,富碱斑岩岩浆作用不仅为含矿流体上升提供了动力和热能,同时也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多金属矿 稀土微量元素 硫、铅同位素 滇西北衙
下载PDF
荆州市郊主要农产品中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红梅 段桂玲 +5 位作者 童喜润 刘重芃 吕红 段瑞春 梅玉萍 张利国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76-584,共9页
对荆州市郊的农产品(稻米和蔬菜)、水和扬尘样品进行了Ph含量和Ph同位素组成研究。Ph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样品具有较大的Ph含量变化范围(8-3469ng/2),虽然其平均值较高(260ng/g),但可食用的粮食和蔬菜未发生普遍的Ph超... 对荆州市郊的农产品(稻米和蔬菜)、水和扬尘样品进行了Ph含量和Ph同位素组成研究。Ph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样品具有较大的Ph含量变化范围(8-3469ng/2),虽然其平均值较高(260ng/g),但可食用的粮食和蔬菜未发生普遍的Ph超标现象,仅个别类蔬菜存在一定程度的Ph污染,且受污染的大部分Ph均富集于不可食用的根部或叶部。Ph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农产品样品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较接近,其平均值分别为18280±0079、15630±0020和38451±0084。水和扬尘样品的Ph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大208Pb/(206Pb+207Pb)_206Pb/207Pb相关关系图显示扬尘位于土壤残渣相与汽车尾气和染料之间,农产品和水则位于由土壤、汽车尾气和染料与煤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内部,表明扬尘Ph主要来自土壤、汽车尾气和染料,农产品中的Ph来源较为复杂:土壤、汽车尾气和染料、煤、扬尘与水均有贡献,但前三者是最根本的源区。为防止农产品今后逐渐发生Ph超标现象,需将工业ph的排放与污染作为重中之重进行防范。综合对比分析农产品不同部位的Ph含量与Ph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在进行农产品Ph来源同位素示踪研究中可直接采集Ph含量较高的非食用部位,以获得高精度的Ph同位素比值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示踪 Pb来源 农产品 荆州
下载PDF
滇西沧源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肖晓牛 喻学惠 +3 位作者 杨贵来 杨伟光 莫宣学 曾普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9-599,共11页
滇西沧源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中缅边境的金腊-金厂一带,是云南省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新近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提供了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微量元素和矿石的 S、Pb 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并对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了讨论... 滇西沧源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中缅边境的金腊-金厂一带,是云南省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新近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提供了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微量元素和矿石的 S、Pb 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并对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本区流体包裹体中∑REE 变化较大,在0.371~212.1×10^(-9)之间。反映轻重稀土分馏程度的LREE/HREE 比值和(La/Yb)_N 比值变化也比较大,分别落在1.23~31.47和2.87~505之间。矿石的硫同位素除一个重晶石的δ^(34)S 偏高,达20.8~22.1‰,其它硫化物的δ^(34)S 均落在-0.6~5.1‰范围内,具幔源硫值特征。矿石的铅同位素^(208)Pb/^(204)Pb、^(207)pb/^(204)Pb 和^(206)Pb/^(204)Pb 分别变化在38.621~38.993,15.584~15.738和18.568~18.800之间,不同矿段、不同硫化物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锑矿)之间,Pb 同位素组成范围非常相近,表明研究区各矿段,铅的来源和成因是均一的、相同的,而且具有造山带 Pb 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流体包裹体 C、H、O 同位素研究结果,推测本区成矿流体是以浅部流体为主,并有深源流体参与的一种混合流体。矿石 S、Pb 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也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多金属矿 稀土微量元素 铅同住素 滇西沧源
下载PDF
铅在植物-环境体系中的吸收、分布和迁移规律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华斌 庄峙厦 +4 位作者 杨妙峰 张建平 齐士林 罗洁 王小如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892,共4页
以低浓度的稳定铅同位素为示踪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通过盆栽实验,考察了在不同的pH值环境和不同铅源引入方式下,茶树植株对铅的吸收情况以及铅在植株体内的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茶树植株对大气铅源污染的反应比土壤铅源污... 以低浓度的稳定铅同位素为示踪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通过盆栽实验,考察了在不同的pH值环境和不同铅源引入方式下,茶树植株对铅的吸收情况以及铅在植株体内的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茶树植株对大气铅源污染的反应比土壤铅源污染灵敏;大气铅源污染有往顶端(芽)迁移的趋势,而土壤铅源污染则主要聚集在根部;低pH条件增强植株对铅的吸收且能促使植株体内的铅的往高处迁移.本实验方法危害小,更接近植株承受低浓度污染的实际情况,能区分实验引入铅源和环境引入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示踪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迁移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5-862,共8页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并测试了岩矿石及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幔源岩浆和流体在参与成岩成矿过程中伴随岩浆结晶成岩交代岩石而致自身流体性质演变,进而引发壳幔物质混染;铅同位素具有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的特征,伴随着含矿地幔流体的上升侵位,不可避免的混染了地壳铅,导致了多不杂铜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地球化学示踪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杭州大气铅主要污染源的铅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好寿 裴辉东 +1 位作者 张霄宇 王林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8-11,共4页
杭州大气铅主要污染源的铅同位素示踪陈好寿裴辉东张霄宇王林森(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大气铅污染源同位素示踪杭州铅对人类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损害大脑、神经和肾脏,特别... 杭州大气铅主要污染源的铅同位素示踪陈好寿裴辉东张霄宇王林森(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大气铅污染源同位素示踪杭州铅对人类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损害大脑、神经和肾脏,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危害极大。铅中毒会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铅污染源 同位素示踪 杭州
下载PDF
黄河入海口湿地区底质重金属污染的Pb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俊 刘季花 +1 位作者 张辉 何连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多接收同位素质谱仪(HR-MC-ICP-MS)等技术,对黄河入海口湿地区3个典型区(湿地保护区、采油区和河道)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重金属微量元素和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保护区、采油区和黄河河道三个子...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多接收同位素质谱仪(HR-MC-ICP-MS)等技术,对黄河入海口湿地区3个典型区(湿地保护区、采油区和河道)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重金属微量元素和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保护区、采油区和黄河河道三个子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依次降低,受粒度控制明显,且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处于较清洁水平。Pb同位素数据表明,黄河入海口湿地保护区表层沉积物样品207 Pb/206 Pb和208 Pb/206 Pb比值(0.839,2.090)与已发表文献的中国黄土207Pb/206Pb和208 Pb/206 Pb比值(0.841,2.083)接近,表明黄河湿地保护区内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的主要来源为黄河自然源(黄土)。采油区及河道样品207 Pb/206 Pb,208 Pb/206 Pb比值(0.848,2.100;0.849,2.105)均高于湿地保护区样品,介于黄河悬浮体(0.865,2.131)及中国黄土之间,表明采油区和河道表层沉积中的Pb主要来源于自然源和人类生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入海口湿地区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Pb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北淮阳燕山期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银山 郭福生 +2 位作者 辜骏如 梁鼎新 吴培琦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北淮阳燕山期断陷盆地中岩浆岩广泛分布。晚侏罗世火山岩以安山岩、粗面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岩浆由中性向碱性方向演化。可划分出南北2个火山岩带,南带以中性岩为主,北带粗面质火山岩增多。与火山岩同源的侵入体由辉长岩—闪长岩—花... 北淮阳燕山期断陷盆地中岩浆岩广泛分布。晚侏罗世火山岩以安山岩、粗面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岩浆由中性向碱性方向演化。可划分出南北2个火山岩带,南带以中性岩为主,北带粗面质火山岩增多。与火山岩同源的侵入体由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成,带有明显的I型花岗岩特征。北淮阳燕山期岩浆岩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大规模陆内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铅同位素 构造环境 燕山期 灿岩
下载PDF
元素-铅同位素示踪在云浮硫铁矿区土壤铊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敬勇 常向阳 涂湘林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8-353,共6页
不同源区铅同位素的组成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铅同位素的这种“指纹”特征来示踪铅的不同源区。近年来铅同位素示踪在研究土壤中相关重金属来源及其运移途径起到独特的作用。由于铊和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并且在云浮硫铁矿区污染土... 不同源区铅同位素的组成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铅同位素的这种“指纹”特征来示踪铅的不同源区。近年来铅同位素示踪在研究土壤中相关重金属来源及其运移途径起到独特的作用。由于铊和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并且在云浮硫铁矿区污染土壤中其分布与铅有很好的相关性,笔者利用铅同位素作为示踪工具探讨了土壤中铊的污染特征,初步研究表明铊污染物主要累积在土壤深度0~16.5cm范围内,深度为16.5cm以下土壤受到废渣中铊污染的影响较小,但废渣周围土壤深度约44cm范围已经受到来自废渣中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云浮硫铁矿 铅同位素示踪 铊污染
下载PDF
铅稳定同位素示踪在铅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常向阳 付善明 +5 位作者 陈南 吴丽琴 毛利红 王道芳 肖方 朱炳泉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铅污染史,铅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全球性的大气、水源和地表沉积物的铅污染.铅污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铅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对于如何来定量确定污染源和评估污染程度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铅污染史,铅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全球性的大气、水源和地表沉积物的铅污染.铅污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铅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对于如何来定量确定污染源和评估污染程度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有效地指示污染的来源,并可有效地评价大尺度范围内工业污染物的运移路径.随着无铅汽油的广泛使用,来源于汽油和食物中的铅污染在减弱,但来源于涂料和油漆中的铅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示踪 铅污染 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